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种植密度对异株荨麻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株荨麻播种苗为试验材料,在密度为19万~96万/hm2设T1、T2、T3、T4和T5 5个处理,研究不同密度下,异株荨麻光合特征、生长量和生物量变化,寻找出合理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异株荨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生长量和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异株荨麻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在密度为77万/hm2时达到最大值,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74万~77.5万/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炮制方法对异株荨麻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酸-苯酚显色法测定异株荨麻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含量,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异株荨麻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株荨麻不同炮制品多糖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炒荨麻>170℃烘荨麻>220℃烘荨麻>自然晾干荨麻>120℃烘荨麻>焦荨麻>105℃杀青晾于荨麻.表明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适用于异株荨麻及其制品多糖含量的测定.研究还表明,不同炮制方法间异株荨麻多糖含量差异显著,炒荨麻多糖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薯各部分器官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旨在充分利用甘薯茎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甘薯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各不相同.甘薯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别达4.45%、9.46%;甘薯幼茎中绿原酸含量最少,为0.72%;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低的部位是老茎,为2.20%.  相似文献   

4.
3个种源异株荨麻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以3个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 L.)种源为对象,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CO2的响应曲线进行了比较测定,阐述了光合作用对光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异株荨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峰值在9:00和15:00,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所致;浙江天台县异株荨麻的Pn值明显高于其他2个种,表现出显著的高光合效率特性;不同种源异株荨麻的光合生理特性参数有显著差异:浙江天台县异株荨麻的光补偿点比其他2个种源的异株荨麻低,而光饱和点比另2个种源的高,说明其光能利用区间较宽;浙江天台县异株荨麻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都低于其他2个种源,异株荨麻在CO2饱和点以下,Pn随CO2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说明增大CO2浓度可大大提高光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异株荨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斌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267-269
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异株荨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温度60℃、料液比1g:40mL.采用此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达1.468%.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对异株荨麻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饱和含水量为100%、70%、60%及40%条件下,异株荨麻的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异株荨麻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在同等光合有效辐射时基本上表现为T2>T3>T1>T4;异株荨麻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光饱和点均在适度水分胁迫下达到最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最低,这说明适度水分胁迫有助于提高异株荨麻对光能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案,系统研究了温度和稀土、温度和赤霉素对药用植物异株荨麻(Urticadioic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株荨麻种子在15~40℃恒温条件下均能发芽,但不同温度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差异显著(P<0.05),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为30~35℃,最适温度约为30℃。稀土溶液在25~500 mg/L范围内,均可有效促进种子萌发,浓度为100 mg/L时,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最高。赤霉素溶液浓度在25~600 mg/L范围内,均可促进种子萌发,最适宜浓度为400 mg/L。温度和稀土对异株荨麻种子发芽率无明显交互作用,而温度和赤霉素对促进种子发芽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各种组合中,以温度为30℃和35℃、赤霉素溶液浓度分别为400、500和600 mg/L的6个组合的交互效应对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最为显著。异株荨麻种子在中性条件下最易发芽,随着酸碱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繁种用烟草绿原酸、芦丁、茄尼醇等重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为烟草种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7份繁种用烟草种质资源成熟期叶片中绿原酸、芦丁、茄尼醇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1260色谱仪,色谱柱为VP-ODS,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器为1260 VWD.[结果]6种绿原酸异构体中,以绿原酸含量最高,在17份种质资源中均有检测到,且以S16打宾柳叶烟晒烟最高,其次是隐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含量,而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与前3种异构体相比,总体偏低;芦丁含量以NC347烤烟最高(46.456 g/kg),其次是S19大肩叶(7.782 g/kg)和S17大都青梗晒烟(6.250 g/kg),云烟87烤烟最低(1.206 g/kg);茄尼醇含量以NC347烤烟最高(44.913 g/kg),其次是K326烤烟(11.140 g/kg)、S17大都青梗晒烟(9.844 g/kg),黄坑7号-1烤烟最低(2.793 g/kg).[结论]17份烟草种质资源中芦丁和茄尼醇的含量与绿原酸相比总体较高,且均以NC347烤烟最高.6种异构体中含量最高的是绿原酸,且以S16打宾柳叶烟晒烟最高.各繁种用烟草种质资源在现蕾后未打顶,这可能对绿原酸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异株荨麻β-谷甾醇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斌  刘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601-4603
用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研究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 L.)β-谷甾醇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以β-谷甾醇得率为指标,优选出了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m/V,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异株荨麻中的β-谷甾醇,操作简单、安全、快速、萃取率高。  相似文献   

