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巴山木竹笋、叶的营养成分按不同出土时间和不同龄级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对比了巴山木竹笋、叶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巴山木竹竹笋、叶中灰分、粗纤维含量随着出土时间和龄级的增加逐渐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巴山木竹竹叶中的微量元素除了Ca含量随着龄级增长而增加,其余均大致随着龄级增长而减少。巴山木竹竹笋和竹叶共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笋、叶中氨基酸总量均随时间推移而减少,但必须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却有所增加;通过对巴山木竹竹笋和竹叶营养成分对比可以得知,巴山木竹竹笋的营养价值相对竹叶更为丰富,更利于大熊猫对生活必需营养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朱勇  罗朝光 《经济林研究》2012,30(3):103-105
为给人们认识绿竹笋的营养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有关食品检测标准,对绿竹笋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34个营养成分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绿竹笋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23%,粗纤维含量为0.77%;绿竹笋主要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约为1.76%,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最多;各样本的总糖含量在1.10%~2.40%之间,其含量差异较大;绿竹笋主要含有磷、铁、钙,其含量均值分别为435、8.6、86.3 mg/kg,各地绿竹笋中磷与钙含量的差异较大;绿竹笋主要含有维生素C,其维生素C含量为73.0 mg/kg。  相似文献   

3.
以芦丁为标准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和分析了3种苦竹属竹笋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从黄山市采集的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鲜笋中总黄酮含量为4.003mg·g^-1,且鲜笋经过冷水浸泡24h后,笋内黄酮含量减少了77.3%。由黄酮类化合物味苦可证明苦竹笋的苦味与黄酮有关,建议人们食用苦竹笋最好不要用水浸泡,以有利于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获取。同时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同一产地的苦竹竹笋中黄酮的含量远高于衙县苦竹、斑苦竹,反映了苦竹属不同种竹笋之间黄酮含量的差异。而采于广德的苦竹竹笋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采于黄山市的,说明气候与土壤等条件对苦竹竹笋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安徽霍山毛竹笋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霍山县是毛竹天然分布的北部边缘,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使这里生产的毛竹笋具有特殊的品质。文章测定了霍山毛竹春笋、鞭笋和冬笋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霍山毛竹笋中蛋白质含量为1.78%~3.36%,可溶性糖含量为1.98%~3.20%,粗纤维含量为0.794%~0.924%;毛竹笋氨基酸总量为17.30~32.59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20.7%~26.2%,鲜味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34.8%~44.8%;毛竹笋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均在检测限以下。分析认为,霍山毛竹笋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污染的食品,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5.
套袋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生长良好、均匀的高节竹林作为样地,在出笋高峰期标记即将出土的竹笋320株,其中160株用0.3mm厚(共3层,每层0.1mm)的黑色塑料袋遮光,另160株作为对照。随着竹笋的生长,依次从遮光笋及对照笋中采收地上部分高度接近5、10、15、20、25、30、35cm的笋,待预处理后作为样品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竹笋地上部分高度10~30cm范围内,套袋能降低竹笋中单宁、维生素C、粗蛋白的含量;套袋栽培的竹笋中粗纤维含量比自然生长的竹笋中的粗纤维含量约低10%以上,氨基酸总量也高于自然生长的竹笋。  相似文献   

6.
