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豆2号属北方春大豆早熟高产品种,抗逆、抗倒伏、抗灰斑病,主茎型,株高70 cm左右,生育期为115 d.2003-2004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229.0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6.8%;2004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323.5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4.4%.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大豆九丰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九丰9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cm左右,生育期115d。2001-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15点次平均产量2799kg/hm^2,平均比对照“黑河9号”和“黑河18号”增产6.3%。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12点次平均产量为2911.5kg/hm^2,平均比“黑河18号”增产9.3%。该品种适宜在我国内蒙古的兴安盟,呼盟,吉林省敦化,新疆北屯,阿尔泰市及黑龙江省早熟区种植,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高产大豆新品种垦豆40的选育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豆40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以垦丰16为母本,垦丰16与扁茎豆的杂种F1代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品种。国家北方春大豆区中早熟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34.0公斤/公顷,比对照绥农28增产5.8%。生产试验产量3 010.7公斤/公顷,比对照合交02-69(合丰55)增产11.1%。2014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宜在北方春大豆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贡春豆25为有限结荚习性,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品质好等特性;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762.6公斤/公顷,较对照天隆一号增产6.3%;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860.7公斤/公顷,较对照天隆一号增产4.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黑农7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的高油、高产、广适应国审品种,该品种以垦农18为母本,以黑农45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经各级产量试验,多年品质鉴定和抗病性鉴定,表现高产、高油、适应性广、抗性好。2014年由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吉林省、内蒙、新疆的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合丰55(合交02-69)选育、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结果及配套栽培技术。该品种在北方春大豆区属中早熟品种,百粒重22~25克,脂肪含量22.61%,蛋白质含量39.35%,创造了530亩小面积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1.7公斤/亩,万亩大面积试验平均产量283.94公斤/亩的高产纪录,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适应性广。该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607.5万亩,已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到4 500万亩。  相似文献   

7.
黑农8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合作以合丰50为母本,以60Co-γ射线120 Gy处理黑农44的突变体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集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体,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的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吉林省、内蒙及新疆的部分地区春播种植,5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0万hm2。黑农87作为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早熟大豆新品种龙达130是利用大豆品种早2和北疆09-277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0℃活动积温1 850℃,为超早熟春大豆品种,出苗至成熟需100天左右;2017—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试验,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限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品种改良与新品种推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新品种能否被农民选用受制于许多因素.为明确中国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农民采用大豆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10年,在上述三个大豆主产区共22个省份,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务农时间长短、家庭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他们对大豆新品种性状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大豆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受访农户的新品种采用率分别是99.45%、93.40%和37.55%;在北方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农民对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抗倒和抗病性等特点的认可程度超过地方品种,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对地方品种的稳产、抗病、抗逆、加工品质、熟期、株高等品种特点认可度更高;在北方春大豆区,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非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除了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高产目标外,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早熟和抗倒性.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制定区域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品种改良与新品种推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新品种能否被农民选用受制于许多因素。为明确中国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农民采用大豆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10年,在上述三个大豆主产区共22个省份,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务农时间长短、家庭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他们对大豆新品种性状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大豆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受访农户的新品种采用率分别是99.45%、93.40%和37.55%;在北方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农民对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抗倒和抗病性等特点的认可程度超过地方品种,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对地方品种的稳产、抗病、抗逆、加工品质、熟期、株高等品种特点认可度更高;在北方春大豆区,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非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除了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高产目标外,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早熟和抗倒性。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制定区域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小麦生产的影响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针对当前中国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搜集整理中国北京1951-2007年小麦越冬前的气温数据,以及河北省赵县、高邑县、任丘市,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县,山东省济南市、兖州市等三省7地近年来小麦越冬前的气温数据,研究分析中国北方冬麦区小麦越冬前积温变化规律,提出根据气温变化调整播种期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结合多年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研究提出根据优势蘖理论调整基本苗,根据小麦水肥高效利用原理和节本增效原则节省返青水和节省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应在传统播期基础上推迟播期5~7 d,基本苗应控制在12万~20万株/666.7m2,一般年份不灌返青水,在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氮素1~3 kg/666.7m2,建立以调整播期、调整基本苗和省水、省肥为核心内容的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用高稳系数(HSC)法鉴定和筛选甜菜优良单胚二倍体亲本,结果表明:二倍体亲本兰26、兰50产质量好,稳定性强;兰25可作为高糖、高抗病的二倍体亲本材料。用HSC法评判甜菜品系的高产稳产性结果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抛秧高产高效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证明了水稻抛秧技术高产高效,本文对其原因作了浅析,由于抛秧具有秧苗根系保护好、成活率高、分蘖早、节位低、通风透光好、生育后期的冠状结构、光合生产率高、根叶活性增强、病虫害轻等优点,所以抛秧的秧苗穗大、子粒饱满、千粒重增加,并且抛秧技术省工、省力、节约成本,既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4.
东北高纬度地区亚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阐述了东北高寒地区种植亚麻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茬、整地、种子处理、除草剂的选用等。适时播种,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选用优良种子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利用机械收获是丰产、丰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高淀粉、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正红115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以美国玉米带杂交种3163为基础材料,通过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新方法,用自交系48-2作测验种在S1和S3早期分离世代连续进行早代测定和定向选育,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169及其组配的杂交种正红115(K169×48-2)。正红115子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5.7%,并具有综合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及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正红115适宜丘陵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加工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优质玉米喜肥特性与施肥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和高蛋白玉米对氮磷钾的敏感顺序均为氮>钾>磷。在目前的肥料施用量及玉米和肥料价格情况下,高油玉米氮磷钾配施获得的经济效益为341元/hm2,磷钾配施的经济效益为120元/hm2,氮钾配施和氮磷配施的效益均为负值;高淀粉玉米施肥效益为负值;高蛋白玉米氮磷钾配施可获得609元/hm2的效益。氮磷配施、氮钾配施及磷钾配施的效益均为负值。氮磷钾配施对高蛋白玉米的增产效益最大,对高淀粉玉米的增产效益最小。  相似文献   

