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充分利用红河州是植物资源大州(现已查明记载的植物5667种),植物引种相当便利的优势,在滇南绿洲生态公园建设设计中,利用其所处地理位置适宜多个气候带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广集红河州乡土树种和州外的珍稀植物,通过种植种类繁多的植物把绿洲建设成生态效益最好、景观效果最佳、珍稀濒危植物保存最多的森林景观及植物基因库;通过以"自然山水,生态绿洲"为主题,以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的造园手法,展现红河州独特的地域山水和丰富植物资源,运用生态、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建设公园,使"滇南绿洲·生态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和谐绿色生态文化建设的示范区。提出了规划设计目标:通过3~5年建设,收集引种植物达到2000种以上,使生态园成为展示红河州丰富植物资源的平台,成为宣传红河、认识红河的窗口,成为国内一流的植物园。  相似文献   

2.
从小城镇公园规划设计定位的角度,将小城镇公园的特色、功能、选址、规模和规划理念放在首位,以马家洲文化生态园为例,探讨了小城镇公园如何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进行道路系统、景观规划和植物配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湛江市绿塘河湿地公园为例,通过探讨净水功能下的湿地植物配置及模式设计、植物造景等问题,实施绿塘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4.
公明镇地处深圳市西北部,是一个农业重镇。全镇有农业保护用地6万多亩,果地3万多亩,森林面积7.4万多亩,森林覆盖率为49.27%。公明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绿化建设。按深圳卫星镇的发展规划,先后规划建设生态风景林、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泰绿苑、长湖生态公园等集生态旅游、娱乐、休闲、体育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园区建设在保护好现有森林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遵循以自然景观为主,适当点缀人工景点的原则,加强森林景观改造,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形成风格独特的人造景区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回…  相似文献   

5.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典型景观的集合.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湿地景观,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新内容.本文以湛江绿塘河湿地公园为案例,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在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出多样的湿地植物群落种植模式、乡土化植物材料选择、因地制宜的植物空间布局和精细的施工技术等修复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孙馨 《河北林业》2008,(3):88-89
一、概况 唐山市南湖城市生态园位于唐山市中心区南2公里处,总占地面积104.3公顷。此生态园是在唐山市南部采煤塌陷地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现已基本完成南湖高尔夫俱乐部、南湖生态园植物生态群落栽植、生态园主要道路建设、园内主要道路植物景观带建设及部分节点的建设等项目。其中,南湖城市生态园主环路宽7m,总长10.3km,是园内主要车行及人行通道。在起到联系各功能区的纽带作用的同时,又构成了整个生态园的基本骨架。因此,对其进行合理、系统的景观规划,将为提高全园的景观效应及生态效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鸿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3):110-113
介绍水富黄沙生态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概念规划的理论阐述园区空间系统构成,在空间尺度上进行空间系统层次分析,对园区的土地和气候适宜性进行评价,将园区定位为综合型现代生态休闲园.对“水、陆”生态空间进行合理组织的总体构思,形成“一心、二山、三廊、四水、五区”的格局,将园区布局为滨水休闲区、立体果园观赏区、文化展示区、佛教文化区和生态保护区,对园区的建设采取分期发展策略.对项目建设将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州市云溪生态公园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其科属组成、来源,对植物引种、增加乡土特色以及构建优美植物景观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公园共有园林植物338种(含亚种和变种),隶属于99个科(含亚科)242个属;优势科现象不明显;公园中乡土植物有220种,占总种数65.09%,保证了本土特色。公园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合理配置,保留自然群落、巧借自然构建人工植物群落,营造地带性植物景观等,都较好保障了云溪生态公园的生态建设和景观维护,值得其他城市生态公园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深圳光明区各类资源进行的详细本底调查,立足于“携光明山水之灵气,建最美公园之城区”的战略目标,以“青山绿水,绿廊连接,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规划策略,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融入城市双修理念,积极探索生态绿地公园化,维护山水格局;构建水域蓝脉网、绿道网及修复生态断点,构筑绿色生态网络;完善各级公园服务布局及其与各类公共空间的共建共享,提升生活品质;打造地域特色公园及植物风貌营造,实现多元统一复合,探索新时代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贵港市马草江生态公园自2009年开园以来,在贵港市市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贵港市马草江生态公园的植物物种组成、观赏特性、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贵港市马草江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特色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1)马草江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特色:植物种类丰富;植物景观富含变化;专类园特色鲜明;(2)马草江生态公园植物景观存在的不足之处:植物配比不尽合理,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匮乏;季相特征不明显,观果和观姿的植物应用不足;乔木树种分布不均匀;滨水植物景观单调,不协调;(3)建议:加大对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开发和应用力度;选用乡土果树;适当引进具有良好观赏特性的园林树种,种植时令花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游园是一种可达性强、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城市、科普教育、游憩健身、生态防护等多种功能。驻马店城市游园规划设计以梁祝传说为背景,依据以人为本、文化为核心,功能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设计原则,结合驻马店自然与人文条件,规划设计为彩蝶丛飞、花境引蝶、夕霞蝶影等三个相串联的主题景点和以“彩蝶”为主题的梁祝文化游园,营造文化与景观相结合,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文化休闲环境。  相似文献   

