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研究和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指标,是评价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一步。以南阳市为典型代表,从系统理论出发,设计出一套南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1个指标),亚目标层(3个指标)和指标层(33个指标)3个层次,涵盖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可以对南阳市林业的发展状况作出较客观的评价,也可为其他地市级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林口林业局为国有森工企业的典型代表,在详尽了解其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主导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林业、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与内涵,并参考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和小康指标等标准,从系统理论出发,设计出一套林口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1个指标),系统层(3个指标)、变量层(13个指标)和要素层(52个指标)四个层次,涵盖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可以对林口林业局的发展状况作出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林口林业局为国有森工企业的典型代表,在详尽了解其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主导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林业、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与内涵,并参考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和小康指标等标准,从系统理论出发,设计出一套林口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1个指标),系统层(3个指标)、变量层(13个指标)和要素层(52个指标)四个层次,涵盖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可以对林口林业局的发展状况作出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讨论分析了黑龙江森工林区作为国家用材林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就是使森工林区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 ,平衡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并且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根据这个原则 ,提出了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目标层、类指标层、指标变量层。以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森林生态效益持续发挥、林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林区社会效益长期稳定为类指标 ,以择伐林地面积比例、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工资保障情况等 2 7项为指标变量。按照这个指标体系 ,首先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 ,得到各单项指标实现率。然后以各单项指标实现率为基础 ,经归一化处理得到类指标的实现率。再经加权计算得到目标层得分。据此可对森工林区的发展状况做出分项和综合的评价。以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其对应年度的统计数据为例 ,得出目标层得分为 0 5 0 6 3,森工林区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类指标层得分分别为 :生态效益 0 5 390 ,对目标层得分的贡献占1 6 1 7% ;经济效益 0 4 96 9,占 1 9 88% ;社会效益 0 4 85 9,占 1 4 5 8%。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构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依据与原则,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给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及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衡量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利用提出的指标体系对金华市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讨论了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森林生态旅游效益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应用系统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4个方面的36个指标所构成,并对每个指标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方法。将所有指标分为三类,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效益值计算方法,为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辨析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着重介绍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以及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和综合评价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洪雅林场是四川省重要的用材林基地。分析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研究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将指标体系划分为4个层次:总目标层、目标层、类目标层、变量指标层,计算各变量指标得分值,据此对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作出评价。结果表明: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总目标层得分值0.663 9,总体处于初级可持续发展状态;森林资源可持续得分值0.776 8、生态环境可持续得分值0.613 4、林场经济可持续得分值0.559 3、社会可持续得分值0.675 0。森林资源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现状较好,而林场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相对较差,这与林场目前的森林可持续发展现状情况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提出两类、三层、两态网络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2000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静态评价,指出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大青山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专家咨询和指标筛选构建了21个指标组成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对大青山生态公益林森林可持续经营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数为0.678,处于弱可持续状态。通过评价找出了影响大青山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以及林业生态建设现状,阐述了保护森林,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提出了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沙产业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产业对内蒙古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SWOT分析,对内蒙古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沙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劣势有待改善,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阶段,进一步提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为内蒙古荒漠化地区沙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的阐明了科技在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 ,加大现有植被的保护、恢复和建设力度 ,改善生态环境 ,遏制环境的恶化趋势 ,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局出发,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为其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对制定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减少森林资源损失。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MODIS-NDVI数据反演可燃物的湿度指数,以气象指数、植被指数、闪电指数、湿度指数共同计算得出森林火险指数,以火险指数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模型的量化指标,并对火险等级进行分级,获得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方法。该方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闪电指数引入到预报模型中,并实现了定量化估测。同时,以近几年发生在该地区重特大森林火灾为例,对该预报模型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较好地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进行定量化预报。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当今世界林业发展的主题。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现实,在分析可持续经营理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基础上,立足可持续经营理论,提出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措施主要是走森林永续经营、分类经营、资产化经营和生态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才能使山绿起来,农民富起来,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经济林生产,提出林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框架目标,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对现有经济林进行优质栽培,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强产后处理,实施名牌战略。加速产业化步伐促进内蒙古经济林发展,使之在经济一体化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水资源进行研究,根据水资源基本情况及分布特点,结合全区生态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阐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有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状况的剖析 ,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措施。大开发促进大发展 ,必须从生态建设入手 ,改变恶劣的环境状况 ,实现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经济腾飞及大开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