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1 流行病学 附红细胞体病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猪场因此损失惨重.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有人做过调查,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86%;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90%.但除了猪之外的其它动物发病率不高.该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母猪和生长肥育猪一般为单一感染,而仔猪容易并发大肠杆菌感染.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猪附红体病,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猪传染病。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流行该病。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立克次氏体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传染性血液病,危害极大。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养猪业逐渐规模化,一旦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大范围传播,将很难控制,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特点入手,首先分析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鉴别诊断,然后研究了猪附红细胞体病预防和治疗体会,以期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从泗县3个乡镇收集300份疑似病例血样,对其进行血液涂片检查、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不同规模或饲养方式的猪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不同。从调查地点来看,墩集镇猪场感染率最高,达65%;其次是黄圩镇,感染率为44%;大庄镇猪场猪附细细胞体感染率最低,为39%。仔猪感染率低于育肥猪,育肥猪感染率为54.67%,仔猪感染率仅44.00%。[结论]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xo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 ,尤其是 2 0 0 2年 5月份以来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猪群中流行。发病率、死亡率低者为 10 %和 35 % ,有些猪场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 30 %和70 %以上 ,经济损失惨重[1] 。本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和黄疸。附红细胞体最早由美国学者Splitter和Wittiamson于 195 0年发现的[2 ] ,以后相继报道了狗、牛、绵羊、猫、兔、山羊和猪等动物的附红细胞体病。目前…  相似文献   

6.
龙井地区犬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院就诊及龙井屠宰场屠宰的犬用血液压滴标本、血涂片染色镜检、差速离心浓集法进行附红细胞体检查,观察其形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犬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很高,用血液压滴标本法检出犬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达100%,红细胞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最高达94.4%,平均红细胞感染率达70.3%。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专性血液寄生物、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多为隐性感染。附红细胞体具有种特异性,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红细胞病只见于家养的猪。(一)病原及流行特点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典型的原核生物,为多形态生物体  相似文献   

8.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革兰氏染色阴性,猪附红细胞体可耐低温,但对干燥和化学药品比较敏感。1.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各种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和各种动物均感染发病,猪比较多发,近几年来猪的发病情况呈现上升的趋势.成为养猪业较严重的传染病,不仅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人类的健康。我们于2006年5月对辽宁省某地区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的一些猪场,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不仅导致生产力下降,还会引起猪只免疫力下降,文章提出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鲜血液压片相衬观察和末梢血液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法,调查了河南省5个县3 000头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为46.33%,死亡率为13.88%,隐性感染率为55.93%.  相似文献   

12.
半套式PCR方法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一种客观敏感的附红细胞体病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本实验采用已公布的附红细胞体序列设计半套式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出得特异性条带进行序列分析。镜检结果阳性率为75%,PCR检测结果阳性率为90%,测序结果与已公布的序列同源性达99.9%。半套式PCR方法比镜检高效准确,适合附红细胞体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一起奶牛泰勒氏焦虫病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泰勒氏焦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虽然分别属于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由于两者的病原体都与红细胞相关,因引种不慎造成混合感染情况较常见,但治疗方法基本一致。只要及时确诊,科学防治,加强护理,疫情是可以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抗猪附红细胞体的有效药物,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对常用的治疗药物以及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新兽药重点开放实验室研制的青蒿琥酯纳米乳进行体外筛选。通过镜检计数红细胞胞染虫率判断其作用效果,并进一步筛选部分有效药物作用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体外盐酸吖啶黄效果最好,当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能起到较好的抗猪附红细胞体的作用,且在有效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红细胞的影响较轻微;其次为青蒿琥酯纳米乳,但培养过程中红细胞有崩解现象;强力霉素,贝尼尔对猪附红细胞体有一定作用;其他药物无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直接镜检、超微结构观察、血液学检查、血糖指标测定和生物学试验等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检出大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患畜的综合诊断方法。其中附红细胞体碘制动试验、活力测定以及首次发现附红细胞体患畜低血糖与病原感染率和临床症状相关性等诊断方法的确立,为诊断和治疗附红细胞体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骆驼蓬子、常山、狼毒3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制猪附红细胞体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提取物的高剂量组(4000μg·mL-1,2000μg·mL-1)5min后均可完全使附红细胞体从红细胞上脱落,红细胞感染率均为0;中剂量组(1000μg·mL-1)5min后可以使部分附红细胞体脱落,红细胞感染率为15%~30%;低剂量组(500μg·mL-1)无明显药效作用,5min后红细胞感染率仍为70%~85%;而对照组红细胞感染率为90%以上.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对3种中草药提取物的中高剂量组较敏感,低剂量组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李子平  王鹏  胡自然  李子清  张占民  张富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03-16804,16925
[目的]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悬滴镜检法对冀西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散养奶牛户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发病率、传播途径和死亡率,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结果]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该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均较高,且夏季高于冬季,但发病率均不高。红细胞感染率夏季高于冬季。母子之间存在垂直传播,并且呈现出母代感染率高则子代感染率也相应升高的趋势。红细胞感染率在90%以上奶牛组与阴性奶牛组相比,总蛋白(TP)和球蛋白(G)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A)有所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保障冀西北地区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剖检变化,结合血液压片相衬观察法,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临床快速诊断。并对目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10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观察,最终筛选出有效药物3种,临床治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以来,对呼和浩特市开通养猪场发生的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从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液学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猪场母猪、仔猪、育肥猪共有1674头,发病的和疑似患病的占到28.6%,即478头。通过治疗之后,治愈率达到94.8%(454头),死亡24头,占5.02%。  相似文献   

20.
黄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05-9907
[目的]减小猪附红细胞体病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方法]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该病为传染性疾病,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该文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