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2013年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的两艘金枪鱼延绳钓船的渔场数据、放钓数据以及渔获物数据,研究了全年各月份渔场分布情况及主要渔获物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变化。结果表明,渔获物包括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旗鱼类等,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优势种为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其相对多度分别为75%和10%。长鳍金枪鱼的日均高产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渔区集中在S 15°~17°纬度区间以及南部S 26°~27°纬度区间,黄鳍金枪鱼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渔区集中分布在S 8°~13°的纬度区间,长鳍金枪鱼高产渔区海表温度集中在20~22℃和27~30℃,黄鳍金枪鱼高产渔区则集中在海表温度28~29℃海域。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获量、海水表层温度等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区及其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于25~40°N之间的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3.6℃,中位数为24.5℃,多数渔场区位于暖温带海域,其平均SST多数为16~28℃,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海水表层温度为16~23℃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和平均CPUE变化趋势类似,且表层温度为18~20℃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最高.渔获量分布于表层温度为16~23℃和24~27℃海域,但主要集中于16~23℃的范围.交叉相关分析表明长鳍金枪鱼CPUE同太平洋年际振荡指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卵巢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10月–2014年2月在北太平洋海域(29°08′~41°08′N,163°50′~144°19′W)采集的364尾长鳍金枪鱼的卵巢样本,利用组织学分析,详细描述了长鳍金枪鱼卵巢、卵细胞的发育阶段。结果显示,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卵巢内同时存在不同时相的卵细胞,为分批产卵类型;组织学上,长鳍金枪鱼的卵细胞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卵巢成熟指数在成熟期为Ⅰ~Ⅴ期时逐渐增大,在Ⅵ期时减小;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产卵高峰为12月中旬和1月初,其卵巢成熟指数随纬度的升高呈递减趋势,随经度变化规律不明显。研究表明,通过对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卵巢的发育特征的分析与探讨,可为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状况评估及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垂直活动水层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垂直活动水层分布特征及其适宜的垂直活动水层深度,采用Argo数据重构了研究海域次表层20℃和25℃等温线深度场,并结合2010年~2012年中水集团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实际生产统计数据,绘制了20℃和25℃等温线深度与长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叠加图,分析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垂直活动水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20℃和25℃等温线深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长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随着20℃等温线深度的220 m等深线和25℃等温线深度的140 m等深线时空变动而季节性南北移动。长鳍金枪鱼中心渔场主要分布于10°S以南、160°E~175°E之间,中心渔场所处海域,其20℃等温线深度多在220 m以深,超过250 m的海域CPUE均偏低;25℃等温线深度多在140 m以浅,浅于80 m的海域则难以形成中心渔场。采用频次分析与经验累积分布函数(ECDF)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适宜的垂直活动水层深度为88~238 m。文章初步得出了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适宜的垂直活动水层深度,可用于指导延绳钓投钩深度,为中国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作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年龄与生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金枪鱼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其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日益受到各方关注,鱼类年龄鉴定是渔业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2013~2014年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探捕所采集的227个脊椎骨样本,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分成4组进行年龄的鉴定,选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幂指数模型对叉长和脊椎骨半径进行拟合,最后选出结果最好的鉴定组和拟合模型,通过年龄鉴定估算长鳍金枪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52~104 cm,优势叉长组为81~90 cm,占总数的83.1%;年龄组成以5、6龄较多,占样本总数的80.86%。最终得到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生长方程为:Lt=109.180 2[1-e~(-0.258 783(t-1.991 28))],t_(tp)=2.25。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金枪鱼渔业在发展的同时,生鱼片用金枪鱼(蓝鳍、马苏、大眼、黄鳍金枪鱼)的资源管理和限制也严厉起来,为此估计今后上述金枪鱼渔获量增大的可能性不大。例如,蓝鳍金枪鱼和马苏金枪鱼的捕捞已处于严格的限制。而大眼和黄鳍金枪鱼资源状态也并不乐观。为此,在地中海、澳大利亚和日本等的蓝鳍和马苏金枪鱼的养殖在兴起,暂时弥补了生鱼片用金枪鱼渔获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东部黄鳍金枪鱼的渔业生物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在印度洋东部海域的延绳钓生产实践 ,对所渔获的黄鳍金枪鱼 (Thunnus albacares)群体的构成、繁殖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渔获黄鳍金枪鱼纯重范围为 10~75 kg,叉长范围为 80~ 15 0 cm,纯重、叉长关系为 W=1.5 2 7× 10 -5L3,渔获构成月间变化明显 ,不同年龄个体性成熟与繁殖节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延绳钓渔业重要的目标鱼种。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8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样本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其生物学组成和栖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叉长(FL,cm)与体质量(WW,kg)的关系为:WW=3×10-5×FL2.909 9(雌雄性,R2=0.915 3);体长(TL,cm)与叉长(FL,cm)关系为:TL=1.033 6FL+2.555(R2=0.961 4);叉长(FL,cm)与两背鳍间距(LD1D2,cm)的关系为:LD1D2=0.248 5FL+1.238 1(R2=0.815 1);利用各水层长鳍金枪鱼渔获率(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推测其主要的栖息水层为150~270 m,栖息水层温度范围16~22℃,盐度范围35.0~35.6,其中最高资源丰度主要分布在190~230 m的水层,对应的温度为18~20℃,盐度为35.2~35.4。研究结果可为掌握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环境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加蓬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西濒大西洋中东部的几内亚湾,国土面积26.8万km2,人口约130万人,海岸线长750km,大陆架面积40600km2。众所周知,位于大西洋中东部的几内亚湾,和太平洋中西部一样是一个金枪鱼围网、金枪鱼延绳钓、鲣鱼竿钓的重要作业渔场。日本鲣鱼、金枪鱼渔业协会从2000年起通过与加蓬共和  相似文献   

