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将单层木质材料与高分子阻尼材料多层复合,通过优化材料参数,获得一种质轻、厚度薄、隔声性能较佳的新型隔声复合材料,为木质阻尼复合材料声学性能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将中密度纤维板(MDF)与橡胶材料(R)在热压温度100℃、热压压力3 MPa、热压时间10 min、涂胶量64 g·m-2的工艺条件下复合,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MOE)为3 490 MPa,弯曲强度(MOR)为30.9 MPa,内结合强度为1.24 MPa,在减少涂胶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满足复合材料使用的力学性能。采用全因子试验,利用阻抗管测试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探讨MDF和R厚度及密度对其隔声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SPSS软件分析材料参数对其隔声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和相关性,确定每个参数对隔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MDF厚度对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具有显著影响,MDF厚度从3 mm增加到5 mm,其计权隔声量增加5 d B。在低频段,复合材料受自身劲度控制,其隔声性能受面密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非常小。MDF厚度增加,刚度增加,板材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增强。随着MDF厚度增加,面密度增加,受相同频率入射声波激发引起的振动速度越小,隔声量越大。阻尼比从0.176增加到0.258,增加了31.8%,复合材料阻尼性能增加,使得吻合谷变浅隔声量增加。R厚度对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影响呈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9,随着R厚度从0.8 mm增加到2 mm,其计权隔声量增加了7 d B。在低频段为劲度控制区,隔声性能主要受刚度控制,刚度越大,复合材料的隔声曲线斜率较大,增加幅度越大。随着入射声频提高,越过劲度控制区,共振影响逐渐消失,进入质量控制区。随着面密度增加,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增加。到达高频时,隔声性能主要受阻尼性能控制。复合材料的阻尼比从0.065增加到0.201,阻尼比越大,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越好。随着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提高,抑制了板材共振,提高了共振频率处的隔声量;使得临界频率向高频移动,抑制了吻合效应。R密度增加,复合材料的计权隔声量从36 d B提高到37 d B,隔声性能增加不明显,R密度增加对材料的隔声性能影响不显著。【结论】中密度纤维板(MDF)与橡胶材料(R)的厚度对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影响较大,R密度对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几乎无影响。MDF和R厚度及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提高。通过分析材料参数对其隔声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确定MDF厚度2 mm,R厚度2 mm,R密度2.3 g·cm-3,在此条件下木质阻尼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吸声材料的吸声降噪机制、隔声材料的隔声降噪机制和阻尼材料的阻尼降噪机制,将3种降噪材料以一定形式复合,获得一种兼具吸声、隔声和阻尼性能的新型木质阻尼复合隔声材料,以改善木质材料隔声性能,拓宽木质材料和阻尼材料的应用范围。【方法】先将中密度纤维板(MDF)与橡胶材料在压板温度100 ℃、单位压力3 MPa、加压时间10 min、涂胶量64 g ·m^-2 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复合,再利用白乳胶将获得的木质阻尼复合材料与吸声材料粘接,采用小混响室-消声箱法测试复合结构隔声性能,探讨中密度纤维板(MDF)厚度、多孔材料厚度、填充方式、多孔材料种类和阻尼结构等因素对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木质阻尼复合结构中填充聚酯纤维、玻璃纤维和三聚氰胺吸声棉3种不同多孔吸声材料时,在整个频率段,3条隔声性能曲线趋于一致,区别不明显,从减轻复合结构质量及环保角度出发,选择三聚氰胺吸声棉作为填充多孔材料。多孔材料填充方式(BB:利用白乳胶将多孔材料直接粘贴在上下表板上,不含空气层;UU:多孔材料与上下表板不粘接,通过一定厚度空气层分离;BU:多孔材料一侧粘贴在上表板上,另一侧与下表板通过空气层分隔)对复合结构隔声性能具有较大影响,其中BU结构的隔声性能较优。吸声材料与空气层相配合,在不增加复合结构厚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复合结构的隔声性能,当吸声材料填满空腔时,反而不利于复合结构隔声性能的提高。多孔材料与空气层阻抗不匹配,会增加声波传播途径,声能被损耗。在最佳填充结构的基础上,随着多孔材料厚度从5 mm增加到15 mm,复合结构的隔声性能增加。在低频,共振频率处的隔声性能增加;在临界频率处,多孔材料厚度增加,抑制复合材料的吻合效应,吻合谷变浅,隔声性能增加。MDF厚度增加,复合结构的面密度和刚度增大,可增加复合结构中低频的隔声性能。阻尼结构设计对复合结构隔声性能具有很大影响,自由阻尼结构的耗散能量较小,特别是低频减振效果较差;约束阻尼结构受到振动时,约束层的伸长远远小于黏弹性阻尼层,约束层会阻碍阻尼层的伸长运动;当阻尼层受到压缩时,约束层又会阻碍阻尼层的压缩变形。在阻尼层内除产生拉压变形外,还会产生剪切变形,从而起到比自由阻尼处理更大的耗散振动能作用,阻尼降噪能力更强,可更有效抑制复合结构的共振频率及吻合效应。【结论】表板厚度为6 mm,约束阻尼结构,多孔材料的填充形式为BU结构,填充10 mm三聚氰胺吸声棉和 5 mm 空气层,复合结构的隔声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3.
