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嗜水气单胞菌菌毛的提纯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镜观察嗜水气单胞菌J-1株,见有两种不同的菌毛,一种为短而硬直的R菌毛,另一种为长而易弯曲的W菌毛。R菌毛数量多,周身分布;W菌毛数量少,一个菌体仅4~6根。搅拌菌体悬液可使菌毛脱落,低速离心的上清液经PEG沉淀、硫酸铵盐析和Sepharose4B层析后,获得纯化的R菌毛。SDS-PAGE显示,在有2-巯基乙醇存在时,R菌毛的亚单位分子量为17000。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R菌毛含有41%的疏水性氨基酸。用纯化的R菌毛免疫家兔获抗血清,建立菌体凝集试验和Dot-ELISA法,检测50个待检样本的R菌毛,两法检出率均超过60%,符合率为88%。  相似文献   

2.
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法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D8)培养液中产生的毒素经纯化后获得电泳纯毒素PLPs,制备PLPs的抗血清,建立了检测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结果显示,PLPs抗血清的效价为1:102400,最低检测为1.56ng。间接ELISA法检测显示,PLPs的免疫抗血清可以与多种棉花黄萎病菌菌株体外培养液,带菌棉籽的培养液,以及病棉的叶脉、叶柄及茎杆的榨取液发生特异性的反应,而与其他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应用玻片凝集、琼扩试验、抗D-甘露糖微量血凝试验(MRMH)证实所购3株大肠杆菌只表达K88菌毛;该菌毛的特与资料报道的完全一致。通过比较上述3种方法的敏感性,本文还提出了筛选、鉴定K88菌株的可行方法。用SDS-PAQGE分析该菌毛的粗提物表明其中含有一种分子量为24000Da的蛋白质,它可能就是K88菌毛蛋白。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聚乙二醇(PEG)对耐高温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HU-TY-1A菌株和淀粉发酵力最强的糖化酵母(Saccharomycesdi-astaticus)5206-1B菌株进行种间或同株间的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数株HU-TY-1A和5206-1B的同株以及种间融合株,融合率为(1.3~9.0)×10 ̄(-6).通过测定融合株的细胞体积大小、DNA含量、遗传稳定性和营养要求等表明:融合株细胞体积和DNA含量约为两亲株之和;种间融会株具有双亲株的遗传特性;融合株的倍性为2n,3n,4n及5n。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淀粉凝集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铃薯、豌豆和绿事瓣自然发酵“酸浆”中分离到5株淀粉凝集菌(ST-1、PS-1、PS-2、PA-1和PA-2)鉴定为乳酸链球菌。5个菌株均具有民铃薯淀粉凝集和沉降的能力,其中从马铃薯“酸浆”中分离到的ST-1株作用最强。结果还表明,5个菌还能使马铃薯的褐用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叶鞘、根系,玉米叶鞘和土壤中以及稻纹枯病菌菌核上分离到360株细胞,经平板抑菌初测得到59株拮抗菌。其中,抑菌带宽0.56~0.84cm的7株中,除B1-2-1外,其它6个MSE系列菌株均来自玉米叶鞘。分离材料不同,其拮抗细菌的分离率明显不同。即稻体最低(4.25%),土壤纹枯病菌菌核最高(23.8%),玉米居中(16.3%)。在室内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测定其中43个拮抗菌株对离体稻秆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筛选到防效在48.47%~90.95%的13株。其中,MSE1-7,PBR-1,MS2-1,L1-3-1,H1-4,L1-5-3的防效均达80%以上。对上述13个菌株补加MSE1-4,共14个供试菌,接种病菌,对再生稻纹枯病防效为32.00%~47.78%的5株(其中MSE1-4为47.78%,L1-5-3为40.44%)。其中,MSE1-4,MSE1-7对稻苗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6.85%和1.34%,但对根系有促生作用,根系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25%和2.81%;L1-5-3,3′-71和MS2-1对稻苗地上、下部生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洪湖市土壤中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从湖北省洪湖市土壤中分离纯化了92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用来自8个取样地点的12个快生型典型菌株和1个慢生型菌株的抗血清检测了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群体的抗原构成。其中65株菌归入15个血清型,20.7%属于USDA205型,15.2%为Ad301(1)型。有27株不与已知抗血清反应,为未知的血清型。对供试菌株质粒进行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各菌株均含有2~6个质粒,其中最大的质粒在500Md左右。含4个质  相似文献   

8.
出发菌株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获得的酿酒酵母(S.cerevisiae)菌株HU-TY-1A与糖化酵母(S.diastaticus)菌株5206-1B的不同核倍性融合株.经对其生长速率、生物量、耐渗性、耐酒精能力以及发酵力等的测定,表明均不同于原双亲株HU-TY-1A和5206-1B;同时发现两株性状优异的四倍体菌株:4AB2-60和4BA1-3.在30℃培养时,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略高于亲株或与之相当,40℃时明显高于双亲株,耐高渗、耐酒精能力高于5206-1B,与HU-TY-1A相当;30℃淀粉发酵与5206-1B接近,40℃时则优于5206-1B;30℃葡萄糖发酵,4BA1-3低于5206-1B,高于HU-TY-1A,4AB2-60则优于双亲株,40℃时,4AB2-60和4BA1-3均优于双亲株.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倍性的同株融合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表达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9.
Dot—ELISA快速检测鱼类动物性气单胞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制备了引起常见鱼病的6株运动性气单胞菌的兔抗血清,建立了检测运动性气单胞菌的Dot-ELISA法,该法能检出含10^菌细胞/mL的菌悬液及10个菌细胞/mL增菌20h的培养物,与运动性气单胞菌群内的菌株,均呈现明显的阳性反应,不与鲁克耶尔森氏菌,荧光假单胞菌,鳗弧菌等10株对照菌发生影响检测结果的交叉反应。应用Dot-ELISA与常规分离法分别对人工感染的40份样本进行检测,其阳性数分别为33和3  相似文献   

