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底播虾夷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湿质量、软体部湿质量和闭壳肌湿质量直接影响养殖企业的产量和效益,也是育种工作者选育的目标性状。为了研究影响底播虾夷扇贝这三个性状的因子,分别测量了71个底播养殖虾夷扇贝的壳长(L)、壳高(L1)、壳宽(L2)、总湿质量(m)、软体部湿质量(m1)和闭壳肌湿质量(m2),使用SPSS 17.0采用通径分析的理论分析了各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总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不显著(P0.05),壳高和壳宽对总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高的直接作用较大,壳宽较小,壳宽主要通过壳高间接的影响总湿质量。壳宽对软体部湿质量的通径系数显著(P0.01),是影响软体部湿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壳高和壳宽对闭壳肌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性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m=-93.06+0.974 L1+2.617 L2(r2=0.935);m1=-34.779+1.849 L2(r2=0.879)。以上结果为我国北方底播养殖虾夷扇贝,亲贝的选育选择,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选择壳高大的亲贝,次要选择壳宽以达到选育总湿质量大的后代的目的。如果以提高软体部湿质量为目标,则主要选择壳宽。  相似文献   

2.
虾夷扇贝体形性状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分别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了体形性状对虾夷扇贝解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壳宽是影响雌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壳宽是影响雄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而混合组受3个壳尺性状的共同影响;影响虾夷扇贝闭壳肌重的主要因素是壳宽,壳长、壳高的作用不显著;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对软体重、闭壳肌重的回归方程:1). 雌性 Z= -128.573 +1.355X2 +1.407 X3;W= -8.216 +0.869X3;2). 雄性 Z =138.493+1.082 X1+2.524 X3;W= -11.855 + 0.955 X3;3). 混合 Z = -133.939 +0.606 X1+0.679X2 + 1.709X3;W= -9.525+ 0.896 X3。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虾夷扇贝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扇贝“渤海红”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大口河海域浮筏养殖的90只体形规则的6月龄扇贝“渤海红”,对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等3项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软体部质量(Z)和闭壳肌质量(W)等3项体质量性状进行了测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扇贝“渤海红”的壳长、壳高、壳宽与体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壳高对体质量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的直接作用较大,壳高较小。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其间接作用却达到最大,主要通过壳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壳长和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P<0.01),对软体部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其次是壳宽,壳高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软体部质量;对闭壳肌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壳高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麦哲伦扇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目标群体,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麦哲伦扇贝壳长(L)、壳高(h)和壳宽(b)对活体质量(m1)、软体质量(m2)和闭壳肌质量(m3)的影响,建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壳长与壳宽之间的相关系数(0.977)最高,壳宽与壳高之间的相关系数(0.852)最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主要因素均为壳宽,通径系数分别为0.536、0.387和0.435。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0.869和0.702),对软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0.776)。壳宽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87和0.189),壳高对软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08)。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回归方程:m1=-365.655+2.596h+...  相似文献   

5.
闭壳肌重是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选择育种的目标性状,由于其不易直观测量,使得形态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影响程度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切入点。本文以三个海湾扇贝群体稚贝、幼贝、成贝为试验材料,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三个群体各可量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三个海湾扇贝群体中各形态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决定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加拿大群体和山东群体各性状相关性水平均为极显著(P0.01),壳宽对闭壳肌重的直接效应均最大,其次分别是软体部重和壳高;大连群体各性状相关性未全部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软体部重对闭壳肌重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壳宽。经多元回归分析并逐步剔除对闭壳肌重直接效应不显著的性状,分别确立了海湾扇贝加拿大群体(Y=-2.616+0.580SL+0.084SW)、大连群体(Y=0.659+0.103TW)与山东群体(Y=0.286+0.068SW)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野生企鹅珍珠贝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野生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R?ding)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为其良种选育中亲贝的选优提供策略,实验随机选取200只三亚野生企鹅珍珠贝为研究材料,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斜高、铰合线长及前耳至后耳基部长)和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壳质量及闭壳肌质量)进行测量,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绞合线长与前耳至后耳基部长相关系数极显著(P0.01),与其他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9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及壳宽)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壳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2、0.777、0.892和0.630。野生企鹅珍珠贝的壳宽对其体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422(0.178)、0.357(0.127)和0.503(0.253);壳高对其闭壳肌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最大,为0.602(0.362)。结果表明,若以体质量、软体部质量或壳质量作为企鹅珍珠贝选育目标,应主要考虑壳宽;若以闭壳肌质量作为企鹅珍珠贝选育目标,应主要考虑壳高。[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6):48-56]  相似文献   

7.
