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苜蓿青贮研究领域发展概况。[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苜蓿青贮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 5.8.R3绘制苜蓿青贮研究文献知识图谱,对苜蓿青贮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结果]在设定的检索条件下,1994年出现第一篇苜蓿青贮研究论文;1994—2021年苜蓿青贮文献年度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黑龙江畜牧兽医》发文量最多(31篇),《草业学报》总被引频次(763次)和篇均被引频次(31.79次)最高;玉柱发文量最多(34篇),中国农业大学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57篇),以玉柱为中心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但跨机构及团队之间合作不够紧密;苜蓿青贮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103次),围绕发酵品质、青贮品质、混合青贮、添加剂、乳酸菌等关键词开展研究。[结论]我国苜蓿青贮研究成果丰富,需加强跨机构、跨地区、跨团队的合作研究;发酵品质和苜蓿青贮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研究、苜蓿青贮微生物制剂的研发等方面仍然是我国苜蓿青贮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DM为38.35%的阿尔冈金苜蓿为原材料,进行不同添加剂(乳酸菌、纤维素酶、乳酸菌+纤维素酶)在不同用量[乳酸菌(105、106、107 CFU/g)、纤维素酶(0.025、0.05、0.1 g/kg)、乳酸菌+纤维素酶(105 CFU/g+0.1g/kg、106 CFU/g+0.05g/kg、107 CFU/g+0.1g/kg)]下的青贮试验,每个独立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在贮藏60 d后开封,测定苜蓿青贮饲料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品质。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组阿尔冈金苜蓿的青贮质量评定得分均在74以上,为优质青贮饲料。单一添加剂中,乳酸菌浓度为105 CFU/g时苜蓿青贮品质最佳|混合添加剂中,乳酸菌为106 CFU/g,纤维素酶为0.05 g/kg青贮品质最优。其中,混合添加剂处理组的质量评定得分显著高于单一添加剂处理组,这是因为混合添加剂能促进发酵罐内乳酸菌发酵,并在减少氨基酸及蛋白质分解这一过程上优于单一添加剂。 [关键词]阿尔冈金苜蓿|青贮|添加剂|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3.
3种乳酸菌制剂对苜蓿和羊草的青贮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立英  玉柱 《草业科学》2009,26(2):66-71
以苜蓿Medicago stativa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探讨Lalsil Dry(LD)、H/MF INOCULANT(H/MF)和青宝II号(FS)3种乳酸菌制剂对羊草和苜蓿青贮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直接青贮较易成功,添加LD、FS和质量分数0.01%的H/MF可以显著提高青贮料乳酸生成量(P<0.05),显著降低丁酸生成量(P<0.05),获得优质的青贮饲料;苜蓿直接青贮pH值和丁酸含量较高,不能调制优质青贮饲料,在试验中添加3种乳酸菌制剂亦未获得优质的青贮料,但LD处理组和0.002 5% FS处理对青贮料的发酵品质较对照有一定的改善。另外,3种乳酸菌制剂处理青贮料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张欢  牟怡晓  张桂杰 《草业学报》2022,31(4):136-144
本试验旨在研究宁夏地区枸杞副产物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提高苜蓿青贮品质和寻找优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紫花苜蓿分别与0(CK)、40(T1)、60(T2)、80(T3) g·kg-1枸杞副产物混合青贮,发酵60 d后测定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枸杞副产物处理组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多糖含量(P<0.01);对照组pH值及氨态氮/总氮分别为4.91、8.58%,苜蓿青贮中pH、氨态氮及乙酸含量随枸杞副产物比例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乳酸含量及乳酸乙酸比显著增加(P<0.01);此外,枸杞副产物提高了青贮有氧稳定性,其中T1及T2处理组有氧稳定性较高。苜蓿青贮优势菌属主要为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片球菌属,枸杞副产物降低了苜蓿青贮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魏斯氏菌属及片球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枸杞副产物可改善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且枸杞副产物添加量为60 g·kg-1的处理组青贮发酵效果优于其他添加量。  相似文献   

