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2013年10月5日,笔者在值班时接到了泰兴市曲霞镇肖榨村养殖户金建红打来电话,说他家鱼塘的鱼种近几天来发生死亡现象,虽已用药,但不见好转,反而日渐严重,死亡量一天比一天加大,要求派人前往帮助诊断。笔者到达池塘后,先对发病鱼体进行了宏观询察诊断,相继调查了养殖情况:诸如种类、模式、密度、饲料、管理等;养殖环境:诸如水源、水质、周边农田、中间寄主等;病情和防治措施:如发病时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一段时间,笔者遇到了很多草鱼发病死亡的情况。特别是养殖的草鱼鱼种,规格在50~100克的死亡很多。有的鱼塘一天死亡几十斤,也有的一天死亡几百斤,而且病情来势很凶猛,往往2~3天就会出现大量的死亡。笔者最近诊断了很多这样的病例,现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发病案例总结如下,供广大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6)
<正>隆昌县群星养鸡场2014年6月饲养了2 000只肉用土鸡。6月25日早上,饲养员给鸡添加饲料时,发现有15只鸡死亡,部分鸡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蓬松,第二天,又发现有9只鸡死亡。经过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鸡球虫病。1基本情况该场养殖肉用土鸡2 000只,发病时30日龄,养殖方式是舍内地面放养,以粗米糠为垫料,1个星期左右换1次垫料,采用全进全出方式饲养。  相似文献   

4.
《内陆水产》1994,(9):19-19
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势凶猛,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2—4天。几乎危害到鲫、团头鲂、鲢、鳙、草鱼、鲤等所有主要养殖鱼类,部分养殖鱼类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鲢鳙鱼可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4月中旬,重庆市荣昌区某养殖户反映,其养殖的加州鲈鱼苗开始零星死亡。养殖户自行使用聚维酮碘等全池泼洒,连续用药5天,鱼苗病情未见好转,且死亡率一天比一天高。养殖户把病鱼带到本研究中心,经诊断和剖检,确诊为车轮虫病、杯体虫病以及鳃霉病的多病并发。经过治疗,死亡得到控制,现就该多病并发的诊治与预防做如下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防治暴发性鱼病方法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势凶猛,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2—4天,几乎危害到鲫、团头鲂、鲢、鳙、草鱼、鲤等所有主要养殖鱼类,部分养殖鱼类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鲢鳙鱼可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目前,对该病...  相似文献   

7.
三毛金藻病是一种由舞三毛金藻、小三毛金藻共生引起的鱼类疾病,主要发病于沿海盐碱地区盐碱度较高的池塘。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沿海垦区开挖池塘进行淡水鱼类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养殖过程中,三毛金藻病时有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养殖鱼类全部死亡,现将其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2005年5月28日,我市新曹永丰林生态园区内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千宝湖”养殖的鱼类发生大批量死亡,我们到现场对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诊断,并采取了治疗措施,一周后鱼停止了死亡。此次发病共死亡鱼类100…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9月养殖泥鳅水面上发现大量蓝藻,过了10天左右泥鳅就大量死亡,每天300~500尾,经诊断为泥鳅吃食大量蓝藻引起的死亡。泥鳅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都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4月23日,上犹县南河水库一养殖户的一只网箱内倒刺鲃大量死亡,该养殖户的其他网箱内的倒刺鲃未出现死亡。经现场诊断:该发病的网箱内活的倒刺鲃体表除鳍条苍白外无其他异常,水质检测各项指标正常,主要原因是肝胆综合征造成大量倒刺鲃死亡,经对症施药治疗,5天死亡数量减少,10天后治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基本情况发病的网箱面积20米2,高度2米。2012年12月投放平均规格30克的倒刺鲃鱼种5860尾,2013年10月出售658尾,到2014年4月16日估计该网箱内约有4000尾平均规格400克的倒刺鲃。4月23日接到养殖  相似文献   