不同贝龄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深入了解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湿重之间的关系,为栉孔扇贝选育工作中亲贝的挑选提供策略,本研究使用来自同一家系的栉孔扇贝子代324只一龄个体以及生长到二龄的230只个体的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性状数据包括壳长(x_1/cm),壳高(x_2/cm),壳宽(x_3/cm),湿重(y/g)。结果显示,所有形态性状和湿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与一龄贝湿重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长,为0.939,与二龄贝湿重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高,为0.808。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对一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32),壳高对一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小(0.163)。壳高对二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451),壳长对二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小(0.191),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构建了一龄贝和二龄贝形态性状与湿重间的回归方程,一龄贝:y=–10.527+0.287x_1+0.087x_2+0.409x_3,R~2=0.926;二龄贝:y=–68.609+0.254x_1+0.719x_2+2.008x_3,R~2=0.830。本研究结果为栉孔扇贝种贝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虾夷扇贝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虾夷扇贝为实验生物,介绍了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模型5个关键基本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方法,分析了方法的利弊及注意事项,为贝类DEB模型参数的准确获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壳长与软体部湿重回归法计算虾夷扇贝的形状系数δm;采用静水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虾夷扇贝的呼吸耗氧率,计算阿伦纽斯温度TA参数;采用饥饿法测定、计算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G]和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EM]3个参数。室内饥饿实验持续60 d,直至呼吸耗氧率及软体部干重基本保持恒定。结果显示,壳长(SL)与软体部湿重(WW)的回归关系式为WW=0.0118SL3.4511(R2=0.9365),根据公式V=(δm L)3,对软体部湿重的立方根和壳长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的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值(δm=0.32);获得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耗氧率与水温(热力学温度,K)倒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为阿伦纽斯温度TA,平均为(4160±767)K。饥饿实验结束时,软体部干重和呼吸耗氧率分别降低了56%和81%。虾夷扇贝的耗氧率稳定在0.17 mg/(ind·h),经计算获得[]=25.9 J/(cm~3·d);饥饿持续30天之后,虾夷扇贝软体部干重基本维持在(0.25±0.01)g,经计算获得[EG]=3160 J/cm~3,[EM]=2030 J/cm~3。动态DEB理论是基于能量代谢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建立的,体现了生物能量代谢的普遍性规律,能够反映摄食获取能量在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能量分配情况。但是,DEB模型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比较复杂。基本参数的准确获取将影响其他参数以及模型的准确性。本研究为虾夷扇贝DEB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刀蛏壳性状与活体质量、软体部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小刀蛏的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壳顶到后缘线长5个性状之间对活体质量和软体部重影响,并分别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以表型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作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与体质量、软体部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本文中总决定系数为0.921和0.816,大于0.8,说明已找到自变量。本文分别以活体质量、软体部重为依变量,壳长X1、壳宽X2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为:Y_活=-24.670+4.900X_1+2.582X_2;Y_软=-8.976+2.223X1+0.956X2。  相似文献   

10.
