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我市大面积水稻生产在抽穗、扬花期间遭遇持续高温伏旱,其伏旱之早(提早了13天)、温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均达到本市有气象资料记载51年以来的最高值。几十年不遇的持续高温伏旱,使我市大面积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低于常年,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反思2006年高温和伏旱给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我们将一些田间调查资料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2.
2006年夏季(6~8月),重庆、四川持续高温少雨,两省(市)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45.9mm,只有常年同期的67%,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土壤失墒快,伏旱迅速发展加重,重庆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伏旱、四川出现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给玉米生产带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广安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万亩左右.近年来,川香9838已成为我市主推的一个高产优质新品种,但广安地处川东北,自然灾害特别是高温伏旱频繁,是水稻高产的最大制约因素.2010年笔者对川香9838如何避开高温伏旱夺取高产进行了不同育秧方式的探索,即水稻温室育秧、水育秧、旱育秧、半旱式水稻直播等,找出了最适合我地的最佳育秧方法--旱育秧.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广安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万亩左右。近年来,川香9838已成为我市主推的一个高产优质新品种,但广安地处川东北,自然灾害特别是高温伏旱频繁,  相似文献   

5.
2006年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给我市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2007年7月7日,我市又普降暴雨,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导致我市部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洪灾,低畦地区水稻、玉米、红苕等农作物严重受灾,此时正值水稻怀苞抽穗的重要时期,灾情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6.
水稻既是四川第一大粮食作物,又是四大粮食作物中产量和比较效益最高的优势作物;既是商品粮的主要来源,又是农民种植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全省90%以上人口的消费主食。2006年,历史罕见的特大高温伏旱使全省水稻平均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比2005年下降43公斤,总产减少136万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我市及相邻地区育种单位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在一定区域的生长表现、产量水平和利用价值,2006年我们征集了一批近年来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进行了适应性区域试验,以便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温伏旱与籼粳型水稻不育系开花习性的关系,并鉴定高温伏旱条件下具有良好开花习性的籼粳型水稻不育系,为新选系的应用和地方种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偏粳型和5个偏籼型的籼粳型水稻不育系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使各参试材料开花期遭遇自然高温伏旱,通过调查单穗开花花时动态、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及柱头外露率等指标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材料间开花习性差异明显;在高温伏旱条件下,材料类型是导致开花习性差异的主要因子;其中6466A、6474A、805A和650A等4个不育系具有开花高峰期较早、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较长、柱头外露率较高、柱头生活力高等优点.6466A开花高峰期集中在10:31~12:00,较G46A提前1.5 h;6474A的柱头外露率较高,达78.16%;650A的单株开花历期最长,达17.2 d;805A的柱头生活力较高,且可保持时间较长.[结论]不育系6466A、6474A、805A和650A在高温伏旱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开花习性,可作为高温伏旱下育种的选育亲本,或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高温伏旱对水稻的危害水稻在抽穗扬花至灌浆结实期往往会因高温危害,造成减产,高温对这一时期的危害主要是在两个阶段:一是扬花前后,使花粉的生活力减弱,使授粉不良,空秕粒增加而降低结实率。二是灌浆时期,使灌浆速度减缓乃至停止,造成秕粒增加,粒重下降,使之早衰早熟,称之为高温逼熟现象。高温热害的受害指标是:日最  相似文献   

10.
<正>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所"渝优"水稻团队于2006年成功育成了重庆高温伏旱区第一个品质达国颁二级优质米标准的香型、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渝香203,结束了重庆无高档优质杂交水稻的历史。1综合性状好、品质优渝香203属中籼中迟熟杂交稻、生育期适中,株叶型好、穗大粒多,株型松散适中;株高115 cm左右、穗平着粒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对水稻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提出预防及补救措施。1发生原因长江沿岸季节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多雨年份降水量多,使田间水层深厚,导致水稻植株缺氧,生长受阻甚至死亡。7~8月多为高温伏旱天气,常有35℃以上持续高温。研究表明: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产生高温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的伸长,导致不能授精,影响结实率,最终减产。2涝灾预防措施2.1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泵房改造,修建水渠,疏通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7月以来,四川省部分市县遭受了持续30余天的高温干旱袭击。如通江县截止8月4日,全县平均降雨仅60.2mm,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减少了77%,尤其是7月12日至8月4日降雨量仅为8.3mm,平均气温27.8℃,比历年同期偏高1.1℃,其中35℃以上高温天气已持续20余天,是1969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已造成大春农作物严重受灾,部分地区处于绝产的状态。根据通江的受灾统计,绝收面积达15.4万亩(水稻绝收7.5万亩,玉米绝收6.7万亩,甘薯绝收1.2万  相似文献   

13.
<正>1.选用耐热品种。根据品种开花期耐高温特性,及不同地区常年水稻开花期高温出现的几率,可选用开花期耐高温的品种。2.适期播种移栽。根据当地水稻生长季节和品种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栽期,调节开花期,使水稻开花期避开高温季节。如高温伏旱区可以采取提早播种,利用旱  相似文献   

14.
水稻高温热害的预防及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天长市一年气温最高的季节,经常出现35℃以上的持续高温,相对湿度在70%以下,这使得正在抽穗开花期的早栽中稻大面积发生花器发育不良,不能受精,花而不实,从而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绝收。  相似文献   

15.
一、技术背景 四川丘陵玉米主产区季节性干旱频繁,据建国以来统计资料,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率分别高达89%、92%、62%.由于玉米的生长发育期处在高频率的春旱、夏旱、伏旱发生期,加之,水稻与之争夺灌溉水,小麦和甘薯与之争夺土壤水,导致玉米"丰水年增产,干旱年减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川东丘陵区的主要作物之一。由于该区域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高温伏旱,再加上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常给水稻适时播种造成困难和损失,因此,需要因地制宜,趋利避害。而水稻人工直播技术省工节本,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宜香2292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以宜香IA与宜恢2292组配而成的超优质香型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于2005年从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示范,2006年大面积推广,两年累计推广面积1700公顷。表现产量高、米质优、丰产性好、抗性强、适应性广,可作为我市今后主栽品种之一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粮食综合能力增产其作用巨大。西部丘陵区域的水稻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易受高温干旱的影响。2011年四川武胜县遭遇了严重的夏旱与伏旱,经过采用一套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全县30.2万亩水稻,面积与2011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黑龙江省2005年农药药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2006年生产上预防药害的建议.气象条件异常是导致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作物生育前期低温多雨,作物长势弱,抵抗力差,后突遇高温,导致药害大面积暴发.除草剂药害、残留药害、除草剂飘移及误用药害发生严重,种衣剂、水稻壮秧剂及复合肥导致农作物药害和缺素症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今年开春以来,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先后发生了严重的克旱、夏旱和伏旱,其强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和持续时间之长,是我省自1951年以来最强的一次,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至8月29日,我省达到严重伏旱的有25个县(市),旱情持续40天以上、达到特大伏旱的有47个县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