运用隔声材料阻隔声波传播,是控制室内噪声的主要手段。在研究木材、木质人造板以及木塑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基础上,对木质隔墙及木质门的隔声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隔声性能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不改变板材厚度和面密度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木质阻尼多层复合材料的橡胶层数、结构的对称性、阻尼结构参数,提高木质阻尼多层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利用小混响室-消声箱法和DMA测试结构的隔声性能以及损耗因子。结果表明:在低频和高频范围内,非对称结构的隔声性能优于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在共振频率的隔声量比对称结构的高4 d B,损耗因子几乎不变。随着橡胶层数增加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增加,计权隔声量增加61%。橡胶层数的增加,抑制了复合材料共振现象,提高了共振频率处的隔声量。损耗因子从0.05增加到0.61,有效地抑制复合材料的吻合效应,使得复合材料的临界频率向高频移动。阻尼结构为自由阻尼结构的计权隔声量为27 d B,约束阻尼结构的计权隔声量为32 d B,提高了18.5%。在共振频率处,约束阻尼结构的隔声量大于自由阻尼结构。约束阻尼结构的损耗因子大于自由阻尼结构,损耗因子越大,可以有效地抑制吻合效应,提高隔声量。  相似文献   

5.
将中密度纤维板与橡胶材料层合制备成层状夹心复合材料,并优化其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涂胶量对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MOE)、弯曲强度(MOR)、内结合强度(IB)具有极显著影响,热压压力对MOE、MOR影响极显著、对IB影响较小;热压时间对MOE、MOR的影响显著。随着涂胶量增加,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提高;热压压力过大将导致橡胶厚度变薄,隔声性能降低。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层状夹心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优于同等厚度MDF。  相似文献   

6.
由于优质天然木材资源的日益缺乏,人造木质板材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和使用。其中,木质复合材料具有天然植物纤维和高分子聚合物这两种不同材料所包含的双重性能,是目前最受青睐的高性能材料之一。木质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熔融挤出或热压复合而直接成型为型材、板材或其他制品,但对于具有特殊型面、尺寸和装配要求的产品往往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如车削、铣削、钻削等)。然而,受木质复合材料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等特性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其切削性能不像金属类各向同性的材料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刀具易产生黏着、剥落、氧化等问题,造成刀具严重磨损,大大降低了刀具寿命和工件加工质量。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木质复合材料加工刀具的磨损进行了研究,以寻求最佳的加工参数和刀具材料提高工件的加工工艺性和经济性。笔者对近几十年来木质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刀具的摩擦特性、磨损因素(切削参数、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加工环境)、磨损在线监测等方面对刀具的磨损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DMA)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分子运动状态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质上是分子运动状态的反映,利用DMA可以架构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木质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及其转变等重要信息。分别总结了DMA在实体木材和木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围绕实体木材,综合评述了DMA在分析木材材性、软化行为、机械吸湿效应以及早期腐朽程度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木质复合材料,重点介绍了DMA在分析其阻尼性能、胶合性能、界面相容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等方面的应用。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1)考虑到实体木材自身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采用DMA分析仪不同的载荷类型和形变模式进行组合测试,在一定温湿度场中系统研究实体木材的材性与软化行为和机械吸湿效应的关系。2)利用DMA分析仪的单纤维拉伸模式,探索单根纤维(管胞、木纤维细胞)的黏弹行为,进一步明晰木质材料微观黏弹性能的响应机制。3)联用振动光谱(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实现同步实时观察木质材料形变过程中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变化及响应,进而从分子水平揭示木质材料的形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木材为多孔性材料,在室内空间中,使用木质材料除了具有饰面作用外,还可以有效吸收声能,控制室内混响时间,改善音质,提高语言清晰度。本文概述了木质材料的吸声和隔声性能两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前人在大型建筑空间、小型办公空间、家居室内空间中声环境调控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3点:1)研究者多选取某一特定的室内空间类型进行声环境改善,尚缺乏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室内空间声环境的规律性研究,以形成较为系统的室内声环境调控体系。2)成片的家具几何结构改变室内声环境的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3)对于改变空间的形状、比例、布局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内在规律,为设计师、建筑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未来研究重点包括:1)通过使用木质材料对空间进行合理化布局与设计;2)处理好不均匀的声频或室内声场驻波的简并现象,需合理选择吸声构件。3)建立智能化声学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9.