10.
正狭叶荨麻(Urtica angustifolia Fish.ex Horu)又名哈拉海、螫麻子,是荨麻科荨麻属中以其嫩茎叶供食用的多年生植物。但因其身上有短硬的毛而不受人们的欢迎。其用途仅限于药用、作饲料和纤维。但近年来,通过对其广泛研究,发现其具有营养价值高、极少受病虫危害、不用施用农药,其产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它作为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植物学特征狭叶荨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具棱,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山东平邑、河南封丘的金银花与湖南隆回、重庆秀山、武隆、江津的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差别。[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与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Platisil ODS(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2%磷酸(17∶83,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6 nm。[结果]重庆秀山、重庆江津、重庆武隆和湖南隆回的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9.03%、8.62%、4.51%和3.71%;山东平邑和河南封丘2个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4.08%和3.79%。重庆秀山的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产地的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也高于山东、河南2个产地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论]该提取方法可靠、稳定,检测方法灵敏、精密度高、分离度和回收率良好,可用于不同产地金银花与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5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元宝枫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及有关成分随月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内黄酮含量8月份最高,含量高达5.86%,绿原酸含量6月份最高,含量高达3.62%,SOD酶活性8月份最高,叶绿素含量6月份最高,可溶性糖含量9月份最高,月份不同其含量也不同,不同月份下,黄酮、绿原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均以a=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而SOD酶活性以a=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RP-HPLC法测定陆英叶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传安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34-2335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陆英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同时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绿原酸色谱峰的纯度。色谱柱为Nova-PakC18(3.9 mm×150mm,4μm),流动相为水-甲醇-乙酸(881∶21∶,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25℃。绿原酸在0.832~4.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2),检出限为0.4mg/L(3σ),平均回收率为97.1%。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宽,适于对含有绿原酸的药材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曹志  何生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34-2336,2340
建立了同时测定中药复方透皮软膏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和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9∶91)为流动相,等度洗脱,327 nm处检测,绿原酸和咖啡酸分别在0.078~0.786 μg/mL(R2=0.9997)和0.042~0.420 μg/mL (R2=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5%和100.06%,RSD分别为0.42%和1.35%.结果表明,此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复方透皮软膏中绿原酸及咖啡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试验建立了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中绿原酸和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蜘蛛香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为Dikma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12∶8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以绿原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在327 nm波长处测定蜘蛛香中总酚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绿原酸在2~2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7.95%,RSD为1.37%;总酚酸在5~2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100.31%,RSD为1.34%。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蜘蛛香中绿原酸和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平卧菊三七中绿原酸提取及纯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醇提法从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中提取绿原酸,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pH、超声功率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解吸试验优选适合绿原酸纯化的大孔树脂,并运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动态吸附—解吸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5(m∶V,g/mL)、pH 4、超声功率120 W,此条件下绿原酸得率为3.13%.HPD600型树脂对绿原酸有较高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优化后的吸附条件为上样流速2 mL/min、pH 3;适宜的洗脱剂为体积分数30%和50%的乙醇,纯化后绿原酸的纯度为77.4%.  相似文献   

17.
方传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396-7397
为了研究金银花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条件为: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体积比为25∶75),流速1.0 ml/min,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327 nm,柱温25℃。绿原酸在0.64~6.40μg范围内其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以6种不同浓度(0%~9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绿原酸的提取率进行考察的结果表明,30%乙醇溶液的绿原酸提取率最高,且杂质峰的数量明显减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回收率、精密度高的优点,可作为金银花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东魁杨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对光照与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下栽培的东魁杨梅幼苗叶片的总黄酮、总鞣质、总绿原酸和游离蒽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东魁杨梅幼苗叶片的总黄酮、总鞣质、总绿原酸和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差异,各光强处理总黄酮的含量表现为1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4%)>全光照>2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18%)>3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6%);总绿原酸和总鞣质的含量均为全光照>1层遮荫>3层荫>2层遮荫;游离蒽醌的含量为2层遮荫>1层遮荫>全光照>3层遮荫。全光照有利于总绿原酸、总鞣质的合成积累,1层遮荫有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2层遮荫有利于游离蒽醌的合成积累,含量分别为(99.6±8.44)g/kg、(16.1±0.41)g/kg、(27.6±0.42)g/kg、(0.169±0.016 5)g/kg。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东魁杨梅叶片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水分供应充分有利于东魁杨梅叶片中总绿原酸、总鞣质和游离蒽醌的合成积累,但不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适宜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轻度水分胁迫对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中度水分胁迫可提高东魁杨梅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游离蒽醌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19.
对74份木瓜属种质资源果实的绿原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和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木瓜中未检测到绿原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106~0.108 mg/g、0.694~0.840mg/g,总黄酮含量为16.135~28.182 mg/g;日本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117~1.694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441~0.911 mg/g、0.366~0.487 mg/g,总黄酮含量为16.424~19.804 mg/g;皱皮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096~2.746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60~1.836 mg/g、0.110~1.604 mg/g,总黄酮含量为6.661~40.839 mg/g;毛叶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297~4.017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11~1.520 mg/g、0.031~1.345 mg/g,总黄酮含量为8.428~39.517 mg/g。  相似文献   

20.
刘传安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62-1863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杜仲叶发酵液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条柱SymmetrySheildRP18柱(3.9mm×300mm,5μm),以水-甲醇-乙酸(88∶12∶1.2,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25℃。绿原酸对照品在2.24~1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可用于含绿原酸的原料及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