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湖北部分肉种鸡群J亚群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及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间接ELISA和ALV-J特异性PCR方法,对湖北省荆州市的两个肉种鸡场共94只淘汰肉种鸡进行J亚群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和ALV-J前病毒核酸检测.两个鸡场共检测出13份ALV-J抗体阳性血清和11份核酸阳性样品,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2%和14.6%,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1.3%和12.2%.血清学调查和PCR检测结果表明,湖北鸡群已存在J亚群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湖北蛋鸡群血管瘤型ALV-J血清学检测和PC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LISA和ALV-J特异性PCR对抽检的湖北省某蛋鸡场的4只鸡冠苍白、毛囊和鸡爪出血、脚趾间和剑状软骨处长有肿瘤的海兰褐病鸡,进行J亚群禽白血病血清学检测和ALV-J前病毒核酸检测。结果4只病鸡ALV-J特异性PCR检测和泄殖腔拭子ALV-J ELISA抗原检测全部为阳性;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体,有3只鸡呈阴性,1只鸡为阳性。血清学检测和PCR检测表明,抽检病例为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并且鸡群中既存在先天感染或早期感染情况,也存在后天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黔东南小香鸡种群禽白血病(AL)、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和鸡白痢(PD)的感染状况,便于有效预防、净化疫病,更好地保护黔东南小香鸡的种质资源,从鸡群采集524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检测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ALV-p27)、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及鸡白痢感染抗体水平,采用PCR核酸检测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B、J亚群(ALV-A、B、J)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ALV-p27抗原的阳性率为85.88%、ALV-J亚群的阳性率42.67%,REV抗体的阳性率为25.57%,鸡白痢抗体的阳性率为3.82%。根据检测结果,建议尽早对种群采取净化措施,以避免AL进一步发生及流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江西省地方品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状况,利用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J亚群抗体和群特异性P27抗原的商品化ELISA检测试剂盒,对江西省12个种鸡企业的6个地方品种鸡进行禽白血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江西几个地方品种鸡ALV的感染相当严重,迫切需要净化。但不同品种鸡的P27抗原的检出率与ALV-J抗体的检出率有一定差异。P27抗原阳性率最高的为JXDF4品种鸡(36.67%),其次为JXDF5、JXDF1、JXDF3、JXDF6、JXDF2品种鸡。与P27抗原检出情况类似,JXDF4、JXDF5的ALV-J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5%、30%,而其他4个地方品种的鸡群ALV-J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10%)。调查还显示,同一品种鸡在不同种鸡场之间的ALV-J感染率差异较大。试验结果为各种鸡场开展净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J)是禽外源性逆转录病毒,主要诱发肿瘤性疾病和免疫抑制,ALV-J在所有禽白血病病毒亚群中具有最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宿主对病毒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加之病毒的基因组变异频率较快,至今为止,既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通过病原检测、淘汰阳性鸡、净化种群来防控。本文对宿主抵抗ALV-J感染的先天免疫应答途径进行了概括总结,阐述ALV-J的免疫抑制机制、宿主的先天免疫系统和抗病毒感染的相关信号通路,并对ALV-J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钱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77-15278
[目的]进一步了解江苏省鸡群白血病的感染情况。[方法]从2011年3月到2012年5月在江苏省部分地区的鸡场随机采样600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J亚型白血病(ALV-J)和AB亚型白血病(ALV-AB)的抗体阳性率。[结果]江苏省的大多数鸡场均存在白血病的感染,其中ALV-J和ALV-AB为阳性的鸡场均有10个,ALV-J最高阳性率达35.56%,ALV-AB最高阳性率为15.56%,共感染的阳性率最高达6.90%。ALV-J、ALV-AB感染的年龄段存在一定差异,感染率最高的年龄段是12~24周龄;黄羽肉鸡和麻鸡ALV-J、ALV-AB感染率都较高,蛋鸡也存在ALV-J感染的情况,表明近年来J亚型白血病的宿主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鸡白血病的净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方法对某蛋鸡场送检感染鸡进行实验室诊断,针对禽白血病病毒逆转录酶3’区域设计鉴定内外源病毒共同下游引物H5,针对ALV-J亚群gp85囊膜糖蛋白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上游引物H7,A-E亚群gp85囊膜糖蛋白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上游引物AD1,提取肝脏病料中核酸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为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8.
从实验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髓细胞性白血病肉鸡病例中,选取典型病例,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酶组化试验对不同组织进行了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在实验感染阳性肉鸡体内实质组织细胞及瘤细胞的核膜和细胞浆里可见不同程度的棕黄色阳性反应,可为探讨ALVJ对体内组织细胞的嗜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实验感染肉鸡组织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抗原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髓细胞性白血病肉鸡病例中,选取典型病例。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酶组化试验对不同组织进行了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在实验感染阳性肉鸡体内实质组织细胞及瘤细胞的核膜和细胞浆里可见不同程度的棕黄色阳性反应.可为探讨ALV—J对体内组织细胞的嗜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禽白血病毒(ALV)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均可以垂直传播。通过禽白血病病毒(ALV)J亚群抗体和群特异性P27抗原的商品化ELISA检测试剂盒和全血平板法等调查了江西省13个种鸡企业的8个地方品种鸡群ALV和S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LV-P27抗原、ALV-J抗体均有检出,江西省地方鸡ALV-J亚型感染相当严重,迫切需要净化。江西地方品种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率相差较大,同一品种鸡在不同场之间的SP感染率差异明显。生物安全措施会影响鸡白痢的感染情况,在鸡白痢的净化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淘汰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来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南某鸡场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状态,采集该鸡场绿壳蛋鸡、青脚麻鸡和固始鸡的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样品中的ALV-p27抗原及血清样品中ALV-A/B和ALV-J抗体的水平,同时采集其血液接种DF-1细胞进行外源性ALV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绿壳蛋鸡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中的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3.55%、11.96%和26.63%,血清中ALV-A/B和ALV-J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0.43%和16.85%,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13.04%;青脚麻鸡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中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99%、5.43%和22.83%,血清中ALV-A/B和ALV-J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8.48%和6.52%,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8.00%;固始鸡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中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1.07%、12.32%和25.00%,血清中ALVA/B和ALV-J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8.26%和17.39%,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12.50%。表明3个地方品种鸡都不同程度地感染外源性ALV,且可能存在ALV-A/B和ALV-J 2种或3种亚群同时感染。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主要养鸡地区4种鸡免疫抑制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西省11个地市主要养鸡地区的24个鸡群的460份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进行了鸡传染性贫血(CIA)、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RE)、禽呼肠孤病毒感染(ARV)血清抗体的检测,并对其中的368份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进行了J-亚型禽白血病(ALV-J)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CIAV、REV、ALV-J、ARV(ELISA)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80.65%、21.30%、6.52%、96.30%。结果表明目前江西省各地饲养的鸡群中这4种免疫抑制病的感染相当普遍,而且多为混合感染,感染一种及以上免疫抑制病的个体为99.13%,同时感染两种及以上免疫抑制病的个体为56.96%,同时感染3种及以上免疫抑制病的个体为20.43%,同时感染4种免疫抑制病的个体为2.17%。  相似文献   

