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2017-2018年,项目组实施了丹东市现代渔业发展基金项目——海蜇品种选育试验。2017年,引进江苏海蜇螅状体附着片5000片,辽东湾海蜇螅状体附着片4000片,当年育出江苏海蜇苗1800万只,辽东湾海蜇苗4300万只;2018年采取了杂交选育措施,培育江苏海蜇种内雌雄自交系螅状体附着基4000片,培育江苏海蜇与本地海蜇杂交系螅状体附着基6000片,共育出杂交海蜇苗5500万只,育出的海蜇苗全部销售给省内外  相似文献   

2.
<正>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海洋资源日益匮乏,野生海蜇已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海蜇人工养殖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且每年增殖放流需要大量的海蜇苗。基于此,2015―2017年,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和南通滨海园区乾峰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海蜇人工育苗试验,2016、2017年累计培育海蜇幼苗4亿个,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在辽东沿海地区,海蜇是重要的经济养殖种类。海蜇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在水的中上层生活,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饵料,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海蜇的大规格苗种培养,在东港地区被称为"蛋黄苗"养殖,指将伞径1~1.5厘米的海蜇苗培养成伞径5厘米以上海蜇苗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海蜇养殖时间短,见效快,池塘养殖60天可收获。海蜇在我国北方可养殖2~3茬,5月1日可放苗养殖第1茬,6月底7月初收获。而7~8月份由于海蜇苗种缺乏,常常无苗可放,浪费了池塘养殖水体。如果在春夏季节采取低温保种,解决海蜇苗种生产需求,便可确保一年养殖2~3茬海蜇。笔者根据几年来海蜇育苗和养殖生产情况将海蜇螅状体春夏低温保种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蜇野生资源的逐年衰退,海蜇人工养殖目前由南至北在沿海各地展开,尤其近2年的北苗(螅状体)南育(蝶状体)取得可喜成果,稳定了养殖生产,但是海蜇人工养殖技术仍然不稳定、不成熟,成功与失败兼而有之。为了深入探讨海蜇养殖技术,2004年我们对营口市部分虾池人工混养海蜇进行了全程跟踪,现对部分养殖户连续投放4批蜇苗却先后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蜇野生资源的逐年衰退,海蜇人工养殖目前由南至北在沿海各地展开,尤其近2年的北苗(螅状体)南育(蝶状体)取得可喜成果,稳定了养殖生产,但是海蜇人工养殖技术仍然不稳定、不成熟,成功与失败兼而有之.为了深入探讨海蜇养殖技术,2004年我们对营口市部分虾池人工混养海蜇进行了全程跟踪,现对部分养殖户连续投放4批蜇苗却先后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位于宁波市象山县的平岩头育苗厂传来喜讯:该育苗厂今年3月8日从辽宁引进的1000万尾海蜇苗培育成功,填补了浙江省人工培育海蜇苗的空白,为全县海水养殖开辟了一条新路。目前这1000万尾海蜇幼苗个体已达到0.3-0.8厘米,成活率达60%左右,预计再过半个月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天然海蜇资源不断减少,而国内外市场对海蜇的需求量却在不断扩大,因此在丹东地区养殖海蜇正在成为继养虾后的又一热门产业。海蜇繁殖能力强,养殖时间短,收入可观,有些渔民认为养殖海蜇技术简单,条件要求很低,无需防病害,因此只是采取一些粗养的方式进行养殖,结果产量差异很大。去年我市一些养殖户放了3茬苗未见一个成蜇。  相似文献   

9.
1995年在浙南没有进行放流海蜇苗,经调查5月半-6月半,苍南和半阳两县沿海出现海蜇群,两县海民捕到海蜇25万只,分析认为这是经三年放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09,(7):18-18
近日,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组织指导下,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成功举行了“日照市首次海蜇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1000余万只优质健康的海蜇苗放流在石臼湾海域。这是日照市历史上首次进行人工海蜇增殖放流活动。至此,日照市人工增殖放流水产品种已增加至11个。  相似文献   

11.
海蜇与海参混养充分利用两品种的互换生态位。海蜇水温18—28℃适宜生长,5月底6月初开始放苗,到10月上旬可陆续放苗2—3茬,39~90天可收获海蜇。6月初水温达到20℃海参开始夏眠,正好利用这一特性养殖海蜇,10月中旬收完海蜇,到10月下旬水温下降到18—8℃,正是海参适宜生长的时期。海蜇平均产量121.52kg/667m^2,产值1080.85元/667m^2,海参平均产量158.13kg/667m^2,产值5326.48元/667m^2。平均每667m^2纯益3644.29元,投入产出比为1:2.32。  相似文献   

