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快速检测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大豆油、花生油、掺有大豆油的花生油GC-MS指纹图谱,并分别匹配特征峰,通过特征峰比对,快速辨识花生油与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结果]花生油指纹图谱匹配了9个共有峰,掺伪花生油指纹图谱共匹配了10个共有峰,利用共有峰差异可快速筛选掺伪花生油。经过质谱数据库分析,掺伪花生油中增加的色谱峰为C18∶3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掺伪量最低检出限为5.5%(V/V)。[结论]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别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也为其他油脂掺伪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构建橄榄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的甘油三酯指纹图谱,采用反相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6种食用植物油中甘油三酯进行分离,图谱数据采用平均矢量法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分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同一种食用植物油不同品牌间的甘油三酯指纹图谱相似度高,不同食用植物油的甘油三酯指纹图谱差异明显。橄榄油与玉米油、大豆油及葵花籽油相似度比较低,分别为0.233、0.086、0.073;与菜籽油、花生油相似度较高,分别为0.830和0.776。当橄榄油中掺入10%的大豆油、玉米油或葵花籽油时,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低于0.90。橄榄油中掺入菜籽油后其相似度变化不明显。采用面积归一法对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分析,掺入比例的检出限低于15%。甘油三酯指纹图谱与面积归一法相结合,可作为食用植物油鉴定及掺伪鉴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陈树坤  陈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86-15788
[目的]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植物油种类、制油工艺和掺伪进行判别。[方法]以不同制油工艺制取的菜籽油、花生油和芝麻油为研究对象,用ATR附件采集样品在谱区4 000~4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利用PLS+ANN、PNN、PLS-DA方法对植物油进行识别。[结果]植物油种类判别正确率为100%,制油工艺判别正确率为80%,掺杂5%以上的花生油可正确判别。[结论]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实现食用植物油的准确判别。  相似文献   

4.
食用植物油掺伪情况时有发生,原因之一是缺少有效的鉴别技术,从而较难发现并认定掺伪行为。国内外对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文章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新技术的开发及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法对食用植物油品种的快速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食用植物油品种的方法。分别采用系统聚类法、主成分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了4个常用品种食用植物油的鉴别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均只能鉴别出4种植物油中的大豆油和花生油,不能识别玉米油和芝麻油,鉴别率仅为31.2%;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将60个校正集样品的11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网络输入变量,建立的3层BP人工神经网络鉴别模型对4种植物油品种的鉴别效果最优,鉴别率为100%,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常用食用植物油品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掺伪食用植物油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己烷提取,KOH-CH3OH甲酯化,10%DEGS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检测,同时测定C12:0~C22:1十种脂肪酸甲酯,并根据不同油种其脂肪酸的特征组分和含量以及其特征组分的绝对量的不同来鉴别食用植物油的掺伪,方法安全、快速、准确、从而为植物油中掺伪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建立鉴别奶粉中淀粉掺伪的红外光谱法.通过对淀粉、奶粉和奶粉的淀粉掺伪样品进行红外扫描,确定淀粉的特征吸收峰为3500 cm-1.利用酶水解法测定奶粉掺伪样品的淀粉含量,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奶粉掺伪样品特征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将样品的淀粉含量与特征吸收峰处的吸光度进行线性拟合,拟合方程为y=0.034x+0.58...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两种大米掺伪现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大米中掺入低档米和掺入矿物油的定量分析模型。制配不同掺伪比例的大米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并选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最大最小归一化、平滑和一阶导数4种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分别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PLS定量分析模型。通过对比建模结果选出的最优预处理方法是最大最小归一化,建立的掺低档米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8和0.984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8.66和6.46;掺矿物油米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9和0.988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6和0.0698。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很好,实现了对两种掺伪大米快速、准确的定量判别,为大米的品质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木瓜籽中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木瓜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和鉴定.木瓜籽油得率为(33.99±2.13)%;木瓜籽油脂中含有17种脂肪酸,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71.01%)、棕榈酸(22.91%)、硬脂酸(3.25%)、对苯二甲酸(1.34%)、氢桂皮酸(0.46%)、十九烯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1.5%以上.木瓜籽油的过氧化值为13.6 g/kg,低于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标准.木瓜籽油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鉴别不同产地黑木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产地黑木耳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因此对黑木耳的产地鉴别具有实用价值。选取8个不同产地的黑木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2D-IR),对不同样本的2D-IR谱图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以鉴别黑木耳的不同产地。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黑木耳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整体特征极为相似,偏相关系数的最小值为0.955,不能用于区分黑木耳的产地。不同产地黑木耳在1 730~1 400 cm-1、1 350~1 040 cm-1以及1 030~900 cm-1范围内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自动峰数目不同,它们之间的自动峰和交叉峰的强度也有较大差异;对1 700~950 cm-1范围内的FT-IR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不同产地黑木耳都得到正确归类。结果表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结合系统聚类分析能够简单、快速、无损地鉴别不同产地黑木耳。  相似文献   

11.