10.
<正>一、车轮虫病的流行呈现三大特点1.发病早,来势猛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一渔民养殖的15亩池塘,截至2013年3月7日至少已死亡草鱼150千克,共3000尾,因鱼体表出现有水霉症状,就一直按水霉病治疗。3月7日,笔者现场镜检才找出死鱼的元凶是车轮虫。3月15日,广华地区一渔民反映,他养殖的13.5亩池塘,草鱼死亡有半个月时间,3月15日一天死亡平均1.75千克/尾的大草鱼10尾,诊断结果完全是车轮虫病。3月24日,笔者又接到总口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4-5月,我国长江流域的湖北、浙江、江西等地会相继出现淡水小龙虾大量死亡的案例,经诊断基本证实引起这些小龙虾死亡的病原体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从发病的现场调查来看,无论是野生还是养殖环境条件下都有暴发大规模病毒病的经历,发病水体往往具有养殖密度较大、环境相对较差、养殖水温度偏高和日照增长等特点。现将小龙虾病毒性疾病的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患病初期病虾螯足无力、行动迟缓,伏于水草表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养殖池塘中各种细菌、寄生虫等病原的生长繁殖也活跃起来了。笔者不断接到辽宁营口地区渔民打来电话,称其养殖的鲤鱼不断死亡,死亡数量每天几条到几十条且持续时间长。经笔者对几家发病鱼塘现场调查和诊断,确诊引起鲤鱼死  相似文献   

13.
<正>刘家峡水库渔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水库,养殖方式为水库网箱养殖,养殖面积约2000米~2,主养品种为鲟鱼、鳟鱼。2018年8月开始,刘家峡水库渔场网箱养殖的鲟鱼逐渐发病并出现较多死亡,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鱼病防治技术人员于2018年8月6日到现场进行诊断调查。现将具体过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现场初步调查1.基本情况发病鱼为当年引进的杂交鲟鱼种及部分成鱼,发病数量约1500尾,规格为体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4月,我站在县水产站的指导下陆续诊治了几例乌鳢体表溃烂病,本文就乌鳢体表溃烂病临床症状、流行情况、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一、发病及死亡情况2008年4月14日,我镇一养殖户池塘养殖的乌鳢(体长17~25厘米)突然发病,出现死亡,仅几天就死了上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6月10日上午,我区川沙新镇六团养殖场发生甲鱼大批量死亡现象,我站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解决。这次死亡现象延续了30天,总死亡量达到500千克。现将死鳖原因分析如下。一、现场调查发病池塘养殖的是亲本甲鱼,面积为6亩,平均水深1米,形状为长方形。对死亡甲鱼进行外观检查和解剖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鱼“跳舞”后死亡 9月初,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养殖的生鱼出现大量死亡,顺德的西登村发病尤其严重。村里55口塘有53口发病,4、5天时间内死鱼就有上万斤,由于气温高,暴毙的几万斤生鱼很快发臭并引来了大量苍蝇,一时间养殖场地苍蝇乱飞臭气冲天。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亩产量也比传统的泥鳅品种高,很受养殖户青睐。但是一味地追求养殖效益,养殖密度、氨氮、亚硝酸盐长期过高,容易导致台湾泥鳅发病、死亡。一、病例及症状2017年2月底,位于广西合浦县某台湾泥鳅精养户,养殖面积6亩,水深1米,投苗2个多月。每天死亡200~300尾,已持续5天。主要症状为走边、活力差、呈呆滞的状态,捞起病泥鳅绝大多数有溃疡、烂尾(图见彩中插2)等症状,鳃弓处轻微发黑,体色暗淡,光泽度差。解剖后发现空肠、空  相似文献   

18.
壶状臂尾轮虫高效培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4月,四川眉山一水库中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出现大量死亡,病鱼主要表现为腹部极度膨大,解剖时有大量腹水流出,可见各内脏器官广泛出血.发病最高峰时每天的死亡量可达500多千克,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笔者对死亡鱼进行解剖及对致病菌分离、鉴定,最终确定为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现将该病例的诊断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月5日,我省沿江江南的一家养鳗场,有3—5个食用鳗养殖地的部分鳗鱼,出现异常狂游现象,鳗鱼摄食量明显下降,不几天,鳗鱼开始死亡。我们在接受这一病倒后,经诊断,确定为鳗鱼因患指环虫病而引起的出血性死亡,对此,进行了及时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效果。l发病经过  相似文献   

20.
<正>一、对虾白斑综合征的发病和流行情况1.对虾白斑综合征的发病情况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台湾地区发生养殖斑节对虾受病毒感染而大批死亡事件,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出现的所谓虾瘟。1993年,日本、中国养殖对虾大量发生白斑综合征而死亡,损失极其严重;1994年底,泰国、印度、马来西亚也有养殖对虾死于该病的报道。随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