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辽宁省的农业技术开发研究辽宁省科委、农办、农科院等单位1981年开始组织了包括粮、棉、油、果、糖、蚕以及林业、水产等方面的大面积农业技术开发研究。当年十项,七项受益,试验面积25.1万亩。1982年发展到二十项,试验面积169.5万亩。分布在辽宁省的49个县区,由57个单位承担。两年来,各开发项  相似文献   

2.
“六五”期间,我校承担的国家和省攻关项目及其他研究课题共取得九十三项科研成果,其中四十二项获奖,包括国家发明奖一项,部级奖六项,省级奖三十五项。“平原县棉花大面积增产技术开发试验”经过1982~1984年三年工作,三十万亩棉田亩产皮棉由87斤提高到1982年的164.2斤,1983年的185.3斤和1984年的177.4斤,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指标,三年累积经济效益2019万元,为科研投资总额的67.3倍。我校主持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黄淮海夏秋粮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四个万亩开发区总产增加8349.1万斤,斤粮成本降低2分以上,经济效益1302.7万  相似文献   

3.
<正> 依靠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扭转我省棉花生产滑坡的局面,我们承担了院提出的“棉花百万亩高产开发”项目,组织8个植棉县承担。根据落实面积,分别是:新乡县18万亩,滑县13.31万亩,获嘉县11.0万亩,民权县20.2万亩,柘城县11.1万亩,太康县31.43万亩,淮阳县8.6万亩,南阳县30万亩,合计143.64万亩。比计划面积123万亩,增加20.64万亩。一年来,通过层层建立组织,加强领导,省、市(地)、县三级派出科技人员下乡蹲点;组织专家、教授进行巡迥检查指导,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各项适用技术,尽管1989年气候条件极其不利于棉花生长,但8个县的示范区棉花都取得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诸城是一个农业大市(县),2013年小麦种植面积92.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93.8万亩。2009年开始实施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每年建设小麦万亩示范片2个、玉米万亩示范片2个和10万亩整建制镇1个。近年来,诸城市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不断创新高产创建活动模式,深入挖掘粮食增产增收潜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粮食高产示范区,辐射带动了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  相似文献   

5.
<正> 由郑州市科委组织,市农林科研所油料分所(中牟)主持,在郑州市六个县、区范围内,开展了以推广获得1983年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花生高产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为主的花生“百、千、万”亩丰产技术开发研究。该项目在全市共安排万亩示范区五个,千亩丰产方七个,百亩高产田十一个,创高产竞赛点十九个。产量指标要求分别为:万  相似文献   

6.
<正>邱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属黑龙港流域,辖4镇3乡,总人口24万。邱县农业特色明显,58万亩耕地,植棉45万亩,占总耕地近80%,林地面积20万亩,林下种养初具规模。如何抓住邱县农业特色,上规模、增效益、助农增收致富,是困扰县委、县政府多年的一大难题。2009年以来,借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的实施,建立健全了县、乡、村农技推广网络,因地制宜在全县建立了棉花高产创建、棉麦一体化种植、林下肉鸭养殖、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示范基地16个,推广应用先进技术20余项,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牧业发展。2013年棉花产量较前三年平均亩增收15%以上。发展棉麦一体化种植,改春棉一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2015年我省继续实施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计划实施农机深松任务1200万亩。其中,计划安排深松深度在30厘米以上的高标准深松作业面积600万亩,安排包括深翻和大型农机复式作业的深度在25厘米左右的深松作业面积600万亩。目前高标准深松作业任务已下达到全省24个县(市、区)。农机深松补助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优先安排整乡、整村、整屯推进,大面积  相似文献   

8.
正在省农业厅主持下,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田间测产中,2016年,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永泉村万亩油菜示范区创三百亩连片平均亩产300.41千克、一万二千亩连片平均亩产275.04千克两项全国早熟油菜高产纪录。近年来,临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油菜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  相似文献   

