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苍蝇最适宜温度是27-30℃。8-12℃时苍蝇可活动,但不能交配及站立在食物上,只能落在天花板和墙上,不爱动,在零下5℃时,3~5天死亡。蝇幼虫要求温度比成虫高,其发育最快的最适宜温度为35℃,零下1~2℃停止活动,零下5~6℃死亡,当温度高达45~55%时其增加速度比正常温度时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2.
<正>在养兔生产中,家兔胚胎和胎儿死亡是影响母兔产仔率和仔兔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找出胚胎及胎儿死亡时间和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对提高养兔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胚胎和胎儿死亡时间母兔两侧卵巢每次所排出的卵子数约为18~20个,在适宜的配种条件下,情期受精率约为85%~90%,但实际上母兔窝产仔数要比理论推算的产仔数要少得多,这主  相似文献   

3.
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在鸡群密集、饲养管理条件差,尤其是鸡舍通风不良、环境不卫生、饮水不洁的鸡群发病多,死亡率高。发病年龄主要在1~2月雏鸡及130~180日龄产蛋鸡。发病高峰与季节和气候有直接关系:闷热及潮湿发病死亡多;天气凉爽则仅呈现零星散发,用抗菌药治疗时病鸡死亡减少,停药后立即复发,很难控制彻底。  相似文献   

4.
Carter,M.E.等在《新西兰兽医杂志》(31∶10~12,1983)报道由于产犊时的紧张(Stress)可以从沙门氏杆菌情况促成临床的病症。一农场20头母牛及10新生犊,继发热、泌乳及反刍停止、和下痢带血及粘膜之后突然死亡,自其粪便、子宫排出物、胎体液体的排出液与拭子检样中分离出病牛沙门氏杆菌(Salmonclla bovismor ficans)。在其它农场的土壤、下水、粉料及长靴上则分离到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自一农场1头死亡的乳牛及两周内发病的16头乳牛中;从第二个农场有临床征候但无一死亡的40头乳牛,并在橡皮车轮也分离到;在第三个农场那里有5头母牛死亡,有30  相似文献   

5.
<正> 河北省衡水市某奶牛场于2006年6月2日~3日相继死亡奶牛4头,病程呈急性经过。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菌鉴定,最后确诊为 C 型魏氏梭菌病。1 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畜别、品种、畜龄、流行特点:死亡的4头奶牛均为黑白花奶牛,死亡牛中年龄最大的一头为二胎牛,其余三头为青年牛;死亡时间:有三头是晚上,一头是下午;同栏饲养的奶牛,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2 临床症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多数病例突然倒地,急性者几分钟或半小时,慢性者1~3小时死亡。发病前无明显症状。在上槽时才表现出厌食,进食少,精神沉郁,口流清诞,死前角弓反张,体温一般都正常,在38℃~39℃左右,死亡率非常高。3 病理变化剖检3头死亡奶牛,发现黏膜发绀,胸腔积液(有的呈肉冻样),心包内膜出血,心肌出血,心冠脂肪严重出血;肺水肿,有部分坏死;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有大量白色泡沫状黏液;肝边缘有  相似文献   

6.
春季是山鸡育雏的黄金季节 ,但由于春季温度低 ,气候多变 ,雏鸡易患病 ,尤其是 3周龄内的雏鸡更容易得病死亡。为使雏鸡长得快、成活率高 ,在饲养管理上必须做好以上六点。1 注意保温适宜的温度是山鸡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雏鸡由于出壳时体小 ,绒毛稀短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抗寒能力差 ,容易感冒和拉稀 ,影响其生长发育或造成死亡。所以 ,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 ,育雏室温度要高一些 ,一般维持在 32~ 33℃ ;随着其生长发育 ,温度可逐渐降低 ,通常每周下降 2~3℃ ,到 4周龄后 ,维持 2 3℃左右即可。2 保持干燥雏鸡喜欢干燥 ,怕…  相似文献   