5.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WN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N5,保藏号为CGMCC NO.7469)和干酪乳杆菌SN3(L.casei SN3,CGMCC NO.7470)的菌液,以及菌液与蔗糖、纤维素酶的混合液后青贮,探讨添加剂对苜蓿青贮料品质和乳酸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直接青贮发酵品质差;添加剂可改善苜蓿青贮料的发酵品质;添加乳酸菌和蔗糖对于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乳酸菌群有更明显的改善,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群占绝对优势,植物乳杆菌WN5和其他乳酸菌存活,但乳酸菌种类因蔗糖浓度不同而有差异;添加10 mL乳酸菌和2.0 g蔗糖的效果最好,其苜蓿青贮饲料的pH最低,粗蛋白、甲酸、乙酸和丙酸的含量最高,乳酸菌群的遗传差异大。乳酸菌和蔗糖作为优质添加剂,在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可以保留大量不同种类的乳酸菌群,从而有利于形成品质良好的青贮苜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青贮密度和青贮时间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本试验以第二茬初花期(10%植株开花)刈割的紫花苜蓿为原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计青贮密度550,600和650 kg·m-3以及时间30,60和120 d,对不同处理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乙酸和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外,青贮密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苜蓿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P<0.05);与密度为650 kg·m-3的处理组相比,密度为600 kg·m-3的处理组青贮30和60 d后,乳酸和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增加,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减少;在密度为600 kg·m-3下,与青贮30 d相比,青贮60 d的样品中乳酸、乙酸、DM,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增加。综上,苜蓿在青贮密度600 kg·m-3、时间60 d条件下,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为原料进行青贮发酵试验,研究苜蓿单独青贮时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研究其pH值和乳酸、干物质、氨态氮(NH3-N)、总氮(TN)含量变化,探明苜蓿青贮发酵规律和青贮饲料成功保存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8.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里强  李向林  何峰 《草业科学》2011,28(7):1379-1383
初花期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经过0、8、32 h的晾晒,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进行青贮。结果表明,苜蓿凋萎(干物质含量为38.45%)青贮可以使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并保存有更多的粗蛋白质,生成更多的乳酸。苜蓿青贮时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能明显改善苜蓿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即降低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和保存更多的粗蛋白质以及生成更多的乳酸。晾晒8 h的苜蓿添加乳酸菌(106 cfu/g)和纤维素酶(0.05 g/kg)的青贮效果最好;而晾晒32 h的苜蓿直接青贮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不同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玉米、豆禾混合(苜蓿、玉米青贮鲜草质量比5∶5)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甲酸、氯化钠、EM原液、植物乳杆菌进行青贮,以添加蒸馏水为对照。青贮发酵6个月,测定青贮饲料的营养指标。结果表明,甲酸、氯化钠、EM原液和植物乳杆菌组苜蓿青贮的灰分、粗蛋白、钙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氯化钠、EM原液组苜蓿青贮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酸、氯化钠、EM原液、植物乳杆菌组玉米青贮水分、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氯化钠组玉米青贮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氯化钠、EM原液、植物乳杆菌组玉米青贮的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氯化钠、EM原液组玉米青贮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氯化钠、EM原液、植物乳杆菌组豆禾混合青贮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酸、氯化钠组豆禾混合青贮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M...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绒山羊常用粗饲料的瘤胃发酵特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体外三步法比较了6种粗饲料(玉米秸秆、谷草、苜蓿、玉米青贮、燕麦草、羊草)的体外瘤胃发酵参数,每种饲料作为一个处理,以玉米秸秆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体外瘤胃pH以苜蓿最高,玉米青贮最低(P<0.05);BCP浓度苜蓿显著高于谷草、羊草和玉米秸秆,其中以玉米秸秆最低(P<0.05),体外瘤胃NH3-N浓度以玉米青贮最高,玉米秸秆最低,谷草也较低(P<0.05)。原虫数量以玉米青贮最高,苜蓿最低(P<0.05)。不同的粗饲料体外瘤胃培养液TVFA浓度以玉米青贮和苜蓿较高,玉米秸秆较低(P<0.05);产气量以玉米青贮和苜蓿草较高,玉米秸秆和谷草较低。不同粗饲料多项组合效应值中,玉米青贮和苜蓿的MFAEI值较大,谷草次之,玉米秸秆最低(P<0.05)。