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柿绵蚧(EriococcuskakiKuwana)又称柿绒粉蚧、柿毡蚧、柿绒蚧。近2a,在陕西省延安市的柿树上大发生。据调查,一般柿园虫果率20%~30%,重者可达70%~80%,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柿绵蚧以雌成虫及若虫为害柿树的嫩枝、幼叶和果实。雌成虫及若虫最喜欢群集在果实下面及柿蒂与果实相接的缝隙处为害。被害处初呈黄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黑斑,使果实提前软化脱落,降低产量和品质。笔者在调查研究了柿绵蚧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1发生规律柿绵蚧在本市1a发生3代。以第三代的二龄若虫分散固着在2~3a生枝…  相似文献   

2.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02,15(2):28-28
1分布与为害梨蝽象(UrochelaluteovariaDistant)半翅目 ,蝽科 ,俗名臭斑点、臭大姐等。主要有梨蝽象和黄斑蝽象。梨蝽象主要危害梨、苹果、桃、杏、山楂、洋槐、桑、桐等林木树。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枝梢、叶片和果实的汁液。果实被害部木栓化 ,停止发育。为害严重时梨果形成硬疔(又叫“疙瘩梨”、“鬼头果”) ,成为畸形果 ,不能食用。新梢、枝条被害后发育不良 ,甚至枯死。华北、东北等地区普遍发生。北京地区主要为害梨、桃、碧桃等树木。2发生规律梨蝽象每年发生1代 ,以初龄、2龄若虫在树皮裂缝或树洞里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三门峡市春季球坚蚧发生为害严重 ,削弱树势 ,影响春梢生长 ,秋季梨圆蚧发生为害严重 ,果面红斑累累 ,商品价值下降。1 球坚蚧 (朝鲜球坚蚧、日本球坚蚧 )、梨圆蚧的识别球坚蚧等 3种蚧壳虫的识别见表 1。2 防治方法介壳虫因有较厚的蜡质保护 ,难以防治 ,必须抓住两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 ,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一是 3月中旬 ,越冬若虫开始活动之时 ,二是 5月中、下旬卵孵盛期 ,至二龄若虫固定分泌蜡质之前。1 )人工防治 :冬季剪除有虫枝条 ,或刷除越冬幼虫 ,或雌成虫产卵以前刮除虫体。2 )保护天敌 :梨圆蚧天敌有 50多种。捕食…  相似文献   

4.
茶翅蝽又名臭木蝽象 ,俗称臭鳖子 ,属半翅目蝽科。该虫以成虫、若虫吸食植物的叶、嫩梢及果实的汁液。尤以梨及桃受害较重 ,生长的梨果被害后 ,被刺部位即停止生长 ,果肉下陷 ,木栓化 ,果面凸凹不平 ,成为疙瘩梨 ,又称“猴梨”。近成熟果实被害后 ,受害处果内变“空心” ,木栓化。桃果被害后 ,被害处流胶 ,果肉下陷成僵斑硬化 ,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 ,在发生重的年份 ,被害果所占比例可高达20 %~40 % ,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和积极性。经过2年观察和研究 ,初步掌握了该虫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方法。1发生规律茶翅蝽在淮北地区1…  相似文献   

5.
榆牡蛎蚧在新疆库尔勒地区1a发生2代,以卵在雄蚧壳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孵化;6月中旬为第1代若虫发生期,8月下旬第2代开始产卵越冬。主要捕食性天敌有大草蛉、孪斑唇瓢虫,寄生性天敌有蚧蚜小蜂,雄成蚧被寄生率可达30%。在果树休眠期或若虫出壳分散前,采用农业和药剂防治相结合,保护和利用天敌,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春季防治苹果红蜘蛛苹果红蜘蛛又称苹果全爪螨,每年发生7~9代,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梨、沙果、桃、杏、樱桃、海棠、李子、山楂、枣树等;受害苹果每年一般枝条生长量减少22%至28%;叶片重量减少15%至20%;花数量减少28%;果实重量减少很多,近几年苹...  相似文献   