7.
鸡皮刺螨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9月~2009年5月,我市凉州区及周边县区的某些养鸡场发生了育成鸡生长缓慢、体重不达标、严重者极度消瘦死亡,产蛋鸡开产推迟、或产蛋高峰上不去、或产蛋率持续下降的疾病。刚流行时养殖户和个别兽医误诊为鸡虱,用药治疗无效并出现死亡后,前来我院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采样鉴定,确诊为鸡皮刺螨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鸡群状况有了明显好转,7~10d后死亡停止,15d后育成鸡生长良好,产蛋鸡生产性能基本恢复正常。现将其中一户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气候寒冷,一些养猪户因防寒保温和管理不当,出现仔猪死亡的情况。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所以要特别注意出生仔猪的保暖工作。要把猪舍风洞堵好,辅垫厚草,并保持干燥。仔猪生长适宜温度:初生后6h内为35℃。1~3日龄为30℃~34℃。4~7日龄为28℃~30℃、8~15日龄为25℃~28℃。在低温环境里,仔猪易患低血糖、感冒、肺炎等疾病,严重时会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份,河北的迁安、卢龙、遵化、滦县等地区养鸡场先后发生了10多起鸡白痢的病例,在雏鸡出壳后第2d开始拉稀死亡,到第5~6d时达到死亡高峰,经治疗后到第10日龄时基本停止死亡,死亡率可达10%~50%。中雏鸡和育成鸡心肌上形成白色结节,肝脏肿大且有散在坏死点,肝脏破裂,死亡率较低的5%左右;蛋鸡和蛋种鸡肝脏肿大、破裂、腹膜和卵巢出现炎性症状。经实验室研究确诊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现将发病特点和综合性防治措施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4年12月份,河北省迁安市张官营某鸡场饲养的23日龄雏鸡发生鸡白痢,主要表现为急剧死亡,肝脏肿大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份,河北的迁安、卢龙、遵化、滦县等地区养鸡场先后发生了10多起鸡白痢的病例,在雏鸡出壳后第2d开始拉稀死亡.到第5~6d时达到死亡高峰,经治疗后到第10日龄时基本停止死亡,死亡率可达10%~50%。中雏鸡和育成鸡心肌上形成白色结节.肝脏肿大且有散在坏死点.肝脏破裂,死亡率较低的5%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季节变换,断乳仔猪腹泻病增多,导致仔猪生长缓慢,严重者甚至死亡。发病率一般在30%~40%,死亡率3%~4%。几年来,笔者通过实际的体验,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1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主要发生在断乳后l~2周,第7天达到高峰。急性感染表现为营养状况良好的猪突然死亡,耳及腹部常呈蓝紫色;慢性表现为采食量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直肠检查体温正常,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后期患猪脱水、精神萎顿,如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快就会因脱水而死亡。剖检尸体发绀,小肠臌气、水  相似文献   

12.
猪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断奶前后的仔猪常呈急性经过。无季节性。若不急时诊治,其死亡率很高。笔者在临床上每年都要见到10~20余例病例,经急时治疗,治愈率在95%以上,效果显著。在此简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2000年11月21日,沙子镇永红村毕某饲喂2窝仔猪,共计22头,于21日早晨发现死亡2头,特来求诊,经观察,发现另有12头精神不振,拱背、低头呆立,行走步态摇晃,拉稀,粪便恶臭,有5头呕吐、不食,喜欢几头堆卧在一起,寒抖。其中有3头…  相似文献   

13.
育成鸡转群上笼时应在开产前3~4周进行,使得鸡群有足够的时间适应环境。一般来说18周龄进行转群上笼,最迟不超过22周龄。然而转群上笼会使鸡群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尤其是平养转为笼养时应激反应更大,表现为体重下降、精神紧张、腹泻等。这些症状一般要1周甚至2~3周才能完全恢复,因此育成鸡上笼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认真做好转群上笼前的准备工作打扫地面,清洗所有用具,对鸡舍门窗及设施进行维修以防飞禽及其它动物进入鸡舍。清洗、维修后的鸡舍要进行熏蒸消毒,输水道在转群前一天要灌输消毒。2要“轻、快、准”轻:放鸡和抓鸡时要做到…  相似文献   