10.
从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台湾拥有的金枪鱼延绳钓船共597艘,其中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为334艘(占60%),长鳍金枪鱼延绳钓船为263艘(占40%)。  相似文献   

11.
加蓬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西濒大西洋中东部的几内亚湾,国土面积26.8万km2,人口约130万人,海岸线长750km,大陆架面积40600km2。众所周知,位于大西洋中东部的几内亚湾,和太平洋中西部一样是一个金枪鱼围网、金枪鱼延绳钓、鲣鱼竿钓的重要作业渔场。日本鲣鱼、金枪鱼渔业协会从2000年起通过与加蓬共和  相似文献   

12.
宋利明  惠明明 《海洋渔业》2012,34(2):145-153
利用2006年10月至次年1月在马绍尔群岛海域与2009年10~12月和2010年11月至次年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延绳钓探捕所取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的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个海域的黄鳍金枪鱼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马绍尔群岛海域和吉尔伯特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的优势叉长分别为120~140 cm和100~140 cm,平均叉长分别为(129±1.08)cm和(119±0.78)cm,差异性显著;(2)性别比例(雄性∶雌性)分别约为1.07∶1和1.40∶1,无显著性差异;(3)马绍尔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性腺成熟度高于吉尔伯特群岛北部海域,吉尔伯特群岛北部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性腺成熟度高于南部;(4)摄食等级均以0和1级为主,其中马绍尔群岛海域分别占48.31%和35.96%,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分别占27.91%和40.70%,无显著性差异;(5)两海域原条鱼重与叉长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6)马绍尔群岛海域的黄鳍金枪鱼可能是从吉尔伯特群岛海域洄游过去的。  相似文献   