7.
皖北故道地区是砀山酥梨的主产区。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是砀山酥梨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梨小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害连年加重,部分梨园的虫果率达30%以上。为控制其为害,笔者调查分析了梨小的发生特点及发生加重原因,探讨了防治对策。1发生为害特点梨小在砀山地区主要为害桃、梨、苹果、杏等,受害最重的是桃和梨。在桃树上为害嫩梢与果实,在梨树上则为害果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梨小为害日趋严重,90年代初,由于化学农药大量使用,为害有所减轻,90年代后期,梨小发生又呈上升趋势。梨小在本地区1a发生5代…  相似文献   

8.
梨木虱又名梨虱子,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梨芽、叶片及嫩梢汁液。叶片受害后.发生褐色枯斑.严重时全叶变褐.引起早期落叶。若虫分泌大量黏液,诱发煤污病。新梢被害后.发育不良。果实受害后,果面呈烟污状,影响外观品质。梨木虱为害后,树势削弱,当年产量受损,花芽分化受阻.给来年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在苹果果实采摘后,大部分果实需要进行贮藏保存。在果实贮藏期间,如果管理和预防措施不到位,就会导致一些病害的发生,造成果实腐烂和经济损失。笔者介绍2种苹果贮藏病害的防治方法,供果农参考。1苹果虎皮病1.1症状苹果虎皮病又称褐烫病、晕皮,是苹果贮藏后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特征是果皮呈现晕状不规则褐变。发病初期,果面产生不规则淡黄褐色斑块,表面平展或果点周围略生起伏,此时褐变只局  相似文献   

10.
梨枝圆盾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3代。主要为害时期:越冬代为4~6月,第一代6~8月,第二代8~10月。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而以为害果实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防治上应重点抓好冬春修剪有虫枝条,以及果树发芽前、开花前和果实套袋前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1.
红提葡萄果粒日灼病的发生因素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提葡萄原产于美国加州,为蓬莱市新引进的鲜食优良品种。在本市日灼病发生严重,特别是在降雨偏多、高温高湿的年份,日灼病已成为毁灭性病害,减产严重,有的甚至绝收。1症状及损失日灼病为生理性病害,主要为害葡萄果实,以朝西向南的果粒表面较易受害。受害果粒最初在果面上出现淡褐色小斑块,后扩大成椭圆形,直径7~8mm,表面稍凹陷的坏死斑,受害处易遭受炭疽病或其他果腐病菌的侵染而引起果实腐烂,以硬核期的浆果较易发生此病。试验表明,果实受日灼病为害后,病粒率在5%、10%、30%、50%、70%的情况下,其产量损…  相似文献   

12.
正桑白蚧又称桃白蚧、树虱子,是桃、樱桃、李等核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固定在枝条和果实上吸食汁液,造成枝条长势衰弱、发芽不整齐,发生严重时,枝条萎缩枯死。果面受害,产生大量小红点,影响果品的经济价值。桑白蚧若虫蜕下的皮和分泌的蜡质物构成一把"保护伞",它疏水性强,药剂不易接触,因此防治困难,但如果在桑白蚧卵孵化期至蚧壳形成之前进行防治,成本低、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梅州市沙田柚受柑橘黑斑病为害较重,特别是1998~1999年的大流行,大部分柚园都受害,有的甚至100%发病。此病不仅影响沙田柚的外观,且明显降低糖量,严重影响沙田柚的品质。此外,在贮藏期间还会继续为害,引起果实腐烂,加重损失。1症状及病原8月上旬,受害果实上初呈紫红色小斑,后扩大为1~3mm的病斑,其边缘为褐色,稍隆起,中部呈灰白色,稍凹陷,后期病斑上长出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不深入果肉,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果面,有时会引起落果。在贮藏期,病果常会腐烂。叶片、枝梢上的病斑与果实上…  相似文献   

14.
柑桔吹绵蚧属同翅目硕蚧科。除为害柑桔外 ,也为害梨、桃、李等果树及其他树木。据剑河县清江果园、八一果园调查 ,尤以夏梢受害最重 ,受害率最高达 90 % ,一般为 34%。若虫、雌成虫常群集为害叶芽、嫩叶及枝条 ,被害叶叶色发黄 ,枝梢枯萎 ,引起落叶、落果 ,树势衰弱 ,严重者全株死亡 ,2 0 0 1~ 2 0 0 2年笔者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生活习性柑桔吹绵蚧在剑河县 1年发生 2~ 3代 ,世代重叠现象显著 ,主要以若虫及无翅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 ,若冬季温暖 ,仍能取食活动。次年 5月上旬若虫先后成熟 ,形成…  相似文献   

