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鼻咽癌克隆细胞株CNE-2Z-H5/F1移植入裸鼠痛部皮下,观察其自发性转移,进而用克隆株H5移植瘤的淋巴结及肺转移灶组织,直接接种裸鼠背部皮下,研究其转移表型的改变。结果显示:克隆株H5和F1的转移率不同;H5淋巴结转移灶及肺转移灶移植瘤,和其原代移植瘤比,其转移能力和转移途径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比较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肝癌模型的肿瘤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裸小鼠和裸大鼠(rnu/rnu)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肝癌皮下移植与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将Huh-7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裸大鼠皮下和肝脏,建立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立模型的皮下和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同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细胞增殖周期和异倍体的观察.裸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肿瘤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裸大鼠成瘤率高达95.0%,其肺转移率形成率为50.0%,均高于裸小鼠.此实验证明应用裸大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肝癌的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肝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将NC系裸杂鼠(un/+)的自发性乳腺癌移植到同系裸小鼠皮下获成功并连续鼠间传12代,共移植裸小鼠27只,成活率 100%。对该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特性的研究表明,其移植成功率高、潜伏期较短且相对稳定、生长迅速、间质血管丰富,并有高发的自发性肺转移的特点。该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及肿瘤转移与血管生成等关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裸小鼠人结肠癌术后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人结肠腺癌细胞株HCT-116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背部近腋部皮下,得到皮下移植瘤,肿瘤在体内适应后用28只裸小鼠采用组织块法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4周后随机挑选15只裸小鼠作为实验组切除肿瘤组织,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术后转移模型,其余13只裸小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动物生存情况及肿瘤远处转移情况。对照组裸小鼠9周时出现恶病质,解剖检查肺转移率为23%(3/13);实验组裸小鼠术部无肿瘤复发,17周后肺转移率达到100%(15/15),淋巴结转移率100%(15/15),脾脏转移率33.3%(5/15)。本模型模拟了临床肿瘤根除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过程,可为研究结肠癌转移机制和术后抗转移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人鼻咽癌组织裸鼠移植成功的报道仍很少,作者自1985年底起,接种38例人鼻咽癌活检组织于裸小鼠皮下,1例移植成功,至今已在鼠间传11代。该移植瘤皮下移植具有成功率高(100%)、生长较稳定、宿主带瘤存活时间较长及无自发消退等特点,光镜及电镜检查均保留了来源组织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特征,染色体检查证实为人类肿瘤染色体,认为可作为整体研究人鼻咽癌生物学特性的有用模型。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85年底起,接种38例人鼻咽癌活检组织于裸小鼠皮下,其中1例鼻咽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获移植成功,并已历时近2年,在裸鼠间连续传18代,建立了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湛江—1(Nasopharyn-  相似文献   

7.
将国内自建的未经裸小鼠系统移植研究过的六种人癌细胞系接种于13只裸小鼠,均获成功。行连续鼠间传代,共皮下移植NC系裸小鼠352只。成活率99.7%,建立了六种人癌裸鼠移植瘤。对其自发转移的研究发现,其转移率上有高度(PC-84045 85.2%,CNE-2Z 81.5%),中度(CNE-1 59.3%),低度(宫-743 8.1%)和介于高、中度间(BGc-823 66.7%,MGc-803 62.5%)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E-2Z、CNE-1及BGc-823等移植瘤的转移均以淋巴结为主,MGc-803以肺转移为主,而PC-84045具有淋巴结及肺均高发转移的特点。六种移植瘤一般均于移植30天后表达出转移表型,并多在2~3个月充分表达。转移率高低与宿主性别无关。采用CNE-2Z裸鼠移植瘤的自发转移瘤组织进行移植并传代,获得了比用原发移植瘤更高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8.
