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一、生长发育特点根据甘薯在大田的各个生长时期特点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3个生长时期。(一)生长前期根据河南省的气候条件,春甘薯生长前期需经历50~60 d,夏甘薯约需经历40 d。春甘薯栽后3~4 d开始扎根,栽后8~10 d叶片发绿且心叶开始生长,为缓苗期,栽后30天左右开始生长分枝,根系生长基本完成,发根量占全期根数的70%~80%,这时已形成块根、栽后35~45 d块根开始膨大。夏甘薯栽后1~2 d开始扎根,栽后5~6 d  相似文献   

2.
对9个甘薯品种栽后50 d、85 d、108 d、136 d和167 d块根淀粉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甘薯块根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不断增加的总趋势,但在栽插后的50 d~85 d和108 d~136 d两个阶段变化程度最大,变化速率最快,其余阶段除个别品种以外,变化不大,表现较为稳定.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秸秆、粪便等有机物,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来提高育苗床温度的温床称为酿热温床。其优点是节约能源,温度容易控制,培育的秧苗健壮,而且管理方便。利用酿热温床培育甘薯苗,出苗数量大大高于冷床薄膜育苗,且秧苗质量好;还可以提早甘薯育苗季节,缩短育苗时间,为甘薯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拱棚加地膜双覆盖栽培西瓜,能比地膜覆盖提早定植期20~30d,成熟期提早15~20d,增产30%~50%。介绍了双覆盖的铺设方法、育苗移栽和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育苗方式对甘薯出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甘薯最适宜的育苗方式,研究了大棚与小拱棚条件下覆地膜与不覆地膜育苗对漯薯10号、广薯87、商薯19的出苗期、齐苗期、成苗数、百苗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育苗,覆地膜比不覆地膜出苗期均提早3 d,齐苗期提早1~2 d,成苗数增加17.4%~35.2%,百苗质量减少1.9%~4.1%。小拱棚育苗,覆地膜比不覆地膜出苗期提早1~2 d,齐苗期均提早1 d,成苗数增加12.1%~31.0%,百苗质量减少1.2%~4.3%。大棚与小拱棚育苗相比,覆地膜与不覆地膜育苗方式3个甘薯品种出苗期、齐苗期均提早,成苗数、百苗质量均增加。相同育苗方式下,商薯19出苗期与齐苗期早于漯薯10号,漯薯10号早于广薯87,成苗数量以商薯19最多,广薯87较少,而百苗质量漯薯10号最高。总之,在不同育苗方式下,3个甘薯品种成苗期、成苗数表现为大棚优于小拱棚、覆地膜优于不覆地膜。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旱育苗技术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均可推广应用。它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3~5d。旱育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长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高,每667m2增产50~80kg,增产10%~18%。旱育苗秧田管理十分重要,只有精细管理才能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甘薯"两段法"种苗繁育技术包括第一阶段育苗(冬季繁殖育苗)、第二阶段育苗(春季繁殖育苗)等内容。2013-2017年,通过大量试验示范证明甘薯标准苗产量第一阶段育苗为500万株/hm2,第二阶段育苗为150万株/hm2。育苗、扦插、上市时间较常规种植提早30 d以上,节省种薯2/3,种薯苗床育苗面积的扩繁比例达1 500倍以上;叶菜类型甘薯和鲜食类型甘薯生产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早育苗、早扦插、早上市销售;发展淀粉加工类型甘薯春季栽培,与夏、秋季栽培比较,单产增加15 t/hm2以上。示范区目前已累计推广应用8 200 hm2,示范区鲜薯平均增产24.65 t/hm2,农民增收1.23亿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冀东地区农民成功地推广了地膜甘薯栽培技术,一般亩产3000千克,比露地甘薯增产30%~40%。主要栽培经验是: 1、早育秧 早栽秧 育秧时间比传统育秧提前15~20天,春分前上炕。栽秧时间比露地提早10天左右,4月15日前后栽秧。甘薯是无限生长作物,早栽10天就等于延长10天生长期。试验表明,每早栽1天,产量就会提高1%~2%。  相似文献   

9.
甘薯块根生长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个甘薯品种栽后50d、85d、108d、136d和167d块根淀粉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甘薯块根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不断增加的总趋势,但在栽插后的50d~85d和108d~136d两个阶段变化程度最大,变化速率最快,其余阶段除个别品种以外,变化不大,表现较为稳定。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正甘薯是喜光的短日照作物,喜温,不耐寒,较耐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铜、硒、钙等10多种人体必需元素,被营养学家称为营养均衡的保健食品,经常食用可以起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一、甘薯育苗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要适时培育足苗壮苗,实现适时早栽、一茬栽齐、苗全苗匀苗壮的目标要求,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健壮苗的标准是叶色青绿,舒展叶7~8片,叶大、肥厚,顶部三叶齐平;  相似文献   