12.
<正>海蜇苗种的中间培育又称为海蜇中间暂养,也称为海蜇苗种的标粗。中间培育是在池塘中将海蜇育苗室出池的伞径1厘米左右海蜇苗培育成伞径5厘米左右大规格苗种的养殖过程。海蜇养殖通常是混养的模式,使用对虾养殖池塘,或者盐场储水池,一般单池面积较大,50亩以上,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好处是对于海蜇的中后期生长运动空间较大,水质环境稳定。缺点是早期放苗时,由于育苗室的出池  相似文献   

13.
1992-1994年,每年4-5月浙江苍南县近岸水域进行海蜇苗放流增殖,放汉回捕率为0.57-2.33%,停止放流后的1995-1997年在浙南近岸水域共捕到海蜇124.2万只,,放流结果表明,海蜇放流回捕率是高的,并且出现了自然繁殖群。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海蜇池塘2茬养殖生产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益。6月1日放苗养殖第1茬,7月底8月初收获。8月1日放养第2茬8—10cm大规格苗种,10月份收获2茬海蜇。  相似文献   

15.
海蜇属腔肠动物门,以前主要靠海洋捕捞获得。近年来自然海蜇产量下降,蜇价上扬,群众自发开展海蜇养殖,开始是纳潮纳入自然蜇苗养殖,以后又利用人工育苗进行全人工养殖。2002年,辽宁、山东、江苏都有相当面积池塘养殖海蜇。但海蜇养殖是新生事物,养殖技术尚未发展完备,所以养殖效果高低悬殊,有些养殖池塘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好,也有些养殖者盲目跟进,养  相似文献   

16.
许方学  李玉钢 《海洋渔业》2003,25(3):151-152
海蜇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风险小、值得推广的养殖品种之一。海蜇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具有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2~3cm的海蜇苗,2个月左右体重碍达8~10kg。 辽宁省丹东市有虾池面积8000hm~2,2002年虾池海蜇养殖面积1133hm~2,产量1500t,取得较好效益。为充分利用好虾池资源,大力推广海蜇养殖,提高虾池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笔者在丹  相似文献   

17.
小宋 《科学养鱼》2003,(3):34-34
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的海蜇人工育苗场,只见用黑色细眼渔网遮盖着的水池漆黑一片。颗颗不足米粒大的白色海蜇螅状体,吸附在一拇指宽、中指长的塑料片上,一动不动。在水池里排放着的扇形塑料片上,共吸附着1000多万颗海蜇螅状体。目前这些海蜇螅状体正处于冬眠状态,3月初水温上升,便会长个儿分裂成海蜇幼体,4月就可下海放养。这是该省用于规模化养殖的第一批全人工培育的海蜇苗,繁育成功预示着久别的海蜇有望重视杭州湾海域。海蜇是一种沿岸暖水性大型食用水母,其中生长在浙江省杭州海域的海蜇个体大,肉质厚实、匀称,用其…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笔者在大洼县荣兴镇海丰水产有限公司利用6.67hm^2(100亩)的池塘,进行了海蜇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单茬海蜇养殖亩产150kg,养殖规格超过3.5kg,每667m^1收入1500元的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养殖海蜇具有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小、收益高等特点,吸引众多养殖户进入该项产业。为使海蜇养殖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笔者依据两年来辽宁省丹东地区生产经验,总结出池塘养殖海蜇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一、池塘准备及选择适宜套养品种,提高回捕率。 养殖海蜇应选择在进、排水条件较好,水深1.5m~2.0m,且面积大的池塘为好。野杂鱼、蟹类是海蜇的主要敌害,放苗前必须将其杀灭,并安装60目~80目的进水网以防止鱼卵进入池内。排水网要采用围网方式并配有大、小两种网目,供养殖中、后期更换,以防止排水时海蜇随水流失。池…  相似文献   

20.
海蜇因其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但在养殖模式上以池塘养殖居多,存在着规模不大、产量不高等问题。为探讨养殖新模式,青岛市城阳区于2009年在胶州湾内进行了3.33hm^2浅海围网养殖海蜇试验。6月初放苗,7月下旬开始收获,取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