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坡位下罗甸小米核桃枝构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不同坡位下罗甸小米核桃枝构件特征,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处于中坡位、坡下位以及无坡位的罗甸小米核桃枝构件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坡下位罗甸小米核桃分枝数较大,生长较旺盛;(2)罗甸小米核桃空间拓展能力大小为无坡位>中坡位>坡下位,光照和二氧化碳的利用潜力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一级枝的分枝长度;(3)罗甸小米核桃分枝能力大小为无坡位>中坡位>坡下位,枝条分枝能力大小为三级枝>二级枝>一级枝;(4)一级枝与二级枝之间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状况对罗甸小米核桃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四翅滨藜人工种群的分枝格局可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种群的构件结构理论,对不同栽培密度下四翅滨藜分枝格局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支格局主要受空间资源和光照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高、冠幅以及分枝数方面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与密度呈正相关,类型Ⅰ植株高大于类型Ⅱ和类型Ⅲ;冠幅以及各级分枝数与密度呈负相关,冠幅类型Ⅲ大于类型Ⅰ,各级分枝数类型Ⅲ和类型Ⅱ大于类型Ⅰ,且差异显著;(2)在1级/2级分枝率、2级/主侧枝分枝率、2级枝平均分枝角度、2级枝平均长度在3种类型中不存在差异,而在主侧枝节间距、主侧枝平均枝长度、1级枝平均分枝角度方面类型Ⅲ与类型Ⅱ和类型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主侧枝平均分枝角度、1级枝平均枝长度方面类型Ⅲ和类型Ⅱ与类型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密度越小,其差异越显著;(3)不同方位分枝格局差异主要表现在主侧枝分枝角度、1和2级枝平均长度、分枝角度,主侧枝分枝角度南大于东、西,1级枝分枝角度北大于东、西、南,2级枝分枝角度西、北大于东、南,1级枝平均长度东、南大于西、北,2级枝平均长度南、北大于东、西,而主侧枝节间距,平均枝长度差异不明显。由以上分析表明,四翅滨藜具有很强的空间结构可塑性,人工种群栽培密度不应小于2 m×2 m。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植物(种群)生存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和进化机制,以四川省雅安市老板山林内、林缘、沟边丛生以及林内单株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角度、枝径比、逐级分枝率以及叶片数、叶面积等构件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生境下,水麻分枝数以一级枝为主,沟边丛生水麻分枝长度优于其他生境,但无三四级枝生长,其分枝角度整体表现为收敛型,空间拓展能力较其他生境强;②同一生境下,二三级枝枝径比(RBD3:2)最大,三四级枝逐级分枝率(SBR3:4) < 一二级枝逐级分枝率(SBR1:2) < 二三级枝枝逐级分枝率(SBR2:3),二三级枝之间水分、养分运输效率高,分枝能力最强;③叶片数与分枝数变化规律一致,林缘丛生水麻叶片数最多,其叶面积与沟边丛生都大于其他生境,同一生境中,叶面积二级枝>一级枝>三级枝;④林缘生境更适合水麻聚集生长,沟边丛生水麻护坡、固土效果明显。表明不同生境水麻对光照、空间等环境条件响应不同,可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获取生境资源,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4.
18个高山杜鹃品种在滇中地区的生长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于滇中地区种植的高山杜鹃品种。【方法】对引进种植5年的18个高山杜鹃品种植株高度、冠幅、分枝数、当年生枝叶簇宽度、当年生枝长度和粗度、当年生枝叶片数量及开花情况进行观测。【结果】18个引进品种的株高、冠幅和分枝长势均较好,长势最好的品种是English Roseum,株高达110 cm,冠幅达123.3 cm,分枝达86个,并且其增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植株当年枝长度和粗度、当年生枝叶片数、当年生枝叶簇宽度的生长表现大多数都较好,只有Blue Peter、Jun Ifeuer、Brigitte和Blue Peter等少数品种增长较为缓慢;在开花的11个品种中, Halfdanlem、Blue Peter、English Roseum等品种的开花性状表现较好。【结论】高山杜鹃适合在滇中地区栽植,其中栽植效果较好的品种是English Roseum、Halfdanlem和Jun Ifeuer。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群构件数量统计是植物生态学的崭新领域,对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无性系灌木刺五加种群的地上部分构件枝、芽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及皆伐迹地上刺五加的平均枝长和分枝级数以及各级枝上着生的活芽数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并从群落环境和刺五加的年龄状况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种群的枝、芽构筑型特征是由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但随年龄和环境状况而产生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孜然芹在4种密度下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复伞形花序数、分枝数、有效分枝数、二、三级分枝数、单株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密度对一级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220万株/hm2时植株个体优势明显,产量最高;在产量组成中一级分枝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成熟时干物质主要分配至果实,约占总量的60%,其次为茎枝,根系占的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7.
