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究木荷幼苗生长对不同氮磷钾配比营养液的响应情况,为木荷壮苗培育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1月龄木荷幼苗作为试验材料,以Hoagland营养液为母液,进行氮磷钾3因素6水平缺素试验,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木荷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营养液配比中,木荷幼苗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磷钾肥对木荷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PKN,处理15表现最佳,处理12幼苗长势最差;木荷幼苗的株高、生物量、SOD、POD、CAT、SP均表现出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ro和MDA在高水平施肥时显著增加。研究显示,以Hoagland液为水培营养液母液,氮磷钾水平分别为母液中氮磷钾元素浓度的1、1和0.5倍时,木荷幼苗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基质对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容器苗生长及结瘤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对以红心土、椰糠、控释肥、有机肥、钙镁磷肥、泥碳土等为原料配制育苗基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红心土作基质苗木生长更迅速、干物质积累比较大,用椰糠作基质苗木结瘤早、结瘤数量多、根瘤干重大;在基质中添加有机肥和钙镁磷肥能显著提高根系结瘤数量和根瘤干重。最佳基质是99.2%椰糠+0.8%有机肥,其次是85%椰糠+15%泥碳土(空气切根),苗木移植上杯后2个月开始结瘤,4个月可出圃。  相似文献   

3.
美国红桤木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红桤木在我国南京周边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是影响红桤木幼苗死亡率的关键因素.红桤木1 a生播种苗的苗高生长呈"S"形曲线,整个生长经历了一个慢一快一慢的过程.对比南京江宁和六合两试验基地1 a生红桤木播种苗的苗高和地径表明,2个试验地的环境因素对地径的生长量影响不大,红桤木在南京地区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1年生桤木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探讨台湾桤木幼苗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施用不等量的氮肥对其生长指标、生物量以及对植株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量的增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随之减少,不施加氮肥效果最好,高浓度氮肥在初施时有促进作用,其后导致死亡;叶绿素含量为低氮肥较优于无氮和高氮肥;生长及生理质量表现最优的土壤条件为T2的酸性黄心土。通过简单研究土壤条件及氮肥料对台湾桤木小苗的影响差异,为台湾桤木在广西引种苗期栽培养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营养液对袖珍椰子生长和观赏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营养液处理对陶粒培袖珍椰子盆花生长影响试验表明:专用营养液处理较普通营养液处理对袖珍 椰子植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植株的新增枝条数看,用专用营养液作栽培液最好。但从单叶重、叶绿素 含量及整体长势看,以普通营养液栽培,外加专用液叶面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结瘤固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从台湾引种到福建南亚热带山地赤红壤地区生长的台湾桤木(Alnusformosana),幼龄林生长情况、根系分布、结瘤特性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以及年固氮量等试验研究结果。在国内首次报导了台湾桤木的结瘤固氮研究资料。其幼龄期表现出速生性状。3年生幼树平均树高达4.2m,胸径3.3cm。于8月份最高的根瘤固氮酶活性达到155.7μmolC_2H_4/g·hr还原值。3年生幼树单株结瘤量为39.1g,每公顷年固氮量为1427.8kg。4年生幼林达到1449.3kg。  相似文献   

7.
漆树营养液对漆树生长与生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生漆增产措施,笔者用专门配制的含磷、钾、硼、铜、镁等矿质元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漆树营养液"对毛坝漆树进行喷施处理,观察处理组与对照组漆树生长发育情况并测定其平均单株产漆量。试验结果表明:①处理组较对照组漆树生长茂盛,树皮增厚,漆树落叶时间延长半个月左右;②"漆树营养液"对漆树的生长发育无毒副作用;③"漆树营养液"...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的乡土植物在四川境内开展镉污染土壤修复,选择4种乡土木本植物(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桤木Alnus cremastogyne、红椿Toona ciliata、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的种子,分别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研究重金属Cd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发芽率而言,镉对云南松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对桤木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对红椿和五小叶槭的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幼苗生长而言,镉处理对云南松的苗长和根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对桤木和五小叶槭总体表现为促进苗长,抑制根长;对红椿表现为抑制苗长,促进根长。耐受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这4种植物镉耐受性强弱为红椿云南松五小叶槭桤木。  相似文献   

