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钾肥对铅污染土壤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钾肥对铅污染土壤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温室盆栽,研究了不同钾肥对紫色菜园土壤2种铅污染条件下白菜产量、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硝酸盐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CK1)相比,钾肥能显著提高铅污染土壤白菜产量和根系重量,施用钾肥增产幅度为9.5%~48.4%。施用钾肥显著降低白菜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增加还原糖的含量。铅污染土壤上,白菜硝酸盐含量增加,施用钾肥能降低白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为15.3%~54.6%。硫酸钾能显著降低铅含量,氯化钾在低铅污染条件下低量施用时,显著增加铅含量,其余处理均显著降低铅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铅镉污染土壤中香椿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木本蔬菜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为试材,以重金属铅镉复合污染土壤及背景土壤为栽培基质,进行了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单施有机肥(WM)及有机无机肥配施(1/2NPK+1/2WM)对香椿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影响的研究。香椿在叶片掉落前采集其顶端嫩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维C含量、微量元素矿物质、硝酸盐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NPK、WM、1/2NPK+1/2WM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28、4.59、5.40 mg/g,均高于CK的3.56 mg/g且差异显著(P<0.05);背景土壤基质下4种施肥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3.23、4.62、5.38、5.85 mg/g,均差异显著(P<0.05)。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3种施肥处理Vc含量依次是83.36、117.57、112.33 mg/100 g,均显著高于CK (P<0.05);背景土壤基质下4种施肥处理的香椿叶片中的Vc含量依次为51.33、56.06、74.03、65.03 mg/100 g,WM和1/2NPK+1/2WM处理均显著高于CK (P<0.05)。不管是在背景土壤或是在重金属铅镉污染土壤中,WM或1/2NPK+1/2W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全Fe、全Mn的含量(P<0.05),单施虫粪同时也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全Cu、全Zn含量(P<0.05)。在两种不同的栽培基质中,香椿叶片的Pb含量均表现为CK最低,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 (P<0.05),Cd含量则是NPK处理最低。该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在2种栽培基质中,1/2NPK+1/2W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有益微量元素矿物质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硝酸盐和重金属铅镉含量,从而有效提高香椿品质。相同施肥处理下,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的香椿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全Fe、全Mn、全Cu元素含量要比背景土壤中生长的低得多,但维生素C含量、全Zn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却是重金属污染基质中的香椿叶片高,说明重金属污染会明显降低香椿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灌溉施肥技术对温室辣椒生长、 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研究沟灌冲施肥(CK)、滴灌+滴施冲施肥(处理Ⅱ)和滴灌+滴施专用滴灌肥(处理Ⅲ)3种灌溉施肥技术对温室辣椒生产、产量及品质影响的差异。通过测定3种灌溉施肥技术下温室辣椒生长性状、产量水平、果实品质及几项生理指标,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技术对温室辣椒的影响。处理Ⅲ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分枝高度、比叶面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处理I,产量较处理I增产40.1%,在果实品质方面明显提高了果实中Vc、可溶性蛋白和干物质含量;处理Ⅱ辣椒植株的分枝高度、比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Vc、可溶性蛋白和干物质含量亦显著高于处理I,产量较处理I增产28.64%。但2种滴灌施肥技术相比,以处理Ⅲ的株高、茎粗、根系活力、产量和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处理Ⅱ。2种滴灌施肥均较沟灌施肥可有效促进辣椒生长、提高辣椒产量及果实品质;施用辣椒滴灌专用肥的辣椒生长性状、产量及果实品质优于施用冲施肥。  相似文献   

4.
王和寿 《作物杂志》2022,38(6):208-125
为探究不同施N量对叶用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及为制定科学的叶用甘薯施肥技术提供数据依据,选用叶用甘薯品种台农71和福菜薯18为材料,设氮素水平0.00(CK)、87.50(T1)、175.00(T2)、262.50(T3)和350.00g/m2(T4),通过液质联用色谱仪和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检测发现,异槲皮苷含量最高,在福菜薯18中高达74.43mg/kg。2个品种均不含二氢槲皮素,其余的5种含量均较低。检测到的6种类黄酮与施N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品种间没有差异。在施N量达到262.50g/m2(T3)时,福菜薯18总黄酮量达到最大,而施N量变化对台农71总黄酮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施N后,2个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未施N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施N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在施N量达到262.50g/m2(T3)时,2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可溶性糖含量与施N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而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本试验发现,施N量为262.50g/m2时既能保证叶用甘薯的产量,又可以保证其保健品质。  相似文献   

5.