13.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群鸡的鸡蛋清和1株鸡的马立克氏病疫苗进行检测,发现2群鸡的鸡蛋清中,鸡白血病病毒的阳性率分别是11%和29%,鸡马立克氏病冻干苗隐藏鸡白血病病毒群体特异性(gs)抗原的阳性率为100%。本文指出我国禽苗可能带有鸡的白血病病毒,分析讨论了鸡白血病病毒的垂直传递和水平传播的规律,提出在曾祖代和祖代鸡群中,采用ELISA试验,检测鸡蛋清,能减少以至根除鸡的白血病。  相似文献   

14.
从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产蛋严重下降蛋鸡群的病例中.分离到1株病毒(GN9901)。该病毒株可在鸡胚中传代.可以凝集鸡、鸭和人的红细胞.不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经血清学鉴定为A型禽流感病毒(HA、NA亚型未测定),该病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优良地方品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感染状况。[方法]对安徽省8个鸡场、7个不同地方品种鸡开展了ALV-J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安徽省被检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被检测鸡群个体阳性率高达49.9%,甚至部分鸡场鸡群个体阳性率高达86.2%。AHDF5品种鸡个体阳性率高达86.2%,其次为AHDF2、AHDF6、AHDF3、AHDF7、AHDF4和AHDF1品种鸡。4个周龄段的鸡群均有ALV-J抗体阳性鸡,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2周龄以下鸡群ALV-J阳性感染率相对较低,为7.1%;随着周龄的增大,ALV-J阳性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高达50%。[结论]安徽省地方品种鸡中ALV-J的感染非常严重,应及早对ALV-J进行净化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ALV-J人工感染鸡病毒血症和抗体反应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鸡后抗体反应和带毒排毒的规律,以便为制定鸡群中 ALV-J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净化措施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1日龄和49日龄SPF鸡分别通过注射、口服和接触感染ALV-J,对各感染组的病毒血症、泄殖腔排毒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结果】不同日龄感染ALV-J后的病毒血症和抗体的动态有很大差异。1日龄SPF鸡注射感染ALV-J后,自2周起开始可检出泄殖腔p27抗原和病毒血症。注射感染组有71%(5/7)鸡在26周内持续带毒排毒,其中有3只鸡在感染后45周仍带毒排毒。其中一只鸡在16周时产生一过性抗体,另两只鸡完全没有抗体。口服感染组仅11%(1/9)鸡呈持续带毒排毒,44%(4/9)鸡仅呈短暂性带毒排毒,且自第8周起即可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同笼接触组既不带毒排毒,也无抗体水平,表明未发生传染。49日龄SPF鸡即使注射攻毒后,在19周内的5次检测中,p27抗原和病毒血症均为阴性。攻毒后1周开始出现抗体反应并维持一段时间。49日龄SPF鸡经口服和接触感染,病毒血症和泄殖腔p27均为阴性,也无抗体反应。【结论】1日龄SPF鸡感染ALV-J很容易发生免疫耐受,感染鸡持续带毒排毒而不产生抗体;49日龄SPF鸡感染后,1周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但不带毒排毒。不同接种方式对ALV-J感染的动态有很大影响,注射感染诱发的病毒血症和耐受性病毒血症显著高于口服感染。  相似文献   

17.
鸡J亚型白血病病毒荧光定量P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针对鸡J亚型白血病的gp85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诊断鸡J亚型白血病病毒(ALV-J)的荧光定量PT-PCR方法。通过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等验证表明,该方法适用于ALV-J的临床检测,为ALV-J引起的鸡肿瘤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学技术将禽流感(AI)、新城疫(ND)和传染性法氏囊(IBD)疫苗多次免疫产蛋鸡,获得高免蛋,并制成AI-ND-IBD三联高免卵黄抗体液,应用HI和AGP等血清学方法测定AI、IBD及ND抗体滴度。结果证明:AI,HI和IBD,AGP抗体滴度为1 : 128~1 : 512,ND,HI抗体滴度为1 : 256~1 : 1 024,在发病初期给病鸡肌注高免卵黄液,总有效率达89 %。该抗体液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