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亦是受外来入侵物种威胁的重灾区之一。全面摸清外来入侵植物的发生种类及分布情况,可为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能力。本研究以贵州省中部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中南部的惠水县为调查点,采用样方法对关岭县74个样点和惠水县64个样点进行实地调查,明确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统计发生生境及分布频数等分布格局信息,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其原产地、生活型等特征。结果表明,两个县共发现24科56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其中菊科物种占绝对优势(关岭占比29.55%,惠水占比33.33%),其次是苋科(关岭13.64%,惠水11.11%)、豆科(关岭6.82%,惠水6.67%)、茄科(关岭6.82%,惠水4.44%),并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关岭80.85%,惠水86.96%)为主。本研究首次在贵州省发现了逃逸至野外的柳叶马鞭草和粉绿狐尾藻自然繁殖种群,确证了其入侵特性。紫茎泽兰、三叶鬼针草、一年蓬、水花生、小飞蓬、野老鹳草、粗毛牛膝菊等广泛分布于调查样点,为两县的主要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已适应当地的各种生态环境,并主要分布于荒地、农田、路边等人为干扰频繁生境,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两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建议尽快系统性摸清贵州省的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并加强对恶性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扩散动态趋势研究,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取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对缙云山生态环道北碚段入侵植物物种组成、分布及危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入侵植物共有15科25属28种,主要分布于道路两侧及耕地边缘;2)入侵植物以菊科为主,大部分来源于美洲;3)入侵植物对灌草丛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农作物产量和草坪景观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项,开展区域入侵植物系统的调查评估,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是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论述了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借鉴其他国家对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程序和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来生物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入侵广西的外来生物已超过200种,其中有121种外来入侵植物、97种外来入侵动物.外来入侵植物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3种,如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南美蟛蜞菊等;外来入侵动物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1种,如福寿螺、克氏原螯虾、湿地松粉蚧等.分析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控对策:1)强化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植物外来种入侵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已发现外来有害植物107种,其中紫茎泽豆、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和凤眼莲等16种外来物种已形成严重危害,仅这些外来物种每年入侵的林地面积已达150万hm2,农田面积超过140万hm2,造成的经济损失年达574亿元。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地区,目前  相似文献   

6.
外来入侵植物小子虉草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入侵植物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对入侵地冬春农作物,尤其是麦类作物危害严重,是世界公认的麦田恶性杂草。近年来,小子虉草在云南省大面积暴发危害,且种群不断扩张,严重威胁农田生态系统和粮食生产安全。然而,我国目前除作者前期开展了初步研究外,尚少见其他研究报道,给其预警与防控带来较大困难。本文根据国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作者前期研究结果,首先综述目前小子虉草在世界的空间分布,从种间竞争、化感作用等方面分析其对农作物的危害原因;并从小子虉草的生物学特性、种群遗传特性、生态适应性以及入侵环境的可侵入性4个方面,综述分析其种群入侵扩张的成因,同时介绍了国外关于该入侵物种的防除方法。最后结合我国小子虉草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今后的研究建议。本文通过介绍小子虉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和种群的入侵扩张机制,对该物种的早期预警、限制传播以及入侵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相关决策者掌握了解小子虉草和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农作物进口产品逐渐增多,这也加剧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可能。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不仅使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针对植物检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基本概念、概念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农林业的发展更加安全,人类的健康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8.
在兰州地区发现种外来入侵植物牛膝菊,该物种原产南美洲。介绍了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对城市绿化、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和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边坡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的生态恢复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恢复却有诸多争论。归纳起来,我国高速公路主要有3种植被恢复模式:单纯植草、灌草结合、乔灌草结合。选取了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代表性公路进行植被调查,进而评估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思小高速公路乔灌草结合的恢复模式较其他高速公路单纯植草和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具有更好的生态恢复效果,它具有更丰富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并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外来物种入侵,在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中应予大力倡导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防外来浮游植物入侵引发的渤海湾赤潮灾害,基于近20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了渤海湾海域已发现的外来浮游植物物种及具体物种信息,分析了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及可能产生的赤潮灾害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海域共发现17种外来浮游植物,其中,甲藻门最多,有10种;硅藻门次之,有5种;金藻门和黄藻门最少,各有1种。研究表明: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中,除中华盒形藻外,其余16种均属于赤潮生物,这些物种主要通过压载水引入、传播的方式进入渤海湾海域,应加强港口监控和管理,以防赤潮灾害。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济南市刮起的"美国白蛾风暴",让无数市民切身体会到了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从环境法治建构与完善的角度来看,济南市美国白蛾暴发所折射的不单单是某一类害虫的治理防治问题,还应当引发起人们对整个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安全问题的思考。灾害暴发后,济南市政府所采取的诸如运用其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对白蛾幼虫进行有偿回收等制度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更深层次对这一事件进行反思不难发现,现有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的疏漏与空白才是引发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因此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治理和防范应该从"末端治理"回归到"源头控制",即从对现有法律制度漏洞进行查找和填补的角度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飞机草属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同时也是我国民间常用草药之一。本实验以飞机草为材料采用常压烘箱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灼烧恒重法测定灰分含量;斐林试剂置换法测定总糖与还原糖含量;酸碱蒸煮法测定粗纤维含量;丙酮提取叶绿素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如下:飞机草鲜样中含水分74.06%,灰分1.87%,干样中含总糖0.84%、还原糖0.76%,粗纤维含量为4.823%,叶绿素含量为0.2208 mg/g。  相似文献   

