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不同质量浓度(0、6、8、10、12、14mg/L)的5-对氯苯基-2-间甲基苯甲酰胺基-1,3,4-噻二唑对小麦进行浸种和苗期水培处理,研究了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对氯苯基-2-间甲基苯甲酰胺基-1,3,4-噻二唑处理后小麦种子发芽势(第3天)、发芽率(第7天)比对照显著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组幼苗根长、芽长、根系活力以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第7天)也显著增加。说明该药物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其中以10mg/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扩展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抑菌谱,以芳香醛和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6个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采用~1H NMR与~(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6个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其他供试病原真菌。通过结构与活性相关性初步分析可知,此类化合物骨架中对氟苯基对抑菌活性的贡献优于其他取代基,对应化合物B4(2-氨基-5-对氟苯基-1,3,4-噻二唑)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23.17和20.22μg·mL~(-1)。  相似文献   

3.
范望喜  张久  潘腾  吴黎红  李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06-16907
通过5-对氯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与酰基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试验表明:目标化合物的生长素活性和细胞分裂素活性分别为26.1%和41.1%。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焦性没食子酸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等排性原理和活性亚结构连接法,设计并合成了9个新的2-(取代苯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通过IR,1H 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杀菌实验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 mg/L和500 mg/L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TBA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5-(4-氯苯基)-2-(2-硝基苯甲酰胺基)-1,3,4-噻二唑(TBA)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TBA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在水培条件下,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6、8、10、12、14 mg/L)TBA浸泡处理油菜种子,并测定了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的根长、茎高、根粗、茎粗,幼苗叶片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幼苗根系活力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TBA质量浓度在6~10mg/L时,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的根长、茎高、根粗、茎粗随着TBA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大,TBA高于10 mg/L时则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同时,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幼苗根系活力也随着TBA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然后随之下降,在10 mg/L TBA时达到最高。因此,TBA能有效促进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且TBA质量浓度为10 mg/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新型高效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方法】首先合成了2-甲氧亚氨基-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然后对其5位氨基进行酰化反应合成了8种新化合物(a~h),并采用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仪(IR)、质谱仪(ESI-MS)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以噻菌灵和嘧菌酯为阳性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a~h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8种2-甲氧亚氨基-2-(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ESI-MS1、H-NMR得到了确证。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8种新化合物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低于阳性对照,化合物f、g对6种植物病原菌有相对较高的抑菌活性。【结论】所合成的含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环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对植物真菌的抑菌活性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衍生筛选。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的杀虫活性,本文设计并合成了12个脂肪胺含1,2-乙二胺片段的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测试了它们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其结构经1H NMR和质谱鉴定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探讨了变换1,2-二胺基片段上亚甲基和氨基上的取代基以及不同取代基的苯环与脂肪胺匹配对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μg·mL-1下,大部分化合物能100%杀死小菜蛾,与氯虫酰胺活性属于同一级别,尤其是3Ⅰc’、3Ⅱ’和3Ⅱc’化合物对小菜蛾杀虫的速效性优于先导物氯虫酰胺。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对Zn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预防小麦早期遭受Zn^2+毒害探索新的途径。[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10^-6、10^-5、10^-4mol/L)水杨酸(SA)对Zn^2+(5 mmol/L)胁迫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SA使Zn^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和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说明SA可诱导小麦幼苗抗Zn^2+胁迫能力提高,缓解Zn^2+胁迫所造成的伤害;且在5 mmol/L Zn^2+胁迫条件下,以10-4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结论]Zn^2+胁迫小麦初期对抗氧化酶具有激活效应,后期转为抑制效应;SA能提高小麦幼苗对Zn^2+胁迫的抗性,缓解Zn^2+胁迫对小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常见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Bmim]CF3COOH)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淀粉酶活性、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和淀粉酶活性随[ Bmim] CF3 COOH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幼苗的根长、株高以及叶片蛋白质的含量也显著下降.说明在一定的浓度下,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4 mmol/L是该类离子液体对小麦毒性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10.