15.
草履蚧(Drosicha coupulenla Kuwana)是柿、核桃的重要害虫,也为害苹果、桃、梨、板栗等果树和杨、柳、香椿等树木。近几年该虫在石家庄市区对悬铃木、紫荆等绿化树危害日益加重。受害重者发芽推迟、树势衰弱,甚至出现大量枯枝,作者于1990-1991年春季对该虫在当地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观察。 活动规律 草履蚧在石家庄市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寄主附近的土缝里、砖石土块下越冬。翌年2月中旬,随气温回升开始出现若虫。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在郑州、中牟、新郑、许昌、漯河等河南中部地区对蚧虫寄生蜂的种类、分布、寄主及一些种类的生物学作了初步调查,采得的蚧虫寄生蜂已鉴定的有3个科共11种,其中绵粉蚧刷盾长缘跳小蜂Cheiloneurus quercus Mayr为我国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河南农学院植保系)。现将结果报导于后。蚜小蜂科 Aphelinidae 1、中华圆蚧蚜小蜂Pteroptrix chinensis(Howard) 寄生苹果和核桃树上的梨圓蚧Quadras 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ock)、核桃树上的皱大球蚧Eulecanium kuwanai(Kanda)、桃树上的东方盔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 orientalis Borchs。成虫5月中旬羽化。据1982年5~6月在许昌调查,对核桃树上梨圆蚧的寄生率40—60%。  相似文献   

17.
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年来昆明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各年度发生的大高峰期有差异,2012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为越冬代、第一代;2013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在第二、三代,这与当时的温度、降水量有很大关系。昆明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第一代主要为害桃树新梢,新植桃园幼虫更趋向在低龄桃树为害,幼虫蛀梢的高峰期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后15~30d;第二、三代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后两代主要为害果实。经饲养观察,桃园梨小食心虫性比[♀/(♀+♂)]为0.57~0.64,幼虫被天敌寄生率为26.9%,幼虫蛀果率为1.25%~5%。  相似文献   

18.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是梨、桃、李、蔡、布朗李、苹果等果树上的重要害虫,笔者于1997年对此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梨小食虫为害情况调查笔者在大余、安义和扬子洲农场等地果园普查,桃梢被害始期在3月底至4月中旬,前期被害梢率一般5~20%,高的42%;被害高峰期在6~8月,被害消率低的15一ZO%,一般3O~45%,高的100%。嫩梢受害期长达6~7个月,且平原洲地果园受害期长于丘陵山地果园,原因是平原洲地果园地下水位较高,受秋季干旱影响较小,落叶迟,抽发的新梢多。果实受害始期在5月…  相似文献   

19.
盾蚧长缨蚜小蜂和岭南蚜小蜂为广东柑桔园红圆蚧的主要寄生蜂。1988年我们从美国加州引入印巴黄蚜小蜂,经繁殖后在桔园分3次释放,每树共放蜂4000头。结果说明该蜂能成功地在广州越冬。在桔园原有的天敌基础上释放印巴黄蚜小蜂后,红圆蚧的总寄生率逐月变化较大,多数月份在20%左右,最高30%,最低9.5%。其中被盾蚧长缨蚜小蜂寄生的虫数,每月都高于岭南蚜小蜂和印巴黄蚜小蜂的总和,寄生率高出1.4~11.7%,说明盾蚧长缨蚜小蜂为本地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20.
室内条件下,观察了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寄生行为,研究了该寄生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松突圆蚧、不同发育时期雌成蚧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友恩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寄生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搜寻和识别寄主、产卵管鞘试探、产卵管刺探、产卵、产卵后梳理。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松突圆蚧,友恩蚜小蜂只寄生二龄若虫和雌成蚧,但更偏好寄生雌成蚧。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雌成蚧,友恩蚜小蜂均可寄生,且更偏好寄生处于孕卵期、卵巢发育期、产卵初期和产卵盛期的雌成蚧。蜂蚧比1∶5、1∶10、1∶20时,寄生率分别达25.8%、21.8%、13.0%。说明较高的蜂蚧比,有利于显著提高雌蜂对松突圆蚧雌成蚧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