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广西目前甘蔗品种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广西目前推广的甘蔗品种。桂糖11号是广西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最多,直到今天还没有找到代替它的品种。原因是用作杂交的亲本均是热带种、印度种和割手密种的后代,亲缘狭窄。今后必须充实甘蔗近缘植物种质资源,以期丰富甘蔗遗传的异质性,拓宽选择余地。本文对国家“九五”甘蔗育种计划和引种做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产生、特点和基本原理,目前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蔗遗传育种研究中广泛应用于鉴定品种或种质,检测遗传多样性,构建分子连锁遗传图谱,定位克隆基因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台湾糖业研究所的甘蔗研究与开发(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水 《福建甘蔗》2001,(2):38-44,F003
本文回顾了台湾糖业研究过去十年的甘蔗研究与开发情况,主要包括甘蔗育种、植物保护和农学三部分。甘蔗育种对台湾糖业起了重要作用,自育的台糖和新台糖系列是蔗田的主要品种,由于区域育种计划获得成功,从该计划中德育的新台糖品种目前是台湾的主要品种。从1991年到1996年,逐步取消了一些效率不高的甘蔗育种站。1987-1996年(主要是普及新台糖10、新台糖1、新台糖9及新台糖16)的甘蔗平均产量比1947-1956年(当时主要是普及POJ2883、F108、F134及NCo310)提高了31%。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台湾糖业研究所实施了速效种质交换方案,已经从23个国家引进了2000多个甘蔗品种。目前,种质资源圃一共保存了1645份新增种质,这些是台湾糖业研究所杂交亲本的主要来源。为了保护育种人员的权益,编制了新台糖品种的DNA酶解图谱。已经成功地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和家系平均评价了甘蔗亲本的遗传价值。1989年采用dBASEⅢPLUS为甘蔗育种计划开发了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这就大大方便了杂交季节时对杂交组合的选配。自从1995年开发出甘蔗品种的微繁技术以来,该技术已不再让人觉得稀奇。由共祖率系数发现, 优良的新台糖品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遗传关系,建议在杂交计划中广泛采用野生蔗和外引种质。过去曾把当地采集的野生蔗用杂交计划中的育种品系,选育出新台糖16、新台糖23及新台糖24。1993-1999年间,甘蔗的农学研究与开发侧重于种植机械的开发,栽培方法的改进,水井测程仪的调查系统,甘蔗实生苗移植机的评价,酸性土壤改良剂滤泥的施用、地下管道液压流动沟灌系统及轮灌系统的设置、砍收后甘蔗凋委率的施用等,都取得很好的结果,不过,种植机械虽已研制出来,仍至於仍未投入田间使用;地下管道液压流动沟灌系统以及轮灌系统虽已搞好,但是,只有在劳动力严重缺乏时才会被投入使用。在甘蔗农学研究与开发方面还有其它一些注重实际的实用成就。植物保护的研究与开发保证了台湾一个清洁和安全的栽培环境。霜霉病、黑穗病、花叶病、叶枯病、白条病、叶焦病、普通锈病及橙色锈病等都被严格控制住了,必须测定所有栽培品种对这几种病害的抗性。感染主要病害的甘蔗品种得不到推广,从而为甘蔗栽培保持一个清洁和安全的蔗田环境。台湾糖业研究所严格地进行检疫程序,只有当外引种质及生产用种被确认为不带病时才能被用作育种材料或用于生产上。用一种合成的性外激素及微束体杀虫剂防治线虫的效果优于常规的防治方法,但是,由于成本比较高,产量有限,因此,至今尚未在田间使用。继使用赤眼蜂防治蔗螟后,用一种食蚜螟蛾防治甘蔗绵蚜虫最有可能成为甘蔗害虫的第二种生物防治方法。1997-1999年,发现并调查了一种新的黑穗病小种,并已经成功地阻止了该小种的传播,在幸的是,已经发现的一些主要甘蔗品种抵抗此病。对蔗螟导致甘蔗汁质量下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糖甘蔗品种在受到蔗螟严重至中等程度的危害后,甘蔗含糖分低于健康的中糖甘蔗品种。台湾对蔗螟的生物防治非常成功的。如何降低育种成本及缩短育种年限是甘蔗研究与开发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小种鉴定与品种抗病性、小种的区域性变动,互作群体的选择作用等方面对甘蔗品种与黑穗病菌的相互作用作了辩证分析,强调指出今后甘蔗黑穗病遗传育种研究应有群体观点,生态观点和进货观点,这对于甘蔗抗黑穗病育种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因工程在甘蔗品种改良上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广西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因此,甘蔗的栽培、生理、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但由于甘蔗无性繁殖、高度多倍体、遗传背景复杂以及高度杂合遗传状态的特性,使得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进行甘蔗的遗传改良的预测性有较大的难度。即使是克服优良品种单一的不良性状也得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6.
浅述25年来采用常规杂交选育4个抗病棉花品种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在于对抗病品种遗传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提出以抗病材料作杂交配组母本是创造新抗病类型的可能性较大,在重病圃中连续选择是较快获得稳定材料的捷径;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与创造是育成新品种的基础和基因库;常规育种与新型的生物技术育种是今后抗病育种有所突破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7.
测出了来自不同适应性的甘蔗品种之间的双亲杂交获得4个组合选择别适合毛里求斯极其干旱和湿润地区的优良甘蔗品种的可能性。认为需要测定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可用于指导甘蔗育种和选择策略。当选择的成功率增加与选择性状的遗传进展成比例时,也可评判其遗传进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两次重复的新植和第一宿根试验对基因型进行评价。用方差分析混合模型测定了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25%的选择水平上评估了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半配合材料Vsg自交和杂交后代的观察分析,确定半配生殖的遗传方式,提出了应用于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我国马铃薯的育种方法 ,从技术方面大体可分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育种三类。现将这三种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做以比较分析 ,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1 研究现状1 1 杂交育种1 1 1 品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的育种方法。它一般包括品种 (系 )间的杂交、自交、回交和杂种优势 (指纯自交系间的杂交 )等四种方式。我国于 4 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马铃薯的品种选育工作 ,50多年来已育成了 10 0多个品种 ,其中大多数品种都是通过品…  相似文献   

