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以寒地超级稻龙稻5号为供试品种,在寒地早春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壮秧剂及用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本田产量构成的影响,旨在探讨适龄、健壮、适合机插秧苗群体在苗期的调控措施,为黑龙江地区培育高质量的秧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施用壮秧剂处理秧苗地上部鲜、干重,株高,叶片最大长度、宽度及面积,叶挺长、叶龄,苗基宽,本田最终分蘖和穗结实率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不使用壮秧剂)。研究结果还表明,壮秧剂施入后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显著提高了穗数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此外,处理3(育苗伴侣每育秧钵盘使用12g,用机插秧专用拌种剂旱育保姆包衣水稻种子后,直接播种)、处理 4(育苗伴侣每育秧钵盘使用12g,用机插秧专用拌种剂旱育保姆包衣水稻种子后,浸种催芽播种)秧苗根干重、根冠比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根冠比CK除外);处理5(三金壮秧剂当地用量,每育秧钵盘使用41.6g,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播种)叶长和株高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但其充实度小于处理1(育苗伴侣每盘使用15g,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播种)、处理2(育苗伴侣每盘使用12g,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播种)、处理3、处理4,且与处理3、处理4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67-73
为了研究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节效应,通过盆栽条件下3种生长调节剂5个剂量拌种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适宜的施用剂量。结果表明: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进行小麦拌种均能提高种子胚乳消耗初始速率,加快种子胚乳消耗转化,促进种子萌发,有降低发芽势、提高发芽率效应,达到早出苗的效果。多效唑拌种对麦苗有加快生育进程、缩短叶片长度、降低苗高、增加叶片宽度、促进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达到壮苗效果,拌种浓度以1~1.5 g/kg为宜。种衣剂、拌种剂拌种对麦苗有加快叶龄进程、增加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促进麦苗生长,形成壮苗,拌种浓度分别以8~10 g/kg、1.5~2 g/kg为宜。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秧不同播种量秧苗生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稀植秧苗素质好,移栽返青快,分蘖势强,根系发达,容易夺取高产,近几年在冬闲、蔬菜、绿肥田推广较快。但由于旱育稀植播种密度较大,秧龄弹性小,限制了这一技术向小麦、油菜等晚栽稻田扩展。本试验试图通过摸索不同播种量的秧苗生育规律,并使用多效唑技术,增加秧龄弹性,为逐步扩大旱育稀植推广面积提供技术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组合II优多系1号。1.2试验设计按每平方米播种干谷量共设6个处理:(1)130g(2)100g(3)70g(4)55g(5)40g(6)30g田间顺序排列,重复1次,小区面积1mx1m。每小区定点15株,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高巧和吡虫啉2种药物在红花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70%高巧湿拌(种)剂和10%吡虫啉WP不同浓度对红花一号种子萌发的影响,药剂浓度分别设置2、4、6、8、10、15、20g/kg和1、2、3、4、5 g/kg处理,以清水为对照,3次重复.结果:高巧湿拌剂以处理浓度8 g/kg拌种,吡虫啉以处理浓度4 g/kg拌种效果最好,红花一号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幼苗综合素质较佳.结论:红花拌种高巧以拌种浓度8 g/kg为适宜浓度,吡虫啉10%WP拌种以4 g/kg为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机插早稻秧苗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生长调节物质对机插双季杂交早稻秧苗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杂交早稻‘淦鑫203’为材料,选用旱育保姆、拌种剂、多效唑3种生长调节物质并设置对照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3种生长调节物质均能矮化壮秧增加秧苗假茎宽、绿叶数、根量、苗体可溶性糖含量及全氮含量,提高分蘖能力及成秧率保证机插质量,增加产量。