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砂姜黑土的固钾特性和小麦施用钾肥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砂姜黑土区域土壤速效钾的分析及其固钾能力的室内模拟研究,得出砂姜黑土10年间速效钾下降了49.1mg/kg,其固钾量和固钾率远大于对比土壤潮土。冬小麦田间多点试验表明,施钾增加小麦分蘖,次生根与叶面积系数,最终增加了产量。但并非施钾越多越好,最佳施钾量因地力条件而定,高地力条件为94.5kg/hm^2,低地力条件下为112.5kg/hm^2。  相似文献   

2.
水肥条件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盆栽和池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水平,正常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硝酸还原酶活生,光合强度和其它生理特性较干旱条件下强: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盆栽施氮量在0kg/hm^2-300kg/hm^2,范围内,冬小麦生理特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正常水分处理超过240kg/hm^2,干旱处理超过180kg/hm^2时将减少。  相似文献   

3.
宁南旱地春小麦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作物生长期降水仅45.5mm的严重干旱年,旱地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试验获得了理想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秋覆膜处理平均单产3130kg/hm^2,水分利用率14.15kg/(mm.hm^2)分别比对照高1063.3kg/hm^2和5.072kg/(mm.hm^2)增幅达51.6%和55.9%扣除成膜成本后净增收543.66元/hm^2,上述单产水平和增产幅度在当地旱地春小麦生产中是罕  相似文献   

4.
在无水浇条件下,进行沟麦套种甘薯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实现了每公顷产粮15t的目标。3年度小春、甘薯(折干)两季平均单产达15600kg/hm^2 ̄19459.95kg/hm^2,比平播小麦-夏甘薯一年两季增产2181.0kg/hm^2 ̄6040.5kg/hm^2,增长16.3% ̄45%;沟麦套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施足肥料;选用抗旱抗病高产的小麦甘薯良种;小麦适期播种,甘薯适当早套,并盖地膜;小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地小麦不同产量生态生理指标及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及田间观测,提出了在500mm ̄600mm的正常降水年份渭北旱地小麦产量4500kg/hm^2、6000kg/hm^2的产量构成指标、群体动态变化指标、叶面积动态变化指标、群体生长率与干物质累积动态指标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苗情指标,以及关键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1990年-1995年在河南省沙区进行多点肥料田间试验,采用正交旋转设计和单形重心设计,探讨冬小麦的氮肥效益与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关系以及氮肥的施肥期结构,研究表明,冬小麦对氮肥的边际效益随施肥量增加而减小,在其它因子为中等条件时,最高产量和最大肥料经济效益的施氮量分别为268kg/hm^2和213kg/hm^2,相应产量分别为4575kg/hm和4556kg/hm62。  相似文献   

7.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宁南山区旱塬地、台地冬小麦籽料产量、蛋白质含量、经济纯收益与主要栽培因子播期、播量、施农肥量、施氮量、施磷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所建模型的解析和优化模拟筛选出塬地产量〉4500kg/hm^2、蛋白质含量〉15.5%、经济纯收益〉4500元/hm^2的最佳栽培技术方案为播期8月25~28日,播量(万粒/hm^2)478.5~501,施农肥量(kg/hm^2)14  相似文献   

8.
降水与土壤肥力对海原小麦产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与土壤瘠薄是宁南山区旱作农业的两大重要限制因子,通过“旱”与“薄”对产量的效应研究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正常年从降水量180mm~200mm其降水生产潜势主1674.0kg/hm^2~1860.4kg/hm^2,比实际产量高出一倍左右,土壤养份提供产量在500kg/hm^2~750kg/hm^2,正常年份要实现小麦1050kg/hm^2(丰收年)的产量,由于受降雨特点影响,存在35.8mm耗水  相似文献   

9.
机修水平梯田培肥增产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西吉县沙沟乡机修水平梯田定位试验分得得出,其培肥增产技术措施是;1.农牧结合,增加有机厩肥投入;2.粮豆草轮作,实行秸秆还田;3引洪漫地;4.深改土;5.合理施用氮磷化肥。并在小麦,胡麻,地膜玉米,马铃薯4种作物上定量分析得出;1hm^2春小麦≥4500kg施纯N218.1kg/hm^2-283.5kg/hm62,施纯P2O5100.5kg/hm^2-117.0kg/hm62;1hm^2  相似文献   

10.
宁南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方式,可有效地改善土壤供水能力,提高小麦量和水分利用率。经试验,土壤供水能力提高132.3%-181.0%,小麦产量提高55.0%-75.1%,水分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提高2.04kg(mm.hm^2-3.59kg/(mm.hm^2),达到7.13kg/(mm.hm^2-8.89kg/(mm.hm^2();处理中窄 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该技术是适合于半干旱地区的一种能较  相似文献   