12.
建设湿地公园是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梳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指导我国湿地公园研究与实践。文中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究国外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保护与管理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国外研究由整体生境保护向各个生态要素的管理与利用转变;对于生态游憩系统引导,国外研究主要探讨大众湿地审美偏好与湿地生态功能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园外影响系统监测,国外研究聚焦于3S技术与数字建模技术对湿地影响因素的模拟与评估。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休闲游乐场地,目前对湿地公园游憩空间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设计了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游客对于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体系中17个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运用IPA修正模型将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建设项目分为4种类型,并确定17个指标在4种类型中的定位。最后依据IPA修正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游憩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对邢台市公园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以及植物造景知识,提出了集景观欣赏、休闲娱乐和科学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公园规划方案。园区突出以生态游憩为主的造景理论,突出自然生态的特点,根据不同功能分区来构造不同的植被配置,使景色与植物达到协调一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总体规划可归纳为"四多一结合",即,乡土树种多、传统绿化树种多、造景方式多,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是一所集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15.
游憩是都市人放松心情和愉悦身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古典园林作为融深厚历史文化与优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绿色空间,具有独特的休闲游憩价值。如何协调古典园林特色保护与现代游憩功能提升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古典园林发展面临的难题。上海醉白池公园针对该园定位空间布局欠清晰、景观风格失序、设施老化等问题,开展了以景观功能提升与游憩空间拓展为核心的更新改造,重点实施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高观赏植物应用、重点活动区地面铺装更新、盆景园院落化改造以及游憩设施改善等内容,较好地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的游憩需求,游客量明显提高。文中进一步探讨了古典园林保护与游憩发展、现代设施及工艺与延续古典园林意趣以及园林理水与景观功能提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青山公园为例,探讨营建集游憩、审美、企业文化特色为一体的企业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原则、方法、营造模式,分析不足之处并提出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岩 《林产工业》2019,56(10):59-62
通过分析不同保护地形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成的异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现状及国情,从国家公园发挥的基本功能出发,充分体现保护和利用两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进行思考,提出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公共服务、休憩住宿、道路交通、公用基础、急难救助、宣教标志、科研监测、防治灾害等9大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为国家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昆明市官渡区城乡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官渡区城乡水环境园林绿化与生态保护建设的总体思路,并从滨河带状公园绿地、河流防护林、乡镇沟渠绿化、滇池流域园林绿化与生态保护以及水土流失区园林绿化与生态保护建设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合理开展生态体验项目是实现国家公园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和韩国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发展实践、成效与经验,概述云南省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优化策略,包括加强生态体验项目的互动性、挖掘生态体验项目的民族文化内涵、设计形式多样的科普类生态体验项目和建设志愿者队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整个公园植物空间布局情况以及公园内园林植物所形成的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和垂直空间4种景观空间的造景特点、植物构成进行分析。尝试摆脱以园林植物为审美主体的静态观赏模式,提出园林植物应从装饰性的栽植配角转变为景观空间营造的主角,即营造舒适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才能达到园林营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