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农村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慈利县针对农村垃圾集中收集难、治理成本高等难题加大治理力度,探索出了组织领导有力、规划布局合理、操作务实高效、各类保障到位的农村垃圾治理慈利模式。健全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县环卫一体化作业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相似文献   

2.
《云南农业》2014,(8):5-7
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深入开展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理:交通不便或转运距离较远的,可就近分散处理。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可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造成农村环境恶化。本研究以莱芜市薛家埠村新农村污水收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莱芜市农村分布及污水排放特点,提出以因地制宜为原则,集中收集处理与分散收集处理相结合、低成本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两种污水收集模式。详细阐述了适合新农村特色的低成本污水收集系统,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污水治理及污水收集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专题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提出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其既是废弃物,也是一种潜在的资源。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通过村庄整治"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脏、乱、差"面貌基本改观,但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源头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理等  相似文献   

5.
<正>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当前常用的方法除回收利用外,主要有集中焚烧、生化堆肥及卫生填埋3种。我国有关做好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与建议是:在垃圾产生的源头—社区配备垃圾预处理设施,由专人对城市垃圾进行收集集中和预处理;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粉碎、脱水、消毒、胶结和压块处理,并以"垃圾块体的分区分类堆砌填埋处理"替代"垃圾的混杂式填埋处理";利用垃圾块体充填废弃采矿场,实施城市垃圾处理与矿山采空场修复相结合的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2021,(3):18-19
正近年来,武邑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小厕所、大民生"指示精神,把改厕作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头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一体化。通过农村厕污统一管理、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实现了厕污全收集、零污染。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一、探索"四种模式",推进厕污处理一体化把厕所革命作为补齐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的重要举措,将厕改与生活污水收集利用及后期管护机制优先考虑,科学谋划,探索建立了农村粪污处理一体化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津市市在深入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程中,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绿色存折"制度,有效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效果。该项制度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媒体推介,荣获湖南省首届创新奖,并在2019年底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中,得到国务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龙山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坚决打赢"四大攻坚战役",托起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碧水蓝天靓起来。开展垃圾污染治理,建立村屯一体化保洁机制,实现村屯、河渠垃圾日产日清;开展污水工程治理,投资6500万元,实施寿山镇、开发区、汽贸园雨污分流工程,投资400多万元,对污染较重的小仙人河及3条明渠进行集中治理,得到国家  相似文献   

9.
调查远安县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的现状,分析其模式特征,总结其成功经验,为其它地区城乡垃圾治理提供借鉴。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法对该县生活垃圾处理措施、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进行收集,运用系统归纳法对该治理模式的特点进行提取总结。垃圾收集全县城乡无缝化覆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一体化体系,以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筹资,全方位全周期的监管措施,动员全民参与,是远安县建立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模式的基本特征。远安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模式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破解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各自为政的难题,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其它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法律问题及消解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活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障碍。受城乡二元结构和"重城市轻农村"思想的制约,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严重的法律问题。为保障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执法力度,提高守法意识,形成从规划治理到设施建设,到收集、运输、处理,再到监督管理等都较为健全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横流的污水和沉积的垃圾等废弃物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此展开治理,但存在着成效低、投入高等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二者的去向问题,因此探讨就地生态处理意义重大。1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现状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就会产生生活源污水和垃圾。在以前的农村,污水和垃圾是农业生产的一种资源,由此会出现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活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障碍。受城乡二元结构和"重城市轻农村"思想的制约,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严重的法律问题。为保障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执法力度,提高守法意识,形成从规划治理到设施建设,到收集、运输、处理,再到监督管理等都较为健全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不容忽视的是,集中的人多了,吃喝拉撒都会制造污水、垃圾。这势必带来水的、空气的、土壤的、生态的环境污染。这环境一旦污染如何治理呢?  相似文献   

14.
夏春  陈琨 《现代农业科技》2014,(5):250-251,256
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农家乐"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等方面;并从提高意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发展生态农业和加强环境监测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8,(12)
正近年来,浙江省开化县立足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推进"污水、垃圾、厕所、庭院"四大革命,实现生态治理系统建设一体化,补齐农村环境短板,为乡村振兴打下扎实基础。1.坚持"四高"原则,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高起点规划委托专业机构省环科院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入乡村现场勘察,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充分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7日,农安县前岗乡召开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会议要求,要全面推进垃圾收运和处理、量化生活垃圾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等目标任务,健全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要组建保洁员队伍,负责清理装运本村民小组范围内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公示保洁员姓名、电话、职责范围,接受村民监督;要着力推进辖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概述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现状,并从法律、法规、资金投入、处理技术和思想认识等层面,分析造成农村垃圾污染的原因,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垃圾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农村垃圾治理的新模式,即建立一条“企业专业运营+政府严格监管+群众广泛参与+城乡一体推进”的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治理模式。实现城乡垃圾治理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理、统一监管,保证垃圾扫干净、运得出、处理好、保持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常德市土壤污染日益加剧,已经呈现出多极化、大面积、交叉污染和复合污染的特征。其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投入品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主要治理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生态控制技术、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和加大循环农业推进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6月起,长春市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战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如今在全市范围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长春市突出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对农村道路、公共场所、房前屋后及庭院、卫生死角地带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重点整治;对村屯内沟塘进行垃圾打捞和河道清淤,禁止向河道内排放畜禽粪污、工业污水和倾倒农村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