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贡秋豆5号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贡选1号作母本,贡秋豆3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采用系谱法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2008—2010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产量1 560.0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12.5%;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817.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24.1%。该品种具有高产、高蛋白、耐荫等特点,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南夏豆30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190003。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53.4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9.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09.6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6.8%。籽粒粗蛋白质含量50.1%,粗脂肪含量17.5%,属超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玉米套作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1 555.8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10.4%,增产显著,适宜套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南夏豆35是川渝地区育成的第一个夏大豆中早熟大豆新品种,于2019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突出特点:一是早熟性好,平均生育日数120.6天,较对照贡选1号早熟12.2天;二是丰产性突出,在2016—2017年四川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82.8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7.3%;在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462.2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4.6%;三是品质优,籽粒粗蛋白含量46.0%,属于高蛋白品种。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川渝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小春茬口衔接难、机械收获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贡春豆25为有限结荚习性,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品质好等特性;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762.6公斤/公顷,较对照天隆一号增产6.3%;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860.7公斤/公顷,较对照天隆一号增产4.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贡春豆24为有限结荚习性,早熟、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具有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倒伏、籽粒较大、品质较好等特性;2012—2014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产量2 426.7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55.8%;2015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505.0公斤/公顷,较对照天隆一号增产55.9%。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南夏豆46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2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223003。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特殊类型套作大豆自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451.7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0%;2021年参加套作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62.05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4.5%。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5.4%,粗脂肪含量16.7%,属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种皮黑色,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套作审定的黑皮大豆新品种。2021年参加四川省净作大豆品种展示比较试验,平均产量2 227.5 kg·hm-2,较对照南夏豆25增产9.2%,增产显著,适宜净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套作和净作种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气候地形多样,选育丰产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对山西大豆乃至全国大豆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晋遗5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豆冠种业有限公司以晋早16为母本,晋豆15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和南部夏播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 079.17和3 325.18公斤/公顷,分别较对照增产6.4%和3.3%,2018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82.00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6.6%,2019年参加山西省南部夏播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48.77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9.5%。202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200003。晋遗53号具有高产、稳定、优质、广适、高抗等特点,适宜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北、河南、山东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贡豆23具有抗逆性好、籽粒较大、蛋白和油分含量均较高、产量较稳等特点,2012—2013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2 473.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南豆5号增产8.4%;201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456.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天隆一号增产4.3%。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吉黑2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2000年以丰产性状好的优良品系吉林黑豆×青瓤黑豆F1为母本、以公品8202-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2009年参加中晚熟试验,平均产量为2554.38公斤/公顷,比对照吉黑1号平均增产10.92%。该品种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吉林省中晚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贡夏豆9号为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高产、稳产、抗性好、不倒伏,适合玉米/大豆套作等特点的新品种作等特点的新品种,2011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505.08公斤/亩亩,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88.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种植,一般6月下旬播种为宜,平均种植密度为8 000株/亩。  相似文献   

11.
杂交大豆吉育610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育610是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128A,,恢复系为JLR98。吉育610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预备试验平均产量2 831.6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4.5%;两年区试平均产量2 596.6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8.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38.4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9.7%。通过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3号株系和混合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吉育610籽粒脂肪含量21.15%,,蛋白质含量37.32%,,蛋脂合计58.47%。该品种适于吉林省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吉育206为国审高油品种,2013—2014年全国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3.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0.5%。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91.6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2.3%。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吉林省吉林、延边等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云黄18平均生育日数115天,属于高产、高抗、广适的大豆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375.8公斤/公顷,较对照平均增产10.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4.5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5.1%。蛋白质含量41.50%,脂肪含量21.12%。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云南省海拔1 944米以下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吉育611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147A,恢复系为JLR113。吉育611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预备试验平均产量3 108.1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8.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765.9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0.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716.2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5.0%。通过人工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3号株系和混合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吉育611籽粒脂肪含量21.47%,蛋白质含量38.67%,蛋脂合计60.14%。该品种适宜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大豆品种抚豆20高产、高油、稳产、适宜性好。2007—200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98.85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0.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66.15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4.4%。粗蛋白含量平均为38.22%、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2.91%。中抗(MR)大豆花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16.
吉育205系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早熟新品种。主要特点是早熟、高产、高油、抗倒伏、抗病。2013—2014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75.9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12.0%。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39.3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13.2%。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区中上等肥力土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吉育552,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系谱法选育。主要特点是高产、高抗花叶病毒病、抗逆性好。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78.6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72平均增产5.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68.5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72平均增产16.2%。属春大豆中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6天。需≥10℃活动积温2 70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淮豆12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11—2012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8.9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8.18%;201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4.7公斤/公顷,比对照徐豆13增产6.87%。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41.46%,脂肪含量20.19%。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流行株系和SC7强致病株系。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苏豆26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临豆4号为母本,德纯1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189.0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7.7%;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59.5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1.6%。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为41.27%,粗脂肪含量为21.66%。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百粒重25.6克,平均生育期100.5天,具有大粒、中早熟、高产等特点,适宜江苏作夏播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0.
鲜食大豆新品种衢鲜9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鲜9号是高产、优质秋季鲜食大豆新品种,2014—2015年浙江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646吨/公顷,较对照衢鲜1号增产5.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045吨/公顷,较对照增产4.7%;高产,荚宽粒大,鲜荚外观品质好,适宜在浙江省作鲜食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