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大鳞鲃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规格大鳞鲃(Barbuscapito)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水温16~34℃范围内,大鳞鲃1龄鱼[(24.78±2.19)g]和2龄鱼[(185.94±5.53)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水温26℃时,随着体重规格(10 g、30 g、180 g)的增大,大鳞鲃的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下降。1龄大鳞鲃[(34.61±3.75)g]白天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夜间耗氧率,白天12:00~14:00最高,平均耗氧率为(0.195 8±0.037)mg/(g.h),夜间22:00~24:00最低,平均耗氧率为(0.145 9±0.029)mg/(g.h)。测得1龄大鳞鲃在水温26~32℃时的窒息点为0.180 5~0.525 2 mg/L,2龄大鳞鲃的窒息点为0.292 1~0.588 8 mg/L。  相似文献   

2.
蓝鳃太阳鱼苗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2 4℃水温条件下 ,对蓝鳃太阳鱼 (Lepomismacrochirus)苗种的耗氧率与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蓝鳃太阳鱼苗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鱼体的增大而降低 ,平均体重0 62g的鱼苗耗氧率 0 645mg/(g·h) ,窒息点 0 5 90mg/L ;平均体重 31 90g的鱼种耗氧率0 1 62mg/(g·h) ,窒息点 0 5 0 0mg/L。蓝鳃太阳鱼苗种的耗氧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3.
卷口鱼耗氧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的耗氧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关系式为Y=0.3539X^0.5646。耗氧率却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减少,关系式为Y=0.3519X^-0.4340。水温和水流量对耗氧率都有影响。在一定水温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38X^1.2711,水温24-30℃时耗氧率变幅较小,24℃以下,30℃以上时耗氧率变幅较大。在一定的水流量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12X0.5086.卷口鱼的呼吸耗氧率存在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耗氧高峰出现在每日10:00-13:00和20:00-23:00,白天的耗氧率均大于晚上。  相似文献   

4.
哲罗鱼稚、幼鱼耗氧量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体重规格的哲罗鱼(Hucho taimen)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哲罗鱼的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耗氧量和窒息点与体重呈正相关。水温在13.5~15℃范围内,平均体重(0.67±0.19)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72±0.08)mg.h-1.g-1,平均耗氧量为(0.48±0.06)mg.h-1.tail-1;平均体重(2.60±0.61)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60±0.1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62±0.23)mg.h-1.tail-1;平均体重(61.83±8.44)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20±0.9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2.36±6.14)mg.h-1.tail-1。在13.5~15℃温度范围内,三组哲罗鱼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 mg.L-1;哲罗鱼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耗氧率明显大于夜晚;A1、A2和A3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0 mg.L-1。  相似文献   

5.
远缘鲫及其亲本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远缘鲫的耗氧率、远缘鲫及其亲本白鲫(♀)、兴国红鲤(♂)的窒息点,体重186g±36.81g的远缘鲫在水温26~28℃下,平均耗氧率为123.25mg/(kg·h),窒息点为0.32mg/L。与文献资料比较,表明远缘鲫的耗氧率较低,窒息点稍高于亲本和其他鲤鲫养殖品种、鲤鲫杂交品种的窒息点,但仍低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窒息点。  相似文献   

