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研究抗病力遗传效应,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评价了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其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细胞核遗传,无正反交差异。F1和F2的发病率介于双亲之间,无超亲优势,F1与抗病亲本回交的后代基本表现为抗病,与感病亲本回交后代表现为感病。要选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之一必须为抗病系,其杂交方式有: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相似文献   

2.
用传统种质与云南野生种质远缘杂交 ,以“异质复合分离理论”假说、3交技术模式、 5级选育程序 ,就 5个内容对传统的 POJ、Co、ROC体系进行创新研究。一是将种质基础从 ROC体系的 1属 4种 11个原种品系扩大到 3属 6种 2 4个原种品系 ,其中栽培原种品系与野生原种品系数的比例从 8∶ 3调整为 12∶ 12 ,实现种质遗传平衡 ;二是将育成品种内栽培原种与野生原种的染色体比例从 7∶ 1- 9∶ 1调整为 2∶ 1- 3∶ 1,实现细胞遗传平衡 ;三是用杂交复合法将传统种质的糖分及产量性状、野生种质的抗性及适应性状分别形成“性状复合遗传力”,产生杂合体杂种优势 ;四是用自交分离法将杂合体杂种优势中的优良性状连锁遗传及目的性状超亲变异分离出来 ;五是用回交重组法将分离出来的高产高糖与抗性及适应性性状基因优化重组 ,在分子水平上产生性状兼优的杂种优势。 2 0 0 1年起将陆续提供云南 YN系列杂交花穗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丝黑穗病种质鉴定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丝黑穗病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国内骨干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在54份自交系中,鉴定出4份高抗系和8份抗病系,感病和高感系占64.9%。PB血缘材料中既有高抗材料,也有感或高感材料;含Mo17和自330血缘的材料多数抗或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尤其是含Mo17血缘材料抗性更强;而含黄早四血缘的材料多高感玉米丝黑穗病;Ried血缘材料多属于中抗或感病类型。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核遗传,F1的发病率介于抗、感亲本之间,接近于双亲的平均值,不存在正反交差异。欲培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发病率应较低,杂交方式应为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高抗×感病;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相似文献   

4.
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血缘F_3代亲本材料抗旱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 4个含云南割手密种血缘、5个含斑茅种血缘的 F3 代参试材料 ,进行了桶栽干旱胁迫条件下丙二醛含量、相对质膜透性以及株高伤害率等抗旱性指标的测定 ,筛选出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新台糖 10的云割 F3 95 /12 8和云斑 F3 99/719两个材料 ,并从种质基础和血缘关系上对其抗旱性状的遗传背景作了分析。初步认为 :(1)在楚连璧提出的“异质复合分离理论”指导下 ,已经获得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的抗旱性“性状复合遗传力”杂种优势 ;(2 )云割 F3 95 /12 8和云斑 F3 99/719可以考虑作为抗旱性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欧亚种红地球与山葡萄双优杂交组合149株后代群体及欧亚种霞多丽与山欧杂种北冰红杂交组合130株后代群体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盘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杂交群体各单株对霜霉病的抗性并分析其遗传特征。结果表明:群体后代表型表现出免疫、高抗、中抗、感病和高感共5个级别。其中红地球×双优组合亲本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4.44和2.96,红地球表现出高感,双优出表现高抗,杂交后代高抗级别以上的单株占60.41%,感病和高感级别的单株占23.49%,后代群体中产生了较多的抗霜霉病单株;霞多丽×北冰红组合亲本的病情指数分别为68.89和0.37,霞多丽表现出高感,北冰红表现出高抗,杂交后代高抗级别以上单株占18.46%,感病和高感级别单株占33.84%,总体表现正态分布。在欧亚种葡萄与山葡萄杂交后代中出现了较大比例的抗病单株,子代平均抗病能力高于亲中值,说明山葡萄与欧亚种远缘杂交组合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这两个杂交群体后代的抗病性均发生显著分离,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抗霜霉病的程度主要由亲本所决定,本试验中2个杂交群体后代都发现了一定比例抗霜霉病单株,为选育出优质抗霜霉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后代抗灰斑病鉴定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2份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创新后代进行抗灰斑病鉴定。鉴定出2级以上抗病种质70份,其中,免疫材料23份,高抗材料27份,抗病材料20份。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的抗病性强,抗感比例明显高于种间杂交后代和栽培大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抗感比例低于野生大豆,而明显高于栽培大豆。经过田间生育期调查、考种分析,综合评价鉴定材料的抗病性、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等,筛选出高产抗病品系8个,以供抗病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8.
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丝黑穗病抗性种质资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新的抗丝黑穗病玉米种质资源,以100份新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于2013-2015年进行丝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100份供试材料中,针对丝黑穗病表现抗病的种质共有67份,其中29份种质表现高抗(HR),12份种质表现抗病(R),26份种质表现中抗(MR),为增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及丝黑穗病抗病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9.
抗丝黑穗病玉米种质资源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艳梅  田歌  王陆军  王燕  李欣  赵明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512-515,521
采用SSR标记方法研究了40份对丝黑穗病有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选用57对SSR扩增稳定的引物,将自交系划分为唐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Reid,PA,PB这6个类群,结果与系谱来源一致性很高。其中,33个抗病或中抗材料分布于6个类群中,根据杂种优势利用原理,均可用于改良类群内的感病自交系和选育抗病自交系。尤其是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和PB群中抗病自交系较多,可以构建抗病种质群体。  相似文献   