莴笋是中国南北地区广泛栽培和食用的叶类蔬菜之一, 其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中以钾最大,氮次之,磷最小。钾素作为作为“品质元素”,对莴笋品质形成至关重要。为寻求大田条件下合适的钾肥用量,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K1、K2、K3、K4)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提高莴笋产量2.0%~18.5%,增产幅度以K2>K1>K3>K4,增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率则以K1>K2>K3>K4。与CK1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提高莴笋茎和叶片硝酸盐含量12.9%~140%;增施钾肥降低莴笋茎和叶片硝酸盐含量12.2%~43.8%和20.6%~35.0%,且茎、叶片硝酸盐含量与钾肥用量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与CK1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Vc和可溶性糖含量茎中以负效应为主,叶片中以正效应为主;低K 处理(K1和K2处理)对Vc和可溶性糖含量正效应较大。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茎和叶片氨基酸含量的效应以降低作用为主。综合莴笋产量和品质来看,以K2处理(即K2O 150kg/km2)为莴笋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处理对蔬菜营养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露地栽培的黄瓜、番茄、菠菜、萝卜为试材,探究了施肥对蔬菜营养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施肥处理中最佳施肥处理为半量虫粪(56 250 kg/hm2)与50%NPK配施,可显著提高4种蔬菜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Pr、果胶质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及单宁、纤维素含量,从而提高蔬菜营养品质和产量.与单施尿素处理比较,萝卜中Vc含量增加61.34%,菠菜中可溶性Pr含量增加5.87%,黄瓜中糖酸比增加41.09%,硝酸盐含量降低9%.  相似文献   

7.
探讨施用蚯蚓粪肥配缓释肥对‘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为‘玉露香梨’果园推广施用蚯蚓粪肥提供数据支撑。连续3年对‘玉露香梨’果园设置不施肥、施牛粪堆制肥和施蚯蚓粪肥配缓释肥3种施肥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并对果实品质和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施用牛粪堆制肥相比,梨园施用蚯蚓粪肥和缓释肥,果糖含量提高1.93%,维生素C提高10.90%,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20.99%;土壤有机质提高19.59%,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6.087 μmol/g),脲酶活性显著提高(1.249 mg/g)。土壤综合肥力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中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玉露香梨’果园连续施用蚯蚓粪配施缓释肥4 kg/株,较施用牛粪堆肥组,提高了土壤的综合肥力,在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的同时,亦提高了‘玉露香梨’的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改善了‘玉露香梨’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氨基酸营养对田间花椰菜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设置了不施肥(CK0),单施化肥(CK)以及施用化肥基础上不同氨基酸用量(30 L/hm2,60 L/hm2,90 L/hm2和120 L/hm2)对花椰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施氨基酸能够促进花椰菜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至收获期,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氨基酸花椰菜株高、茎粗、开展度、叶绿素SPAD以及叶片数方面分别增加2.65%~11.42%、7.45%~12.01%、9.95%~15.53%、3.90%~4.98%和7.50%~11.50%。理论上增施肥氨基酸花椰菜产量和生物量可分别增加21.75%和15.03%,本研究实际分别增加10.92%~25.72%和10.09%~14.76%;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13%~4.51%和8.99%~16.40%,而且能够降低硝酸盐含量6.21%~23.51%。  相似文献   

9.
腐熟秸秆覆盖及EM菌发酵肥对黄瓜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有机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益生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发酵的有机肥和腐熟秸秆覆盖对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发酵的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品质,其中由农家肥加入EM菌发酵肥(有机肥1)分别使黄瓜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24.03%、26.79%、22.12%、12.89%和18.81%。由米糠和豆粕加入EM菌发酵肥(有机肥2)分别使之提高了55.22%、24.24%、52.56%、3.68%和19.80%。有机肥1使黄瓜有机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38%和5.14%,而有机肥2使其降低了10.96%和16.32%。两种有机肥对黄瓜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无显著影响。两种秸秆覆盖处理均能促进黄瓜营养品质提高,但提高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肥供应条件下温室番茄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温室番茄品质的影响,优化陕北地区温室番茄水肥供应技术,为该地区优质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组合方法,试验由3个灌水水平(100%ET,80%ET和60%ET)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分别为240-120-150 kg/hm2,180-90-112.5 kg/hm2和120-60-75 kg/hm2)进行完全随机组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果实6项品质指标(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糖酸比,有机酸和番茄红素)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相对较优的水肥供应量。分析表明,灌水单因素对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硝酸盐和有机酸影响显著(p0.05);在相同施肥水平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番茄红素、硝酸盐和有机酸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施肥单因素对维生素C、硝酸盐和番茄红素的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维生素C、硝酸盐和番茄红素随之增加;水肥供应仅对番茄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主成分分析法表明,灌水量为60%ET和氮磷钾施用量为240-120-150 kg/hm2时得分最高,综合品质相对较优,推荐该处理为陕北地区温室番茄水肥供应技术优选方案,能够为该地区优质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马超  李晓慧  班甜甜  梁蝶 《作物杂志》2021,37(5):166-22