以间、邻、对硝基苯胺作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产物:2-氨基-4-硝基苯并噻唑,2-氨基-5-硝基苯并噻唑,2-氨基-6-硝基苯并噻唑。同时,此3种苯并噻唑化合物再与氯化苄缩合,最后得到苯并噻唑衍生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合成新的噻二唑杂环衍生物类抑菌化合物,本文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基于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的乙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技术的确认,对其抗菌活性做了初步研究,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黄曲霉菌和大肠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L-β-苯基乳酸(LPA)在小麦幼苗生长中的调控作用及其适宜浓度水平,为LPA应用于小麦及其他作物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以未添加LPA的1%MS营养液为对照组(CK),添加不同浓度LPA(10.0、100.0和1000.0mg/L)的1%MS营养液为处理组,采用基质培养试验培养小麦幼苗,在培养的第7和14d分别测定幼苗的株高和根长,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与CK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LPA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效应呈低浓度(10.0~100.0mg/L)增强、高浓度(1000.0mg/L)减弱的规律.适宜浓度水平(100.0mg/L)的LPA处理幼苗,培养至第7和14d时的叶片主要生理指标均较CK显著提高(P<0.05,下同),其中叶绿素含量是CK的29.37和3.57倍,可溶性总糖含量是CK的1.50和2.69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是CK的3.00和4.33倍;IAAO活性显著降低96.64%和95.05%,POD活性显著降低75.69%和71.12%.[结论]LPA对小麦幼苗生长的调节效应类似于其他生长素,即低浓度(10~100mg/L)促进生长、高浓度(1000mg/L)抑制生长.以100mg/L浓度处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可在小麦幼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黑淑梅 《吉林农业科学》2012,37(2):14-15,2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浓度Cr6+对小麦幼苗根系的DNA含量和DNA胞嘧啶甲基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Cr6+导致小麦幼苗根系DNA含量显著降低,3 d龄幼苗根系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10 d龄幼苗。(2)5~80mg.L-1和5~100mg.L-1Cr6+依次引发了3 d和10 d龄小麦幼苗根系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的提高,而100mg.L-1Cr6+则导致了3d龄幼苗根系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的降低。说明Cr6+可通过影响小麦幼苗根系DNA甲基化的水平,进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施肥方式(处理1:1/2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1/2尿素返青拔节期追施旋耕;处理2:全部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3: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4: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正下方条施;处理5: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侧下方条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株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数和冬前最大分蘖数以处理2最高,春季最大分蘖数以处理1、3、5较高,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3、4、5的小麦生物量较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2。小麦产量受穗数影响最大,处理1、3、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9 139、9 097、8 930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产量最低,为8 407 kg/hm~2,显著低于其余4个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各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处理1、3、5较高,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最低。处理3、4、5在拔节期和孕穗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施用尿素的处理1、2差异相对较小(60~90 cm孕穗期差异相对稍大),在小麦收获后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总体上,控释氮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和条施于种子侧下方的施肥方式效果较好,既能保证小麦稳产,又能使土壤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从而减轻面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用PEG-6000(-0.50 MPa)分别处理6个抗旱小麦品种2叶1心的幼苗,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分别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第3天、第9天测定小麦幼苗的株高、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统计分析不同抗旱小麦品种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小麦品种的各生理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其各表型值与对照(不加PEG的处理)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差异显著。随着PEG干旱胁迫的时间延长,所有供试抗旱小麦品种幼苗株高的抗旱系数、叶绿素a浓度、叶绿素b浓度和总叶绿素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POD活性和CAT活性均显著上升。通过各小麦品种间各生理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定西39号、宁春18号、西旱1号和定西41号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而定西38号和外源11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赵升  王孝威  崔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51-1352,1364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早黑宝葡萄试管幼苗为材料,当长至5~6片真叶时挑选长势相同的葡萄幼苗进行常温25(CK)1、5、5℃3种不同温度处理,于处理后0、24、、68、d进行各项生理指标测定,之后恢复常温处理,即恢复2 d(R2)4、d(R4),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研究不同程度低温处理对葡萄试管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活性及质膜相对透性(PMP))的影响。[结果]葡萄试管幼苗经低温胁迫后,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SODP、OD活性先升后降;低温造成葡萄试管苗的膜脂过氧化,MDA含量升高、PMP增大。[结论]15℃低温处理对葡萄试管幼苗的伤害是可逆的,而5℃处理造成了不可逆伤害。  相似文献   

17.
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抗盐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600×g 4 h1、000×g 4 h的超重力处理和0.4%、0.9%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时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测定了幼苗在0.4%盐胁迫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经超重力处理后,小麦的Gr和Gi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的Gr和Gi;超重力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和0.4%盐胁迫处理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和0.4%盐胁迫处理组。[结论]超重力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小麦的抗盐性,且1 000×g 4 h处理抗盐性高于600×g 4 h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为材料,进行超重力和盐胁迫处理,探讨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期为超重力育种、植物抗性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