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贮藏温度对采后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Zaozhong No.6)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果实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贮藏温度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贮藏1~12 d期间,25℃贮藏条件下枇杷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始终高于4℃和8℃贮藏,且在8℃和25℃贮藏条件下果肉中这3种色素含量呈相似的"升-降"变化规律,但3种色素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4℃贮藏条件下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不利于积累,总体上4℃贮藏的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低于25℃和8℃贮藏。可见,贮藏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不同温度贮藏后期果肉类胡萝卜素积累减少,贮藏温度过低或贮藏时间过长均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综合评价不同温度贮藏枇杷果实的商品价值,8℃环境条件下较适宜枇杷果实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2.
以“早钟六号”枇杷为试材,研究经6℃(CK)、12℃、20℃(室温)、30℃温度预处理2天后,在6℃下贮藏对采后贮藏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2℃预处理能显著延缓“早钟六号”果实可滴定酸(TA)含量和维生素C(Vc)含量的下降及果皮电导率(REC)和果实硬度的上升,但不能延缓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下降。12℃预处理果实最耐贮藏,在贮藏后期SOD、CAT与POD能较好地协同作用清除O2-,降低果实受自由基伤害程度,使衰老得以延缓,果实在贮藏后期仍能维持较好的风味。6℃(CK)预处理果实在贮藏后期风味劣变。20℃(室温)、30℃预处理果实后期失重、腐烂严重,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3.
在四种温度条件下贮藏绿毛茶:A,-70℃贮藏18个月;B,25℃贮藏3个月,然后-70℃贮藏15个月;C,25℃贮藏6个月,然后-70℃贮藏12个月;D,25℃贮藏18个月。用 CHCl_3—McOH(2:1)提取粗类脂,以三种溶剂系统通过硅酸色谱柱分离为三个类脂区带;再用薄层色谱分离每一区带的单个类脂化合物。用50%硫酸喷雾,加热;根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2015,(5):269-273
将转正、反义无机焦磷酸酶(PPase)基因马铃薯‘甘农薯2号’块茎分别贮藏于4℃和25℃下90 d,测定其PPase活性和无机Pi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25℃贮藏温度下,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转正义PPas e基因的两个株系(G-2-4和G-2-5)块茎中PPase活性、Pi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差异显著,G-2-4的淀粉含量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显著降低。转反义PPas e基因的两个株系(G-1-1和G-1-2)PPase活性、Pi与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差异显著,G-1-2淀粉含量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极显著增加。与25℃贮藏温度相比,4℃贮藏温度下转正、反义基因株系块茎中的PPase活性、Pi、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与25℃贮藏温度基本一致,但其PPase活性、Pi含量和淀粉含量高于25℃贮藏温度下的转基因株系块茎,而其可溶性糖含量低于25℃贮藏温度下的转基因株系块茎含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芋艿易于腐烂、不耐贮藏的现象,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3),研究了1-MCP不同浓度(0.02、0.04、0.06 mg/kg)、简易气调(抽气、充N2和常压)和贮藏温度(6℃、10℃和室温)处理对子芋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室温处理的子芋腐烂指数(贮藏150 d)、还原糖含量(贮藏90 d)均显著低于6℃处理的(p0.05);10℃贮藏的子芋褐变指数显著低于6℃的(p0.05)。充N2和10℃复合处理能明显抑制子芋的氧化褐变,1-MCP和室温组合处理具增效保鲜作用。确定较佳的工艺组合为:采后子芋用0.02~0.06 mg/kg 1-MCP熏蒸处理24 h,装保鲜袋后充N2、10℃贮藏,或抽气、室温贮藏。150 d后,子芋的腐烂指数(5.6%~7.9%)、褐变指数(4.3%~9.8%)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维生素C(2.97~3.94 mg/100 g)和淀粉(24.9%~32.5%)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以常温25℃为对照,将马拉巴栗种子分别置于5℃、10℃、15℃条件下中贮藏,研究贮藏温度与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研究马拉巴栗种子的耐贮性及贮藏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各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大,MDA含量和SOD活性升高。根据生理指标结合发芽率的分析,15℃条件下进行贮藏,有利于延长马拉巴栗种子的寿命,为适宜的短期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机械制冷方法,根据季节变化调控开、关机时间,使杂交稻种子贮藏环境长期处在低温低湿(温度8-15℃,相对湿度45%-60%)状态,贮藏2a内种子生活力下降不明显。1995-2000年应用该技术贮藏杂交稻种子共60万kg,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项成果于2002年12月通过汕头市农业局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沙培法研究了山豆根种子在-80℃、-20℃、4℃及室温条件下贮藏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与随采随播种子的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山豆根种子的活力逐渐下降,山豆根更适宜随采随播。贮藏条件下,4℃更适合贮藏(6个月),其次是-20℃(3个月)、-80℃(3个月),室温贮藏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  相似文献   

9.
以杧果(台农1号)为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采后杧果常温(20℃)贮藏下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含量、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μL/LI-MCP 20℃处理12h能明显延缓其呼吸高峰的出现;在处理后10d能明显抑制LOX活性(在采后20d活性下降到最低);在贮藏前期(10d)能明显抑制ABA生物合成,使ABA含量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组织培养冷藏这种保存种质的新方法,特别适用于目前尚无有效方法进行长期贮藏的无性繁殖作物。以往,为了保存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种质,采用的是贮藏愈伤组织和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但愈伤组织培养会遭受初生性腐烂,而分生组织培养涉及额外的场地、人力,以及转移中污染的危险。本篇报道了从经冷冻(-196℃)贮藏24个月的分生组织中完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