11.
山旱区新修梯田土壤培肥途径及其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青海省山旱区新修梯田理化特性,选择作物种类和施肥水平为因素,采用裂区设计组分出9种培肥力方式,通过产量分析,土壤养分亏盈状况和经济效益评价,筛选出适宜山旱地新修梯田的培肥途径,新修梯田应采用油菜复种绿肥-春小麦为轮作方式;施肥水平以纯氮90kg/hm^2~120kg/hm^2,纯P2O575kg/hm^2~90kg/hm^2,优质农家肥30m^3/hm^2~45m^3/hm^2。  相似文献   

12.
向日葵的水肥效应与合理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西渭北合阳旱农试区,进行施肥对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和向日葵施肥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N,P,K施用量小于135kg/hm^2的范围内,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施肥对向日葵的产量效应K〉N〉P,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N167.17kg/hm^2,P2O5129.09kg/hm^2,K2O185.63kg/hm^2。  相似文献   

13.
宁南旱地谷子地膜穴播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宁南半干旱偏旱区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旱地膜穴播谷子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农用,气孔扩散阻力,叶面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地膜穴播谷子的耗水量虽比ck多0.9%-6.3%,但由于叶面蒸腾速率比ck高71.1%-88.7%,故水分利用率高出1.114kg(mm.hm^2)-1.854kg/(mm.hm^2),单位耗水量的产值多1.09元/(mm.hm^2)-1.54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小麦,玉米、油料等9种作物100次田间试验表明,氯化铵肥效与尿素肥效相当;氯化铵、尿素每公斤氮产出量相差无几,二者之差变化在-1.2kg/hm^2 ̄2.6kg/hm^2之间,平均-1.0kg/hm^2,氯化铵与尿素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5.4%和26.1%,二者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与尿素相比,氯化铵对作物收获物中的粗蛋白,脂肪和淀粉也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旱地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及施肥量关系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模拟研究了冬小麦产量与降水量,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雨养农业区,冬小麦产量主要受降水量限制,施氮量对产量影响较大,施磷量影响较小,模拟研究得出本试验设计范围内,冬小麦最高产量为5600.5kg/hm^2,此时需降水为600mm,最佳施纯氮量为150kg/hm^2,施纯磷量为103.8kg/hm^2;模拟还得出在不同降水情况时,获得冬小麦最高产量所需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塬冬小麦不同栽培方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冬小麦8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古人人经济学产量和产投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适合于泅北旱原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和膜侧条播栽培方式其中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产量达2856.0kg/hm^2,膜侧条播产量2638.5kg/hm^2,分别较对照(露地平作)1605.0kg/hm^2增产1251.0kg/hm^2、1033.5kg/hm^2,增产幅度达78.0%和64.4%,产投比分别达  相似文献   

17.
榆林地区粮食生产潜力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榆林地区有农耕地110万hm^2,三田37.8万hm^2,农业人口283万人,人均耕地0.93hm^2,北部尚有13万hm^2宜耕地可开发为水地。水资源总量为17.47亿m^3,目前已利用量占可开采量的15%,其潜力最大。近年来,该区出现了不少“吨产田”、“双千田”:谷子每公顷达7762.5kg,玉米19650kg/hm^2,春小麦3225kg/hm62,水稻8250kg/hm^2。  相似文献   

18.
巨星在春小麦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巨星干燥县浮剂对春小麦田双子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使用剂量15 ̄18g/hm^2,于小麦3叶 ̄4叶1心期(双子叶杂草2 ̄4叶(轮)叶期)对水225kg喷施,对作物安全,除草效果达90%以上,优于72%2,4-D丁酯750lm/hm^2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控氮增钾控制小麦病害发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城市和枣阳市开展控氮增钾控制小麦病害发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控施氮肥和增施钾肥,可控制小麦病害的发生,收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田间所施氮肥量与病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当所施纯氮在0~20kg/667m2之间时,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病害发生和为害呈上升加重趋势。根据收益分析,在小麦生长的全生育期内,田间每667m2施纯氮10~12.5kg较适宜。增施钾肥不仅能延迟小麦条锈病的始见期,还能明显降低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的发生程度,减轻其为害。同时,适量增施钾肥还能增加小麦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在每667m2施10kg纯氮和5kg纯磷的情况下,以施纯钾肥11kg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大豆蚜的系统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 ̄1996年作者以系统最优控制为技术原理,采用逐步逼近法和正交优化法,研究了豆田11种可控因素对大豆蚜,天敌和产量的综合效应。根据既控虫增产又保护生态的原则,综合评价可控因素,提出大豆蚜系统最优控制:大豆与玉米同穴(4:1式)或间作(9:2式)、鲁豆4号6月10日前后播种、1800g/hm^2微肥拌豆种,N45kg/hm^2,P2O5 60kg/hm^2、K2O150kg/hm^2、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