植物种群构件数量统计是植物生态学的崭新领域,对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无性系灌木刺五加种群地地上部分构件枝,芽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及皆伐迹地上刺加五的平均枝长和分枝级数以及各级枝上着生的活芽数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并从群落环境和刺五加的年龄状况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结合植物构件理论,运用分形几何方法,对灰叶胡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分枝格局及其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灰叶胡杨胸径的增大即发育阶段的成熟,灰叶胡杨一级枝长越长,可以分出更高级别的分枝,但并未表现出分枝级别越高分枝数越多。不同发育阶段的灰叶胡杨总体分枝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别,随着胸径的增大,分枝率增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灰叶胡杨的分枝角度先增长再下降趋势说明其在生长前期树冠以向四周伸展为主,后期以直立向上生长为主。枝倾角变化范围较大,一级到四级分枝枝倾角逐渐下降,五级分枝枝倾角增大。随着分枝级别的增加,各级相邻分枝之间间距逐渐减小。随着胸径增大,灰叶胡杨分形维数增加,但都是接近2,揭示了灰叶胡杨分枝格局占据生态空间的程度和利用生态空间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产量水平的鸠坑种和福鼎白毫树冠结构的研究表明:(1)茶树产量随分枝级数增加而增加,品种间趋势一致,(2)茶树各级分枝数,递增快的产量低;(3)茶树出现分枝数最多的一级后,分枝级数多的产量高;(4)各级分枝粗度,产量高的变细慢,冠面生产枝粗度在1.5—2.0毫米以上;(5)产量高的各级分枝长,各级分枝长度下降幅度小;(6)分枝角度随分枝级数增加而变小,同级分枝角度及其变异系数,高产茶树比低产茶树大。  相似文献   

10.
以桃叶杜鹃为材料,采用播种法接种2株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s,ERM)菌株培育桃叶杜鹃菌根苗,研究在持续干旱下ERM菌株对桃叶杜鹃内源激素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赤霉素(Gibberellin A3,GA3)和玉米素核苷(trans-Zeatin-riboside,ZR)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RM菌株显著增加了桃叶杜鹃在正常水分及持续干旱条件下IAA,ABA,GA3,ZR的质量比.持续干旱下,桃叶杜鹃IAA和GA3的质量比呈升高降低变化,接种ERM菌株桃叶杜鹃IAA和GA3的质量比呈升高变化在重度胁迫时达到最大值;ABA的质量比呈升高变化,当田间持水量低于30%时接种ERM菌株桃叶杜鹃ABA的质量比急剧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ZR的质量比变化不一,对照组和TY29根系ZR的质量比呈降低升高变化,TY35根系ZR的质量比呈降低变化.持续干旱下,桃叶杜鹃IAA/ABA,ZR/ABA,(IAA+ZR+GA3)/ABA比值呈下降变化,其中ZR/ABA比值急剧下降,接菌处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表明:ERM菌株能有效增加桃叶杜鹃内源激素IAA,ABA,GA3和ZR的质量比,增加干旱胁迫下的内源激素调节及协作能力,增强桃叶杜鹃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莲〔NelumbonuciferaGaertn〕在水田及鱼塘的克隆生长格局进行了研究,调查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品种莲的叶片大小、叶柄高度、节间长度、分枝角度、分枝节位、结藕节位等参数。结果表明,莲根茎分枝类型为单轴型,新生的次生根茎交替着水平伸向上级根茎的两侧,分枝角度62.6~98.7°,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莲叶柄高度、叶柄粗度、根状茎节间长度、根状茎节间粗度随着植株生长越来越大,与以前报道并不一致。主枝结藕节位可作为判断莲藕熟性的指标之一。莲克隆构型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环境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濒危物种灰叶胡杨不同发育阶段枝系构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灰叶胡杨这种非常重要的濒危的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以不同胸径代表不同发育阶段的灰叶胡杨,通过对其枝系构成指标的测定与分析,探明了:1.随着发育阶段的成熟,分枝的级别增加,枝系构型的中部分枝较为丰富,下部分枝较为疏松,促进通风透光,提高空间利用率;分枝长度随分枝级别增加而变短;2.分枝率随胸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胸径范围内,逐步分枝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发育阶段枝倾角差异显著,胸径越小,枝倾角越大,分枝构型越为上冲,随胸径增加,枝倾角减小;分枝级别越高,分枝角度越小,构型越紧凑,上部分枝枝倾角较小构型相对平展;3.灰叶胡杨叶片长大于宽,近乎圆形,随着胸径变大,叶面积有所增加,叶片数也增多,作为枝上的构建单元也作为辅助参数构成了分枝格局的一部分,反映了其枝系构型的结构特点,对光照等能源的利用及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苗期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种的51个青海云杉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对3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地径、新稍长、分枝角度、侧枝数、侧枝长、侧根数、侧根长、主根长、径根比、高径比和质量指标12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家系间生长性状变异和苗期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苗高等12个生长性状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遗均在0.80以上,相关系数在0.50以上,径根比与生长指标均呈负相关。