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项目为载体的林业碳汇作为重要交易标的,已经在国内外主要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中频繁出现。但是,由于不同碳市场产生的背景、主要目标及交易规则的差异,对参与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标准与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合格的可交易林业碳汇在全球林业碳汇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林业碳汇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潜力。文中在对国内外林业碳汇市场发展概况进行简要梳理并对目前主要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与森林经营特点,提出了我国林业碳汇的未来发展策略:一是立足国内,建立多元化林业碳汇市场;二是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三是加强林业基础数据与信息化建设,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四是加强不同碳市场衔接与协同,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交易。  相似文献   

2.
林苑短波     
正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碳汇项目达成首笔交易塞罕坝机械林场碳汇产业迈出实质性一步。2018年8月7日,塞罕坝机械林场造林碳汇在北京环境交易所与北京兰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首笔交易。塞罕坝首批森林碳汇项目计入期为30年,其间预计产生净碳汇量470多万吨。按碳交易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如果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全部实现交易,保守估计可带来超亿元的收入。此次碳汇交易达成,标志着塞罕坝机械林场碳汇产业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意味着塞罕坝林业生态产品真  相似文献   

3.
邓冬旺 《绿色科技》2019,(12):272-274
指出了广东省有着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碳汇交易有着巨大的潜力空间。但目前广东省林业碳汇交易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程序太过复杂,交易成本较高、林业碳汇项目过少等,对林业碳汇交易的发展形成很大阻碍。为此,结合工作实践,针对广东林业碳汇交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京都议定书》提出以来,林业碳汇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回顾了林业碳汇在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中国实际阐述林业碳汇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践行的措施,分析碳交易给我国林业带来的机遇以及在低碳发展环境下林业碳汇后续发展的瓶颈、契机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际林业碳汇交易变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碳交易体系持续增加、发展与融合,而林业碳汇交易是国际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概述国际林业碳汇交易进展和变化情况,总结碳汇交易发展特征与趋势,统计分析国内林业碳汇交易进展情况与面临的主要挑战;基于国内外碳交易发展形势,提出多种机制并行发展、高度重视非碳效益、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持续探索推进路径4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林业与生态》2016,(12):4-11
正林业碳汇是国际上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与直接减排相比,林业碳汇这种间接减排方式更有效、更持久。因而,积极发展林业碳汇产业意义重大且前景广阔。我国将于2017年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湖南是全国林业大省,林业碳汇资源丰富,湖南省林业厅已于2016年5月在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启动碳汇工程试点工作。何谓"林业碳汇"?林业碳汇如何开发、怎样交易?湖南在林业碳汇开发方面进行得怎  相似文献   

7.
森林不仅具有碳汇功能,还具有多重效益,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除了减缓温室气体效应,还能增强地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恢复、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之一。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2017年顺利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将林业碳汇CCER项目纳入了碳交易范围。与其他CCER项目相比,林业项目准入碳汇市场条件苛刻,不仅要满足土地合格性和额外性要求,开展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符合相关《方法学》要求,而且项目碳汇计量监测和核证程序复杂,开发时限长。为使更多的林业碳汇CCER项目能够顺利纳入碳排放交易,促进我省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本文就项目开发条件、造林和森林经营《方法学》应用、项目备案管理与申请、林业碳汇CCER抵扣规定以及项目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碳排放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杉木森林碳汇供给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南方杉木主产区的典型林场为案例点,基于3种不同立地条件和经营强度的土地类型上进行裸地造林的假设,运用改进的杉木生长模型和修正的Faustman-Hartman模型分析增加碳汇收益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碳汇收益将明显增加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增加可能使其他用途的土地转化为林业用地,最优轮伐期也随着碳汇价格的增加而呈延长趋势,但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存在差异.中等和劣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对碳汇价格的反应更加敏感,为通过市场和价格手段来改变现有林地经营方式进而增加林地的森林碳汇供给提供了可能.杉木林地的碳汇供给量与利率和木材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又各不相同.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优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影响整体不显著,但在一个较低利率水平下或者木材价格下降的情景下,中等和劣等林地杉木碳汇的供给量大幅度提高.碳汇供给量与利率的变化关系也为采用金融手段来刺激增加森林碳汇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广东省林业碳汇交易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进入碳交易市场程序复杂、成本高、林业碳汇项目少等问题;提出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交易制度等建议,以促进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买方市场中森林碳汇价格的形成机制,本文首先构建森林碳汇经营主体的收益方程,求解出市场碳汇价格的最低价格;其次,利用能源生态足迹法测算企业碳汇影子价格;最后计算三种买方市场结构下的碳汇价格,并对企业影子价格和市场价格进行对比。本文以北京市化工行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影子价格等于市场价格。(2)在完全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除完全垄断市场的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及寡头垄断市场的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外,企业影子价格均小于市场价格。本文结果对政府稳定碳交易市场优化森林碳汇价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8年黑龙江省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资料,按照18个森林类型的蓄积量,分别估算了黑龙江省森林碳库的生物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并分析了森林碳库生物碳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同时对黑龙江省森林吸碳吐氧价值进行了经济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碳库生物碳储量为8.93亿 t,同时吸收二氧化碳32.93亿 t,释放氧气23.81亿 t;黑龙江省森林土壤碳储量为9.29亿 t,同时森林土壤吸收二氧化碳34.06亿 t,释放氧气24.77亿 t。  相似文献   

