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尼木县、达孜县和堆龙德庆县山绵羊传染性口膜炎病料样品经电子显微镜悬滴负染法和超薄切片法观察,都见到了相同形态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270~310×130~180nm,其表面由条索样结构呈“8”字形或螺旋形缠绕,条索结构由微粒状亚单位组成。病毒颗粒外形很象只菠萝,证明西藏山绵羊传染性口膜炎病原相同,均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羊口疮病毒(Orf V)粒子的形态,试验采用透射电镜对Orf V地方分离株感染的体外培养MDBK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负染痂皮病料悬液的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线团样,表面呈绳索样缠绕结构,大小为150~200 nm×230~270 nm,病毒粒子外有双层被膜包裹;OrfV地方分离株感染MDBK细胞在48 h后可见细胞变圆、聚集、融合、拉网甚至脱落的细胞病变(CPE);超薄切片可见病毒粒子存在于细胞浆内,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获得囊膜成熟病毒粒子和未成熟病毒粒子的表面均呈现两种形态,即表面呈绳索样的病毒粒子和表面无绳索样的病毒粒子;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脱落,细胞浆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说明OrfV能够在MDBK细胞内增殖。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镜技术对BHK_(21)继代细胞的观察,发现了大量的R型病毒样粒子。该粒子形态绝大多数是圆形的,但也有杆形及长杆形的。长杆形粒子内有时可见到多个拟核,整个粒子的外观很像扁豆样。圆形粒子多为100nm,中央部为炸面圈样结构及呈放射状的条幅样结构,粒子的外部被双层包膜包裹。该粒子由宿主细胞浆内的粗面内质网膜及核外膜和其核糖体颗粒作为该病毒内的基本成分,通过“出芽”方式达到成熟。该种粒子很可能是一种内源性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感染了ILT病毒的鸡胚肾组织培养细胞核内的未成熟病毒粒子和胞浆中带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文中还着重描述了在感染细胞的核内见到的一种与末成熟病毒粒子密切相关的微管结构.从这种结构的形态上看,它似乎与病毒粒子的生成有某种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12例无胃肠道疾患对照马和22例便秘马的肠道潘氏细胞进行了较详细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①对照马肠道潘氏细胞位于小肠腺的潘氏细胞、干细胞部,占有小肠腺基底部的大部分面积,每个小肠腺所含的潘氏细胞数可多达数十个,细胞的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均较发达和粗大,具有一般分泌腺细胞的结构特征;潘氏细胞的出现率以十二指肠最少(66%),空肠次之(82%),回肠最多(98%)。根据潘氏细胞形态与结构的不同,可区分为成熟型、未成熟型和退化型三种,其中以成熟型最多(56%),未成熟型次之(36%),退化型最少(8%),大体上显示了马体生理状态下潘氏细胞分泌代谢活动的动态平衡。②便秘马肠道成熟型潘氏细胞的嗜酸颗粒减少—消失或减少—粘集,细胞体呈空壳状或葫芦状,主要细胞器发生退行性改变;未成熟型的嗜酸颗粒也减少,分化停滞,表明其分泌机能处于衰竭或停止状态。便秘马较对照马成熟型潘氏细胞数极显著地减少(P<0.01),退化型潘氏细胞数极显著地增多(P<0.01)。未成熟型潘氏细胞数增多不显著(P>0.05),但其分化停滞。便秘马肠道各型潘氏细胞形态结构与消长状况的明显改变,可作为病理组织学上判定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形或呈椭圆形的线团样(病毒粒子表面呈特征性的管状条索斜形交叉,呈编织样外观),一般排列较为规则。核酸类型为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NA)。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干燥痂皮内的病毒于夏季日光下经30~60 d开始丧失其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  相似文献   

7.
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可以用来观察病毒粒子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的技术。通过直接从感染组织、分泌液,或者接种病料的鸡胚和细胞培养收获的材料作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病毒粒子,根据病毒粒子的结构特征判断病原体,从而作出诊断,此外还可以观察病毒感染细胞的动态过程(形态发生过程)。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成员,为有囊膜线性双股DNA病毒,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的线团样,病毒粒子表面呈特征性的管状条索斜形交叉,呈编织样外观。文章就电子显微镜的特点及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羊口疮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含有某种病毒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蛋白的空心颗粒,没有病毒核酸,不能自主复制,在形态上与真正病毒粒子相同或相似,俗称伪病毒、假病毒.VLPs有3个突出的优势:第一,以化学交联或基冈工程的方法对其表面进一步修饰和改造;第二,VLPs可包裹分子质量及电荷适中的核酸或非核酸分子;第三,多数病毒的VLPs在真核表达系统及少数病毒的VLPs在原核表达系统巾都能够有效地实现自我组装.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三日热、僵硬病或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为BEFV,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子弹形或圆锥状,成熟病毒粒子约60-90nm×160—180nm。病毒粒子有囊膜,囊膜厚约10~12nm,表面具有纤细的突起。病毒粒子中央有紧密缠绕螺旋样的核衣壳。  相似文献   