10.
对37份高粱育种材料进行抗丝黑穗病鉴定,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获得高粱丝黑穗病抗源材料,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为抗病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37份材料中,遗传距离(GD值)在0.115~0.513之间,抗病资源主要存在于印度材料(第1组)和美国材料(第2组)中。因此,今后在继续筛选抗病材料的同时,还需要对配合力高的育种材料(来源于我国)进行抗病基因(来源于印度和美国)的导入,来创建新的抗病种质,以进一步扩宽抗病亲本的选择范围,为今后杂交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抗稻曲病种质资源,为稻曲病抗性育种提供优良抗源材料。【方法】2016—2020年,采用田间人工注射接种稻曲病菌的方法,评价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212份水稻材料稻曲病抗性,其中,2016年评价水稻材料的抗病性,2017—2018年鉴定田间表现中抗以上水稻材料的抗病性,2019—2020年验证鉴定中抗以上水稻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连续5年接种稻曲病菌试验结果表明,有15份水稻材料对稻曲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抗性,大部分材料表现感病性,其中KHAO DAM::IRGC 23385-1、IR 77298-14-1-2::IRGC 117374-1、DUMAI::IRGC 25852-1、WARABEHATOMOCHI::IRGC 14779-1、EDOGAWA::IRGC 74468-1、IR 65482-17-511-5-7::IRGC 117284-1、QUILA 64117::IRGC117024-1和VASSE NANAN::IRGC 56812-1等8份材料接种稻曲病后未发病,对稻曲病表现稳定高抗。不同品系的水稻种质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差异,籼稻类型种质抗性水平高于粳稻类型;不同熟性的水稻种质资源其抗病性表现不同,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但不是所有的早熟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均较好,在足够的选择压下,早熟品种的感病性也较高。【结论】筛选出8份对稻曲病表现为高抗的水稻材料,为抗稻曲病水稻品种选育提供了优秀抗源材料。整体上,籼稻类型种质抗稻曲病水平高于粳稻类型,早熟品种抗性>中熟品种抗性>晚熟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a)属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6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5%;抗病型占13.5%;中抗型占21.9%;感病型占27.1%;高感型占24.0%。在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中,Mo17类群的全部抗病,自330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和PB类群抗病的较多,Ried类群和其他类群抗病的次之,PA类群和唐四平头类群中抗病材料缺少。  相似文献   

