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沈大刚  刘英年  杨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70-2470,2497
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干旱山区仁用杏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干旱山区仁用杏幼树的生长;叶片中全K的含量和根施K量呈正相关,全N、全P含量规律不明显。最后提出了干旱山区仁用杏幼树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2.
干旱山区不同整地方式对仁用枵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的宁夏南部山区对水平沟(88542)、鱼鳞坑、带子田3种整地方式上的仁用杏幼树园的土壤水分、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平沟和鱼鳞坑的蓄水能力明显高于带子田,且不同整地对土壤养分中的全N、全P、有机质的含量有影响。结合比较,水平沟整地,其养分含量高,地上部幼树的生长量也最大。对幼树根系剖面的观察表明:水平沟整地幼树的根系最多,且垂直根系分布深;带子田的根系水平分布较广,水平根最远。建议干旱山区发展仁用杏,以水平沟整地为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地面覆盖对果园土壤水热分布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旱地果园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分布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测定分析了土壤水分、温度、棵间蒸发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覆膜、覆沙、覆草下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13%以上,可满足果树需水;覆沙、覆黑地膜能显著提高地温,覆草能明显降低地温;4-9月,覆沙、覆膜、覆草的日平均棵间蒸发量仅为CK的53.42%、24.01%、46.64%,有效缓解陇东果园旱季水分不足问题;不同覆盖下果实单果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樱桃园内覆草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最好在雨后或灌水后进行。一般将草均匀撒到树冠下(树干周围0.5米内不覆草),厚度以20~25厘米为宜,草腐烂后要及时补充。覆草后要斑斑点点压些土,不要把草翻入地下,以免伤根。覆草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1.覆草可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的相对稳定。据测试,覆草园比清耕园的土壤含水量高70%,特别是急雨和阵雨时,可提高土壤吸水能力,有效地防止土壤和养分的流失。2.覆草可提高冬季地温,降低夏季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减轻采前裂果。据试验,覆草5年的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和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覆盖措施在干旱陡坡造林中对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并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覆盖措施,在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布设试验,分析了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3种覆盖措施对土壤蒸发量、含水量、密度和孔隙度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初期连续蒸发20d后,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栽植穴土壤累积水分蒸发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1.50、5.64、20.96mm。不同覆盖处理的栽植穴土壤含水量,4—6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6—8月增加量:土中覆草>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对照;8—10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生长季结束后,对照、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土壤密度分别减少了0.79%、1.59%、3.17%、9.26%,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04%、0.31%、1.57%、3.58%。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苗高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3.52、4.11、4.44倍;当年新枝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1.50、1.65、1.90倍;当年造林成活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3%、6.8%、12.9%。可见在晋西黄土区干旱陡坡造林中,土中覆草是一种更有效的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6.
旱塬区地面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性状和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不同覆盖措施(覆草、覆沙、覆膜和清耕)对旱地苹果园土壤和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测定分析了陇东旱塬区苹果园土壤状况和树体生长结果特征。结果表明,覆黑膜和覆草处理显著降低了0~40cm和20~40cm土层pH;3种覆盖方式均显著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大了土壤孔隙度;覆草和覆沙果园的土壤体积质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覆膜和清耕果园则相反。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覆草覆沙覆膜清耕;覆膜后土壤全磷含量降低;3种覆盖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清耕,而有效磷含量降低。覆盖后百叶干质量明显增加,叶片钾含量降低,硼含量增高;覆草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覆盖能显著提高平均单果质量;覆草和覆膜降低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7.
彭阳县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雷丽萍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03-104,108
在介绍彭阳县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总结彭阳县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山杏高接改良技术、早果早丰技术、杏园覆草覆膜保墒技术、杏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秸秆和黑地膜2种材料,研究了覆盖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和覆草在低温季节(1~6月和10~12月),林地温度比对照均表现出高0.02~1.03℃;在高温季节(7~9月)覆草处理比对照低0.1~0.5℃,覆膜表现出稍高,但8月最高气温时还是比对照低;在林地温度日变化中,覆膜和覆草也表现出与季节变化相似的结果;覆草和覆膜对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都在30%以上,平均值超过60%;覆盖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透性,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覆盖能降低林地抚育管理费,减少林地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林地覆盖技术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在2个典型的丘陵花生生产区,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对丘陵地土壤水分和温度及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方式相比,花生生长前期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高于覆草和露地处理;同时,花生生长前期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中以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提高幅度较大。不同覆盖措施对花生生长发育进程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前3~6天;而且不同覆盖措施可促进花生植株生长,提高荚果产量,其中覆膜覆草处理荚果产量最高,比露地栽培平均高24.69%。研究认为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结合成二元覆盖可以综合覆膜和覆草两者的优点,是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对丘陵旱薄地花生进行了不同覆盖物的节水抗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覆草和地膜覆盖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但覆草对提高地温效果不显著。覆草能够显著提高花生荚果饱满度,提高花生单株结果能力。地表覆盖均可以提高花生产量,不同地表覆盖的抗旱效果表现为:地膜覆草二元栽培〉地膜覆盖栽培〉覆草栽培〉露地栽培;地膜覆草二元栽培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葡萄生长期需水量大,水分是其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葡萄园覆草可提高水分利用率,为整个树体创造一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旱地葡萄园提高果品质量、实现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葡萄园覆草通常可分为葡萄根系覆草和全园覆草,试验结果表明:葡萄园覆草,平均可增产20%以上。一、覆草效应1.稳定地温葡萄园覆草有隔绝光热和保墒作用,缩小了地温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幅度,避免了白天因太阳直射暴晒使土壤温度剧增,减弱了夜间地面散热降温,使  相似文献   

12.