17.
2002~2003年针对高油、高淀粉玉米品种与不同杂优模式普通品种的油分、淀粉积累动态进行了初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普通型品种类型,高油品种全灌浆期油分平均积累速率较高,完成全程油分积累进度较慢;不同杂优模式品种油分积累对比,显示出全灌浆期油分平均积累效率以"高油系×美杂"杂优模式较高,"Lancaster×Reid"较低.从完成全程油分积累进度看,在中晚熟的3个杂优模式中,"Lancaster×塘四平头"较快,"Lancaster×Reid"较慢,在晚熟3个杂优模式中,"Lancaster×旅大红骨"较快,"美杂×高油系"较慢.高淀粉品种在全灌浆期淀粉平均积累的速率较高,而在完成全程淀粉积累进度上略低于普通品种。  相似文献   

18.
对比研究分析了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与普通杂交种的主要生育特点.结果表明,两者产量和品质有差别,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主要限制性状是千粒重低,灌浆和中后期脱水速度相对较慢,成熟时子粒含水量偏高,油分积累效率高,但完成全程油分积累的时间滞后,抗衰老能力偏弱.高油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较为突出;高淀粉杂交种乳熟中期前灌浆速度相对较慢,乳熟中后期淀粉积累效率较高.同时探讨了培育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主攻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9.
稻茬小麦高产稳产、节本增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小麦栽培模式,基于本课题组近13年的田间试验数据,分析了播期、基本苗和肥料运筹对稻茬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而构建不同高产栽培模式,并比较其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能力。结果表明,适播(10月29日~(-1)1月4日)条件下稻茬小麦产量、净效益和产投比均显著高于早播(10月17日~(-1)0月26日)和晚播(11月6日~(-1)1月20日),增幅分别为12%~13%、24%~27%和22%~27%,但不同播期之间的投入差异不显著。在适播条件下基本苗和施氮量、晚播条件下基本苗与产量和净收益均呈抛物线关系。适播基本苗210×10~4~240×10~4株·hm-2和施氮量180~225kg·hm~(-2)、晚播基本苗240×10~4~270×10~4株·hm-2和施氮量240~270kg·hm~(-2)构建的高产模式下产量分别达8.21和7.46t·hm-2,这两种模式均具有高经济效益和低投入特点,在不同年度、地点和品种下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20.
以高油型东农47和高蛋白型东农48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方法,研究高油型和高蛋白型大豆品种鼓粒期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果糖含量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东农47鼓粒期根系、叶片和荚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东农48叶片和荚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规律,茎秆可溶性糖含量与东农47变化规律一致;东农47鼓粒期各器官和东农48鼓粒期叶片、茎秆和根系的蔗糖含量变化规律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峰值都在鼓粒后第12天;东农47根系的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茎秆和叶片呈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趋势,荚皮呈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趋势,东农48除根系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外,其它器官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高蛋白型东农48鼓粒期可溶性糖、果糖含量较高油型东农47高。高油型东农47鼓粒期蔗糖含量较高蛋白型东农48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