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与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研究,是深入了解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生境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大熊猫保护的主要科学依据。本文基于2001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2012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2016年保护区野外生境调查数据,研究了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和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利用方面,随着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大熊猫的空间利用面积扩大了45.62%,大熊猫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扩散的现象。生境选择动态方面:在选取的7个微生境因子中,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坡向、海拔、坡度的选择趋向于均衡选择、向高海拔选择、向较大坡度选择;对坡型、植被类型、森林起源、主食竹类型的选择并无明显变化。在一定空间和食物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产生的生境压力导致大熊猫对生境的空间利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大熊猫对生境利用面积的扩大和对一定生境的适应表明野生大熊猫有着明显的环境适应和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在较大时间尺度上研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空间利用变化与生境选择动态变化特征,能够了解大熊猫种群的种群动态和对不同生境因子的需求程度,对野生大熊猫种群保护及生境恢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的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物生境被人为破坏.对保护生物的生境评价,是分析这些物种种群减少和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同时其能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生境分布特点,将影响大熊猫生境质量的因素分为非生物环境因子、生物环境因子和干扰因子,探讨大熊猫生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大熊猫栖息地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竹类作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保护与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已经成为大熊猫保护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加剧,导致构成其栖息地的主食竹生长更新不仅受区域地理条件、动物采食和地震与火灾等自然因素影响,也受砍竹、采笋和放牧等人为干扰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近30年来(1990—2020年)国内外关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的影响,以期为大熊猫及其主食竹的研究、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青保护区坚持在大熊猫栖息地开展保护科研一体化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实践证明:保护科研一体化对恢复已遭受破坏了的大熊猫栖息地生境,促进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了解和掌握以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其分布规律,及时救治伤病野生动物和防控森林病虫害,控制区内非法活动和人为干扰,增进周边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性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森林与人类》2003,23(1):36-36
2003年1月4日,陕西省大熊猫监测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该中心是国内首家为了定期监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多年来,为了保护好秦岭的大熊猫,国家和陕西省组织开展了多次调查工作,并先后建立了11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覆盖了陕西省7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同时,在保护区以外实施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以及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大熊猫走廊带建设项目,也对大熊猫基因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陕西省的大熊猫监测工作始于1992年,最初仅有佛坪自然保护区等极少数保护区开展此…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的作用,2018年 9月对保护区内采笋管理区域和保护区外围保护带的未管理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对比分析采笋管理区域与未管理区域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 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 )的生长状况以及森林植被特征。结果显示: 1)采笋管理区域的竹笋株高与数量明显大于未管理区域的相关指标( p <0.05),竹笋基径,成竹株高无明显差异。2)采笋管理区域乔木胸径,乔木树高,灌木层盖度大于未管理区域,且差异显著( p <0.05)。可见,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的恢复产生正面作用,而连续采笋不仅影响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生长,也在改变大熊猫生境的森林植被特征。为了更好的保护当地大熊猫的生存,保护区实行科学的采笋管理政策是有效的,建议在其他保护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中国第一次与日本开展大熊猫长期保护研究合作以来,截至目前,共与世界上13个国家的18个单位开展了大熊猫国际研究合作,共先后从国内送出38只大熊猫旅居海外,这些大熊猫在海外共繁殖30胎42仔,存活32仔,已有22只幼仔送回中国。20年的国际合作,在大熊猫人工繁育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增强了中外在大熊猫繁育领域的广泛合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对过去20年大熊猫国际研究合作的发展回顾,结合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今后开展研究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熊猫生境研究的论述,介绍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在对大熊猫生境选择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不同砍伐力度森林中大熊猫的生境选择行为,通过对比对原始林和次生林微生境结构的差异,总结大熊猫对特定生境的行为需求和适应能力,并对未来研究展开相关展望,期待通过本研究为大熊猫种群管理和栖息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与人为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濒危物种之一,其在保护生物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地位,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大熊猫食性特殊,亚高山竹类占据其食物组分的99%以上,因此对大熊猫主食竹的研究是保护大熊猫这一珍贵动物的首要任务。近30 a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积累了大量有关大熊猫主食竹的生态学知识,该文主要从主食竹对自然和人为干扰响应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为此,笔者在综合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依据驱动力、来源和显著度等方面,对主食竹所受干扰类型进行了划分;梳理了人们已研究的竹子种类、采用的取样技术和实验方法;重点从气候变化、地震影响、动物采食、森林采伐、人工采笋和人为砍伐(竹子)等6个方面对野生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生态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力图归纳已有研究发现,阐明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及在野生大熊猫保护生物学、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上的意义,为更深入的整合研究提供参考。同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未来自然和人为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的影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