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梭鱼是一种优质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海、淡水适应性强、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市场需求,是江苏省滨海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导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梭鱼池塘养殖效益,滨海县渔业生产服务站2012—2013年在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玉华村建立了450×667 m2梭鱼与日本品系中华鳖高效混养示范基地,取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产成鱼1 130 kg/667 m2(梭鱼480 kg、银鲫  相似文献   

2.
<正>2012-2013年,滨海县渔业生产服务站在滨淮镇玉华村建立了450亩梭鱼与日本中华鳖(中华鳖日本品系)高效混养示范基地,取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塘口条件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系统畅通,面积20~60亩,长方形,东西向,平均水深2~2.5米,坡比1∶(2~2.5),池底平坦,淤泥深25~30厘米。在水陆交界的池坡上多点搭设日本中华鳖食台,单个食台面积1.5~2米2,向水下倾斜,2/3在水面上、1/3沉入水中。在塘四周设置数个露出水面的土堆作为晒台,供鳖"晒背"。  相似文献   

3.
孟庆玲 《河北渔业》2009,(11):27-27,36
乌克兰鳞鲤健康养殖示范点100 hm2于牛家牌乡,当年养成66.7 hm2在大白庄乡.经过一年的实施,在10月初对参试池塘进行了抽样测产.其中商品鱼养殖中乌克兰鳞鲤平均1 kg/尾,单产12 000 kg/hm2,效益24 000元/hm2,平均增产2400 kg/hm2,增效益9 750元/hm2;示范养殖区乌克兰鳞鲤平均1.1 kg/尾,单产13 200 kg/hm2,效益26 250元/hm2;当年养成的乌克兰鳞鲤平均0.7 kg/尾,单产10 500 kg/hm2,效益21 000元/hm2.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河北省对虾养殖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种,养殖总面积2万余hm2,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粗放型养殖,其中日本对虾主要是蟹-虾、鱼-虾混养模式。2013年,各类对虾养殖产量分别为南美白对虾10 813t、中国对虾4 254t、日本对虾3 815t,平均单产南美白对虾为1 204.05kg/hm2、中国对虾666.6kg/hm2、日本对虾1 035.6kg/hm2,近几年由于  相似文献   

5.
<正>为解决鱼类养殖效益下滑、中华鳖温室养殖中商品鳖品质不高、养殖规模难于扩展的问题,2012—2013年,我们进行了"鱼—鳖"混养试验,探讨在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养殖与中华鳖养殖有机结合的模式,以提高产业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池塘选取基本条件相似的9个(共2.87 hm2)鱼池为试验池塘,配备增氧机、投饵机;将试验池分  相似文献   