6.
金鳟和道氏虹鳟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4个温度梯度条件下,对道氏虹鳟(Don'sstrain)和美国金鳟(Redstrain)稚鱼、幼鱼和成鱼进行了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在13,18,22和25℃水温时,道氏虹鳟稚鱼的耗氧率分别为332.82,488.07,571.25,642.59mg·h-·1kg-1;幼鱼分别为88.91,108.37,168.59,209.81mg·h-·1kg-1;在13,18,22,25℃成鱼的耗氧率为111.37和152.62,168.59和209.81mg·h-·1kg-1。道氏虹鳟稚鱼的窒息点在13,18,22,25℃时分别为1.55,1.68,1.95,2.62mg·L-1;幼鱼分别为1.20,1.63,2.08和2.82mg·L-1;在13,18,22,25℃时,成鱼的窒息点分别为1.72,1.95,2.08,2.82mg·L-1。在同等温度下,金鳟稚鱼的耗氧率分别为420.30,499.14,633.40,976.92mg·h-·1kg-1;幼鱼耗氧率分别为157.89,259.57,230.26,261.75mg·h-·1kg-1;成鱼分别为94.87,84.48,109.87和144.64mg·h-1·kg-1;稚鱼的窒息点分别为1.22,1.55,2.12,2.80mg·L-1;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1.55,1.72,2.55,3.06mg·L-1;成鱼的窒息点分别为1.40,2.02,2.52,2.84mg·L-1。结果表明,在同一水温条件和相同年龄组(体重)之间两个品系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均无明显差异;耗氧量和耗氧率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小)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成鳗大(8.59g±0.20 g)、成鳗小(5.42 g±0.10 g)和幼鳗小(5.27 g±0.17 g)的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中成鳗大的最高耗氧率(0.167 mg/g.h±0.022 mg/g.h)、最低耗氧率(0.035 mg/g.h±0.003 mg/g.h)与成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92 mg/g.h±0.036 mg/g.h)、最低耗氧率(0.051 mg/g.h±0.016 mg/g.h)均出现在8:00和16:00;幼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19 mg/g.h±0.027 mg/g.h)和最低耗氧率(0.038mg/g.h±0.013 mg/g.h)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大=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小=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大=0.2224X-0.3945(R2=0.9710),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小=0.4427X-0.6561(R2=0.8866),在10~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关系式为Y幼=0.3008X-0.4003(R2=0.8581)(P〈0.05)。体质量不同的成鳗大(10.10 g±0.13 g)与成鳗小(4.79 g±0.08 g)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不同的幼鳗大(7.60 g±0.15 g)与幼鳗小(4.79 g±0.09 g)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赤眼鳟的耗氧量、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曦  李桂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164-165,169
按体重将试验鱼分为4组,测定赤眼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采用封闭静水式测量方法在28~32℃条件下,赤眼鳟的窒息点和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量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耗氧率(R0)与体重(W)的线性回归方程为R0=0.0011W2-0.0945W+2.0724,且赤眼鳟的耗氧率与体重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和个体比较,其窒息点、耗氧量、耗氧率三者相近;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和个体比较,其窒息点、耗氧量和耗氧率三者无相关性。对赤眼鳟呼吸耗氧的研究表明,赤眼鳟个体耐低氧能力较高,对水中溶氧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水温和光照对乌原鲤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影响,为其人工繁育及规模化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密闭流水环境中,设3个水温梯度(14、19和24℃)和3个光照强度(<10、500~600和1200~1300 lx),通过测定进、出水样溶解氧含量而计算乌原鲤鱼种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结果]乌原鲤鱼种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在14~19℃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对应的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19±0.07、0.22±0.06和0.29±0.07 mg/(g·h),临界窒息点则表现为24℃(1.5023 mg/L)>19℃(1.4887 mg/L)>14℃(1.2180 mg/L);乌原鲤鱼种耗氧率昼夜节律表现为:14℃水温条件下白天>晚上,19℃水温条件下晚上>白天,24℃水温条件下白天>晚上.在冬季水温(13℃)条件下,光照强度<10 lx时的乌原鲤鱼种平均耗氧率为0.15±0.06 mg/(g·h),光照强度为500~600 lx时的平均耗氧率为0.16±0.08 mg/(g·h),光照强度为1200~1300 lx时的平均耗氧率为0.16±0.07 mg/(g·h);对应的乌原鲤鱼种临界窒息点分别为1.7729、1.2316和1.1639 mg/L,乌原鲤临界窒息点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适宜生长水温范围内,乌原鲤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适当提高水温有利于促进其新陈代谢,提高生长速度;光照强度的变化对乌原鲤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无明显影响,但黑暗条件下其临界窒息点较高.乌原鲤的高耗氧率和高临界窒息点直接限制其自然种群分布,也是造成其种群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近亲真宽水蚤Emytemora affinis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影响显著。当水温为5—25℃时,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缓慢上升,当水温为25~33℃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则骤然升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54e0.0574a(R2=0.9582)和y=0.7746e0.574a(R2=0.9584);当温度为5—33℃时,窒息点为(0.96±0.04)~(3.94±0.17)mg/L。盐度为5~15时,蚤体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盐度为15~35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3x0+O.0061x+0.4549(R。=0.9047)和y=-0.002x2+0.0352x+2.6059(R2=0.9047);盐度为5~40时,窒息点为(0.46±0.05)~(0.98+0.03)mg/L。  相似文献   