10.
Dot-ELISA快速检测鱼类运动性气单胞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制备了引起常见鱼病的6株运动性气单胞菌的兔抗血清,建立了检测运动性气单胞菌的Dot-ELISA法。该法能检出含107菌细胞/mL的菌悬液及10个菌细胞/mL增菌20h的培养物,与运动性气单胞菌群内的菌株,均呈现明显的阳性反应,不与鲁克耶尔森氏菌、荧光假单胞菌、鳗弧菌等10株对照菌发生影响检测结果的交叉反应。应用Dot-ELISA与常规分离法分别对人工感染的40份样本进行检测,其阳性数分别为33和34,两法符合率为97%。经X2检验表明,两法检测结果间有显著意义的一致性(P<0.05),但前者可在24h内报告结果。应用Dot-ELISA又对8株鱼源菌检定,结果与细菌学检查相符。Dot-ELISA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实用的优点,可用于引起常见鱼病的运动性气单胞菌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鱼炎宁是一种以中西药结合研制而成的新型鱼药。本文报道了该药的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治疗试验的结果:试验表明鱼炎宁具有高度的抗菌作用,当浓度低到1:5120时仍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病菌不能生存。嗜水气单胞菌、荧光极毛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杆菌、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对鱼炎宁极敏感。体内治疗试验表明,鱼炎宁对鲫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保护率达93.33—100%,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毒性很低。  相似文献   

12.
从上海野生动物园百鸟园饲养的病死噪鹛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有运动力的短杆菌。其生化特性为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甘露醇、七叶苷、阿拉伯糖和蔗糖;不发酵肌醇;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对新生霉素不敏感,VP试验阳性。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试剂盒试验呈阳性结果。毒力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LD50为5×103CFU,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患病鲫鱼病灶部位分离、纯化获得嗜水气单胞菌,采用CTAB法提取DNA,根据GenBank已经登录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1和P2,并以P1、P2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在Blast上进行比对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一条约540 bp的条带,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气溶素基因的同源性达95.67%。[结论]试验建立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PCR检测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4.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鲢肝脏中分离到一菌株,编号青1-2-3。通过代感染试验,发病症状与自然病鱼基本一致,对致病菌株进行细菌学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青1-2-3的生化表型不同于银鲫病原,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不同菌株。  相似文献   

15.
鲢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鲢肝脏中分离到一菌株,编号青1-2-3。通过代感染试验,发病症状与自然病鱼基本一致,对致病菌株进行细菌学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青1-2-3的生化表型不同于银鲫病原,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不同菌株。  相似文献   

16.
以嗜水气单胞菌(AhJ-1)灭活疫苗腹腔注射免疫鲫鱼(Crucian carp),加强免疫后取血分离出淋巴细胞,进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致敏淋巴细胞于体外培养时,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产生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抑制了巨噬细胞移动,移动抑制指数约为0.67,初步说明细胞免疫应答在鲫鱼的免疫应答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杜仲叶粉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为了开发理想的鱼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鲤鱼饲料中添加2%,4%,6%的杜仲叶粉,饲养30d后,测定鲤鱼的体重及嗜水气单胞菌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力,接种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F-AH),21d后测定各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的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研究杜仲叶粉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杜仲粉能明显提高鲤鱼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的抗细菌感染能力,促进鲤鱼的生长,尤以添加4%,6%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鱼血清转铁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在铁限制培养基(M70-Fe)中培养,并用铬天青S(CAS)方法分析,不能产生可检测的含铁细胞;培养两周后,该菌在蓝色的琼脂培养基上产生围绕细菌菌落的清晰的橘黄色晕轮。但在鲫鱼血清中培养36h后,便达到了对数生长期。表明嗜水气单胞菌依靠夺取血清中的铁,可以正常生长;而在铁限制培养时,则难以存活。以细菌胞外蛋白酶消化鱼类血清,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后进行原位铁结合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胞外蛋白酶只能通过降解血清中转铁蛋白以外的含铁蛋白来补偿含铁细胞中的铁,而含铁转铁蛋白和脱铁转铁蛋白均不能被胞外蛋白酶消化,仍有很强的铁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嗜水气单胞菌表层蛋白及外膜蛋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甘氨酸缓冲液处理对鱼类致病的嗜水气单胞菌代表菌株 Ah J-1菌体细胞,可使该菌表层蛋白(S层)成片脱落。电镜观察发现,S 层是由四边形的蛋白亚单位呈晶格样排列而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该蛋白的分子量约50k;免疫印迹显示,它是 Ah J-1的主要表面抗原。另将 Ah J-1用 Triton X-100选择性抽提,经 SDS-PAGE,在考马斯亮蓝染色图谱中显示其外膜蛋白(OMP)为3条主要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34,46和58k.  相似文献   

20.
铁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含不同浓度铁离子的培养基培养嗜水气单胞菌J-1株,36h时检测细菌含量以及毒素、蛋白酶、载铁体的表达量。发现菌液的浓度随着Fe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毒力因子的表达量则相反,当Fe2+的加入浓度为0时,毒素、蛋白酶、载铁体的表达量达最大值。用SDS-PAGE电泳及免疫转印分析细菌的外膜蛋白(OMP),嗜水气单胞菌J-1株在表达载铁体的同时多表达一条OMP,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1.7×103,应为载铁体的受体。此时,经ELISA检测细菌菌体及抽取物S蛋白为阴性;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菌体无S层结构。随着铁离子浓度的降低,J-1株毒素、蛋白酶及载铁体的表达增多,菌体S蛋白消失,并产生相应的OMP条带,显示铁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