裸鼠淋巴结及肺组织石蜡连续切片的制作体会李飞虹,黄剑(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湛江524023)近十年来,我室利用裸鼠进行了鼻咽癌转移及致病机制的科研课题研究。裸鼠淋巴结及肺组织石蜡连续切片或半连续切片的制作,对了解裸鼠移植瘤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们将五种来源于人类的低分化恶性上皮性肿瘤细胞系(鼻咽低分化鳞癌、肺低分化腺癌,宫颈低分化鳞癌各一种,胃低分化腺癌二种)移植到饲养于层流架中的1~3月龄NC 及 Swiss(nu/nu)两系裸小鼠,观察其移植瘤转移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原代接种细胞数为1~2×10~6细胞/0.5 ml,均一次获成功,共接种裸鼠10只,成活率为100%。五种人癌移植瘤鼠间连续传3~17代不等,共皮下移植两系裸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CsA)对建立皮下肺腺癌异种移植的BALB/C小鼠模型成瘤率的影响.方法 取50只BALB/C小鼠腋窝皮下接种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于接种第24h起每天腹腔注射CsA,连续10天.对照组则给予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成瘤率以及胸腺、脾脏重量指数、CD4+、CD8+T移植瘤免疫组化细胞数.结果 实验组移植成瘤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CD4+、CD8+T细胞数以及CD4+/CD8+T细胞比值亦显著降低(P均<0.01),但脾脏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CsA可以提高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制备皮下异种移植的BALB/C小鼠肺癌模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从1973年1月至1995年2月治疗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排空障碍11例。10例行11次手术:膈下胸胃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胸内胸胃空肠合术2例,幽门区纵行全层切开横行缝合术1例;粘连松解术7例,其中同时行十二指肠松解术1例,幽门成形术2例。术后均解除梗阻。还就此症的诊断和预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行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不全药物流产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应用米非司酮行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与不全药物流产一样,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β-hCG高于正常,但前者动态监测或刮宫术后β-hCG呈明显上升趋势;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子宫动脉扩张,子宫旁血管有滋养细胞浸润,可见肿瘤染色、动静脉漏等.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阴道异常出血者有早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发生的可能,动态监测β-hCG、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管减影术是诊断药物流产后发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及其与不全流产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粘膜下注药组43例,在肿瘤切除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6-8mg加生理盐水40-60mL行膀胱粘膜下注射。(2)对照组42例,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20mg加生理盐水40mL定期膀胱内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底大型肿瘤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方法:收集29例波及口底大部或全部的良、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10例。根据肿瘤部位及口底解剖的特殊性,采取不同手术进路及手术方法。结果:29例手术病人无1例发生意外,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口底大型肿瘤的手术治疗,需重点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完善止血,缺损即刻修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克隆亚系的分离及生长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有限稀释法,从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中分离出25个克隆亚系。根据细胞电泳率,筛途出3个电泳率差异较大的克隆亚系(H5、F1和F7),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发现细胞电泳率大的克隆亚系较电泳率小的克隆亚系生长能力强,而母系的细胞电泳率及细胞生长能力均居于中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nm23-H1基因表达与涎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nm23-H1基因在涎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88.33%,癌旁涎腺组织为37.50%;nm23-H1表达的阳性率与涎腺癌发生的部位、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而nm23-H1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nm23-H1基因与涎腺癌发生有关;nm23-H1高表达对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癌患者经皮血管内药盒系统植入术路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肝癌介入治疗时化疗药盒两种不同路径植入法的比较。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行右大腿内侧经皮股动脉穿刺植入和前胸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植入各50例。结果:两种路径的穿刺和植入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股动脉入路组的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锁骨下动脉入路组(P〈0.001);经左锁骨下动脉入路者发生局部血中3例和气、血胸各1例,而经股动脉入路组无任何并无症发生。结  相似文献   

18.
报道15例卵巢内胚窦瘤,平均年龄22.5岁,术前测定血清AFP定量为274~3740ng/ml,主要症状为腹痛、腹块迅速增长、腹胀、发热。病变均在单侧卵巢,体积较大,易与周围脏器粘连,转移亦早。本组就诊时12例属Ⅲ期,3例属Ⅰ~Ⅱ期,预后不良。只有早期确诊,及时手术和有效的联合化疗,才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LeX和CK19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1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SLeX和CK19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SLeX和CK19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和96.1%,显著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5);存在浸润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SLeX和CK1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LeX与CK19表达具有一定正相关性(r=0.30)。结论 SLeX和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多数呈强阳性表达,两者与癌组织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的表达及其与其他生物学指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3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MMP-13、ER、PR、HER2、MMP-2、MMP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TIMP-2的表达并分析相互关系,同时分析MMP-13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以及临床预后等的关系。结果MMP-13的表达与TIMP-1、TIMP-2均呈负相关,与HER2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ER、PR、MMP-2、MMP-9、EGFR的表达水平不相关。MMP-1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高组织学分级相关(均P〈0.01)。MMP-13低表达组10年生存率与高表达组10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4%vs68.3%,P〈0.01)。结论MMP-13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