湿重是影响贝类养殖企业效益的最直接体现,也是选育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为研究不同贝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外部形态性状对湿重的影响,分别测量了100个6月龄、18月龄岩扇贝的壳长(l1/mm)壳高(l2/mm)、壳宽(l3/mm)和湿重(w/g),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对4个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数据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6月龄岩扇贝湿重直接作用最大,壳宽次之,壳长对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不显著(P>0.05);壳长对18月龄岩扇贝湿重直接作用最大,壳宽次之,壳高对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不显著(P>0.05)。决定系数与通径分析的结果一致。通过多元回归法建立了6月龄、18月龄岩扇贝外部形态性状与湿重之间的回归方程。6月龄:w=-6.406+0.277l2+0.179l3,R2=0.846。18月龄:w=-11.525+0.419l1+0.927l3,R2=0.925。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取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个体100只,测量其壳长(X1)、壳宽(X2)和壳高(X3)等3个壳形态性状及体重(Y1)和软体重(Y2)等2个重量性状,然后对各性状的描述统计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各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如下:Y1=-30.904+0.451 X1+0.713 X2+0.352 X3;Y2=-11.262+0.170 X1+0.208 X2+0.185 X3。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壳宽和壳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360、0.375和0.249;对软体部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325、0.262和0.314;壳长、壳宽和壳高对体重的相对决定程度依次为12.9%、14.1%和6.2%;对软体部重的相对决定程度依次为10.6%、6.9%和9.9%;进一步分析显示,壳宽对体重影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壳长对软体重影响的直接效应最大。通过毛蚶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将有利于优化育种方案,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2.
虾夷扇贝家系早中期生长性状比较与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获得虾夷扇贝快速生长家系及早中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以2011年培育的虾夷扇贝F28个半同胞和16个全同胞家系为实验材料,在其7~13月龄期间,测量其各生长性状,进行各生长性状变异分析、各生长性状多重比较分析,估计虾夷扇贝早中期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重复力,并对壳高、壳长、壳宽与活体质量各性状进行表型相关性和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早中期生长性状中活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7.40%~69.81%;壳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74%~22.77%,表明虾夷扇贝各生长性状均有较大的选育空间。研究获得壳高、壳长、壳宽和活体质量快速生长家系Py11-02、Py11-03和Py11-15号家系。虾夷扇贝壳高、壳长、壳宽和活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0.586、0.151~0.511、0.200~0.742、0.219~0.617,为中高等遗传力;重复力分别为0.11~0.29、0.08~0.25、0.10~0.36、0.11~0.30,为中低等重复力;壳高、壳长、壳宽与活体质量间的表型相关分别为0.926~0.935、0.929~0.943、0.692~0.93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遗传相关分别为0.908~0.984、0.921~0.975、0.946~0.981,均表现出高度遗传相关。研究为虾夷扇贝良种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栉江珧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101只野生栉江珧,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高(SH)、壳顶角(AG)4个形态性状和体重(WG)、软体重(WT)、闭壳肌重(WM)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壳顶角与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余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重量性状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较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通过壳长对重量性状的间接作用较大,直接作用较小,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两个次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栉江珧形态性状关于体重(Y=69.112SH+52.823SW-751.367)、软体重(Y=37.161SH+43.404SW+4.111SA-614.096)和闭壳肌重(Y=4.275SH-18.610)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以虾夷扇贝闭壳肌重量与脂肪酸组成为主要筛选指标,通过对不同选育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在筛选出闭壳肌高出柱率家系的同时,以EPA、DHA和ω-3/ω-6脂肪酸比值等重要营养性状作为参考指标进行家系筛选。结果显示,在12个选育家系中,B04、B05、B10家系的出柱率优势最显著;各家系闭壳肌的EPA+DHA占总脂肪酸45%以上,ω-3/ω-6脂肪酸比值范围为10.94~12.69,家系B03、B05、B06、B07、B10、B11与B12在闭壳肌脂肪酸含量上具有更高选育价值;综合分析,判定B05和B10为虾夷扇贝闭壳肌高出柱率且高品质脂肪酸家系。研究表明,虾夷扇贝的生长与闭壳肌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相关性,以闭壳肌脂肪酸含量与生长性状指标进行虾夷扇贝复合性状选育是可行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扇贝选择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选育中的亲贝选择策略,以长岛海域栉孔扇贝浅红和棕黄两个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前耳长(X4)、绞合线长(X5)、绞合线宽(X6)6个形态性状,以及湿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壳色群体整体及其雌雄群体与重量性状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分别构建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闭壳肌重的变异系数最高(0.30);棕黄雄性群体壳宽与闭壳肌重不相关,其余群体6个形态性状与3个重量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浅红群体、浅红雄性群体、浅红雌性群体、棕黄群体、棕黄雄性群体、棕黄雌性群体中对湿重(Y)、软体重(Z)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形态性状均为壳长,壳长对湿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02、0.645、0.580、0.527、0.752、0.343,壳长对软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77...