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索番茄植物交叉适应现象及其生理机制,以番茄品种东农704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和高温锻炼后番茄幼苗在2℃低温下叶片中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番茄幼苗经过适宜的低温和高温锻炼均可提高幼苗的抗冷性,并且高温锻炼在提高番茄幼苗抗冷性方面明显优于低温锻炼。2℃低温胁迫1d,未经锻炼幼苗与锻炼幼苗相比,其MDA含量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大幅度下降,即使在恢复生长2d后,MDA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SOD、POD和CAT活性水平也较低。番茄幼苗在低温和高温锻炼后、低温胁迫后和恢复2d后,MDA含量和酶保护系统变化各有异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物具温度逆境交叉适应性,低温和高温锻炼诱导的番茄抗寒机制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低温对水稻剑叶膜脂过氧化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夜间低温对剑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囊体膜脂过氧化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b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温度降低而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上升。低温处理4 d后,两个品种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同时也比处理2 d时高。超氧阴离子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两个品种的SOD活性在处理4 d后都下降。两优培九的CAT活性平缓下降,而汕优63则显著下降。脂肪酸的不饱和度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汕优63上升幅度较大,推测其对低温更为敏感。夜间低温引起剑叶类囊体膜脂过氧化加剧,脂肪酸不饱和度上升,这两方面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都与杂交稻的冷适应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高粱幼苗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明高粱幼苗耐冷生理机制,以高粱耐冷和冷敏材料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光照培养箱设置低温条件,分析了低温和常温条件下高粱耐冷和冷敏材料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两类材料的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都出现了增高的趋势,耐冷材料MDA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冷敏材料,耐冷材料的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显著高于冷敏材料,说明材料的耐冷与否,与低温胁迫后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量有关,MDA含量的增加幅度愈小材料愈耐冷,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幅度愈大材料愈耐冷。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低温和光照条件下小豆苗期的冷害发生机制及引起初生叶黄化和叶绿素合成的受阻位点,旨在为小豆耐寒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个对温度和光照反应不同的日本小豆品种,利用人工气候室再现小豆苗期的低温障碍,研究低温遮光处理(昼夜10~13°C, 2%遮光) 18 d和28 d对小豆苗期H_2O_2、SOD、CAT、APX、叶绿素的影响;利用植物生长箱再现小豆苗期的黄化障碍,研究不同的低温处理长度(1 d、3 d、5 d、7 d;10°C, 50μmol m~(–2) s~(–1))和暗处理长度(25°C,黑暗1 d、3 d、5 d、7 d)对绿化后(24 h、25°C、62.5μmol m~(–2) s~(–1))叶绿素合成能力及受阻位点的影响。苗期小豆耐低温和不耐低温品种的最大差异是长期低温遮光处理的H_2O_2含量和SOD活性。长期低温遮光处理后不耐低温品种的H_2O_2含量是耐低温品种的约66倍,但随着绿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直至8 h后消失。与低温处理相比,暗处理才是造成叶绿素合成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对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的研究表明,从ALA向Proto Ⅸ的转化可能受阻,最终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素含量下降。说明H_2O_2含量和SOD活性可能与小豆苗期耐冷性关系更密切。引起小豆苗期叶绿素合成受阻位点是Proto Ⅸ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对东农冬麦1号(抗寒)、东农705 (较抗寒)和济麦22 (不抗寒) 3个品种的植株形态和叶、叶鞘、分蘖节的若干生理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在封冻前形成的分蘖数、分蘖叶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低温胁迫下3个品种各个部位的含水量均降低,东农冬麦1号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快,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慢且保持较高水平,而济麦22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慢,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快。电导率变化表明,东农冬麦1号、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分别在封冻后30、20和0 d死亡。东农冬麦1号叶片、叶鞘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后20 d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SOD失活,封冻后40 d东农冬麦1号叶片SOD仍有活性,调查期内济麦22各个部位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东农705品系分蘖节POD活性较高,而叶鞘POD活性迅速降低,济麦22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模拟节能日光温室低温弱光逆境,研究了耐性不同辣椒幼苗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对低温弱光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5℃/5℃(昼/夜)、100μmol•m-2•s-1 PFD条件下处理1~7d后,耐低温弱光的佳木斯辣椒叶片的羧化效率(CE)、气孔导度(Gs)、光合能力及RuBP再生速率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地低于冷敏感的陇椒6号。处理1~7d后,佳木斯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无显著变化,处理3d后,陇椒6号叶片的Fv/Fm、ΦPSⅡ和qP降低,且随处理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加大。陇椒6号的气孔对低温弱光非常敏感,胁迫1d后,最大气孔导度即降低了66.41%,净光合即检测不出,而佳木斯的只降低了15.02%,处理的前5d能检测到净光合速率。低温弱光处理后,两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均降低,佳木斯叶片的Chla/Chlb不变,Car/ChlT下降;陇椒6号的Chla/Chlb和Car/ChlT增大。在低温弱光胁迫下,佳木斯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高于陇椒6号。处理前期,佳木斯的SOD、APX、GR活性同步提高,陇椒6号的GR活性不能与SOD、APX同步升高。  相似文献   

7.
