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灰飞虱不仅直接为害水稻、大小麦,还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媒介。了解灰飞虱在越冬作物大小麦田的分布特证和合适的抽样技术,可以为春季防治灰飞虱从而控制水稻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进行了麦田灰飞虱种群分布调查,并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浙江北部大小麦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麦田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_1=(1172.84/X) 37.46,n_2=(293.21/x) 9.36,n_3=(130.3/x) 4.16,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在每样方虫口密度5、10和15头以上时,分别取样70、40和20个样方。研究结果为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稻田灰飞虱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dlus Fallén)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逐年加重.2009年至2010年系统调查了沿黄稻区灰飞虱种群的发生特点和数量动态规律,并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改进的Iwao回归分析法对稻田灰飞虱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黄稻区灰飞虱越冬种群主要以少量3、4龄若虫进行越冬;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5月中旬开始从小麦田向水稻秧田迁飞,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第1个发生高峰期,迁入高峰时秧田虫量达483头/m2;灰飞虱种群的第2个发生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其间出现2个小峰值,虫量分别为156和143头/m2;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稻田中空间分布型的聚集性指标大于1,表明其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灰飞虱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教模型为N=t2/D2(0.23/m+0.06),采用m*-m关系的种群序贯抽样Iwao模型为T(1.0)=25±12.9(√n).研究结果为田间灰飞虱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田杂草灰飞虱的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和*m--X回归法分析,研究了浙江地区农田杂草越冬代灰飞虱成若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混合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抽样数量随虫口密度增加而递减,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2=105.95/-X 31.2,当灰飞虱虫口密度每样方2,5,10和20头以上时,分别抽查80,50,40和30样方。以棋盘式、五点式或Z字型等取样方法较宜。  相似文献   

4.
烯啶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为明确烯啶虫胺对麦田灰飞虱和稻田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今年5月份.江苏省植保站委托本省的常熟市、姜堰市植保站和广西区的合浦县植保站.分别开展了麦田灰飞虱和稻田褐飞虱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麦田灰飞虱防治效果与氟虫腈、醚菊酯相当,比吡蚜酮差,对稻田褐飞虱防治效果较好、控制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罗鉴多  汪恩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11-113,210
为了揭示稻田灰飞虱空间分布信息及其种群行为特征,提高监测与控制水平,选择12块连片晚粳稻田采用直线调查每丛灰飞虱数量,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成虫还是若虫,或者成若虫混合状态,都呈聚集分布格局,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2.0864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等所引起的;当m≥2.0864时,其聚集是由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灰飞虱田间调查宜采用双平行线法进行小样点、多点取样,其最适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D2[1.5554/m+0.0528]和T0(n)=n±2.4855 n。  相似文献   

6.
利用4个聚集度指标I、K、C和m*/m,以及Taylor和Iwao的m*~m等2个回归分析,比较在麦田和杂草田的灰飞虱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麦田和杂草田的灰飞虱空间分布型总体上都呈聚集分布,灰飞虱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比较而言,麦田的种群密度高于杂草田,而空间分布型的聚集度以杂草田更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灰飞虱自1999年在我县局部稻区发生为害.近年来虫量逐年增加,其传毒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亦逐年加大,病情逐年加重。2004.年灰飞虱大暴发,虫量超历史。据调查.5月18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20.94万头;6月1~15日秧田灰飞虱系统田虫量维持在10~20万头,最高峰日达40万头;6月22~30日大田灰飞虱系统田百穴虫量60~380头,虫量是2003年相应同期的20~50倍。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越冬代灰飞虱在小麦田中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和检验,结果表明,越冬代灰飞虱在小麦田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得出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t2D2(1.252 92m+0.060 73)。描述了Kuno种群序贯抽样的模型,Tn=1.252 92/(D2-0.06n0 73)。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平行线法对单季晚稻上的灰飞虱进行了多点调查,取得了10组样本资料。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的M*-m线性回归方程以及聚集度指标测定和分析了灰飞虱种群在晚稻上的空间分布型。并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最佳理论抽样数,提出了序贯抽样模型和抽样表。  相似文献   

10.
水稻集中育秧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秧田是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重要场所,秧苗期是防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对沿黄稻麦轮作区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的数量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运用频次拟合检验、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随水稻秧龄增大从负二项分布向奈曼分布过渡;建立的Iwao回归式为:m*=0.9654+1.1329m,表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运用Taylor幂法则得到回归方程:lgs2=0.1371+1.3847lgm;最适理论抽样方程为n=t2/D2(1.9654/m+0.13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