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这两种方法,来研究缢蛏的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的影响。随机抽取缢蛏100只,分别测定其壳长(X_1)、壳宽(X_2)、壳高(X_3)、体质量(Y_1)和软体部重(Y_2)5项贝壳表型性状参数,并分别计算了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及表型性状作为自变量,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作为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通过缢蛏表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缢蛏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体重对虾夷扇贝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下,A、B、C、D、E5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软体部干重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影响显著(P0.05),且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体重(X)与摄食率(Y)呈正相关幂指数关系:Y=aXb。扇贝个体吸收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小,但是不同规格扇贝吸收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实验温度5~25℃范围内,温度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T)与摄食率之间的相关方程为:FR=b0+b1T+b2T2+b3T3,虾夷扇贝最大摄食率的温度值为15℃,最大吸收率的温度值为10℃。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钝缀锦蛤形态性状和活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的150粒野生钝缀锦蛤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量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和活体质量(y),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钝缀锦蛤的形态性状和活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与活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0.970)。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壳宽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77),其次为壳高(0.184),最小为壳长(0.151)。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壳宽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估计活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160.195+0.726x1+4.307x2+0.894x3,r2=0.960。该研究结果为钝缀锦蛤的人工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21年5月于珠海采集34枚野生长肋日月贝(Amusium pleuronectes),测定其壳长、壳宽、壳高、湿质量、软体部质量、壳质量、闭壳肌质量和性腺质量,利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其表型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结果与已发表的广西北海、海南儋州、陵水、三亚以及琼海5个群体的长肋日月贝的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珠海湾长肋日月贝除性腺质量外,湿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以及壳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0.945,0.856和0.878,均大于0.85,说明选取的3个形态性状(壳长、壳宽、壳高)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珠海长肋日月贝质量有影响的主要性状是壳长和壳宽,其中壳长直接影响性腺质量,与广西北海群体结果一致,壳宽影响湿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壳质量,与其他群体结果不同。提出,珠海长肋日月贝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进行良种选育时,应关注壳宽,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进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量福建省福宁湾1~2龄尖刀蛏(Cultellum scalprum)的重量性状(活体重量、软体部湿重和干重、贝壳湿重和干重)、体尺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肥满度等指标,并作相关与回归分析、通径分析,以阐述尖刀蛏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表型性状生长特点、体尺性状与体重性状的相互关系等。结果表明,1~2龄尖刀蛏体重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28.09%~43.10%之间,体尺性状变异系数CV≤15%,重量性状变异系数大于体尺性状。尖刀蛏体尺与体重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性状间的回归关系均可用幂函数方程表示;该区域1~2龄尖刀蛏活体重量相对壳长、壳高和壳宽均呈现正异速生长(b1.0,P0.01),壳宽与壳长呈等速生长(b=1.0,P0.01),壳高与壳长、壳宽与壳高分别呈负异速生长(b1.0,P0.01);尖刀蛏体重性状与体尺性状(壳长X_1、壳高X_2和壳宽X_3)间的多元回归方程为:活体重量(BW)=-2.535 1+0.046 0X_1+0.060 4X_2+0.295 8X_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尖刀蛏的体尺指标壳宽的数值变化对其活体重量、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等体重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最大,壳长对活体重量、壳高对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等的直接影响次之;壳高通过影响壳宽进而对活体重量、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等体重指标的间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