说明绒山羊对玉米青贮和苜蓿具有较好的体外瘤胃发酵效果,玉米秸秆和谷草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硝酸盐对苜蓿半干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以半干苜蓿为原料,在干物质含量大于50%的条件下,设置0.10、0.15、0.20 g/kg 3个NaNO_3添加量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270 d后测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半干苜蓿原料不使用添加剂直接青贮可以获得品质较好的苜蓿青贮饲料;与对照组相比,0.2 g/kg的NaNO_3添加量处理对苜蓿半干青贮品质无影响,但具有抑制青贮发酵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安全范围内添加硝酸盐可以抑制发酵,并且有效保留苜蓿半干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研究青贮苜蓿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相近的泌乳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其中,对照组饲喂玉米-苜蓿干草型常规日粮,试验组用青贮苜蓿替代苜蓿干草,其他成分不变,试验共计30?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总产奶量(TMP)、平均日产奶量(ADMP)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料奶比(F/M)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pH、氨态氮(AN)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挥发性脂肪酸(VFA)、丁酸(BA)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分别显著提高2.8%、7.4%(P<0.05)。结论:在奶牛日粮中用青贮苜蓿替代苜蓿干草可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 [关键词]青贮苜蓿|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苜蓿的水分、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头茬苜蓿设置3个水分梯度,并添加4个水平的甲酸、丙酸、双乙酸钠,装入聚乙烯袋抽真空,发酵45 d 后进行营养分析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适宜苜蓿青贮的水分条件为55%,这一水分条件下苜蓿青贮料的 pH、氨态氮、粗纤维最低,可溶性糖、乳酸最高;而3种添加剂对青贮料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苜蓿青贮料的 pH 和氨态氮含量(P 〈0.05),并且能够很好地保存青贮料中的可溶性糖,通过对灰色关联度分析,甲酸对苜蓿青贮的影响效果最佳,丙酸次之;且55%的水分条件下添加15 mL/kg 的甲酸,青贮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处理青贮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头年生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的第一、二、三茬为试验材料,采用鲜贮、鲜革+发酵液、半干发酵和半干+发酵液青贮方法,比较分析了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茬次营养变化和不同处理条件下苜蓿青贮效果。结果表明:每一茬次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青贮效果最好,其次是半干发酵组,鲜贮青贮效果最差。每一茬半干发酵组粗蛋白含量和原料草差异不大(分别相差1.54%,1.26%,0.89%),第3茬半干+发酵液组和原料草粗蛋白仅相差0.24%。表明半干+发酵液和半干发酵组能较好地保持苜蓿的营养价值。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组NH3^-N最低,说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降低NH3^-N。各种处理中,每一茬半半干发酵组NDF和ADF含量基本与原料草差异不大,半干+发畔液组和与原料差异更小。各种处理半干+发酵液组pH最低,说明绿汁发酵液能促进乳酸发酵,pH较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地改善首蓿青贮的发酵品质,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等干物质的青贮苜蓿替代苜蓿草粉对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100只体重相近、(30±2)日龄的伊拉肉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无青贮苜蓿)、A组(8%青贮苜蓿)、B组(12%青贮苜蓿)、C组(16%青贮苜蓿)、D组(20%青贮苜蓿),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组肉兔的平均日增重、末重以及对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B组肉兔血清中以及肌肉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使用一定比例等干物质的青贮苜蓿替代苜蓿草粉可以提高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与肌肉的抗氧化能力,替代比例为1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杂交构树青贮对奶公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12月龄左右、体重(330±35) kg的奶公牛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组饲分别喂用杂交构树青贮替代基础饲粮中50%和100%苜蓿干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各组之间奶公牛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对照组日饲料成本显著高于试验1、2组(P<0.05),试验2组日利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杂交构树青贮替代苜蓿干草不影响奶公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功能,并可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7.