食用植物油市场庞大,利益驱动下掺假掺伪屡禁不止,很容易出现监管盲区。本文通过对植物油各种真假鉴别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市场监管执法提供依据,为油品检测行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通过所获得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红外相关谱,可逐步提高红外谱图的分辨率,并从不同的角度上体现其差异性来分析鉴别区分栽培与野生春、冬天麻。结果表明三类天麻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谱整体上十分相似,只是在部分吸收峰略有偏移,对比该区域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差异主要表现在950-800 cm^-1和相关峰的不同。因此红外三级鉴定法可以对栽培与野生春、冬天麻进行快速、无损、简便的分析与鉴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不破坏花生籽仁的情况下,快速测定种仁中膳食纤维含量,本试验对60份国内外优质食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籽仁膳食纤维含量的化学测定。利用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LS)构建近红外光谱模型,经交叉检验和优化,确定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最小—最大归一化法,花生籽仁中膳食纤维含量光谱范围为3 594.9~12 489.4 cm-1,维数为9,所建模型中膳食纤维含量的定标决定系数(R2)为83.04,定标标准误差(RMSECV)为0.42。经外部检验,所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花生籽仁膳食纤维含量,说明代替化学分析花生籽仁膳食纤维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芝麻油是营养和保健作用较高的食用油脂。芝麻油掺假不仅会降低芝麻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甚至还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了帮助消费者识别真伪,现介绍两种快速鉴别掺伪芝麻油的方法。1 外观鉴别首先观察芝麻油的颜色。纯芝麻油在阳光下清彻透明,呈淡红色,红中带黄。掺伪芝麻油,油样混浊,色泽发生相应变化。例如,掺有菜籽油的芝麻油,取少量油样放在洁净的器皿中摇晃,器皿壁上易挂菜籽油,呈黄色。其次,闻其味。纯芝麻油具有浓郁或显著的芝麻油香味,无异味,且口感纯正。掺伪芝麻油香味变淡,甚至有异味,口感不正。例如,掺入大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的玉米胚芽油掺伪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准确对玉米胚芽油进行掺伪定量检测,将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茶籽油、葵花籽油等常见食用油掺入纯玉米油,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C14:0、C16:0、C16:1、C17:0、C17:1、C18:0、C18:1、C18:2、C18:3、C20:0、C20:1、C22:0、C22:1的含量,利用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纯玉米油与混合玉米油的相似度,分别建立了其他油掺入量与玉米油指纹图谱相似度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玉米混合油中掺伪油脂的定量分析,也可用于鉴定玉米油的纯度;当玉米油中混入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时,检测误差较小;掺入菜籽油时,可结合芥酸的一元线性分析法提高检测精确度;掺入花生油时,可结合山嵛酸(C22:0)等一元线性分析法提高检测精确度;掺入棉籽油,可结合C16:0、C18:1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相对一维光谱而言,二维相关谱技术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适合于相似样品的判别分析。由于二维相关谱是建立在一维光谱相关计算的基础上,因此一维谱上的噪声和虚假信息都会引起二维相关谱的变化,产生一些虚假的相关峰,特别是在对复杂生物体系进行分析时,这些虚假信息使得二维相关谱无法对待测物质的信息进行有效提取。本文依照朗伯-比尔定律,采用计算机模拟数据的方法,建立了二组分不重叠峰和重叠峰的光谱模型,研究了不同标准化方法对二维相关谱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分析体系中的特征峰是否重叠,选择合适的标准化方法进行预处理都非常重要,这既可有效地消除虚假的相关信息,又可充分提取待测物质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7.
依据油茶籽油与菜籽油亲水性不同的特点,通过震荡观察法观察纯油茶籽油、纯菜籽油以及混合标准油(油茶籽油中掺入5%菜籽油)与水混合震荡后所呈现的特征现象,以期鉴别油茶籽油中是否掺有菜籽油,并与电子鼻和醋酸酐-浓硫酸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只需使用水、亚甲基蓝及试管等廉价材料即可在16 min内完成对油茶籽油是否掺伪的鉴别,其灵敏度可满足人们日常检测的需要;另外,此法对商品油掺杂鉴定的结果与电子鼻法和醋酸酐-浓硫酸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此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马油的透皮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马油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确定马油、羊油、猪油及食用花生油的测定波长,并且建立标准曲线,以大白鼠皮为渗透膜,研究马油、羊油、猪油及食用花生油的平均渗透量、渗透速率;建立各种油脂的渗透方程.[结果]在2~10 h的渗透过程中,马油的渗透量(μL/cm2)均大于羊油、猪油和食用花生油,渗透量大小顺序为:马油>花生油≈羊油>猪油.渗透速率(μL/cm2·h)分别为 2.132 1、1.247 9、0.736 0和1.276 4.[结论]马油、羊油、猪油及食用花生油中,马油的渗透速率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法,快速鉴别茶油掺伪。[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比较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茶油与掺有菜籽油、棕榈油掺伪茶油的模式识别模型。[结果]采用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建模时,参数如下:光谱一阶导数处理后,结合SNV、Norris Derivative滤波方法,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8个主成分,模型对预测集样本的准确率达100%;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模时,参数如下:输入向量为前8个主成分的33个吸收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训练学习速度为0.1,训练220步时,模型对预测集样品识别准确率亦为100%。[结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更加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和较好的收敛性,可为茶油品质评价与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常见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确定油茶籽油掺杂后变化显著的特征成分,通过设置不同比例的掺杂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建立了油茶籽油中掺杂棕榈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和大豆油等5种植物油后的特征组分含量与掺杂量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099以上,总体准确率101%。本方法可以用于油茶籽油掺杂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