9.
甘肃棉花高产创建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秋收时节,金塔县航天镇三星村五组农民魏林新种植的8.3亩棉花喜获丰收,平均亩产籽棉高达483.5公斤,这是甘肃省实施棉花高产创建涌现出的高产典型。农业部今年安排甘肃省棉花高产创建10个万亩示范片,近日,全省棉花高产创建专家组对示范片进行了抽测,棉花高产创建取得了平均亩产皮棉153.8公斤的好成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今年,甘肃省敦煌、瓜州、玉门、金塔、民勤5县市承担棉花高产创建10个万亩示范片,总面积达10.5万亩,涉及6个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重点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景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363个,累计推广近1333万hm^2。筛选出涉及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柑橘、甘蔗、苹果、牛羊肉、牛奶和水产品等30项主推技术。其中四大粮食作物的10项主推技术和50个主导品种向全国发布。通过对中国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优质苹果、高产奶牛饲养等技术成果的转化,使30多项核心技术得到熟化。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荆门县是我国重点产粮区之一,商品率在50%以上。但近十多年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而且成本高,增产不增收,被称为高产穷县。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确定荆门为全省九个农业科学综合试验基点之一,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的影响下,试办单项目多学科、多部门相互协作攻关的农业科学综合试验万亩片,现已初见成效,1982年向国家贡献粮食七亿多斤,小麦、棉花、油菜产量都有较大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月-2000年12月,两年示范面积2.2001万亩,青稞单产由项目实施前的390.2公斤/亩,提高到527.4~540.53公斤/亩,创造了我区青稞大面积高产的新突破,探索出青稞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和模式,为21世纪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农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东台市梁垛镇通过承担部级棉花高产增效创建项目,建设了棉花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取得了一定成效,全面实现了棉花生产大面积平衡增产,提升了该地区棉花的综合生产能力。为给类似地区提供参考借鉴,现对梁垛镇棉花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具体做法及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大面积桑蚕优质———————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开发项目,于去年12月10日在莒县顺利通过了技术鉴定。 该项目是省科委于1995年立项,由莒县丝绸公司和莒县科委共向承担开发的。近3年来,累计开发桑园3万亩,使桑园亩产茧由开发前的111.9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53.96公斤,年创经济效益505.13万元。其中2000亩示范区亩产茧达到182.6公斤,从而为我国探索出了一整套大面积桑蚕优质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专家们认为,为配合项目开发而研究的桑树短截隔年轮伐防治萎缩病技术、蚕室窖式加温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水富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个重点,实施四项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示范取得明显成效。自2000年来,共引进46个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筛选出D优527、D优128、冈优725、冈优527等4个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20.56万亩,增加稻谷产量500多万千克,增收500多万元。二是水河村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取得明显成效。楼坝镇水河村于2002年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的40个科技综合开发示范村之一。目前,该示范村已完成示范种植优质竹200亩、示范种植龙眼220亩;新植桑园1700亩,良桑…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二团棉花获得总产近8000万的高产,是多种栽培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取决于滴灌棉田水肥的合理运筹。随着师市十大农业主体技术的推广,棉花浅耙浅播,滴水出苗,二三类苗促苗升级、按需供水供肥的较好的运用是棉花实现大面积高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1990,(1):24-25
<正> 祁县是山西省农科院“六六六工程”科研成果综合示范县,也是晋中地区农业现代化试验县,1988年在两个乡(镇)5个自然村1200亩水地春玉米示范田获得丰收后,1989年6万亩水地春玉米获得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659.9公斤,其中2万亩农大60平均亩产730公斤,1万亩高产方平均亩产755公斤,41.2亩高产地块,平均亩产922.41公斤,贾令镇吴家堡村武祥中承包的1.386亩,经晋中地区科委、农业局组织验收,亩产1005.59公斤。祁县玉米获得丰收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省棉花1982~1984年连续高产,单产已进入全国高产行列,1983年平均单产已达62.5公斤,1984年总产达7万多吨。但是,由于各方面对我省棉花品质认识不一,使我省棉花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到1986年棉花播种面积已由1984年121万亩下降到30万亩,已降到建国已来的最低水平,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我省棉花品质和指导我省棉花生产,本文根据1984年省农牧厅联合纺织、商业、纤维检验等部门对我省几个主栽品种进行棉纤维检测的资料,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杂交籼稻的育成和推广是我国70年代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我省从1975年试种后种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到1979年已达182万亩,遍及全省各地,一般每市增产100多斤,并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积累了大面积高产经验。同时安徽农学院和安徽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冀棉20引入我师四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充分表现出它的丰产潜力,1994年示范面积10亩,亩产皮棉155公斤;1995年推广1847亩,亩产皮棉152.4公斤,1996年种植14.3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45公斤。经兵团专家组鉴定,四十五团二连30号地,20亩冀棉20,亩产皮棉216.6公斤,再创兵团棉花高产纪录。冀棉20已被列为我师“九五”期间棉花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