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涵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115-119
归纳总结了计算机在伐区经营与规划、林道网与木材运输、贮木场作业、森林采运辅助管理与决策等方面应用研究的现状,针对森林采运工程计算机应用出现的新技术,论述了森林采运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森林采运工程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促进山地森林可持续经营,归纳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新进展,国内外采运作业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采运综合效益评价的新成果;针对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未能真正推广应用、无普遍适用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体系、无全面科学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的标准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适合山地森林作业的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装备研发;加大指标评价,加强体系建立。提出考虑生态的山地天然林择伐及更新作业技术的研究前景:择伐林地群落恢复研究、林地养分含量分析、择伐林分生长动态仿真与景观择伐空间结构分析等。而山地人工林未来应侧重研究基于分类功能的人工林生态采运技术、择伐空间的优化及可视化经营、择伐后生态恢复动态跟踪研究与环境友好木材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型等,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山地森林生态抚育间伐及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木材采运是指从事采伐、木材运输和贮木场作业的开发森林资源的全过程。木材采运体现森林的经济效益。森林生态是指森林群落的各树木与其他生物以及生物圈其他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生态体现森林的生态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森林效益间关系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有的认为 ,生产木材满足社会需要是经营林业的主要目的 ,“采伐—更新—采伐”的循环才是完整的生产周期。也有的认为大量采伐森林 ,破坏了生态平衡 :要停止采伐 ,使森林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是经营林业…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森林采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从1949年到1985年共生产木材13.5亿 m~3,平均每十年增加产量一千万 m~3;目前有131个国营采运企业局,职工126万人;采运综合机械化已达到89%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有几十个林机修造厂为森林采运工业生产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在国有林区中,建立了156个大、中修厂,1100个保修网点;全国有一所采运研究所,有8所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森林采运工程专业;在中国林学会领导下成立了森林采运学会。当前,我国的森林采运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木材采运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达国家木材采运生产在进入全面机械化阶段以来的20多年里,不仅主伐的主要生产作业和准备、辅助作业,而且疏伐作业率成倍增长。技术进步的主要特点是:机械系统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推广少剩余物、无剩余物生产工艺;节约能源消耗;重视发展森林作业保护技术。90年代是木材采运向高技术迈进的10年,电子计算机,作业机器人、接收卫星信号的环球地理定位系统、遥控以及专家系统等技术将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林业企业科技进步的现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尽管林业企业的科技进步有所提高,但仍适应不了摆脱林业“两危”的现实需要,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差距很大。——营林及木材采运的技术水平低。一是造林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只占造林面积的1%;造林的种子来自种子园的比重很小,大部分来自市场收购,质量较差。二是森林集约经营面积少,水平低,林地中的有林地比重、蓄积量、生长量和采伐量都低于发达国家;迹地更新跟不上,林间基本不施肥,抚育和间伐基本上是手工作业。三是木材采运综合机械化程度低,只达到发达国家6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外木材采运工业发展较快。由于高效率的伐区作业联合机的大量涌现,林道网密度不断增大,使采运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一些木材采运工业较发达的国家,正向全盘机械化作业阶段过渡。劳动生产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日趋完善。当前,国外木材采运工业有以下四个特点: 1.平原伐区作业机械正向联合机方向发展,山区集材机械正向自行式绞盘机集材索道方向发展。目前,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木材采运生产已实现机械化,并正向全盘机械化阶段过渡。西德、东德、奥地利、苏联和日本等国家,也基本实现了单项作业机械化。近十年来,国外采运机械大体沿着以下两个方面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议森林采运作业与森林可持续发展@方世杰¥东北林业大学浅议森林采运作业与森林可持续发展方世杰(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市150040)八十年代以来,生态林业建设取得一些进展,同时林业的“两危”引起林业工作者的重视,森林采运工作者也开始重新审视采运作业的过程和对生...  相似文献   

