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生态环境的比较及小尾寒羊生产性能、生长发育、饲养管理、疾病等方面的测定分析,并与原产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引入地贵州毕节与原产地山东菏泽两地生态条件差异较大,但小尾寒羊引入后各项指标接近原产地。其体温、呼吸、脉搏均处正常范围内;产羔率223.00%,为原产地的99.39%,羔羊成活率76.19%,为原产地的87.52%;周岁、成年母羊平均体重分别为43.38±12.14kg和50.85±9.59kg,分别占原产地的96.4%和103.78%。经适应性观察,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引入地与原产地各项指标的综合对比评定,总适应能力评分为96.67分,证实毕节高寒山区为小尾寒羊适宜生活类型区,小尾寒羊在引入地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海省引入、纯繁、推广的小尾寒羊的生产性能测定与调查,评价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在青海省高海拔地区这个特殊的生态环境里,在农区舍饲半舍饲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原产地品种特性的保持情况,及在青海的适应性和利用现状,给种畜管理部门及引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为青海省建立高效、优质、集约化的羊肉生产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适应性、生长发育、繁殖、杂交改良等方面 ,对引入的波尔山羊进行观测总结。结果表明 ,波尔山羊能适应湖北省的生态环境条件 ,羔羊平均初生重为 3 6kg ,2月龄重 14 0kg ,6月龄重 2 4 0kg ,周岁公羊重 40kg、母羊重 3 3kg ,成年体重♂ 93kg、♀ 5 5kg ,母羊窝平均产羔率 170 % ,各项生产性能基本接近原产地水平。与地方品种宜昌白山羊进行杂交 ,杂交一代的初生重、2月龄重、4月龄重、6月龄重等指标比地方羊提高 3 6 8%~ 69 9% ,6月龄羔羊出栏体重可达 2 2 6kg ,只平均增收 65元 ,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小尾寒羊的特点及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小尾宰羊为我国优良绵羊品种,此羊在南方完全可以适应。如湖南桃源县、广西玉林地区均已引种成功,我省安福县正亦在试养。但绵羊怕热,因此,必须有越复的相应措施。畜牧生产1小尾寒羊的特点1.正性成熟早: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母羊4~5个月升始发情,7月龄左右,体重相当于成年羊体重的50%~52%时即可配种受胎。公羊5月龄已能产生成熟的精子,6~7月龄可以正常配种,以一周岁配种为最好。1.2产羔率高:一般情况下,小尾寒羊头胎平均产羔率为220%,在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头胎平均产羔率接近250%,二胎以后的平均产羔率接…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奶绵羊新品种,提升绵羊养殖效益,试验以戴瑞奶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1代(以下简称戴寒杂交F1代)羊群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以下生产性能测定。1)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戴寒杂交F1代及小尾寒羊公羊各68只,母羊各76只进行初生和3,6,12,24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测定,计算0~3月龄、4~6月龄、7~12月龄平均日增重,分析比较二者的体重、体尺及平均日增重的差异。2)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戴寒杂交F1代、小尾寒羊和戴瑞奶绵羊公羊各45只、母羊各56只进行6,12,24月龄的尾形态指标(尾长、尾根周长和尾中周长)测定,分析比较三者尾形态差异。3)选择6月龄戴寒杂交F1代和小尾寒羊公羔各6只屠宰,测定屠宰性能指标(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骼重、尾重、眼肌面积、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分析比较二者屠宰性能的差异。4)统计分析2018—2020年期间戴寒杂交F1代初产母羊(478只)和经产母羊(201只)的繁殖性能,以及统计分析2019年2月份—2021年2月份试验场戴寒杂交F1代(213只)和小尾寒羊(30只)3月龄羔羊断奶后的产奶性能。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杜泊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一代生产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杜泊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一代羔羊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杜寒杂一代的初生重较纯种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分别提高了22.27%、34.03%(P〈0.01)。其60日龄平均旧增重小尾寒羊增加117g(P〈0.01)。从出生到周岁的体尺测定结果表明,杜寒杂一代的胸围比纯种杜泊羔羊、比小尾寒羊羔羊分别提高了0.13cm、2.57cm,差异显著(P〈0.05)。杜寒杂一代初产母羊的产羔率比纯种杜泊羊初产母羊的产羔率提高了36.32%。5月龄杜寒杂一代比同龄小尾裳革的屠宰率高2.6%.净肉率提高10.93%.  相似文献   

7.
1试验目的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肉裘兼用型地方良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成熟早,产羔率高,适应性强,耐祖同等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小尾寒羊的产肉性能,缩短生产周期,我们从1995年4月开始进行这次小尾寒羊育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2试验方法21试验羊的选择我们在市场上选择3月龄和6月龄的小尾寒羊公羊各6只,体格和源情均为中等。2.2饲养管理把选择的试验羊集中饲养,专人管理,放收与圈养相结合,每天放牧6小时,上、下午各3小时,其它时间补给青干草或鲜青草,自由采食,3月龄组每天每只补喂配合精料075公斤,6月龄组补喂1公斤,…  相似文献   

8.
通过连续测定宁夏畜牧所肉用种羊场从新西兰引进的萨福克、特克塞尔种羊及其后裔的生产性能,包括出生重,3月龄,6月龄,周岁和成年时的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羊毛品质,研究了国外肉用品种羊对宁夏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饲草料条件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种羊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相应的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在提高原有种羊生产性能指标的同时,完成了引入种羊的风土驯化。  相似文献   

9.
对澳洲白和杜泊在甘肃中部高寒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试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澳洲白比杜泊平均胎产羔数高13.79%(P<0.01);相较于杜泊公羊,澳洲白公羊3月龄体重、体高、胸围、管围,初生至3月龄平均日增重增长极显著(P<0.01),初生至6月龄平均日增重,6月龄胸围,2周岁体高、胸围增长显著(P<0.05);相较于杜泊母羊,澳洲白母羊3月龄体重、体高、管围,6月龄体重、体高、胸围,初生至3、6月龄平均日增重增长极显著(P<0.01),3月龄胸围增长显著(P<0.05)。试验认为澳洲白与杜泊在甘肃中部高寒地区均能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但澳洲白更适宜同类型地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无角陶赛特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对陶寒F1代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F1代3月龄、6月龄公、母羊体重、日增重较小尾寒羊都有明显提高,F1代6月龄羊胸围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F1代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明显高于小尾寒羊,F1代繁殖性能产羔率与小尾寒羊变化不大。结果表明:F1代早期增重显著好于小尾寒羊,肉用体型较小尾寒羊明显改善,繁殖产羔率较无角陶赛特有所提高,发情呈现一定季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