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方法测定了刚竹属8种笋用竹种鲜竹笋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灰分等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8种笋用竹种竹笋还原糖含量普遍为1.20~1.50 g·100 g~(-1),蛋白质含量为2.65~3.62 g·100 g~(-1)。以白哺鸡竹笋和红哺鸡竹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原糖含量在1.40 g·100 g~(-1)以上;毛竹和花哺鸡竹为2种高蛋白竹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62 g·100 g~(-1)和3.61 g·100 g~(-1)。红哺鸡竹口感较优,且粗纤维、灰分含量不高,是食用佳品。8种笋用竹种竹笋中氨基酸种类齐全,除了色氨酸外,16种常见的氨基酸均被检出,氨基酸总量(T)均高于大白菜、蒜苗、韭菜、芫荽、空心菜等常见蔬菜。白哺鸡竹竹笋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的人体必需氨基酸(E)含量较高,E/T分别为37.704、36.029,超过了一般的蔬菜。甜竹、毛竹和高节竹竹笋中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CE)均在0.191 g·100 g~(-1)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收期对3种笋用竹竹笋营养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采笋期对竹笋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对红哺鸡竹(Phylostachys iridescens)、白哺鸡竹(Ph.dulcis)和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aureocaulis')3种笋用竹不同采笋期竹笋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灰分含量和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笋用竹竹笋蛋白质干基含量均在310 g/kg以上,红哺鸡竹还原糖干基含量为107.0—188.1 g/kg,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还原糖含量分别为66.1—117.2,72.1—121.0 g/kg.3种笋用竹竹笋中粗纤维含量为43.0—84.2 g/kg,脂肪为26.0—36.0 g/kg.采收期异同不仅影响竹笋的粗纤维和灰分含量,也会影响到竹笋中蛋白质、脂肪、还原糖,但不同竹种的含量变化有所不同.红哺鸡竹竹笋中脂肪、蛋白质含量随采集时间的推后含量递减,但还原糖含量递增,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中脂肪、蛋白质含量随采集时间的变化不明显.3种笋用竹竹笋氨基酸总量(T)变化在13.06—35.4 g/kg,E/T值均在33.0以上.红哺鸡竹竹笋的T值随采收期的延后含量增加,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的T值则呈现出随采收期的延后含量递减,儿童必需氨基酸总量(CE)呈现类似的变化.竹笋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时令变化对于指导竹笋采集和竹林经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合江方竹和刺方竹13种不同种源方竹笋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方法测定了浙江省内合江方竹和刺方竹13种不同种源方竹笋的水分、粗脂肪、灰分、粗纤维、维生素C、蛋白质、铁、锰、铜、锌、还原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方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3种不同种源方竹笋干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8.11%,鲜笋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48%;氨基酸种类齐全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干笋氨基酸总量的平均值为10.7445g/100g,鲜笋氨基酸总量的平均值为0.9501g/100g,鲜笋中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总量的平均值为219mg/100g,明显高于普通的食用笋;13种不同种源方竹笋中,"丽水种源"合江方竹、"杭州种源"合江方竹等7个种源的干笋营养成分含量值更高,而"莲都种源2"刺方竹、"莲都种源1"刺方竹、"景宁种源"刺方竹等6个种源的鲜笋营养成分含量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3个海拔梯度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高节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差异,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集3个海拔梯度(110、370、560 m)的高节竹林竹笋,对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基径、长度、笋个体质量、可食率和可溶性糖、维生素C、胱氨酸、酪氨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及单宁、草酸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高节竹笋蛋白质、脂肪、淀粉、总黄酮、其它种类游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及纤维素、木质素、苦味、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和甜味、鲜味氨基酸比例影响不显著(P0.05),对芳香味氨基酸含量和芳香味、苦味氨基酸比例有较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外观品质有显著的影响,中、高海拔竹笋优于低海拔竹笋;海拔高度对竹笋营养品质、食味品质有较显著的影响,但对外观品质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锡金龙竹竹笋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锡金龙竹鲜笋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粗纤维、总糖和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和麻竹竹笋以及6种常用蔬菜的相应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锡金龙竹鲜笋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总糖及二氧化硫含量分别为227.7 g/kg,24.6 g/kg,82.7 g/kg,209.3 g/kg和2.65 g/kg,其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与4种甜龙竹竹笋相当,蛋白质明显高于常用蔬菜,而粗脂肪含量略低于常用蔬菜.其每kg竹笋干物质中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为:P 9.33 g,Ca 42.33 g,K 367.67 g,Mg14.33 g,Fe 5.0 g,Zn 4.6 g,Cu 1.0 g,Mn 3.8 g, 略低或接近于4种甜龙竹竹笋,但明显高于所有参试的常用蔬菜.其锌铜比值为4.60,锌铁比值为0.92,说明锡金龙竹鲜笋所含的铜、铁、锌的比值是比较合理的.其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TAA)、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和人体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含量分别为182.17 g/kg,54.39 g/kg,78.67 g/kg,都高于所有参试的常用蔬菜,其氨基酸总量略高于4种甜龙竹的竹笋.其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EAA/TAA)的29.86 %,人体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69.14,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认为,锡金龙竹鲜笋中富含矿质元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其粗蛋白质与粗纤维含量明显高于粗脂肪含量,属高蛋白、高纤维、低脂型且营养丰富、具有很高开发潜力的野生食用竹笋.  相似文献   

11.
