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桑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在武胜每两年发生一代,该虫成虫、幼虫均为害桑树。经过多年来桑病虫大田普查,已发现为害桑树的天牛有桑天牛、云斑天牛、虎天牛、黄天牛、六星天牛等,其中,在武胜分布较广,为害严重的是桑天牛。桑天牛除为害桑树外,还为害白杨、榆树、柑桔、刺槐、枫树、苹果树、柳树、海棠、沙梨、枇杷、樱桃、榕树、榨树等。现将桑天牛生长为害及防治对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地区桑园桑天牛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桑园桑天牛为害情况的试验调查,分析了桑天牛在江苏沿海地区的生活习性与为害发生规律,并针对其为害特点,研究并总结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桑天牛在河北地区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大庄  王志刚 《蚕业科学》1995,21(3):188-189
桑天牛在河北地区的生物学特性研究黄大庄,王志刚,阎晔辉,纪殿荣,阎浚杰(河北林学院)有关桑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国内外学者进行过不少研究。但我国学者多数以南方的桑天牛为调查对象,而北方地区桑天牛发生特性和为害情况同南方有明显差异。为了有效地防治北...  相似文献   

4.
<正> 桑树天牛俗称铁牛、老母虫。属鞘翅目天牛科。桑树天牛是为害桑树枝干的重要害虫,幼虫蛀食枝干,或枝干皮层,使桑树发育不良,严重时整株枯死,造成桑园的缺株。据在安康、岚皋两县的调查,为害桑树的天牛,有黄星天牛、桑天牛和虎天牛三种,以黄星天牛、桑天牛为主,前者平均被害株率达  相似文献   

5.
夏季日照充足,气温高,是桑树的旺盛生长季节,亦是各种桑树害虫严重发生的季节.在夏季四川各地的主要桑树害虫有桑螟、野蚕、褐金龟、桑天牛、黄星天牛、云斑天牛、黄天牛、桑红蜘蛛、桑蓟马、桑粉虱、桑白蚧等.如桑螟的第2代、第3代、第4代发生于6、7、8月,各地为害都相当严重,在1995年北  相似文献   

6.
<正>桑天牛是自贡市的主要桑树害虫之一,株为害率22%,有些方可达60%以上,每年导致桑叶损失5.1%。桑天牛的为害主要是:幼虫蛀食枝干造成空心,树势衰弱、生长不良乃至于整株死亡。成虫咬食枝皮以补充营养,形成很多枯枝,并咬破皮层与木质部做长形产卵穴,产卵于其中。为了控制桑天牛的为害,掌握其田间发生规律。我  相似文献   

7.
桑树主要枝干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兴琼 《四川蚕业》2007,35(3):27-29
桑树枝干害虫在我县桑园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近年来在我县发生为害严重的枝干害虫主要是桑天牛、黄星天牛、桑介壳虫、桑蛀虫等,它们为害桑树枝干的木质部和皮层,影响桑树体内水分和养分的传输,造成枝条折断、干枯,树干上形成孔洞,从而引起桑树生长发育减弱,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当前为害桑树的主要害虫桑尺蠖、桑螟、桑红蜘蛛、桑白蚧、桑象虫、桑蓟马、黄星天牛、桑毛虫、斜纹夜蛾等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点,并介绍了为害桑树的桑树疫病、芽枯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倪奎 《四川蚕业》2010,38(2):25-25,49
多年以来乐至县桑树虫害有桑尺蠖、桑红蜘蛛、桑毛虫、桑梢小蠹虫、桑瘿蚊、桑天牛、桑螟等。对桑树的为害主要体现在春季桑芽的虫害上,而为害叶片、新梢、枝条、枝干、根系的虫害较轻。其中对桑的为害又以桑尺蠖为主,其次是桑红蜘蛛。2010年3月30日进行调查,桑尺蠖株为害率为35.7%,红蜘蛛株为害率为10.4%,桑毛虫株为害率为5.8%。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我县桑天牛等为害十分严重,已成为蚕桑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我县使用西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教授许恩远研制的“桑蛀膏”进行了防治桑天牛效应的试验。现将本次试验结果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11.
周勤 《蚕桑通报》2011,42(4):12-15,23
通过十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农桑14号在生产中易受早春晚霜为害、黄落叶较多、难以养成良好树形、易受天牛为害和易发流胶病等缺陷。通过研究,提出了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和种植密度、搭配种植中晚生桑品种、采用第二年春伐和第三年春伐并夏伐定拳的树形养成技术、冻害后的肥培管理措施及天牛和桑流胶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郑曼  徐立 《蚕学通讯》2014,(2):27-32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现正向多个方向发展,部分省市桑树的种植面积随之扩大。桑天牛为桑树主要蛀干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蚕区[1-2],是威胁桑树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并危害多种农作物。本文综合文献资料,浅析了桑天牛的为害特点,并详细阐述了桑天牛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桑天牛是桑树枝干的重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桑树外,还交叉为害杨树、柏树、桃、梨、枇杷、无花果等多种树木[1]。桑天牛成虫啃食树皮,使枝条生长弱、易断枝;幼虫则蛀食桑树枝干,是危害桑树树体最严重的虫期。四川蚕区的桑天牛通常在桑树枝干内的蛀食时间达2年,后期甚至深入根部,轻则使桑树发育不良,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重则造成枯枝或枯拳,直至整株死亡,部分成林桑园的桑天牛发生到一定程度后,会持续不断的出现桑树死亡,产量大减[2]。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轻桑天牛危害,除抓住幼虫期防治外,本着治早、治小、治巧的原则,了解掌握桑天牛的产卵为害活动,是控制该虫蔓延极为重要的环节。为了探讨桑天牛的产卵规律,为进行早期防治提供依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近年选择不同类型的桑园,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害桑树的天牛种类相当多,已有报道的如桑天牛、虎天牛、黄星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等三十多种,但对黄天牛的报道甚少,黄天牛乃是一种尚未充分研究的桑树害虫。据笔者在合川调查,其成虫产卵于梢端使正在生长的桑梢枯死,严重影响夏叶产量。为防治黄天牛,减少桑叶损失,现将初步观察结果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县部分老桑园,近年来桑天牛危害日趋严重。为探索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85年我们从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引进了“8310”和“8302”两种药剂,对桑天牛的为害田块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林生 《四川蚕业》2009,37(3):35-35
<正>从桑树夏伐到落叶这段时期内,是桑树病虫害繁殖最快、为害最严重的时期。近几年来,由于夏秋气候恶劣等原因,桑树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桑螟、桑尺蠖、野蚕、桑毛虫、桑天牛、红蜘蛛、桑蓟马等虫害  相似文献   

