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洲猪瘟病毒的迅速传播,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严重冲击。建设无非洲猪瘟小区是防范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发生和扩散非常有效的措施,特别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文中描述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逻辑、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以及落实生物安全措施的关键要素,分享了陕西省建设无非洲猪瘟小区的实践工作经验,以期望为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无疫小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之下,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关系着猪群疫病防控、养殖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以某规模猪场防范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措施为例,阐述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实施分区管理和落实关键点控制等内容,以期在对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的生物安全实践提供参考,不断提升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和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给我国养猪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国外的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和我国的区域化管理实践说明,区域化防控已成为当前非洲猪瘟防控的必然举措。本文阐述了非洲猪瘟区域化防控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可行性,结合当前国家防控政策,将防疫大区纳入无疫区建设范畴,形成无疫小区、无疫省、无疫大区由点到面到片的区域化管理战略布局,从根本上提高养殖者生物安全意识,管控各环节非洲猪瘟传入风险。同时提出应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推动;出台非洲猪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标准;完善配套机制,优化市场准入机制,以保障做好非洲猪瘟区域化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建设无疫小区是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国际通行做法。2018年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传入我国,对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沉重打击。在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是防控ASF的关键,开展以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为核心的无疫小区建设,成为防控ASF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重点介绍了无ASF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生物安全体系建立要素和建设评估重点内容,总结了无ASF小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以期对我国ASF防控工作和无ASF小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鸿 《中国猪业》2022,17(2):102
摘要: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猪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可经媒介昆虫叮咬传播。目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短期内难以全面根除。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和非洲猪瘟无疫区是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国际通行做法。本文针对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和散发情况给生猪养殖业带来的影响,从基础设施建设、引种、饲养管理、免疫、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因素考虑,探索非洲猪瘟无疫种猪场创建的方法及措施,旨在为贵州生猪健康养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四川畜牧兽医》2019,(6):63-63
2019年5月7~8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组织的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围绕进一步推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与策略、OIE非洲猪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要求、成功消灭非洲猪瘟国家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该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一旦生猪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395号公告)青岛正大猪业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创建无非洲猪瘟小区的评估。为此,本文介绍了青岛正大创建无疫小区之分布情况;从人员物资管理、生产单元、各辅助单元、追溯管理等方面简述了青岛正大创建无疫小区之生物安全措施;阐述了青岛正大创建无疫小区之官方监管措施:建立区域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养殖企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生猪运输监管、严控疫病传染源,对生猪屠宰企业和无害化处理厂进行监管,官方兽医实验室采样检测。  相似文献   

8.
在非洲猪瘟已在我国定殖,非洲猪瘟防控从应急防控转变为常态化防控,在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全国试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的背景下,探讨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内容、建设申报审批程序、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从建立生物安全屏障、切断传播途径、清洗消毒及无害化处理措施三个方面就非洲猪瘟防控期间养猪场户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保证养猪场户生猪的生产安全,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0.
赵力  张智鹏 《中国猪业》2021,16(6):86-89
自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传播以来,给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实践证明,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是优化非洲猪瘟防控策略、提升养猪企业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促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本文详细介绍了陕西省汉中市成功创建无非洲猪瘟疫情小区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现实案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引种、调运频繁,生猪防控压力加大,疫病防控存在选址不合理,生物安全、防疫设施、免疫措施、生产管理和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并面临非洲猪瘟等外来病种入侵、伪狂犬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新生仔猪腹泻综合征肆虐、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病广泛存在、猪丹毒等老病新发等挑战,提出了通过精心选址、完善防疫设施、健全综合防控管理制度,构筑多层次生物安全屏障;强化基础免疫与保健,构筑生物机体免疫屏障;开展动物疫病净化,构筑猪场检测净化屏障等综合措施,化解疫病风险,保障养猪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养猪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众多规模猪场和养殖户认为非洲猪瘟病毒难防,但是只要在复产前和生产管理过程中构建好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综合防控主要疫病,做好猪场内外环境监测,便可以有效阻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因此,环境监测在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以及制定防控措施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HSP环境关键点监测,...  相似文献   

13.
实施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猪场疫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爆发重大疫病或外来疫病的风险,这已经是国内外规模化猪场广泛认可的经济有效的猪场疫病防控手段。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疫情频发,个别规模化猪场也未能幸免,这是对我国养猪业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严峻考验,同时暴露了我国规模化猪场在生物安全管理上的欠缺和漏洞。笔者就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措施及健全针对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疫管理进行阐述,希望能为规模化猪场防控非洲猪瘟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给生猪产业安全带来巨大影响,病毒污染面广,难以在短期内根除,因此,构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体系,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当前养殖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宣威市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采取监测排查,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开展“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加强调运和屠宰加工环节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生猪保险等措施,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生猪养殖业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安徽省长丰县一家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场,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3个方面,通过改建基础设施,控制饮水、生物媒介(蚊蝇虫鼠等)、粪污等,改进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对饲料生产与运输、场内外人员和车辆流动、出猪、消毒、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管理,有效防控了非洲猪瘟,平均每月出栏生猪1 000头。长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中小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以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安徽省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试行)》,对该猪场生物安全措施进行了技术集成和推广。该县2020年12月生猪存栏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倍,取得了一定成效。该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疫实践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生猪养殖场户防控非洲猪瘟,恢复生猪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完善的猪场疫病防控体系,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优化的、全面的用于生猪生产和疫病防控的系统工程,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预防猪疫病发生的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用来避免病原体进入猪群或猪场的外部生物安全和当病原体已存在时防止疫病在猪群内或猪场内向未感染猪散布或向其他猪场散布的内部生物安全。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实现疫病控制、净化的重要途径。当前,非洲猪瘟、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和净化是我国猪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必须依靠严格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以及疫苗的强化免疫,同时配合科学的监测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和净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非洲猪瘟已常态化流行,在非洲猪瘟防控压力下,猪场首先要从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及饲养管理着手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其次通过免疫程序调整优化做好常见疫病的免疫防控并减轻非洲猪瘟的防控压力;另外对和非洲猪瘟易误诊的细菌重症感染做到及时确诊治疗,并做好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目前并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防控ASF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早期诊断、扑杀和严格的封锁隔离措施,针对养猪场则需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征,简要综述了养猪场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屏障、切断可能传播途径、有效消毒降低潜在病原等重要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机制,分区域、分场群防控非洲猪瘟,山东省夏津县夯实基础、健全体系,积极推动夏津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开展无疫小区建设。该公司通过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引进动物疫病官方监测、接受官方监督管理等措施,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养殖风险管控能力,为健康养殖、食品安全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夏津县畜牧兽医卫生工作引入了新的理念,为全县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洪枫  孟沛  魏旭文 《猪业科学》2024,41(1):60-61
随着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我国,给生猪养殖带来极大危害,各生猪养殖企业为应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侵入,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给企业防控其他疫病提供了好的基础。2020年滨海县一规模猪场(公司)在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无非洲猪瘟疫病小区后,2021年又对该场猪伪狂犬病进行了净化,取得明显成效。现将该猪场对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做法及效益评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