10.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50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3个(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省级良种4个(浙农121、浙农25、浙农117、浙农139),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3、浙农8-8、浙农6-10);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4个;同时,对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部分性状的遗传动态、茶树再生系统建立和遗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体会有:一是茶树育种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选用种质资源;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早期鉴定研究;三是推广茶树良种必须与开发良种名茶相结合;四是必须加强育种理论与育种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棉花半配生殖遗传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半配合材料VSg自交和杂交后代的观察分析,确定半配生殖的遗传方式,提出了应用于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传基质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罗斯没有自己的马铃薯品种,只是在20年代才开始建立马铃薯的世界品种资源。到1925年已收集了最为丰富的Solanumtuberosum的世界育种资源和地方品种资源。从此开始了国内的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3.
抗感黄曲霉侵染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7×7 完全双列杂交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7 个亲本中有5 个抗黄曲霉品种(系),2 个高产感病品种。结果表明, 花生荚果和花生仁大小与黄曲霉感染率呈正相关。单株果重与黄曲霉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单株果重、单株果数、出仁率、主茎高、分枝长、果枝数、主茎叶数、百仁重等性状是超显性遗传,上位性成分和显性成分占主要,在后代中选择优于亲本的单株的概率很低,容易因遗传漂移而影响选择效果。在抗黄曲霉育种中,产量性状很难突破亲本的局限,因此在选择亲本时必须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小麦品种(系)在改变生态条件后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事实,提出了小麦育种的新方法-生态遗传育种法。对生态遗传育的理论依据、生态变异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方法及生态遗传育种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豆高产育种杂交亲本的遗传基础分析彭宝,付艳华,孟庆福,王维田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者对品种的选育,往往趋于把优良性状集中到遗传上一致的少数品种,这一措施常包含重复利用少数优良种质做亲本,使得品种遗传基础趋于贫乏(杨琪1993)...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早熟性的初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早熟品种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水稻早熟高产育种的理论,初步提出培育早熟高产水稻组合的各种可能途径,并阐述了国内外水稻早熟性品种遗传模式,对当前预测杂交水稻生育期杂种优势的方法也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水稻遗传育种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在芸薹属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芸薹属植物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品种指纹图谱鉴定,抗病,育性基因和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综述分子标记在芸薹属植物遗传育种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动态。  相似文献   

18.
利用4份红色种皮的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白色种皮籼稻品种93-11杂交,获得F1群体,再自交构建F2群体,对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发现4份普通野生稻的红色种皮对来自93-11的白色种皮性状均表现为显性遗传。通过杂交、回交和多代自交后,将来自普通野生稻的红色种皮性状导入水稻品种93-11,获得多个农艺性状遗传稳定的红色种皮水稻品系。结果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可以打破红色种皮与不良农艺性状的连锁,利用野生稻红色种皮特性培育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的有色稻米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玉米杂交育种技术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非 《杂粮作物》1999,19(6):23-35
目前玉米育种上,应用最广泛,最富有成效的育种方法还是杂交育种。在育种过程中不但要进行杂交,而且还要进行自交,必要时还要进行回交,杂交育种就是综合运用杂交、自交和回交等技术手段来进行新品种选育的,是一项综合的技术系统。由于育种的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杂交、自交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也有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必须先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来选育优良的基因纯合的亲本自交系,然后再采用不同的自交系进行杂交,利用F1代的杂种优势。单交种的F1群体最整齐、杂交优势最强,单交在自交系间杂交运作也比较简单。单交的弱点是双…  相似文献   

20.
文颖 《福建甘蔗》1997,(2):40-44
本文阐述了甘蔗数量性状的特征及进行遗传分析的基本假设和试验设计方案,进而介绍了正确估算遗传力所必须了解的理论和方法,旨在为育种者进行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