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钦州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大蚝养殖面积、产量、苗种生产在广西均排第一位,是我国大蚝的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地,种苗供应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区,其辖区内的茅尾海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大蚝天然采苗基地。2016年以来,钦州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推进大蚝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钦州大蚝荣登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品牌价值45.48亿元。  相似文献   

2.
正白肉蚝是两广人食用牡蛎的最佳品种,也是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贝类。笔者曾在广西钦州海水养殖场从事大蚝养殖多年,研究与总结有"近海养蚝技术""单杆蚝钳""茅尾海白肉蚝采苗技术研究"和"茅尾海蚝苗市场占有率下滑的原因与对策",并在《广西水产科技》发表。现根据这四项技术的要点,推出新的养蚝模式。1场地选择1.1采苗场地广西钦州茅尾海是白肉蚝采苗的天然好地方。每年蚝苗商品率占全国60%以  相似文献   

3.
探讨广西钦州大蚝春季死亡规律,为预防春季钦州大蚝规模性死亡提供依据。利用水质检测、病害分析、病死率统计等方法,对2017年5月及2019年3—4月钦州大蚝大规模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钦州大蚝发生春季大规模死亡时,海水中的pH值、溶解氧、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等指标均在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范围内;死亡牡蛎体内携带细菌在正常范围且无寄生虫病原感染。2017年5月钦州港及大风江发生大蚝大规模死亡时,海区盐度分别在18~25、20~30,大风江的盐度高于正常年份,钦州港与大风江分别有36%、81%蚝排的大蚝病死率高于60%;抽查点盐度越高病死率越高。2019年3—4月钦州港、大风江及三墩岛海域发生大蚝大规模死亡时,最靠近河口的大风江持续16 d盐度高于25,钦州港、大风江及三墩岛分别有19%、41%、96%蚝排的大蚝病死率高于60%;同一海域不同抽查点的死亡率不同,盐度越高病死率越高。由此可以推断,广西钦州大蚝春季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蚝长期受到高盐胁迫。  相似文献   

4.
<正>大蚝是钦州名特优水产品,素有"海上牛奶"美誉。自古以来,勤劳的钦州人民就在美丽的茅尾海养殖大蚝。钦州大蚝主产地在海域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茅尾海,这里的海域纯净,是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咸淡水交汇,温度盐度都适宜,十分有利于大蚝的生长。独特的海域环境,奠定了钦州的大蚝养殖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量20多万吨,钦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蚝养殖基地和蚝苗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5.
洪婧妮 《科学养鱼》2022,(12):66-67
<正>牡蛎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在泉州沿海地区广泛开展养殖。惠安县长期开展牡蛎养殖,苗种来源主要依靠海区半人工采苗,通过投放附苗器采集海区天然苗种,在海区中集中养成。近年来,由于牡蛎需求量大,养殖户养殖热情高涨,采苗养殖活动日益频繁,养殖密度增大,惠安海区牡蛎天然苗种发生品种退化的现象,海区采苗苗种附着率低,  相似文献   