系列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现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对减振降噪材料要求愈来愈高,传统的高分子阻尼材料难以满足要求。新发明的系列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减振降噪材料,阻尼性能优异,阻尼温域很宽,阻尼因子tan6>0.3的温域越过了90℃,其它性能(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10.
许民  陈磊  李坚 《林业科学》2007,43(12):122-125
采用稻草板与聚苯乙烯泡沫板复合作为复合墙体的保温材料,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冬季条件下热量由室内通过该保温材料向室外的传递.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当P、S分别变化时,1型、2型、3型复合材料的温度场分布、导热系数和热流密度的改变;经过4因素7水平的均匀试验,分析当P、S同时变化时,2型和3型复合材料的保温性能相似;同时对复合材料的保温性能作出预测.稻草/PS层合复合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际检测结果是1型复合材料的热阻为0.20,2型和3型复合材料的热阻相同,为1.13 m2·(K·W-1),这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ANSYS有限元法对于稻草/PS层合复合材料保温性能仿真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材料的特征、分类、消耗量的确定及材料价格的组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2.
竹材作为绿色可再生材料是良好的室内装饰材。通过对室内设计需求变化以及竹材性能的分析,从装饰特性、文化特性、功能特性以及构成形态4个方面探讨竹装饰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建议在室内设计应用竹材时应当平衡其材质特性、文化属性和构成形态,以突出竹材的艺术性、功能性、亲和性和文化性,满足现代室内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广东园林》2011,33(2):51-54
材料,是造园的物质基础,材料的特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空间特征,不同的材料影响着不同的园林形式。而如今中国景观界最需要的是一种既可以代表传统文化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园林形式。文章从材料角度探索园林的发展方向,简要分析了造园材料与中国式意境营造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列举实例阐述如何综合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园林景观,并赋予其中国特有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木质复合材料是木材工业的发展重点.,通过分析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材料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对今后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进一步推动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值得关注的新型材料—木材陶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木材陶瓷是近年来开始研究的一种新型材料,它是将木材或其它木质材料经树脂浸渍后,在高温下炭化而得到的一种多孔碳素材料。在适当的生产工艺条件下,产品具有较高的强度性能,可以用作结构材料;在热、电、磁和摩擦性能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因而又是一种功能材料;在生产、使用及废弃后的处理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所以还是环境材料。  相似文献   

16.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材料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宏 《林业科技情报》2007,39(2):126-127
结合大庆市让胡路区至杜尔伯特一级公路路面工程面层施工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路面面层施工中材料的管理方法和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对竹材液化树脂发泡材料及人造板覆面的复合发泡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树脂发泡材料的性能优良,表现密度为0.128 g/cm3,压缩强度为0.22 MPa,导热系数为0.032 W/(m·K),氧指数最小值为41.7.制成的水泥纤维板覆面复合发泡材料,隔声效果良好,隔声量为37 dB;竹帘板覆面复合发泡材料达到B1级难燃材料的要求,为市场提供一种全新的建筑墙体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不同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对比,分析不同品质的粗集料对混合料质量的影 响,供大家在选择材料上做以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物吸水胶应用于育苗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生物吸水胶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胶土水分交换动态,吸水胶×肥料对土壤水分和苗木生长的影响,并进行了多地点大田育苗,造林和农作物试验。基本搞清了吸水胶吸水保水性能的特点。吸水胶用于育苗,造林和农作物的技术要点是:(1)育苗以每个容器(1株苗)0.3~0.7克为宜。苗木生长量增加10.18%~12.65%。(2)用于造林应当在整地后,先施吸水胶,待下雨后栽植。用量1~4克/株。施肥作业应先施吸水胶,待下过雨,胶吸足水之后进行。  相似文献   

20.
利用废混凝土,可代替传统骨料,效果良好,在对废混凝土利用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