14.
<正> 1 发病情况 2001年中秋节前后,昌乐县朱刘镇某村7农户饲养的216只42~76日龄兔,发生一种以打喷嚏及惨叫几声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兔群为地面散养,以青杂草、蔬菜和少量玉米面为饲料。兔群发病率为63.9%,开始时仅见零星死亡,后  相似文献   

15.
1 简要病史   2005年8月上、中旬,山东省某公司肉鸡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腹泻、排浅黄色粘液样稀便、贫血、黄疸和迅即死亡为特征的疾病,见图1,发病日龄在6~14d左右,死亡率1%~8%,死亡高峰在3~4d,病程持续5~7d后平息.经调查,发病及死亡的雏鸡均来自同一个父母代种鸡场.其他种鸡场鸡苗未出现同样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仔猪在分娩时窒息而死是影响猪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到,发育正常的猪胎儿约有5~10.5%在分娩时死亡的。仔猪在产道死亡经常是由于分娩时间延长(有时可能超过8小时)及脐带断得太早引起的,这往往发生在大体型母猪,其怀孕子宫角的长度超过150厘米。此外,分娩时死亡还见于生殖道过窄的初产母猪和血红蛋白水平过低、血液含氧不足的母  相似文献   

17.
鸡溃疡性肠炎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泰安市某畜禽良种场饲养的AA育成肉种鸡发生以急性死亡、肝脏片状坏死为特征的传染病,经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由肠梭菌引起的溃疡性肠炎。 一、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场饲养AA肉种鸡300O套,8月中旬(10周龄时)出现死亡,每天死亡9~12只,已死亡50多只,死亡多发生于夜间。死亡较快,通常看不到临床症状,少量鸡排桔红色粪便。  相似文献   

18.
秋天,养殖河蟹进入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进入极易死亡的阶段。怎样预防河蟹秋季死亡呢?  (一)防感冒秋天,昼夜温差变化大,水温变化也大,有时昼夜温差达到10℃,河蟹不适应,容易感冒,并引发呼吸困难而死亡。预防办法是:注意调节水位,防止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可大于3℃;水面要多种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其覆盖面积不能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二)防消化不良入秋后,河蟹的食欲会发生改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严重时导致全部死亡。防制办法有:定期用石灰水消毒;食…  相似文献   

19.
由于孵化器、出雏器、孵化厅空气和环境消毒不彻底 ,种蛋消毒不严及落盘后没有进行良好的消毒 ,造成初生雏鸡发生大肠杆菌病和绿脓杆菌病 ,并且有的导致出雏率极低。最近发生几例 ,经过进行消毒效果检查 ,彻底进行消毒处理后杜绝了发病 ,特将防治体会介绍如下。1鸡群发病规律两种细菌病皆表现初生雏鸡第二天就有急性死亡 ,到第三、四天时达到死亡高峰 ,日死亡率可达2 %~5 % ,经7~10d死亡基本结束 ,死亡率可达10 %~50 % ,损失非常大。大肠杆菌可引起关节炎和脑炎 ,在出现败血症时死亡率高 ,在发生关节炎和脑炎时死亡率低 ,很易…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3~ 6月 ,本市占陇、南径等养鸭、鹅较集中的乡镇饲养的狮头商品鹅、本地乌鸭中发生一种导致机体体质消瘦的慢性消耗疾病 ,病程长者出现拉稀 ,最后死亡 ,经现场调查及剖检诊断 ,确诊是绦虫病 ,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及症状 多以专业养鸭、鹅户的鸭、鹅同时发病为主 ,具有群发性。鸭、鹅都养在近沟河的平原地带田地有水草地 ;鸭、鹅可自由走动混养。鸭、鹅发病时 ,精神萎靡、行动迟缓 ,身体逐渐消瘦 ,体重减轻 ;发病后期 ,病鸭病鹅长时间伏卧不动 ,拉稀 ,消瘦 ,死亡。死亡时叫声嘶哑 ,死亡率少者 1 0 % ,多者达 40 %~ 5 0 % ,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