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约瑟生前身后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这缘。昔人已乘黄鹤去,一代汉学大师李约瑟逝世有8年时间了。李约瑟的《中国科技技术史》撰著工程亦将全面告竣。于是,中国科技史界开始面对“后李约瑟时代”如何发展的问题,也开始了后李约瑟时代的探索——促进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学科化、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做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科学虽有其弱点,但不能由此否定中国古代科学之成果,不能套用近代科学的标准去评判中国古代科学成果;批评了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以及修改"李约瑟难题"和"李约瑟难题"是伪问题的论点.中国古代有着光辉的科学成就和先进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这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得以灿烂并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于李约瑟提出的"为什么近代科学不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间产生,而只在欧洲发达起来",众多学者试图做出解答,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官僚体制"说、文化影响论、"高水平均衡陷阱"说、"人口规模+科举制"说、整体研究论等.在对这些解释进行简要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对"李约瑟之谜"的全面回答实际上超出了科技史范围,而且对该问题的全面回答将大大加深我们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孙锐  刘馨秋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233-236+259
目前,我国农业土地急剧萎缩,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仍存在不足,导致农业资源面临消亡的危机。为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新审视“李约瑟问题”。从农业科技角度探讨农业“李约瑟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缺乏改善农业科技的原动力;强调农业经验总结,轻视技术革新;封闭性社会环境的限制。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议: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强跨学科、跨地区的农业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科技史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切入点,综合地理学观点对其进行解释,以此来说明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东西方文明的发展速度。通过文明发展速度模式来对其进行解释,探讨某地区的动植物资源禀赋、某文明的人口数量、文明传播与交流学习的可能性等三个因素对文明发展速度的影响,以此来说明中国之所以在文明起源初期落后、中期的辉煌领先、以及近代落后这背后的地理环境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经历了由盛转衰,再从衰到盛的大国?这是后人所提出的新李约瑟之谜。本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对中国的资源禀赋和教育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力资源能否向人力资源顺利转化是中国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特别是进行教育产业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朱敬 《农业考古》2001,(1):33-34
李约瑟博士诞辰百年,在北京及上海等地都召开了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为缅怀李约瑟博士.特收集了近年来国内报刊有关李约瑟的部分文章,供参考。 席泽宗:关于“李约瑟难题”和近代科学源于希腊的对话.《科学》1996年48卷2期。 互见宋正海等主编《边缘地带》,学苑出版社,1999年。 李约瑟论《周易》对科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19卷4期。 李迪等:自组织与“李约瑟问题”.《方法》1998年第1期。 钱兆华:对“李约瑟难题”的一种新解释.《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3期。 周瀚光:论儒家思想对科…  相似文献   

9.
国际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参见本刊上期93页的介绍),于今年九月份参加在罗马尼亚召开的国际科技史学术讨论会后来华作短时期的访问。在华期间,李约瑟博士受到方毅副总理的接见,并应邀在北京和上海作了学术报告。9月23日,李约瑟博士应上海市科协和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等单位的邀请,在锦江饭店做了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编写计划的起源、进展与现状》的学术报告,放了有关中国古代化学成  相似文献   

10.
刘晓萍 《农业考古》2019,(4):202-206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传统文化的核心本体是农业文化,同时农业科学文化研究也是研究中国科技与文化互动关系必不可少之环节。本文尝试以李约瑟对中国农学发展的关注、他和多位农学专家对中国农学典籍西向传播的贡献、《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对中国农书的译介为进路,梳理中国农业文化与西方的交流及其产生的影响,重新发现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科学技术史上,"李约瑟难题"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因此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李约瑟从地理因素分析了中国没有发展近代科学的原因。从历史唯物主义着手,对"李约瑟难题"进行解析,社会存在会对社会意识产生影响,正是因为中国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的影响,社会存在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与此同时,社会意识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各项因素也对中国近代科学产生了束缚。  相似文献   

12.
郭郛 《农业考古》2001,(1):23-25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尊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权威李约瑟大师,离开我们已经五周年了,今年又是他100周年的年份,缅怀贤哲,风范长存,斯人永在,斯人永远留在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史纪念碑上。中国人民永远记得这位誉满全球的学者,在中国人民最艰苦困难的年代、抗日战争最危急的时候,对中国人民的士气,对学术界予以极大的鼓舞,对教育科技界予以具体的帮助,使中国人民增长了志气,相信中国抗战是必胜的信心,“德不孤,必有邻”。李约瑟教授从万里之外来援助我们,中国人民永远怀念记得这位尊敬的大师。 一、学者的风范 李约瑟博士的…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今年是英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技史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博士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与缅怀这位对中国古代文明一往情深的世纪巨人,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李约瑟文献中心、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等20余家科研、高校、文博及出版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李约瑟博士百年诞辰暨中国科技发展研讨会”于8月29—31日在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李约瑟博士的生前友好王应睐院士、胡道静院士、刘祖慰教授及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殷宏宗教授的亲属等60余人出席会议。《农业考古》主编陈文华教授也专程赴会,并回忆了他三见李约瑟的动人往事。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科技非常发达,但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自从李约瑟以来,一直是中国知识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笔者认为坚持"合力论"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难题"是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的疑问。通过对比中西方的文化思想发展、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来解答李约瑟难题。研究发现,文化思想方面西方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追求真理,而中国受《周易》的影响讲阴阳,不追求真理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方面西方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科学发展,中国的小农思想限制了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科技发展方面西方更重视自然的探究、规律的发现,而中国更重视具有实用性的技术,从而阻碍了科学的发展。针对各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引子 1984年,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系列丛书第六卷第二部分“农业”在剑桥出版。这部分是由农史专家白馥兰执笔独立完成的。白馥兰,号芳春,英国人,英文原名为:Francisca Anne Bray.1948年12月生于埃及首都开罗。1967年毕业于法国巴黎赛维耐学院,取得中国语一级学士学位。1973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吉顿学院,获自然科学学士学  相似文献   

17.
李迪 《农业考古》2001,(1):26-32
直到19世纪末,连中国人自己对中国历史上有什么科学贡献,仅知一鳞半爪,更不用说外国人了。进入20世纪,有些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按学科进行了研究,如天文学史、数学史、化学史、农学史、医学史、机械史、水利史等等都有研究成果发表。但是综合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实际上恰恰是这些分科研究给综合的全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20世纪 30-40年代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 1995)和中国学者接触,在接触过程中获知中国古代在某些学科方面的杰出成就,使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产生浓厚…  相似文献   

18.
肖花  刘春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47-15149
分析了农业灾害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农业灾害应急本体构建基础及如何模拟农业灾害应急信息资源的产生、组织和服务过程,建立服务模型体系。在此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基于本体的农业灾害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基本框架模型,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ILASⅡ2.0中征订目录的作用,利用征订目录开展读者荐购的特点,处理征订信息的原则,影响读者荐购的原因以及读者荐购系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最近,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将他的近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六卷一分册—植物学》(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6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Part 1:Botany)赠给笔者,笔者回赠所著《中国昆虫学文献索引》,《中国鸟兽害文献索引》、《中国植物病理学文献索引》及《中国农药文献索引》。现将《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名称及植物学部分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