11.
酿热式甘薯育苗温床的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酿热式甘薯温床育苗,是利用牲畜粪、作物秸秆、茎蔓、杂草等酿热物,发酵生热,结合利用太阳光的热能,覆盖塑料薄膜,来提高床温,进行甘薯育苗。其设计简单,施工容易,造价低廉,使用方便,节省煤柴,便于管理,出苗快,出苗好,保证早栽、全苗。温床修建好坏,直接影响育苗效果。为此,在温床的选址、设计和施工等问题上,应根据甘薯育苗要求和实际情况,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以提高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甘薯垄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浙江省开化县主要旱粮作物之一。为提高甘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提高种植效益,对甘薯垄栽模式的种植优势进行了总结,并从选用良种、种薯收获及贮藏、保温育苗、起垄作畦、适时早插、科学提蔓、病虫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甘薯垄栽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寒地区甘薯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的1个重要环节。在高寒地区及时培育出充足的无病壮菌,满足生产上适时早栽、合理密植、苗全株壮的要求,才能做到甘薯高产。作者通过近几年甘薯育苗的生产实践,基本掌握了薯苗的生长规律和育苗技术,为高寒地区甘薯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甘薯在传统育苗中由于工艺设施简陋、育苗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育苗产量低、育苗周期长、苗木栽后缓苗期长等弊端,严重制约了甘薯的栽培与发展,文章探索的"阳畦快繁技术"即可提高单位苗床的出苗率、出苗量、提前供苗,同时又能缩短大田栽植后的缓苗期。  相似文献   

15.
甘薯在传统育苗中由于工艺设施简陋、育苗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育苗产量低、育苗周期长、苗木栽后缓苗期长等弊端,严重制约了甘薯的栽培与发展,文章探索的“阳畦快繁技术”即可提高单位苗床的出苗率、出苗量、提前供苗,同时又能缩短大田栽植后的缓苗期。  相似文献   

16.
壮苗是甘薯高产的基础。实践证明,改革甘薯育苗方式,推广通气温床育苗是夺取甘薯早苗、足苗,培育壮苗的有效措施。 主要优点 甘薯通气温床育苗与普通温床育苗比较,有五个优点: 1.温度高。甘薯通气温床育苗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好气性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从而加速了以好气性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微生物数量骤增,分解能力提高,放热多,升温快,温度高。一般5~10厘米土层温度较普通温床提高4~6℃,膜内气温高8~11℃。 2.出苗早。升温快,温度高,促进了甘薯幼芽  相似文献   

17.
甘薯秧倒插肥团催根栽培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据1996~1998年3年连续试验,同等条件下比较:甘薯倒插肥团二段育苗移栽的比倒插的增产25%~29.6%,比单独肥团催根不倒插的增产10%左右,比既不倒插也没有肥团催根的增产20%左右.同时,倒插肥团催根的甘薯,茎中输导组织输送根部吸收水分及有机物的方向逆转,其输送速度减慢,有机养料大量积压在根部,地上的主茎生长缓慢,有利于薯块迅速膨大,淀粉含量明显增加.二段育苗肥料养分比较集中,适于抗旱早栽,薯块个大、匀称、产量高、品质佳.现将甘薯倒插二段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甘薯带根顶端优势的应用与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植物顶端优势的原理,通过2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带根顶端苗比传统的倒2~3段苗早生快长,栽种31 d,带根顶端苗比倒2~3段苗主蔓长增加14.8~17.6 cm,侧蔓数增加1.4~2.5条,侧蔓长增加1.3~4.6 cm,提早结薯且结薯多,薯皮光滑不开裂,增产幅度达24%~30%,经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的育苗...  相似文献   

19.
水稻大棚育秧技术是最新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可以提早育苗,抢积温。大棚育苗可比小棚提前7~10d,实现了提前插秧,水稻提前成熟5~7d,增产8%以上,而且米质和成熟度好,出米率高。  相似文献   

20.
太阳贮温酿热温床双膜覆盖甘薯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贮温酿热温床双膜覆盖甘薯育苗是在双膜覆盖冷床育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能达到加快薯苗生长,节约能源材料的目的。该技术比冷床双膜覆盖采苗量增加300-500株/m2,出苗提早10 d以上,而且苗齐苗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