其中多效唑处理矮化壮秧效果最好,成秧率最大且较对照高3.74%,产量最高且较对照增产9.98%。综合来看,生长调节物质均能壮秧增产,且多效唑是杂交早稻机插育秧较为理想的生长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激素处理对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清水处理为对照,使用不同激素(ABT 1号生根粉、NAA、IBA)处理南方红豆杉插穗,从而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生根率、生物量及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T处理下,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的生根率、生根数、新生枝叶数以及紫杉醇的含量均为最高。因此,用ABT处理南方红豆杉插穗优于其他激素处理。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减轻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产量水平为2400kg/hm2左右的豫东平原夏大豆产区,应用784-1、烯效唑、增产灵、亚硫酸氢钠、ABT生根粉5号及三十烷醇等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豆单株空荚发生率相对降低7.7%~45.6%,单株粒重提高1.2~2.7g;既有效减少大豆荚而不实又显著增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三十烷醇、784-1和ABT生根粉5号。这3种调节剂减轻荚而不实并显著增产的生理生化生态效应为:根系健壮发达,根系吸收力增强;根瘤数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固氮酶活性分别提高66.2%~89.3%和29.0%~39.9%;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2.81~3.08mg/g,光合速率(CO2)增强25.2~27.3 mg/(dm2·h),大豆增产12.3%~14.7%。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设8个处理、1个对照,重复4次。结果表明:ABT 1号生根粉0.1 g+清水1 000 m L浸泡2 h、双吉尔-GGR 6号0.1 g+清水1 000 m L+黄心土调成糊状粘12.0 s、"森乐"APT生根粉5.0 g+清水1 500 m L浸泡2.0 h、强力生根壮苗12.5 g+清水2 000 m L浸泡3.0 h的4个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分别达96.75%、93.17%、90.50%、90.42%,而对照的平均成活率为70.25%,这4个处理明显高于对照;从扦插成活率、扦插成活后的生长情况分析:金花茶的扦插育苗宜选用ABT 1号生根粉0.1 g+清水1 000 m L浸泡2 h和双吉尔-GGR 6号0.1 g+清水1 000 m L+黄心土调成糊状粘12.0 s的两种处理方法,其成活率、抽梢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9.
不同调控技术对晚稻机插秧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屈成  王鑫  杨漫  陈光辉  王悦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3):113-118
为了探索不同调控处理对晚稻机插秧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H优518’和‘岳优9113’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的条件下进行了用烯效唑浸种、多效唑喷雾拌种、两次叶面喷多效唑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品种‘H优518’和‘岳优9113’在烯效唑浸种处理下苗高、叶龄、成秧率、百株鲜重均相对较大,能显著提高机插质量,全生育期缩短1天,干物质重量最大,产量最高分别为7354.5 kg/hm~2和7236 kg/hm~2。多效唑喷雾拌种的处理产量次之。两次叶面喷多效唑的处理茎基宽最大,但全生育期延长1天。综合来看,烯效唑浸种处理最有利于培育健壮的晚稻机插秧秧苗,提高插秧质量,缩短生育期,保证机插秧产量,有利于水稻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选择不同剂量的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进行拌种。结果表明:剂量是30 g/kg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白背飞虱,在播种后32 d、43 d、50d和57 d的防效分别为:90.6%、78.4%、67.9%和61.1%;同时通过防治白背飞虱减少传毒媒介,能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防效为76.9%。  相似文献   

11.