9.
“森林采运科学”自1985年创刊,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8年中,在采运学会及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向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本刊概况:“森林采运科学”是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会刊,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国家二级学术技术性刊物;本刊为季刊,国内公开发行;本刊自1985年正式出版,到目前为止已相继出版了30期(其中两期增刊),共发表论文360余篇,刊载的论文包括森林采伐、抚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索道集材、林区道路与养护、木材运输、贮木作业与经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木材采运工业现状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木材采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木材生产条件有显著改变。经过三十多年开发建设,木材生产已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过渡,木材采运机械化比重逐年提高。国有林采运的主要工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据1980年统计,全国木材采运综合机械化程度为87.71%。目前可自行研究制造专用的采运机械及其各种配  相似文献   

11.
木材采运是在露天、分散、大面积的环境条件下,用一定的机械和工具改变立木形态和木材位置移动的作业,因之十分笨重和危险.据调查,在黑龙江省1986年森工生产(包括木材加工和基本建设)全部工伤死亡人数中,木材采运占75.5%,发生在27个林业局,占40个林业局的67.5%。在这些事故中,没有一起是不可抗拒的天灾,没有一起是不可避免的人祸,因此,如何减少伤亡事故仍是今后木材采运作业中的首要任务。黑龙江省40个林业局的森工生产1984~1986年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广应用森林采运科技成果、促进木材生产战线技术进步,在林业部教育司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工业司委托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于8月27日—9月18日在北京举办了《当代森林采运科技成果研讨班》。学员136人,来自全国13个省(区)森工采运各条战线。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总则第1条伐区准备作业是木材采运作业的先行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木材生产任务的完成、伐区作业质量的好坏、成本的高低。为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准备作业工程,给木材采运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制定本规程。第2条本规程适用于东北、内蒙古和西南、西北国有林区国营林业局、森工林场,南方集体林区木材采运企业亦应参照执行。第3条伐区准备作业必须认真执行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伐区调查设计文件。没有工程设计不准进行伐区准备作业施工。  相似文献   

14.
《林业科技》2008,33(5)
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原为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2008年9月10日更名),是一所承担森林工程作业与环境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承担林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为主的公益型研究机构。“黑龙江林业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采运本身提出了采运在缓解林业两危中的任务以及面临两危中的前途和出路。认为森林采伐必须与森林生态密切结合,用生态观点来研究和指导采伐作业。为缓解两危,文章又从提高产品质量、励行木材节约、提高采伐剩余物利用率以及注重技术改造、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等方面着手提出了问题、经验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木材采运生产技术由简单的手工作业,发展到半机碱化、机械化的阶段,无一不是木材生产和技术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结果。目前,木材采运产业和产品结构已做了重大调整,木材产量也进行了战略调减,这一变化了的形势对采运生产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森林资源为主要作业对象的采运生产技术,会随着成过熟林资源的减少以及木材产量的逐年调减而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适应和扭转这种局面,使采运生产技术在新的形势下发挥其促进国  相似文献   

17.
学术活动     
中国林学会举行第一届木材采运学术讨论会中国林学会于1979年10月6日至13日在昆明市召开了第一届木材采运学术讨论会。来自科研、教学及生产单位的110名科技工作者,建国三十年来,第一次齐聚一堂,共同审阅木材采运科技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这次学术讨论会,代表们畅开思想,畅所欲言,自由争辩,学术气氛活跃。根据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为了解决森林采伐与更新之间的矛盾,会议期间,着重讨论了森林采伐与更新的关系,大家认为,要因地制宜,坚持合理采伐,使木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际上基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采伐理念的区域级或国家级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包括:斐济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森林采运方法规范》、亚太林业委员会的《亚太区域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和中国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这些规程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注重效率为基本原则,目的是通过技术的改进,严格控制森林的过度消耗,减少采伐活动对森林及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劳动效率和木材的利用率,处理好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平衡,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针对我国森林采伐规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类制定不同区域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及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监督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木材产贮作业各环节对原木品质及经济效益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合理的木材采、集、运、贮生产作业方法,为降低木材损耗、提高木材品质及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和作业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森林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探讨,并分析了国内外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的现状;论述了高强度采伐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保护生态平衡,以达到森林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使森林越来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