6.
莫新 《科学养鱼》2004,(11):34-34
目前,我国沿海养殖牡蛎的种苗主要来源于采集天然苗。近几年随着牡蛎养殖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牡蛎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大大刺激了蚝农采苗的积极性。但是,许多蚝农采苗时,盲目地往海里投入大量的附着器,不但效益不高,而且破坏采苗场的环境。现将牡蛎采苗技术介绍如下。一、附着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2014,(9):46-47
大蚝是钦州名特优水产品,素有“海上牛奶”美誉。自古以来,勤劳的钦州人民就在美丽的茅尾海养殖大蚝。钦州大蚝主产地在海域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茅尾海,这里的海域纯净,是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咸淡水交汇,温度盐度都适宜,十分有利于大蚝的生长。独特的海域环境,奠定了钦州的大蚝养殖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量20多万吨,钦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蚝养殖基地和蚝苗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沿海养殖牡蛎的种苗主要来源于采集天然苗种。近几年,随着牡蛎养殖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牡蛎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极大地刺激了蚝农采苗的积极性。但是,许多蚝农采苗时盲目地向海里投放大量附着器,不但效益不高,而且破坏采苗场的环境。因此,为了提高牡蛎的采苗技术,笔者编此文稿供大家参考。一、附着基的制作附着基是牡蛎苗附着生长的根基,其质量的优劣不但影响种苗采集时的附着效果,而且决定着牡蛎未来能否长期固着在附着基上生长。为了提高牡蛎苗的附着效果,附着基应用水泥制成,水泥、沙(中沙)的比例为1∶2.5,并用淡…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部门积极扶持牡蛎(大蚝)生产,位于钦州湾要冲的康熙岭乡被确定为牡蛎和海水鱼虾的养殖基地。1986年组建的康熙岭水产养殖公司,利用地处近江牡蛎采苗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牡蛎自然苗的采集生产,改过去单支插植为15支一丛的“枪架式”插植法,大大提高了附苗量,成为全区的牡蛎采苗基地之一。目前这批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沿海养殖牡蛎的种苗主要来源于采集天然苗。近几年随着牡蛎养殖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牡蛎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大大刺激了蚝农采苗的积极性。但是,许多蚝农采苗时,盲目地往海里投入大量的附着器,不但效益不高,而且破坏采苗场的环境。因此,为了提高牡蛎的采苗技术,特编此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学》2012,(3):164
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虾夷扇贝海区采苗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成果获2011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通过在开放性海域进行虾夷扇贝采苗技术、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技术及天然苗有效利用技术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刺参海区采苗是新兴的采苗产业,开展海区采苗不仅为刺参增养殖业提供了大量体质健壮的苗种,同时也可为采苗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人工采苗的方式得到的野生苗种,有效提高了人工苗种抗病力的问题,防止苗种大规模的死亡,为海参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连海洋大学科研小组在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为更好促进钦州大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大蚝产业发展数据的统计调查分析,找出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存在大蚝养殖空间受限,种质资源缺乏保护,组织化程度低,深加工、物流及冷链配套滞后和科学技术攻关力度不足等现实难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提升大蚝产业发展,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海北部大连沿岸虾夷扇贝天然苗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调查了2005、2006年黄海北部大连海域虾夷扇贝的繁殖期、浮游幼虫的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虾夷扇贝海区天然采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6年该区域的獐子岛海域、大长山岛海域、广鹿岛海域养殖的虾夷扇贝的繁殖期在4月初至5月上旬,盛期在4月15~25日。4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此区域均可发现大量的虾夷扇贝浮游面盘幼虫,不同区域浮游幼虫密度变化很大。5月底至6月初是面盘幼虫集中的附着变态时期,在海区投放附着袋可进行虾夷扇贝天然苗的采集。从各海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拖网调查和采苗结果看,在虾夷扇贝主要养殖区獐子岛、大长山岛海域和广鹿岛海域,浮游幼虫在浮游的初始阶段能够形成较高的密度,但在附着阶段密度极低,不能采集到大量苗种,但在远离虾夷扇贝养殖区的大李家湾和凌水湾,浮游幼虫的出现比养殖区晚,在幼虫附着期能达到较高密度。能够采集到大量天然苗种。2005年在凌水湾的采苗数量达526±131个/袋(壳长0.6~1 mm),2006年在大李家湾的采苗数量达673±200个/袋(壳长0.6~1mm)。  相似文献   

15.
正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又称钦州大蚝,2017年广西牡蛎养殖面积为25.5万亩,仅钦州市养殖面积就达到14.8万亩,产量21.66万吨,产值11.29亿元。钦州大蚝养殖已成为广西具有亚热带特色的主导贝类养殖产业。一、国内现状目前钦州大蚝海上养殖技术成熟,主要采用笼式吊养、延绳吊养与海上筏架式养殖等。其中筏架式养殖具有易于控制和转移、养殖成活率较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广西钦州市不断创新大蚝养殖模式,致力于探索大蚝养殖新技术,从近岸养殖走向深海,极大地改善了大蚝品质,养殖速度和养殖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钦州大蚝产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正虾夷扇贝为品质优良的冷水性双壳贝类,原产于日本北部沿海。在日本,虾夷扇贝海区于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试验性采苗,逐渐形成了成熟的采苗技术,目前全日本虾夷扇贝的增养殖苗种全部依赖天然采苗。虾夷扇贝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其苗种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于人工育苗。随着增养殖规模的  相似文献   

18.
牡蛎壳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牡蛎(Oysters)是世界著名而常见的贝类,我国牡蛎产量占世界牡蛎养殖产量的首位,沿海各省有牡蛎20多种,在南方俗称"生蚝"或"大蚝",是南部沿海最主要的经济贝类,其中广西湾钦州湾和粤西  相似文献   

19.
单杆蚝钳     
蚝钳是收采底层蚝的必备工具,向来均使用传统的双杆蚝钳。由于双杆蚝钳笨重,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适应性差。从1964年起,笔开始了“单杆蚝钳”的设计、试验等一系列工作,于1966年试验取得成功。单杆蚝钳比传统的双杆蚝钳有省力、灵活,夹得深,效率高等优点。1967年定型并开始在广西钦州海水养殖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虾夷扇贝增养殖生产的发展,亲贝资源量逐渐增加,在繁殖季节海区出现大量虾夷扇贝浮游幼虫,为充分利用浮游幼虫资源,获得优良虾夷扇贝苗种,协助采苗业户及相关苗种收购业户对特定海域采苗进行技术支持。技术路线如下。一、海区采苗预报及采苗时机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