13.
在南纬20度以南的澳大利亚东岸外海分布有长鳍金枪鱼,近年来澳大利亚对其东岸长鳍金枪鱼的捕捞极为关注,捕来的这些长鳍金枪鱼大部分都以冰鲜产品形式向欧洲的大型超级市场出口,2008年的出口量在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世界黄鳍金枪鱼渔业现状和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金枪鱼渔业的重要经济鱼种。文章叙述了世界黄鳍金枪鱼最近20多年来的渔业历史和现状,并按照不同渔具对黄鳍金枪鱼在各海区的渔业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叙述了渔场时空分布以及各海区主要从事黄鳍金枪鱼作业国家的渔业产量。此外,还对黄鳍金枪鱼的分布、洄游、种群、生长、繁殖及食性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3—2014年在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的超低温金枪钓渔船“天祥”16号船上采集的258个鳍条样品为基础(从845尾长鳍金枪鱼样本中随机选取了258个鳍条样本),研究了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年龄和生长情况。研究首次采用了3个不同的切割位置(鳍条全长的10%、20%、50%标记段)对鳍条截面进行处理,利用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分别拟合长鳍金枪鱼叉长和鳍条截面半径之间的关系,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来获得最优化的函数,并计算其逆算叉长,最后得到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生长方程、生长拐点以及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研究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4~6龄,不分雌雄的生长方程为Lt=112.231×[1-e-0.277 132×(t+1.435)],拐点年龄为2.53,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的趋势,且年龄越大变化越小。本研究可为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状况评估及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南非的200海里水域是为优质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渔场。2007年有6艘日本的远洋金枪鱼延绳钓船通过日本与南非签订的渔业协定在南非200海里水域内作业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成绩。还有从2007年开始以出租形式在南非200海里水域内作业的日本金枪鱼延绳钓船也取得了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周成  杨旭  杨报国  王少琴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02-1213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为研究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摄食变化以及不同海域营养生态位差异, 根据 2019 年东太平洋和 2021 年中西太平洋海域金枪鱼渔船采集的黄鳍金枪鱼样本, 对其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黄鳍金枪鱼肌肉检测出 34 种脂肪酸, 包括 16 种饱和脂肪酸(SFA), 8 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10 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黄鳍金枪鱼肌肉脂肪酸中 SFA 含量与 PUFA 含量呈负相关, MUFA 含量与 PUFA 含量呈正相关。SFA 含量与叉长呈显著负相关, MUFA、PUFA 含量与叉长呈显著正相关。中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肌肉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 两海域之间脂肪酸组成平均不相似性为 18.85%, 主要差异来自 n-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FA、PUFA、C22∶6n3 (DHA)、Cl6∶0、Cl8∶1n9、MUFA、C22∶6n3/C20∶5n3 (DHA/EPA)、 C18∶0、n-6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主成分分析显示, 黄鳍金枪鱼的营养级越高, 肉食性越高, 以甲藻和硅藻为食源的生物对黄鳍金枪鱼的能量来源贡献越大。相反, 营养级越低的黄鳍金枪鱼主要摄食以细菌、陆地植物和植食性桡足类为食源的生物。主成分回归表明, 黄鳍金枪鱼随叉长增大, 其营养级增加, 肉食性提高, 食性逐渐由以甲壳类和头足类向虾和硬骨鱼等富含多种特征脂肪酸的生物转变。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较中西太平洋肉食性更强, 营养级更高, 甲壳类对其能量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0°S、85°W~150°W)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以渔获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2012年各月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栖息地预测中,以CPUE为适应性指数的栖息地指数模型比以渔获量为适应性指数的栖息地指数模型预测更为准确。2012年中心渔场的预报准确性达75%以上,具较高预报准确度,可为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寻找中心渔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世界水产品的消费大国,其中以鲜食生鱼片而闻名于世。用于制作刺身(日式生鱼片)和生鱼片寿司(将拌有醋的米饭捏成一个饭团,在其上敷上一片鱼片而成)的原料鱼种类很多,其中尤以金枪鱼制成的生鱼片档次为最高。从金枪鱼的品种看,价格由高至低的依次为蓝鳍金枪鱼、马苏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  相似文献   

20.
2012年6月,泛美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美国召开的2012年年会上首次制定了东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捕捞配额。2012~2013年,该地区蓝鳍金枪鱼捕捞配额为1万吨。该配额将不会对渔民的利益造成影响。金枪鱼渔业推进机构(OPRT)表示,捕捞配额一旦设置,配额数量可能会持续降低,除非蓝鳍金枪鱼种群数量有复苏的迹象。渔民必然认为他们将最终面临严格的监管,届时可能会规避这些管理措施。IATTC水域蓝鳍金枪鱼每年的产量维持在4000吨左右,2010年的产量为7800吨,而2011年仅为3200吨。因此,该捕捞配额将不会损害渔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