10.
1病原学羊口疮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的线团状,其表面呈绳索结构,上下以若干"8"字形交织排列,颗粒外面有一层膜。该病毒可在牛、绵羊、山羊的肾细胞以及犊牛和羔羊的睾丸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其对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用标准粘液瘤病毒人工感染中国家兔。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家兔对粘液瘤病毒极易感,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为100%;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真皮浅层至肌层间有大量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多呈星形,也有呈梭形或蝌蚪形。粘液染色(+),PAS染色(+)。在表皮的基细胞;棘细胞和瘤细胞胞浆中可见不同时期的病毒颗粒和病毒包涵体。研究结果为诊断粘液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标准粘液瘤病毒人工感染中国家兔,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家兔对粘液瘤病毒极易感,感染率和死亡率为100%;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真皮浅层至肌层间有大量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多呈星形,也有呈梭形或蝌蚪形,粘液染色(+),PAS染色(+)。在表皮的基细胞,棘细胞和瘤细胞胞浆中可见不同时期的病毒颗粒和病毒包涵体。研究结果为诊断粘液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片形吸虫分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虫体背腹扁平,外观呈柳树叶片状,刚从胆管取出时呈棕红色(图-1),固定后变为灰白色。其大小随发育程度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成熟的虫体大小为21~41毫米&#215;9~14毫米,体表生有许多小棘。虫体前部较后部宽,前端呈短锥形,锥底突然变宽,呈双肩样突出。虫卵(图-2)呈椭圆形,金黄色,前端较窄,有1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卵壳薄而透明,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1个胚细胞,虫卵大小为133~157微米&#215;74~91微米。  相似文献   

14.
正历时7年研发成功的国内首个纯病毒样颗粒猪圆环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苗将上市。专家介绍,市场上常见猪用疫苗的类型大致分为全病毒灭活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苗(包括亚单位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病毒样颗粒疫苗(VLPs疫苗)是亚单位苗的一种。病毒样颗粒是由病毒单一或多个结构蛋白自行装配而  相似文献   

15.
使用电子颗粒计数器检测母羊奶中的体细胞数。1408份来源于正常乳房的奶样,98.2%的样品体细胞数低于1.0×10~6个细胞/毫升;而254份来源于接种细菌的乳房奶样,样品体细胞数均高于1.0×10~6个细胞/毫升。因此,如果奶样来源于临床健康的母羊乳腺,而奶中的体细胞数超过1.0×10~6个细胞/毫升,则意味着该母羊存在着亚临床乳房炎。  相似文献   

16.
猪细小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a Parvovirus,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病原之一。该病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的猪群中,以流产、木乃伊和死胎为特征。而后备及空怀母猪财缺乏可见的外部症状。病原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artwright和Huck(1967)首先从猪流产的死胎脏器中分离到该病毒。我国学者侯世宽等(1983)、潘雪珠等(1983)、邬捷等(1987)已分离出PPV。病原学研究表明,已鉴定的PPV都属于同一血清型。成熟的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无囊膜,直径22±1μm,二十面体等轴对称,有2或3种衣壳蛋白,分子量为5.3×10~(?)道尔顿,G+C含量为48%。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分子量1.4×10~6道尔顿。该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7~  相似文献   

17.
病毒为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150~170nm,核壳体直径为94~103nm,内部充满致密的核心,在宿主细胞核内,可以观察到特异的毒浆结构和处于不同装配阶段的核壳体,有时在核膜内侧还可以见到被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在细胞质中常常也可以见到装配好的核壳体和成熟病毒,但后者仅存在于细胞质的空泡中,成熟的病毒可能是通过与吞噬作用相反的过程逐渐向细胞外释放。膜增生现象和大量的纤维结构在病变的细胞质中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电镜观察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Oregon C24株在侵染新生犊牛睾丸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成熟的病毒颗粒呈直径约为50nm的球形颗粒,内含直径约为30nm的核芯。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在胞质内复制,通过糙面内质网膜出芽成熟,病毒可通过侵染细胞外排或在细胞死亡后含有病毒颗粒的空泡破溃而释放到胞外。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牧区一严重感染肝片吸虫的羊群中见一只7月龄绵羔羊因跛行和站立困难,后不久瘫痪的病羊。急宰后,见肝肿大约为正常的2倍,肝实质及胆管内见大量成熟和未成熟的片形吸虫。尤其在第3~4腰椎处发现一3cm×4cm的出血区,并见该处脊髓内有一细长弯曲隧道样出血孔,一直延至第3胸椎,并在该处检出一条1cm×0.6cm活的未成熟的大片形吸虫。经收集虫体进行鉴定为大片吸虫,并认为其为致羊瘫痪的病因。一起因肝片吸虫幼虫误入脊髓致绵羊瘫痪病例@陶金林$新疆额敏县农九师兽医站!额敏834601@王凤江$新疆额敏县农九师一六二团兽医站!额敏834602…  相似文献   

20.
资料是从两个鸡舍内的47047只母鸡经215和313天两个生产周期获得的。母鸡(H×SL杂种蛋鸡)饲养在430×406mm面积的笼内,每只笼内有4或5只鸡。两种密度鸡的死亡率在比较短的周期内分别为8.4%和15.3%,在较长周期内为6.4%和13.4%。每只鸡产蛋量相应为161.1、152.6、230.6和214.4枚,每只蛋的饲料消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