13.
绿核菌属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引发的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抗病种质资源稀少成为限制水稻抗病性育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117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育种亲本为试验材料,在稻曲病自然发病重病区进行抗病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品种中抗病品种2份;中抗品种17份,占鉴定材料的14.53%;中感品种56份,占鉴定材料的47.86%;感病品种42份,占鉴定材料的35.90%。研究分析表明,品种的孕穗期-抽穗期气候条件及穗部特征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影响,籼粳亚种间品种整体抗病性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水稻抗稻曲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4.
玉米兰卡种质在东北地区的应用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Zea mays L.)兰卡种质(美国兰卡斯特种质)代表系MO17引入东北地区种植以后,针对MO17在东北地区表现晚熟、雌雄发育不协调等缺点,通过用当地早熟地方品种和骨干材料对兰卡种质进行改良和创新,育成了丹1324、吉1037、吉846、吉842、W9706、"412"、"495"、"416"、"485"、4F1、"419"、B414、"四-144"、龙抗11、沪150等优良自交系。使兰卡种质很快成为东北春玉米区核心种质及抗丝黑穗病种质。今后育种战略应利用兰卡新种质在兰卡群内进行改良和创新;利用中国地方种质进行改良;利用"78599"种质重点改良抗叶斑病性差等缺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群体。  相似文献   

15.
水稻稻曲病抗源筛选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416份水稻材料进行稻曲病田间抗性鉴定筛选,发现一批高抗稻曲病的资源材料,从中选取20份进行分期播种鉴定。结合材料田间农艺性状、室内拷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品种表现抗性,病指在0到4之间,发病率在15%以下,所测20份材料,不同株高的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病率不同,对株高相同或相近的品种,其病穗率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病率相同或相近的品种株高差异较大;不同的抽穗期稻曲病发生病率不同,同一抽穗期的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亦表现出很大差异。水稻的稃尖颜色,芒色的不同,稻曲病的发生病率差异较大;结实率与穗长度、千粒重、粒色与稻曲病发病率无直接关系。多抗性试验表明,抗源的筛选可以考虑多因素复合性状的选取,才能找到多抗性材料,更好地为水稻抗病虫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16.
42份鲜食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份鲜食玉米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材料;‘盛甜糯9号’和‘三禾甜加糯6号’表现抗病;‘盛彩甜3号’‘福王9号’和‘脆甜1号’3份材料表现中抗;16份材料表现感病;21份材料表现高感。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表现高抗,分别为‘脆甜168’‘金陇12’和‘原玉黄糯1168’;‘盛甜糯10号’和‘陇糯2号’表现中抗;9份材料表现感病;28份材料表现高感。参试材料中未发现同时兼抗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品种,由此说明,在鲜食玉米上,对黑粉类病害的抗性品种较为匮乏,需进一步加强抗性材料的筛选利用,并加快多抗组合的选育。  相似文献   

17.
甘蔗黑穗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 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 , 对我国乃至世界甘蔗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子水平上甘蔗鞭黑粉菌致病机理和甘蔗抗病机理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深入 的机理研究为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选育和推广抗黑穗病新品种是防治甘蔗 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我国在抗病育种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综述了甘蔗黑穗病发生与危害、病原特征、 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抗病育种及防治对策,并对甘蔗黑穗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 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穂的重要手段。对当前玉米丝黑穂病抗性的遗传研究、抗性鉴定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分子生物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将推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取得新的进展,希望对玉米抗丝黑穂病育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机理,采用玉米抗丝黑穗病田间接种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丁布含量与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30份玉米种质材料中,高抗材料、抗病材料和中抗材料分别为6份、7份和6份,感病材料和高感材料分别有10份和1份;萌发7d的玉米幼苗丁布含量与丝黑穗病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4 6,p=0.000 1),表明,丁布是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