12.
桤木人工林的碳密度、碳库及碳吸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年龄阶段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桤木各器官的碳密度算术平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8和14年生的分别为478.8,485.7和495.8g·kg-1,变异系数在0.25%~9.58%之间,不同器官碳密度由高至低排序大致为:树干树枝树叶树根树皮,林下植被各组分和死地被物的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层(0~60cm)平均碳密度也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且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随着林龄增长,乔木层碳贮量的优势逐渐增强,从5年生的25.88t·hm-2增加到14年生的49.63t·hm-2。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库主要由植被层、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组成,按其碳库大小顺序排列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5,8和14年生桤木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库分别为95.89,122.12和130.75t·hm-2,土壤碳贮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库的59.42%以上,且随着林龄增长,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碳贮量之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5,8和14年生桤木年净固定碳量分别6.51,6.26和7.82t·hm-2a-1。湖南省现有桤木林植被碳库为2.8034×106t,为其潜在碳库的47.5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计算了巩义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巩义市森林碳储量为51.53万t,乔木用材林贡献79.8%,灌木林贡献17.2%。乔木用材林碳储量以泡桐和栎类为主,这两个树种分别贡献36.4%和28.8%。灌木林碳储量主要来源于荆条,贡献58.0%。巩义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2 t/hm2,油松林碳密度最高为24.7 t/hm2。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巩义森林的碳密度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14.
木材碳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木材碳素的储存量、木材储能、人工林木材固碳增汇与优质木材培育技术及木质产品固碳延伸等方面。文中简述了木材碳学研究中木材固碳量与含碳率、木材固碳量的影响因素、木材固碳量与木材热值的关系以及木质材料固碳量和固碳延伸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南省2005和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观测数据,估算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结果表明: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30.39×106和32.92×106t,均以中龄林的碳贮量最高,分别为17.64×106和17.31×106t; 2010年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贮量为0.34×106~6.45×106t;杉木林碳密度随林分龄级增加而增高,过熟林最大(23.90 tC·hm1以上),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83和12.05 tC·hm-2,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密度为6.03 ~16.58 tC·hm-2,基本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90.75×106t,不同龄级林分的现实碳吸存潜力表现为中龄林(53.62×106t)>近熟林(32.77×106t)>幼龄林(4.36×106t),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1.18×106 ~ 17.39×106t;湖南省(2010年)现有未成熟杉木林到2020年时的固碳潜力为176.77 × 106t,年固碳潜力为17.68×106t·a-1,到达成熟阶段(26年生)时固碳潜力为211.67×106t.湖南省杉木林分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所占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杉木林加以更好的抚育管理,湖南省杉木林仍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清洁发展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3种国外碳排放交易机制,论述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等4个比较成熟的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行机制,阐述了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基本思路,分析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情况.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是全球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森林作为_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森林碳库和碳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分析了碳汇监测的重要意义;林业碳汇监测急需完善针对区域的植被生物量模型,建立森林土壤碳储量和碳汇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龙山林场人工林及天然林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10种林分类型固定二氧化碳总量为113.08万t,其中红松林为57 085.86t,落叶松林为94 395.86t、樟子松林为77 493.36t、云杉林为540.8t、柞树林为838 309.87t、白桦林为3 306.04t、山杨林为1 890.56t、椴树林为2 102.03t、软阔混交林为3 655.93t、硬阔混交林为52 011.58t;天然林碳密度平均为179.26t CO_2-e·hm~(-2),人工林碳密度平均为88.03tCO_2-e·hm~(-2),天然林碳密度比人工林高,是人工林的103.64%。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森林特征参数来估测森林碳储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提高森林碳储量估测技术的先进性、准确性愈加迫切。文中综合以碳卫星GOSAT、OCO-2、TANSAT作为数据源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碳卫星数据在森林碳储量估测方面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总结各类森林碳储量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全球森林碳储量的估测及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系统碳蓄积量与年净碳汇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碳蓄积量几种研究方法,并通过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与年释放碳量,估算了森林生态系统年净碳汇量;同时指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蓄积和碳循环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发展前景,为实现林业低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