毛竹增产剂及幼竹竹腔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竹腔施肥试验区与对照区毛竹竹笋游离氨基酸、还原糖、总黄酮、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锌含量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竹笋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竹笋中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不会影响竹笋的营养品质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保鲜竹笋的调味笋罐头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亚林所石全太研究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近10吨毛竹笋、红竹保鲜竹笋为原料,研制开发出四大系列调味竹笋罐头─—辣味笋、骨汁辣味笋、雪菜笋、油焖笋,并制定出其产品的质量检测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种类型毛竹笋进行品尝和分析,探索毛竹笋辛辣味的呈味物质,为提高毛竹笋食用品质和经济价值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运用感官评定、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出土毛竹笋(AS)、未出土毛竹笋(US)和毛竹鞭笋(RS)3种新鲜竹笋及AS竹笋水煮后的笋渣、笋汤进行感官评定、成分分析,开展呈味物质含量与相应滋味强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经感官评定,AS和US 2种类型毛竹笋辛辣味均表现为从笋基部到笋尖依次增强的趋势,而AS竹笋从笋基部到笋尖辛辣味强度值为2.0 9.5,明显高于US的1 6,RS竹笋滋味则表现为微甜,笋基部到笋尖无明显变化。AS竹笋水煮后笋渣滋味为辛辣味,且辛辣味强度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笋汤滋味则表现为苦涩味,滋味强度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增强。(2)通过GC-MS方法,共检测出毛竹鲜笋43种成分,其中,酯类9种、醇类6种、酸类5种、酚类3种、酮类2种、醛类3种、烃类4种和其它11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且与辛辣味有关的物质为草酸、单宁和麻黄碱。(3)相关性分析表明,与AS和US竹笋辛辣味显著相关的呈味物质为氰化物、氰苷、单宁和麻黄碱,与AS竹笋辛辣味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50、0.939、0.818(P0.01);与US竹笋辛辣味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857、0.939、0.937(P0.01)。AS水煮后笋渣中氰化物、氰苷和单宁与辛辣味强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861、0.933(P0.01),笋汤中与苦涩味强度显著相关的有氰化物、单宁和草酸,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954、0.976(P0.01)。综合表明:毛竹笋辛辣味的呈味物质是氰化物、氰苷和单宁。[结论]影响毛竹笋辛辣味的主要呈味物质为氰化物、氰苷和单宁,其辛辣味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产量类型雷竹林植株及竹笋激素的分析,认为GA3和ABA调控着雷竹鞭侧芽的萌发,也就是影响着竹林的产量,而IAA和CTK对雷竹鞭侧芽的萌发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但影响着竹笋的生长发育;通过对氨基酸含量的分析认为高、中、低雷竹林竹笋的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但覆盖雷竹林的春季竹笋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通过对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得出蛋白质、N、P、K含量从高、中、低产林呈下降趋势,并还认为竹林中适当增施N肥有利于笋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集约经营对毛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集约经营对毛竹笋品质的影响.对2种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地的土壤及毛竹笋进行采样分析。缔果表明: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高于粗放经营;集约经营降低了毛竹笋体中总糖、蛋白质、脂肪含量,而提高了淀粉、游离氨基酸含量;集约经营使毛竹笋体S,Ca,Mg,Fe,Mn,Cu,Zn,Si,Na等矿质元素含量降低,P,K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6.
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养分的施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施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对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笋N、P、K含量、粗蛋白质、粗纤维、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竹笋N和蛋白质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复合肥处理最高 ,K含量、粗纤维、半需氨基酸总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但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不施肥处理明显高于施肥处理。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发笋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发笋初期N、P、K含量施肥处理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 ,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盛期叶片N、P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末期N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以不施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表现出不同肥料施肥效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雷竹笋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湖北崇阳瑞发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鲜雷竹笋为试材,选用壳聚糖与氯化钙作为涂膜剂对其进行涂膜处理,测定了贮藏期间试材的失重率以及氨基酸、Vc、粗纤维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0.75%壳聚糖+4%氯化钙作为涂膜剂对试材的保鲜效果最好.这种处理能有效地降低了试材的失重率和腐烂率,抑制其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降低其呼吸速率,从而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8.
毛竹冬笋的笋体剖析及营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我国每年生产大量笋罐头出口,获得一定外汇,促进了笋加工业的发展。但外商对笋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只要幼嫩的笋尖(占笋体重量的25%),还有75%的剩余物,造成了笋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着眼于当前笋罐头加工对原料利用的现状,将笋体分割成五部分(笋尖、笋中部、笋基部、嫩笋衣、老笋衣)。分别测定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笋体各部位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矿质元素,是很好的食物资源。为竹笋加工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