18.
桑树天牛是一类为害范围较广的害虫。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园林植物、果树栽种面积的扩大 ,其为害日趋严重 ,已成为桑树、园林观赏植物、林木、果树等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桑树天牛是一类典型的钻蛀性害虫 ,主要以幼虫在枝干内部蛀食为害 ,常规农药防治难以达到防治目的 ,所以 ,此类害虫应强调综合防治。1 桑树天牛的发生规律为害桑树的天牛种类很多 ,主要的有桑天牛、桑虎天牛和黄星天牛等。这些天牛虽各有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但也有许多的共同规律 ,了解这些共同的发生规律 ,就掌握了解天牛的为害特点 ,制订合理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1.1 分布广泛 :如桑天牛在我国北至辽宁 ,南至广东 ,东至东部沿海 ,西至四川、云南均发生 ;桑虎天牛和黄星天牛在全国大部分蚕区也有发生 ,而三种天牛都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发生较重。1.2 成虫、幼虫 :这几种天牛的成虫咬食桑树枝干皮层或直接食害桑叶成缺刻和孔洞。幼虫则进入枝干内部 ,蛀食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 ,并在蛀食枝干内每隔一定距离会向外蛀成不定向的排泄孔 ,用于通气和排粪 ,致使桑树枝干蛀空、枯死 ,甚至整株桑树生长不良或死亡。幼虫在桑树被蛀枝干内越冬 ,越冬场所安全 ,...  相似文献   

19.
<正> 阆中县柏桠镇自1983年以来,共栽有桑树364万余株,由于放松了培护管理,病虫害蔓延,桑树生长不良。据1985年分别在“四边”桑、“小桑园”和“间作桑”中进行调查:平均株害率达41.25%,枝害率14.78%,对养蚕损失较大。为了有效地防治桑天牛的为害,从1986年以来,利用广播讲座、办培训班和科技咨询市场等方式向广大蚕农宣传桑天牛的形态特征、习性和为害性,发动群众用人工捕杀方法消灭桑天牛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们的具体作法是:从蚕桑技术指导费中抽拨部份资金,采取收购办法,在逢场天设专人收购桑天牛成虫,集中烧  相似文献   

20.
熏杀棒防治桑天牛及其对家蚕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天牛种类繁多,在桑园为害桑树的天牛主要有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黄星天牛(Psacothea hiralis Pascoe)、虎天牛(Xylotrechus Chinensis Chev)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Idi Hope)等。通过1988年江苏省桑树病虫害普查,我省新老蚕区桑园均有轻重不同程度的天牛类害虫发生,尤以桑天牛居多,亩虫量50头上下,多的达200头,桑树被害株率一般在5~10%,是桑树枝干害虫中害期较长、损失较大的一种钻蛀性害性。过去,国内对桑天牛类害虫的防治,见诸报导的有铁丝通入虫道的人工钩杀法,有虫孔灌注煤油或敌敌畏药液、塞放磷化铝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