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张玉琴 《甘肃农业》2006,(11):368-369
本文简述陇东地区日光温室辣椒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病毒病病毒原及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重点介绍日光温室辣椒病毒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采用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合理轮作1尽早定植、配方施肥、环境消毒、定植后加强管理、喷施抗生素和营养剂、物理防治害虫控制病毒传播、用烟剂熏蚜虫、合理施用农药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蔬菜病毒病发生突然、传播快、危害大,而且很难防治,毁灭性极强,甚至造成绝收,一度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其实,只要摸清了它的脾气,蔬菜病毒病是完全可控制的。本文根据病毒来源和传播方式,介绍病毒病的防控方法。一、病毒来源1.种子。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往往成为病毒病发生的重要源头。这类病毒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侵入,极易通过接触传播,如农事操作,蚜虫、飞虱等带毒传播,1棵发病的幼苗成为全田病毒病  相似文献   

3.
辣椒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病是危害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病毒种类、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防治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辣椒病毒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目前已发现40多种病毒能侵染辣椒并影响辣椒产质量,其中TMV、CMV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毒,PVY、BBWV近年逐渐受到关注,辣椒病毒病的检测方法也正日益成熟,抗病育种、农艺措施及化学防治等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病毒病的作用,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并不断创新病毒病防治方法,对提高辣椒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根据病毒性质及传播方式和危害对象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1、对由土壤、种子及汁液接触传播的病毒。防治措施:①培育、利用抗病品种或抗病砧木。③种子消毒。以10%磷酸三钠浸种20—30分钟,可消除种皮上的病毒,而对种子内部的病毒,以干热消毒效果为好。据研究,70℃下连续处理72小时,可将番茄种子上的TMV、黄瓜种子上的CGMMV病毒杀灭。③土壤消毒,常用药  相似文献   

5.
正一、防治技术(一)搞好种子消毒辣椒可通过种子将病毒传播给下一代,并使其发病。田间无症状植株,也可能携带病毒。因此,通过种子传播引起子代植株发病的,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能明显减轻苗期病毒病的发生。方法是:将种子先用清水浸种3~4 h,再用10%磷酸三钠水溶液浸泡20~30 min,或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20 min,或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浸种20 min,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后晾干播种或直接催芽。  相似文献   

6.
袁兵 《农业与技术》2014,(8):100-100
大棚辣椒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疫病、根腐病及青枯病等。做好辣椒的病害防治工作可有效提高辣椒的产量与质量,保证菜农的投资收益。文章在分析大棚辣椒病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病害防治措施,旨在为种植实践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病毒病主要通过种子带毒、土壤带毒及蚜虫危害而传染病毒。辣椒病毒病的病原可长期潜伏在辣椒等作物体内,在植株抗病能力弱时,表现出症状,即落花、落果、叶枯顶甚至整株枯死。引起植株抗病力下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高温及其他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8.
甘科5号辣椒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为茄果类喜温性蔬菜,辣椒生长对其温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有较严格的要求,甘科5号辣椒杂交制种的技术环节较多,结实率和产量较低、制种成本高。为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我们根据多年的辣椒制种实践,总结出甘科5号辣椒杂交制种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过了3a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缙云山区辣椒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及产量损失等发病情况,提出了控制疫病应采取合理轮作、高畦垄栽、增施钾肥及微肥等健身防病措施,并辅以药剂种子处理,土壤消毒和始病期喷花保护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发现危害辣椒的病毒病主要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引起的,常因多种病毒复合侵染而造成花叶、黄化、坏死、畸形,从而导致辣椒生产减产,甚至绝收.而防治技术除选用抗耐病品种、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外,药剂防治仍是目前较好的方法.结果表明,3.85%的病毒必克500倍液防效最好,可达74.38%.  相似文献   

