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航天育种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并占据一定优势地位的新兴农作物育种技术,是加快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促进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粮食综合丰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国办发〔2009〕55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国家  相似文献   

2.
我国航天育种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成功进行了新的大蒜种质资源选育并连续5代,培育了4个优良的大蒜新品种,并正处在开发的阶段。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蔬菜航天育种方面做出成绩,借助其他作物的航天育种经验,在全国大蒜主产区的山东金乡县的山东润丰种业,与中国农科学院、国家航天工业总公司的专家合作,利用航天搭载技术,进行诱变选育大蒜新品种。从2006年开始,在"实践8号"航天育种卫星上对金乡大蒜开始了航天搭载试验研究。供试材料是润丰种业利用金乡地方品种选育的大蒜  相似文献   

3.
<正>公司简介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企业。2007年,正式成立了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组建了甘肃省航天工程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专业从事农作物航天育种、生产、销售。拥有航天搭载的农作物9大类999个品系,育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蔬菜、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38个,且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区。  相似文献   

4.
<正>位于甘肃省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的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通过长期参与我国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搭载农作物育种领域研究,在太空诱变、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在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当前农作物种业竞争热点全面把握。在分析我国新时期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未来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路径进行展望,以基因推动我国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航天育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掌握航天器返地技术的三个国家(中、美、俄)之一,也是少数利用航天技术进行诱变育种的国家。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太空诱变因子的作用下,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利用有益变异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技术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新兴领域,航天育种可以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一、我国航天育种的初步成果自1987年始至2001年初,我国已成功…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航天育种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二、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农作物航天育种的1987年8月5日,随着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一批水稻和青椒等农作物种子被送向了遥遥天际,这是我国农作物种子的首次太空之旅。当时搭载作物种子的目的并不是想育种,只是想看看空间环境对植物遗传性是否有影响。但是,科学家们在实验中无意发现,上过天的种子中发生了一些意外的遗传变异,因此人们开始考虑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农作物航天育种。  相似文献   

8.
航天工程育种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为选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新方法,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意义深远。2008年6月,山东省宁阳县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中科院(宁阳)航天工程育种基地,引进、推广航天育种新品种,利用航天工程育种技术改良当地农作物品种,推动了当地蔬菜和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航天育种     
<正>搭载神七蔬菜种子近日返回天水航天育种基地由天水精选的87个品系的蔬菜种子搭乘神舟七号,经过68小时27分钟太空变异已顺利返回,日前已在北京进行了交接仪式,近日将返回天水航天育种基地。  相似文献   

10.
航天育种     
《北京农业》2008,(10):52-53
<正>搭载神七蔬菜种子近日返回天水航天育种基地由天水精选的87个品系的蔬菜种子搭乘神舟七号,经过68小时27分钟太空变异已顺利返回,日前已在北京进行了交接仪式,近日将返回天水航天育种基地。  相似文献   

11.
航天育种     
<正>辽宁小麦航天育种实现新突破日前,辽宁小麦收获已接近尾声,由沈阳金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太空育种技术选育的小麦品种成为今年的亮点。"沈太1号"小麦是沈阳金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沈春20-2"小麦经航天育种技术选育而成。株高90厘米左右,麦穗为长方形,籽粒饱满,粒质好,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航天育种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成功进行了新的大蒜种质资源选育并连续5代.培育了4个优良的大蒜新品种,并正处在开发的阶段。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蔬菜航天育种方面做出成绩,借助其他作物的航天育种经验。在全国大蒜主产区的山东金乡县的山东润丰种业,与中国农科学院、国家航天工业总公司的专家合作,利用航天搭载技术,进行诱变选育大蒜新品种。从2006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科研育种是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是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了"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从1950年到2010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科研育种创新乏力、发展缓慢、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以河南小麦、玉米育种为例,每年申报参加品种审定预备试研的小麦品种超过300个、玉米品种超过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和高空气球先后进行了21次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的空间搭载试验,共涉及70多种植物的1 00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的地面种植筛选,已育成60多个农作物优异新品种(系),包括水稻15个、小麦4个和番茄、青椒、芝麻各2个,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特别是国家"十五"期间"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航天育种在新品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以及航天育种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加强作物空间环境诱变的响应机理研究,破解航天诱变育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佟屏亚 《北京农业》2012,(32):31-33
正随着神州9号载人飞船太空遨游归来,"航天育种"再次成为媒体宣传的热点,这让笔者不得不追踪觅迹,查一查航天育种的来龙去脉。何谓"航天育种"据航天育种工程首席专家解释:航天育种又叫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因素,诱发农作物的遗传性发生变异,即利用空间环境的宇宙粒子、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12,(14):18
正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和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科技部将启动实施"种业科技创新行动"。一是依托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十二五"种业科技发展重点专项,大幅度增加种业科技投入,加快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具体来讲,主要  相似文献   

17.
<正>隆冬时节,在甘肃省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内,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中心主任包文生如数家珍地介绍在这里选育成功的"航天南瓜""航天番茄"等18个蔬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我国航天育种产品初具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诱变育种,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也就是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我国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  相似文献   

19.
朱晟 《北京农业》2010,(4):51-51
甘肃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公司依托我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18个蔬菜新品种已经推广到25个省市。2010年,公司将继续推广8.7万公顷航天蔬菜新品种,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人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航天育种利用空间环境资源,通过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结合,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是我国在农业育种领域获得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实施航天育种工程,为我国农业科学家探索农作物的空间诱变育种机理、全面选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必将有力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卫星返回地面屙,农业部将组织有关科研单位,抓紧开展机理研究与育种试验等科研工作,争取早日将航天诱变取得的新材料转化为育种科研成果,3—5年后航天育种成效将得到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