11.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测定了花[鱼骨]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鱼骨]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鱼骨]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鱼骨]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山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鱼骨]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及模拟运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MS-222对杂交鲟的麻醉和运输效果,采用药浴麻醉的方法研究了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水温下的麻醉效果,同时还模拟进行密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在17℃、20℃、23℃和26℃水温下,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有效麻醉浓度分别为30.89 mg/L~42.13 mg/L、31.15 mg/L~45.12 mg/L、38.45 mg/L~54.52 mg/L和49.02 mg/L~60.53 mg/L。随着MS-222溶液浓度升高,杂交鲟幼鱼进入麻醉状态所需时间缩短,其复苏所需时间增加。杂交鲟幼鱼麻醉时间有随水温降低而缩短的趋势,复苏时间有随水温降低而延长的趋势。在22℃±0.5℃水温和40 mg/L浓度下,麻醉运输12 h以1∶8的鱼水比的运输效果最好;麻醉运输24h以1∶15的鱼水比的运输效果最好;麻醉运输48 h以1∶25的鱼水比运输比较合适。试验表明:MS-222对杂交鲟幼鱼有较好的麻醉复苏效果,其适宜浓度为40 mg/L~50 mg/L,在保证较高运输存活率情况下,可降低密封袋的用水量,从而减少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3.
异育银鲫氨氮排泄与耗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静态试验法对异育银鲫的氨氮排泄与耗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重4.51—13.05g的异育银鲫,其单位体重排氨率为0.0269—0.0156mgN/(g·h);溶氧的死亡临界值为0.56—0.25mg/L,窒息点为0.21—0.08mg/L。异育银鲫的呼吸属顺应型,瞬时耗氧速率与溶氧呈线性正相关,溶氧越低,瞬时耗氧速率越小;瞬时耗氧速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少;排氨率与体重呈良好的幂函数,其中单位个体排氨率随体重增大而增大,而单位体重排氨率却随体重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试验法对异育银鲫的氨氮排泄与耗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重4.51—13.05g的异育银鲫,其单位体重排氨率为0.0269—0.0156mgN/(g·h);溶氧的死亡临界值为0.56—0.25mg/L,窒息点为0.21—0.08mg/L。异育银鲫的呼吸属顺应型,瞬时耗氧速率与溶氧呈线性正相关,溶氧越低,瞬时耗氧速率越小;瞬时耗氧速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少;排氨率与体重呈良好的幂函数,其中单位个体排氨率随体重增大而增大,而单位体重排氨率却随体重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18.
对乌鳢、斑鳢及其正反交杂交种(斑乌鳢和乌斑鳢)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5.1℃条件下,平均体重48.88 g的乌鳢、45.30 g的斑鳢、44.20 g的斑乌鳢和46.76 g的乌斑鳢的耗氧率分别为0.22、0.16、0.19、0.17 mg/g.h,窒息点分别为2.47、1.45、1.18、2.01 mg/L。并分析了这4种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窒息点的差异原因,讨论了4种鱼窒息点高于其他常见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照呼吸室与试验呼吸室水中溶解氧之差的方法测定耗氧量,用Winkler氏法测定氧含量,得出口虾蛄耗氧量随体长增大而递增,而耗氧率却随体重而减小。不同的温度,pH,性别对口虾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自然光照与遮光,饱食与饥饿状况下,其耗氧率也明显不同,而盐度变化对相近大小个体的影响不很显著。结果还表明,口虾蛄的耗氧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其窒息点范围为0.5734-0.6934ml/L。  相似文献   

20.
用呼吸室法测定体质量分别为(9. 81±0. 84)、(26. 93±1. 35)、(748. 42±5. 61) g的锦鲤在不同水温(5、10、15、20、25、30℃)下的耗氧量、耗氧率,并测定体质量分别为(9. 78±0. 56)、(26. 45±1. 05)、(750. 87±4. 93) g的锦鲤窒息点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水温时,锦鲤的耗氧量与体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耗氧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窒息点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同体质量时,锦鲤的耗氧量、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水温25℃时达到最大值;窒息点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锦鲤的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高峰时段出现在14:00—16:00;锦鲤窒息点为(0. 17±0. 01)~(0. 63±0. 03) mg/L,表明其耐低氧能力较强,对水中溶解氧要求不高,在生产上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