11.
大棚里种的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于是有些菜农就以为“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到大棚里选留菜种。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大棚里的蔬菜生长期温度与外界向然温度不大一致,大棚里的蔬菜抗逆性差,授粉程度低,种子成熟度不高。由于大棚面积有限,常年育苗,不易调换茬口,随种子、土壤传播的病原菌会周而复始地发生危害。因此,不宜用大棚菜留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余庆县辣椒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2020—2022年对贵州省余庆县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进行调查并介绍其防治技术,结果表明:辣椒主要发生病虫害种类有21种,其中,真菌病害12种,细菌病害3种,病毒病害1种,虫害4种,害螨1种;苗期主要发生辣椒立枯病、辣椒猝倒病、辣椒病毒病,生长中期主要发生辣椒疫病、辣椒白粉病、辣椒白星病、辣椒斑点病、辣椒细菌性疮痂病、辣椒软腐病、小地老虎、蛴螬、茶黄螨,生长中后期主要发生辣椒炭疽病、辣椒黑斑病、辣椒黑霉病、辣椒枯萎病、辣椒青枯病、辣椒根腐病、斜纹夜蛾、蛴螬。针对其发生特点在做好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的基础上,进行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并可在防治适期及时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或生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13.
江苏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是2012年江苏新发生在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病毒病害,主要发生在大棚西瓜上,病源随西瓜种子或种苗调运进入江苏,目前在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均有发现.本文叙述了CGMMV的特点、分布、传播途径和危害规律,确定绿脉、斑驳为其特征性症状的简易识别方法和5月份前在大棚西瓜发生的花叶病毒病多数为CGMMV危害的辅助识别手段,提出目前江苏该病毒防治应在加强宣传培训的基础上采用“检、消、扑、治”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保护地辣椒制种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大棚建设、育苗、苗期管理、人工授粉、清棚采收、种子晾晒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番茄生长期中发生的一种常见病毒,严重影响着番茄的生长和产量。黄花曲叶病毒病在番茄生长的不同时期发病症状有所不同,其中苗期发病的植株受损最为严重,可以造成番茄绝收,该病毒主要通过烟粉虱携带传播而引发,具有突发性和重发性的特点。本文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即从选籽、安排茬口、育苗、田间管理和使用病毒病治疗剂进行防治,减少病毒对番茄的侵害。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辣椒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75-175
总结了保护地辣椒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炭疽病、根腐病、白星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及传播途径,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辣椒疫病发病症状表现期短、传播迅速快、死亡率高,亩施康地蕾得细粒剂3 000 g处理比其他处理防效显著,说明种子浸种、苗床浇施、定植灌根、病害初发生期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降低辣椒疫病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所以辣椒疫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做好轮作倒茬、种子处理、土壤消毒等农业、物理防治措施,同时进行适时适量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8.
酒泉地区昼夜温差大,热量充沛,是辣椒制种的良好基地.但由于连续制种导致近年来病虫害发生频繁.对此,本文通过对辣椒制种技术的研究,在辣椒种子处理、苗期管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创新与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制种辣椒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疫病是近年来日趋严重的一种辣椒病害,在温室、大棚、大田均可发生,可危害辣椒的根、茎、叶和果实,发病严重时会整株成片死亡.近年来由于出口韩国等国家腌制辣椒、干椒,种子数量不断增加,露地栽培辣椒面积逐年扩大.因此,只有正确防治辣椒疫病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内在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对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蔬菜、瓜类、麦类、甜菜等作物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病原、流行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将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分为 3个类型的设想和依据。发现并研究 WMV 2的新介体麦二叉蚜、伞形蚜 ,CMV的新介体伞形蚜。用免疫电镜观察 ,提供感病的甜瓜种子内带 WMV 2的直接证据。创建用酶联反应检测麦种中 BSMV技术。提出十字花科蔬菜种株间年种植等综合防治大白菜病毒病措施 ,防治哈密瓜病毒和辣椒病毒的综合措施 ,哈密瓜病毒病中短期预测预报技术。完成了马铃薯茎尖脱毒 ,大蒜脱毒 ,花卉植物脱毒的研究、示范、推广。先后对 135种作物上的病毒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 ,建立了病毒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