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水稻机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其浓度,本研究以‘株两优189’和‘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幼苗叶龄、绿叶数、苗高、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秧苗鲜重及干重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水稻秧苗苗高抑制作用最为显著,ABA、2,4-D次之;NA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秧苗苗高;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白根数,其中以ABA处理提高作用最显著,并且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基宽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呈现随浓度增加,秧苗茎基宽增加的趋势。综上来看,C2浓度多效唑浸种和C4浓度ABA浸种均能有效培育矮壮秧苗。本研究为培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水稻育秧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防治玉米苗枯病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6种杀菌剂室内抑菌测定,结果表明,98%烯唑醇、97%多菌灵、70%多?福WP和80%多?福?福锌WP对玉米苗枯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持效期长; 98%烯唑醇和97%多菌灵的毒性明显高于70%多?福WP和80%多?福?福锌WP;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98%烯唑醇包衣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有较大的影响,能明显降低玉米苗期植株的根重,茎鲜重,株高,发芽率和发芽势;97%多菌灵包衣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不大。因此,在生产上,98%烯唑醇种子处理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培育健壮的机插秧苗的最佳种子处理方法,以期为普及水稻机插秧以及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催芽与拌种旱育保姆与否)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芽、拌种旱育保姆的出芽率较其他的处理高,且拌种旱育保姆后,都能显著的增加秧苗的粗度、抑制秧苗生长、增加叶龄,促进根系加粗加快生长的作用显著;催芽处理对秧苗地上部的影响均不显著,却能促进秧苗根的生长,根长显著增加。综合来看,催芽、拌旱育保姆能提高秧苗的素质,是培育机插秧苗的最佳种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种子脱水干燥是杂交水稻制种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种子自然脱水速率慢,遇雨天还易引起成熟期推后和穗发芽等问题。利用脱水剂快速降低种子水分对种子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Y两优689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脱水剂对其制种种子脱水及种子质量的影响。11种脱水剂均能加快种子成熟后期脱水,7号和9号脱水剂喷施后5 d,种子水分分别下降4.6%和3.6%,且对种子千粒重、发芽和幼苗生长无不良影响,种子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ABA和GA3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种子室温贮藏6个月后,与对照相比,7号、8号和9号脱水剂处理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7号和9号脱水剂处理的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α-淀粉酶活性、AB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7号比9号的脱水效果好,可作为Y两优689的脱水剂。种子贮藏前,7号、8号和9号脱水剂处理能提高种子中OsNECD1和OsNCED2基因的表达,降低OsGA2ox1的表达;而种子贮藏6个月后,OsNECD1和OsNCED2表达量下降,OsCYP707A5和OsGA2ox1表达量上升。这表明经过6个月贮藏,脱水剂处理对种子ABA合成相关基因和GA3分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减弱,同时OsCYP707A5的高表达导致种子ABA含量减少,可能是种子贮藏后萌发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sp. FXP04对水稻的促生效果,以前期筛选到的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sp. FXP04为供试菌株,采用发酵液浸种和菌液喷洒土壤的方法,研究了该菌株生长稳定期的发酵液和菌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培养皿试验中,Streptomyces sp. FXP04发酵液原液和LB培养液原液(对照)都抑制种子萌发,1/50倍发酵液显著促进种子萌发,而1/10倍和1/100倍发酵液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盆栽试验中,1/50倍和1/100倍的Streptomyces sp. FXP04菌液都促进了水稻种子萌发,增加了水稻幼苗株高、主根长、干重、根总长度、须根数、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并且1/50倍菌液的促生效果和1/100倍菌液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sp. FXP04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作为水稻的候选促生菌株开展后续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平皿法和盆栽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不同剂量(0.5、1、2、3、4 g/kg)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量(株高、根长、根冠比等)以及生理生化指标(保护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0.5~3 g/kg剂量下拌种处理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幼苗期生长量;诱导幼苗叶片中CAT、POD、SOD、PAL、PPO活性升高;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氯虫苯甲酰胺在4 mg/kg剂量时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各项指标仍高于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合适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孙玉军  司文会  李春  姚维传  王敏 《种子》2002,(4):25-26,29
干旱胁迫下用抗旱剂Ⅰ号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冠比。处理后,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可使幼勒在较低水势下保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了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苗病、病毒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及田间流行动态;试验筛选出抗病品种,复方多菌灵防治苗病、茎点枯病、叶斑病和40%氧化乐果治蚜防病毒病。据此提出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保证的防治策略,制定出多种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经多点试验及示范推广,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