13.
滨州市外来入侵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及防控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初步确定滨州市外来入侵农业有害生物物种达66种,其中外来入侵有害动物12种,有害病原微生物6种,有害植物48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地理分布,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沅陵县自然环境情况和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目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覆土厚度和地形对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宜的土壤覆盖厚度是矿区复垦的一项关键技术,美国学者A.F.Wick等对矿业废弃地长期复垦地覆土厚度及地形对植物群落影响进行研究。评价了北达科他州以前试验土壤楔的3种不同底土上的重建植被群落(产量和多样性)、覆土厚度和边坡条件之间的关系。冠羽冬麦草和雀麦草等非乡土物种28 a后存留接近50%,而入侵性较低的物种,如俄罗斯野麦和紫苜蓿,更容易被外来入侵种侵入而形成多样性较高的植被群落。生物量对土壤厚度和坡向反应最敏感的是南向2%坡度的底土为C层土的地块。试验结果表明: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稳定性和初始建设时土壤的多样性来确定,这样才能阻止有害植物种的入侵。  相似文献   

16.
福寿螺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它适应性强、食性广泛、繁殖速度快,近年来对稻田等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危害。本研究通过室内养殖试验,探讨了福寿螺对水体环境,以及福寿螺养殖液对水体放线菌和酵母菌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与对照处理相比,养殖福寿螺的水体呈弱酸性,水体的浊度、总氮、总磷等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同时,福寿螺养殖液使水体中总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对酵母菌的生长有促进效应,但不同密度福寿螺的养殖液对酵母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福寿螺入侵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福寿螺入侵的生态危害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重点实施入侵生物灭毒除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 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和 2 3种入侵微生物 ,其中对我国农业带来严重危害的植物有水葫芦、水花生、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薇甘菊和银胶菊等 ,虫害有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和桔小实蝇等 ,动物有福寿螺和非洲大蜗牛等 ,微生物或病害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玉米霜霉病、马铃薯癌肿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柑橘黄龙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和番茄溃疡病等 ,这些外来物种给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栖息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方差比率(VR)、χ2检验、Jaccard指数以及改良的Godron M.稳定性测度方法分析了江西省上饶市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后乡土植物群落中12个主要种的种间联结性以及乡土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空心莲子草入侵前乡土植物群落总体呈显著正关联, 群落中的正联结种对多, 存在极显著正联结种对; 空心莲子草入侵后, 群落总体呈负关联, 种对正联结数量较入侵前明显减少, 出现显著负联结种对, 群落中由于物种的种间竞争增大, 导致一些物种在群落中不能稳定存在.根据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 空心莲子草入侵后, 联结性较强的乡土植物群落明显分为两个生态种组, 但两组仍存在一定联系.空心莲子草的入侵导致本地群落稳定性下降, 某些物种数量减少, 甚至被替代.由此可见, 空心莲子草对常见乡土种有很大负面影响, 应加强入侵机理及防控研究.  相似文献   

19.
飞机草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外来有害入侵杂草,植被替代修复技术是控制飞机草入侵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对于不同植被修复年限下的土壤蓄水能力变化鲜有研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植被修复年限的生境中土壤物理性质和蓄水能力的变化,探讨不同植被修复年限对广西喀斯特地区飞机草入侵生境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喀斯特地区飞机草入侵生境下土壤物理性质在植被修复过程中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随植被修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逐渐升高,其中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受植被修复年限的影响显著,而毛管孔隙度受植被修复年限的影响相对较小;土壤蓄水能力在植被修复过程中得到明显提高,土壤滞留蓄水量和饱和蓄水量随着植被修复年限的增加逐渐升高,修复10a后分别比未修复生境增加了174.9%和11.6%,而土壤吸持蓄水量受植被修复年限影响较小,在修复过程中无显著变化。因此,植被修复能够显著提高喀斯特地区飞机草入侵生境的土壤蓄水和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促进入侵地的植被恢复,为外来植物入侵生态系统修复提供重要的技术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外来入侵生物豚草在辽宁省的分布及危害情况,提出了人工防除、生物技术防除、种植替代植物方法防除、化学方法防除的豚草综合防治技术,并指出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