为明确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的营养品质差异,以大白菜、生菜和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盆栽分析对比2种栽培方式下蔬菜营养物质(蛋白质、可溶性糖、总氨基酸)、维生素原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风味物质(单宁、苹果酸、酒石酸)、矿质元素(Fe、Zn、Mn)以及硝酸盐与农药残留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栽培蔬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苹果酸、Fe和Zn等有益营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蔬菜,相反,有机栽培蔬菜的单宁、Mn及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栽培蔬菜,且3种常规栽培蔬菜中均检测到农药残留,其中大白菜和生菜的农药残留大大超过限量标准。由此可见,采用有机栽培方式种植的蔬菜不仅有益营养物质显著优于常规栽培蔬菜,而且其有害物明显低于常规栽培蔬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梨汁中糖和有机酸含量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品种梨汁中的糖和有机酸含量,并应用SAS统计软件对各种糖和有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梨汁中的糖主要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不同品种梨汁中果糖、葡萄糖及总可溶性糖含量变异较小,相对稳定,果糖与葡萄糖、总可溶性糖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有机酸有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莽草酸、酒石酸、奎宁酸、乳酸和富马酸,以苹果酸含量最高;不同品种梨汁中各有机酸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琥珀酸与乳酸、富马酸,莽草酸与柠檬酸、奎宁酸的含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选用30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测定其食用品质与籽粒的化学组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再选其中3个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品种(系)测定食用品质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每个组分的作用,研究其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蔗糖、果糖+葡萄糖、蜜三糖、水苏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脂肪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的总贡献率为67.8%;其中蔗糖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0.864**),蛋白质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0.439*)。鲜食期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籽粒中蜜三糖和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仅有成熟期的7.4%和12.4%,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影响有限。菜用大豆的鲜食期一般在开花后42 d,可维持一周左右。此期蔗糖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比成熟期低3%左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期,而蜜三糖、水苏糖含量最低,果糖+葡萄糖居中,食用品质最佳;鲜食期过后,籽粒中蔗糖和单糖含量降低,脂肪与蛋白质积累增加,蜜三糖和水苏糖含量显著增高,导致食用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4.
1-MCP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与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1-MCP处理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熟期的凯特杏果实糖分以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苹果酸次之,属柠檬酸型。用1.0μL/L 1-MCP处理可抑制杏果实采后可溶性糖的积累,其蔗糖、葡萄糖、果糖与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同时,1-MCP处理能显著地抑制杏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的减少,抑制贮藏末期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总酸量的下降与琥珀酸的升高。1-MCP处理改变杏果实采后糖酸代谢可能是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不同比例肥料对甜瓜果实不同糖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甜瓜品种‘脆禧’为材料,在叶面喷施肥料条件下进行设施栽培试验。采用4种不同肥料(N-P2O5-K2O比例含量不同,T1为15-15-15,T2为20-20-20,T3为15-10-17,T4为15-6-35),以普通尿素为对照(T0),探讨不同肥料处理对甜瓜植株生长、SPAD、产量、品质及蔗糖代谢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的肥料。与普通尿素(T0)相比,4种肥料处理下,植株生长量差异不明显,SPAD有所增加,其中T3和T4处理差异明显,在这2种肥料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氨基酸、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及糖代谢相关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明显升高,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各指标比较,T3和T4处理下的甜瓜果实产量与对照T0相当,且综合品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探究鲜食枣品种的营养品质形成规律,以碘量滴定法,酸碱中和滴定法以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可溶性糖组分在果实发育前期为果糖>葡萄糖>蔗糖,成熟时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可滴定酸含量前期较高,随果实生长呈下降的趋势,果实成熟时略有升高。维生素C含量变化总体上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收期和品种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同一采收期下,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低温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灵武长枣在不同的采收期中,全红果的果肉硬度小于大半红果,头蓬果高于三蓬果;全红果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高于大半红果;三蓬果的葡萄糖、果糖含量高于头蓬果,头蓬全红果的蔗糖、总糖含量高于三蓬全红果;抗坏血酸含量在各个采收期变化不明显。同一采收期的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贮藏95 d后,3个品种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总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梨枣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均最多;灵武长枣采收时抗坏血酸含量最高且降解最少;冬枣蔗糖含量下降了88.5个百分点;灵武长枣、冬枣可滴定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梨枣出现下降;冬枣的果糖上升了113.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是贮藏后风味更为浓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梨7号和早酥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喜  张琦  吴刚  蒋丽丽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181-184
以新梨7号和早酥梨两个梨品种的果实为试材,进行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变化及主要营养成分(有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早酥梨和新梨7号单果重的变化曲线呈“慢-快-慢”的单“S”型,新梨7号果实纵横径的日增长量呈现3个高峰,早酥梨有2个高峰;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增加,有机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减少;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发育过程中蔗糖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发育早期,曙光油桃果实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而蔗糖含量急剧上升并成为主要可溶性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可溶性中性转化酶与曙光油桃果实的蔗糖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蔗糖合酶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由此表明,曙光油桃果实的蔗糖积累主要受到转化酶和蔗糖合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葡萄幼树为试材,测定了水分胁迫期间叶片中甜菜碱、可溶性糖及其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持续上升。抗旱性较强的龙眼葡萄比抗旱性较弱的晚红葡萄增加的幅度更大。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肌醇、果糖和葡山甘(葡萄糖 山梨醇 甘露醇)的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抗旱性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叶片中甜菜碱和有机酸含量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