王旭东 《农学学报》2022,12(11):11-13
覆草是果园生态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覆草园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果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清耕园相比,覆草园天敌数量显著较高,而且靠近麦田的覆草园天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覆草园,覆草对害虫的控制效果明显;覆草桃园节肢动物的物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等都明显大于清耕桃园,而且苜蓿覆草桃园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三叶草覆草桃园。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树抗旱节水栽培五经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苹果园做好抗旱节水栽培,是幼园达到早果丰产,成龄园夺取丰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介绍五条果园抗旱节水栽培的成功经验。1果园覆膜果园覆盖地膜后可提高新栽幼树的成活率,具有增温保温、保墒提墒、通气增肥、反光增...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式对马铃薯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半干旱区研究了传统耕作(T)和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摆种(PDSS)、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浅播(PDSSH)、垄上覆草摆种(RSS)、平作覆草摆种(FSS)、垄上不覆膜沟内覆草摆种(DSS)和草膜双覆盖摆种(DFSS)6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马铃薯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0~80 cm土壤的贮水量,尤其是0~30 cm土壤的贮水量,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DFSS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马铃薯大薯率,较传统耕作提高32%;FSS处理的综合效果均优于其他处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马铃薯保护性耕作采用平作覆草摆种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连续4 a测定了树盘覆草与清耕松土、自然生草(对照)的土壤养分和幼树产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覆草处理、对照、树盘清耕,覆草处理比对照提高2.33 g/kg;土壤速效钾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覆草处理、树盘清耕、对照,覆草处理比对照提高32.0 mg/kg;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覆草处理、树盘清耕、对照,覆草处理比对照提高20.7 mg/kg。以覆草处理增产效果最好,4 a平均产量为531.4 kg/hm^2,比对照增产15.4%。  相似文献   

16.
石质山地君迁子直播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石质山地直播造林旱害和寒害等问题,提高出苗率和保存率,保证该类地区的植被恢复效果,以抗逆性较强的北方乡土树种君迁子为试验树种,研究了生根粉浸种、保水剂拌土、覆膜、覆草、覆石块对造林地土壤微环境及君迁子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日平均温度;覆草和覆石块降低了土壤温度。②覆膜、覆草和保水剂拌土提高了土壤中的含水量和土壤抗旱能力。③覆膜、覆草、覆石块能显著提高出苗速率和出苗率,覆膜显著提高幼苗生长,保水剂拌土和生根粉浸种作用不明显。④播种180 d,各处理的幼苗保存率、苗高、地径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覆草覆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技术在青海省大通县于2002年试验成功。该技术能够在常规覆膜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地温,使马铃薯能提早成熟,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和效益;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时95%的块茎生长在覆草层中,收获也很方便;收获后结合深翻,将覆草翻于地下,使其充分腐熟,做到秸秆还田,可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是一项马铃薯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在高寒阴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宁夏旱作农区不同品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膜色以及覆膜方式为处理,研究宁夏中南部地区不同品种马铃薯全膜覆盖(黑膜或白膜)、半膜覆盖(黑膜或白膜)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地温及马铃薯产量变化。结果表明:膜色对马铃薯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影响不大;相同覆膜方式下土壤温度白膜高于黑膜;南部山区以黑膜或白膜全膜覆盖+庄薯3号栽培模式产量最高,中部干旱带以黑膜全膜覆盖+冀张薯8号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幼苗移栽的适宜方法,幼苗移栽时采用覆草、移栽14d后覆膜、搭建遮阳网、移栽前覆膜种4种处理,分析移栽后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移栽前覆膜处理的存活率最高,为(89±9.42)%,其次是移栽搭遮阳网处理,存活率为(88±3.74)%,最低的是覆草处理,存活率为(45±4.92)%。遮阳网、移栽前覆膜比覆草、移栽14d后覆膜的幼苗高,分枝数多,长势好,但遮阳网杂草较多,幼苗纤细,且存活率、长势均略低于移栽前覆膜。因此,移栽前覆膜是红花龙胆移栽的较好方法,二级分支与叶片数最多,与其他3种移栽方法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黄土高原旱塬区梨园的土壤耕作模式.以8 a生早酥梨为试材,研究陇东黄土高原旱塬区地面覆盖对早酥梨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在11:00最高,达到峰值;各处理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地面覆盖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覆草显著高于覆膜;覆草能显著提高Gs和Ci,其Ci极显著高于CK(P<0.01),显著高于覆膜(P<0.05),处理间Gs和Ci变化趋势均与Pn一致;覆草后LCP显著降低,而LSP显著提高,表明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覆草的Pn-max显著高于CK(高14.83%);覆草的CO2补偿点显著低于覆膜和CK.可见,旱塬区覆草可以显著提高早酥梨叶片光合作用,有利于干物质形成,增强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