苜蓿与直穗鹅观草混贮发酵品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林  张慧杰  玉柱  徐春城  孙启忠 《草业科学》2011,28(10):1888-1893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直穗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vi)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优化混合青贮比例。结果表明,苜蓿青贮后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增加,粗蛋白(CP)、 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降低,直穗鹅观草青贮后DM、NDF、CP及ADF含量增加,粗脂肪(EE)和WSC降低;混贮处理CP和Ca含量显著高于直穗鹅观草单贮,而显著低于苜蓿单贮,DM、NDF、ADF含量显著低于直穗鹅观草单贮;随直穗鹅观草在混贮比例中的提高,pH值呈降低趋势,混贮中乳酸占总酸含量居于两种牧草单贮之间,苜蓿与直穗鹅观草3∶7混贮乙酸含量占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为33.9%,混贮处理丁酸产生较少;苜蓿与直穗鹅观草混贮氨态氮占总氮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单贮(P<0.05),且显著高于直穗鹅观草单贮(P<0.05);青贮后各处理乳酸菌数达到106 cfu/g(以鲜物质为基础),较青贮前提高,各混贮处理乳酸菌和霉菌数高于两种牧草单贮;直穗鹅观草单贮发酵品质评分为97分,且氨态氮含量较低,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混播草地牧草为材料,按照90%苜蓿+10%鸭茅、70%苜蓿+30%鸭茅、50%苜蓿+50%鸭茅的比例进行青贮,通过分析对比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感官青贮效果等,以期优化最佳混合青贮的豆∶禾比例。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和鸭茅混合青贮后,气味、质地、色泽感官评定均为优良,且pH呈下降趋势,青贮效果优于苜蓿和鸭茅的单独青贮。混合青贮降低了苜蓿青贮中氨态氮含量的36.4%,鸭茅青贮中乙酸、丙酸的含量明显下降;提高了苜蓿青贮中乳酸的含量,有效抑制了丁酸的产生,苜蓿+鸭茅饲草混贮比例为7∶3和5∶5处理结果未检测出丁酸。3个混合青贮组合的粗蛋白含量高出鸭茅单贮31.9%,酸性洗涤纤维低于鸭茅青贮12.6%。在青贮发酵过程中,苜蓿+鸭茅以7∶3比例混合青贮,有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9.
董志国 《中国奶牛》2007,(12):16-18
本文比较分析了新牧1号杂花苜蓿在半干发酵、半干+绿汁发酵液(PFJ)半干+糖蜜(BM)+PFJ处理条件下的青贮效果以及适口性。结果表明:半干+BM+PFJ处理青贮料CP含量比原料草仅低0.14%。NDF含量比原料草仅低1%,差异不显著(P〉0.05),该组青贮料NH3-N含量和pH值最低,青贮品质相对较好。综合青贮效果和适口性,半干+PFJ处理优于半干+BM+PFJ处理和半干青贮处理,半干+PFJ处理是一种较理想制作苜蓿青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WCS)、小麦秸秆(WS)和苜蓿青贮(AS)不同组合比例对晋南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苜蓿青贮以不同比例组合(80∶10∶10, 70∶10∶20, 70∶20∶10, 60∶10∶30, 60∶20∶10, 60∶30∶10, 50∶10∶40, 50∶20∶30, 50∶30∶20, 50∶40∶10, 0∶100∶0, 100∶0∶0, 0∶0∶1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分析不同饲料组合对体外产气量(GP)、干物质降解率(IVDMD)、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SFAEI)和综合组合效应值(MFAEI)。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的组合比例对GP的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增加,GP逐渐增加。各组体外发酵液pH保持为6.68~6.89(P<0.01)。NH3-N的变化范围为14.31~26.01 mg·100 mL-1P<0.01)。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一定时,IVDMD随着苜蓿青贮比例增加而增加。不同比例组合的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体外发酵液中VF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60∶30∶10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丙酸浓度也为最高(13.99 mmol·L-1)。各比例组合乙酸/丙酸在2.76~3.2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合的综合组合效应值均为正组合效应,70∶20∶10综合组合效应值(0.9343)最高。由此可见,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比例为70∶20∶10时,组合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