利用苗高为主要参考指标,按照1倍标准差选择出的311#、312#4、05#1、09#、408#、410#3、05#3、06#8个优良家系各性状值高于51个家系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立冬本龙眼结果母枝性状与开花结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年的观测统计,分析了晚熟龙眼立冬本秋、冬梢不同抽生期及结果母枝生长状况对开花结果的影响;提出立冬本龙眼初结果树两个最佳放梢时期分别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优良结果母枝应选择粗度0.70~1.09cm的枝梢为宜;统计分析表明,结果母枝粗度与穗坐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结果母枝长度、复叶数与穗坐果数的相关不显著,说明结果母枝的粗度对坐果的影响最大,是立冬本优良结果母枝的主要衡量指标;立冬本初结果树在12月上旬之前抽发的枝梢仍可开发结果,但8月上旬、12月上旬两个时期所抽枝梢的结果性能差,生产上应予疏除。  相似文献   

16.
对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9个种源的山丁子进行了资源调查,调查指标有代表物候、生长、果实特性的16个指标。结果表明,9个种源山丁子在胸径生长和叶长宽比间差异不显著,在枝条生长、单花花期、单株花期、果柄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叶面积、萌动期、单果重、横纵比、单枝产量、分枝夹角、种子数、坐果率、饱满率14个指标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东北林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俗名哈士蟆。为了促进中国传统中药——哈士蟆油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持东北林蛙较高的物种形态多样性,笔者应用数值分类法对东北林蛙主产区长白山和小兴安岭2个地区的8个种群进行形态学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东北林蛙8个地理种群的形态聚类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determine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map of system of Rana dybowskii.[Method] Four morphologic indices(body length,body weight,forelimb length,hindlimb length)of eigh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R.dybowskii which naturally distribute in Changbai Mountain and Xiaoxing'an Mountain were measured.Measure results were variance analyzed and cluster analyzed.[Result]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the genetic branching among the Dongfanghong male population(belongs to Wandashan)and Xiaoxing'an Mountain male population and Changbai Mountain male pop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the genetic branching between the Hebei female population(belongs to Xiaoxing'an Mountain)and Changbai Mountain female pop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luster analysis showed:male R.dybowskii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he first group included Quanyang,Tianbei,Chaoyang and Dakouqin,the second group included Tieli and Anshan,the third group included Dongfanghong;and the female R.dybowskii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he first group included Quanyang and Chaoyang,the second group included Tianbei and Dakouqin,the third group included Hebei.[Conclusion] The paper deduced that the Sanjiang Plain was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center of R.dybowskii which radiated to Changbai Mountain and Xiaoxing'an Mountain along the adverse current of Songhua River basin,therefore,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dybowskii was form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东北林蛙系统地理分布图。[方法]对长白山和小兴安岭自然分布的东北林蛙8个地理种群的4个形态指标(体长、体重、前肢长和后肢长)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形态学分析表明,雄性种群中,属于完达山的东方红种群与小兴安岭种群和长白山种群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P<0.05);雌性种群中,属于小兴安岭种群的鹤北种群与长白山种群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P<0.05)。聚类结果显示,雄性东北林蛙可以分为3组:泉阳、天北、朝阳、大口钦种群一组,铁力、鞍山种群一组,东方红种群一组;雌性东北林蛙也可聚为3组:泉阳、朝阳一组,天北、大口钦一组,鹤北种群一组。[结论]三江平原极有可能是东北林蛙的地理起源中心,东北林蛙沿着松花江逆流向长白山和小兴安岭2个地区适应辐射,形成现有的东北林蛙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