9.
漆树营养液的研制及其在生漆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生漆的产量和质量,就漆树生长的营养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配制了含有磷、钾、硼、铜、镁等矿质元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漆树营养液;在此基础上,以毛坝漆树为试验对象,采用配制的漆树营养液进行了不同浓度处理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漆树比对照组的生长茂盛,其树皮增厚,漆树落叶时间延长半个月左右,且无毒副作用,生漆产量明显提高,生漆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红桤木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7年,从美国引进红桤木在江苏六合和安徽南陵进行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红桤木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是一个优良的速生树种。造林3 a时,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3.98 m和5.01 m,地径生长量达到5.9cm和7.14 cm。实生红桤木个体间早期生长差异较大,地径与苗高生长显著相关。引种红桤木4年生时已大量开花结实,进入性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采用Hoagland营养液+MnCl2·4H2O为胁迫溶液,以用营养液培育的幼苗作为对照,设置T1中度低锰(20%营养液)和T2重度低锰(5%营养液)作为胁迫处理。分别在第10 d和第20 d取样,进行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生物量和生理特性等指标的测定,以探索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苗期在低锰环境下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降低,江南油杉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锰浓度的降低,株高和地径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逐渐下降,细胞受损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叶绿素总含量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在短时间内随锰浓度降低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增加,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在短时间内随锰浓度降低呈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增加,含量逐渐下降;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不同供氮水平对4种桤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桤木属(Alnus Mill.)植物为桦木科(Betulace-ae)落叶乔木,典型的木本非豆科(Leguminosae)固氮树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大约有40余种,我国有11种。桤木属  相似文献   

13.
以杨梅(Myricarubra)1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杨梅容器育苗在控根和不控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其光合作用指标。研究表明:杨梅控根容器苗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都较普通容器苗有显著提高;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较普通容器苗显著升高;其光合日进程与普通容器苗表现出相似的趋势,都呈现双峰型曲线;比较控根容器苗与普通容器苗的光响应曲线,控根容器苗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说明其光能利用范围较宽,光合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杨梅根瘤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株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四川桤木的共生Frankia菌株为对照,研究12株杨梅根瘤内生菌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类群、细胞壁类型、营养源利用、固氮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具有分枝状菌丝、多腔孢囊、泡囊等典型的Frankia结构,杨梅菌株FMrl6、FMr43和木麻黄菌株FCe64、FCe33还具有串珠状生殖菌丝.多数杨梅菌株在有氮培养基中能形成泡囊,固氮活性差异显著.细胞壁类型多为Ⅲ型,菌株FMrl6为Ⅱ型.生理类群有A、B和AB 3种,同一株杨梅根瘤内有B和AB 2种生理类群的菌株共存.菌株能良好利用丙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吐温和酪蛋白,部分菌株利用硝态氮、铵态氮和牛肉膏,利用糖类差,不利用蛋白胨和尿素,不使明胶液化,不分解纤维素,不产生硫化氢,不利用苯丙氨酸.杨梅根瘤内生菌可使原宿主结瘤,能感染沙枣和四川桤木,但不侵染木麻黄结瘤,这为菌株的选择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肥料对杨梅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inoculation with Frankia, a N-fixing actinomycete, on the growth of Alnus sieboldiana seedlings was studied on unsterilized soil from a nursery and an alder stand (forest of Alnus firma). The seedlings of A. sieboldiana were inoculated with Frankia before or after a 2-month culture on sterilized vermiculite, during which they nodulated, and transplanted to unsterilized soil from the nursery and the alder stand. The control seedlings were also cultured on sterilized vermiculite for about 2 months and transplanted to unsterilized soil without Frankia inoculation. The seedling growth, nodulation and N-fixing activity were measured 3, 10 and 16 week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Growth and nodule biomass of the seedlings inoculated with Frankia and those grown on the alder soil were better than those without inoculation with Frankia and grown on the nursery soil, respectively. The seedlings inoculated before spontaneous nodulation grew better than those inoculated at the transplantation. Nitrogen-fixing activity measured by 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 at 16 week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was higher in the seedlings grown on the soil from the nursery than on the soil from the alder stand.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施肥对川滇桤木苗期生长的影响,以1 a生川滇桤木幼苗为研究材料,通过施用不同量氮肥、磷肥、钾肥的正交组合施肥试验,测定其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川滇桤木幼苗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有不同的影响,对叶绿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增大最适宜的氮磷钾肥比例为0~0.2∶0.6∶0.1~0.4。  相似文献   

18.
在笃斯越桔天然群体果实性状变异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进行林分类型间植株生长、单株结实量的对比分析与综合评价,确定"白桦+赤杨+柴桦+柳树+笃斯越桔+越桔+杜香"、"白桦+柴桦+柳树+笃斯越桔+杜香"及"白桦+柳树+笃斯越桔"林分类型内的笃斯越桔为优良群体。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单株结实量、果实类型及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初步认定:生长在"白桦+赤杨+柴桦+柳树+笃斯越桔+越桔+杜香"林分类型内的笃斯越桔为优异种质。同时,创新提出优异种质组织培养规模化苗木繁育的关键技术,为笃斯越桔遗传改良和优异种质的创新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分离培养和宿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普通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根瘤上分离到具典型孢囊和泡囊特征的放线菌Frankiasp.菌株18株,均获得纯培养。BAP是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生长的适宜培养基。同一木麻黄根瘤中有不同形态特征与侵染特性的内生菌共存;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在木麻黄不同种内可交叉侵染,还可侵染杨梅、四川木岂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