6.
阚建东 《河北渔业》2011,(10):27-27,55
<正>经过几年的探索,辽宁锦州、大连等地的海参养殖户在乐亭县改造虾池进行海参养殖获得成功,一般年产量达到1 200~1 500 kg/hm2,纯效益每年能达到7.5万~12万元/hm2左右。当地养殖户逐步认可了这一新兴养殖品种,海参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探索海参在当地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 为探索梭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并提高产量和效益,1993年3月至10月,在塘沽区的4个单位的133.3hm~2池塘中开展了试验,经过7个多月的饲养,共产鲜鱼839559.6kg,均产6296.7kg/hm~2。其中;产梭鱼106689.6kg,平均产800.25kg/hm~2,单产效益10895. 85元,增效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日本品系温室养殖中能否获得更高的效益与养殖水质密不可分,而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养殖水质的好坏。现阶段在中华鳖日本品系温室集约化养殖中,上述养殖水体指标往往会过高,给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笔者探讨总结了中华鳖日本品系温室养殖中亚硝酸盐等的形成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三疣梭子蟹与不同虾类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脊尾白虾等虾类与三疣梭子蟹进行混养。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三疣梭子蟹养殖单产最高,平均产量1678.5 kg/hm2,其次为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1659 kg/hm2。对虾养殖单产以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最高,平均产量990 kg/hm2,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952.5 kg/hm2。但考虑到日本囊对虾市场售价为其他混养虾类的两倍,因而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养殖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与黄颡鱼健康套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武 《水产养殖》2009,30(6):19-20
为提高中华鳖的养殖品质、产量和效益,2007年6月-2008年10月,在一废弃甲鱼场进行了中华鳖与黄颡鱼生态健康套养试验。通过一年多的实施,项目取得了每667m^2产中华鳖753.33kg和黄颡鱼99.33kg,利润11921.33元/667m^2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和养殖技术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玉田县中华鳖生产情况中华鳖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中华鳖繁养在玉田县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养殖技术上率先攻克了中华鳖人工繁殖、加温喂养及人工配合饵料三大技术难关,将商品鳖的养殖周期由4~5年缩短至18个月,在养殖规模上已经跻身华北地区养殖大县行列。截止2006年10月,该县中华鳖规模养殖场40余个,养殖面积达到37.3hm2(560亩),养殖温室60多万平方米,存塘优质种鳖10000多只,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鳖100多t,种蛋及稚鳖30万只。2无公害中华鳖发展情况为了实现玉田县中华鳖健康可持续发展,控制药物毒素残留,提高中华鳖产品质量、开发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养殖成了县中华鳖养殖业又一新的研究课题,先后在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净化水质、无公害水产物品的研发与推广上取得了很大成绩。2005年,一个中华鳖养殖专业村和一个较大规模的中华鳖养殖场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了100%。通过实施无公害中华鳖的养殖,玉田县的中华鳖产业有了很快发展。一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底全县养殖面积仅为13.3hm2,这两年增加近2倍;二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汉寿333hm2面积的西脑湖开展无围栏规模化中华鳖生态养殖研究,通过人工改造大湖生态环境和增殖饵料生物资源,使人工投放中华鳖种不用围栏,不投喂人工饵料,而靠适合鳖自然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留住甲鱼"。2006年甲鱼回捕率超过70%,每667m2产商品鳖5kg,综合效益超千元。在获得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避免了人工养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为解决我国大水面人工养殖高产而同时恢复和保持湖泊天然生态环境的新型养殖模式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围网养殖中华鳖(日本品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茅潭江大水面资源,用抗风浪金属围网开展中华鳖(日本品系)的仿生态养殖试验,建设围网面积2.3 hm2,平均放养中华鳖鳖种4500只/hm2,平均放养规格400g/只,3个多月后,平均起捕规格达到850 g/只,只均增重450 g,鳖的外观、体色、口味接近野生鳖,实现销售收入111.3万元,利润60.33万元,投入产出比1∶2.18.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3年以来,单一养殖中国对虾由于受虾病的困扰,其产量和效益锐减,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养殖模式。由于沧州沿海梭鱼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部分虾农利用原来的养虾池,进行了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经过几年的实践,产量和规格都趋于稳定,混养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已被当地虾农接受。1997年,混养面积60.3hm~2,平均单产对虾40.3kg/0.067hm~2,平均体长11.4cm;梭鱼单产36kg/0.067hm~2,平均体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稻鳖共作模式提供参考,本实验选择适宜稻鳖共作的籼稻丰两优香1号(FLY1)和粳稻香软粳2728(XR2728),在穴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组不同行株距的稻鳖共作组和仅种植水稻的对照组,并监测当地常规种植模式产量和效益.按照525 kg/hm2养殖密度投放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监测各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取生态养殖技术,将200g左右的幼鳖(温室培育)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鳖的生活习性。经过1年的养殖,平均单产602kg/667m2,利润18 667元;经过2年的养殖,平均单产828kg/667m2,利润26 496元。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甲鱼的养殖技术成熟,一万只苗温室养殖产量(台湾鳖、泰国鳖)基本可达到4000kg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000kg,外塘生态养殖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温室转外塘、稚鳖培育以及冬眠管理等技术环节.但是温室和外塘养殖因过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商品鳖口感、品质逐年下降.我场主要养殖日本系中华鳖,为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我场采用了拟天然生态养殖,它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使中华鳖养殖业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将稻田改造成池塘养殖泥鳅,是丰南区西葛镇丰越泥鳅养殖有限公司参照江苏、浙江一带养殖模式摸索出的适合本地区泥鳅养殖新技术。放养泥鳅苗种15 000kg/hm2,经过5~6个月的养殖管理,单产泥鳅30 000~37 500kg/hm2左右。效益在30万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富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1],是名贵的水产养殖品种.我国中华鳖养殖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华鳖产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中华鳖商品价格有所降低,养殖利润减少[2].但是只要提高养殖技术,降低成本,中华鳖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养殖品种.稚鳖苗种成本占养殖成本中很大的比例,稚鳖一般指当年孵化的,体重在50g以下的小鳖.在中华鳖的整个养殖过程中,稚鳖阶段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一般在20%以上,是影响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总结了一些适合于北方地区提高稚鳖成活率的经验,希望能对中华鳖的养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热井进行温室大棚高密度精养罗非鱼、白鲳鱼,是一项占地少、产量高、效益好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旭德旺养殖有限公司有淡水温室大棚4座,养殖水面0.53hm2,每年5月份放养罗非鱼水花、乌仔18 000万尾/hm2,经过一年养殖,单产罗非鱼90万kg/hm2左右,每年5月份出售,此时罗非鱼价较高,平均效益375万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