育性敏感期低温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材料,在育性敏感期置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低温处理,分析低温对供试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耐冷性差异与生理指标变化之间的联系。低温设置为17.5℃、10 d,对照为21℃、10 d的可育温度,考察处理5,10 d以及返回大田生长5 d时的生理变化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不耐冷的不育系,耐冷型不育系在低温处理前期SPAD值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SOD、POD活性略有增强,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有所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PAD值、Pn值、Tr值、SOD、POD活性均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不耐冷的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持续增加也要慢于不耐冷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高温老化对棉花种子发芽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以晋棉21、晋棉32、晋棉34、太91995四个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人工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对种子发芽指标、活力,电导率的影响以及幼苗下胚轴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温(45±1)℃、高湿(相对湿度100%)密闭环境条件下,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4个棉花品种的发芽指标、种子活力表现为先升高而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4个品种吸胀后的种胚电导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老化处理后发芽3d的幼苗下胚轴中POD、SOD活性的变化,4个品种都表现为双峰曲线,而MDA含量受POD、SOD活性的影响,与POD活性变化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孕穗期持续低温对水稻的伤害机理,利用Y两优957、天优华占、Y两优1号和中早39这4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分别在其幼穗分化Ⅴ期进行17.5℃、10 d的低温冷水灌溉处理。处理结束当天利用SPAD502测定剑叶SPAD值、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剑叶与颖花的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等生理生化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ABA含量。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胁迫降低了水稻的结实率与花粉育性,但不同品种的降幅有差异,分析认为结实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花粉育性下降。孕穗期低温胁迫后剑叶SPAD值降低,且不同品种表现有差异。根据结实率的结果,Y两优957和天优华占可作为低温耐受品种,Y两优1号和中早39可作为低温敏感品种。低温处理后,低温耐受品种剑叶SOD、POD、CAT活性升高,颖花SOD活性降低;低温敏感品种剑叶SOD、POD活性降低,颖花SOD活性升高,与低温耐受品种相反。低温耐受品种低温处理后渗透调节物质在剑叶中大多高于对照,颖花中则均低于对照;低温敏感品种则呈现较为相反的趋势。低温处理后无论材料是否耐受低温,其颖花中AB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颖花与剑叶在抗氧化系统的SOD活性、渗透调节系统的PRO和STS含量等多个生理指标上大多呈现较为相反的变化趋势,推测水稻的源库受低温胁迫后可能存在一个动态平衡调节机制,为研究孕穗期低温胁迫对水稻生理特征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氯化钙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氯化钙如何影响番茄冷胁迫过程,得出氯化钙提高番茄幼苗耐冷性机制,进行了冷害指数调查、生理指标测定。使用光照培养箱低温处理耐冷型‘O-33-1’和冷敏感型‘NY2000’,依照氯化钙处理浓度的不同记为CK、T1、T2、T3,对不同处理调查冷害指数,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表明,冷胁迫外源喷施氯化钙时,‘O-33-1’冷害指数、MDA含量、POD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NY2000’冷害指数先下降后上升,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MDA含量不断升高,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基本不变,POD则表现得没有规律。不同品种响应氯化钙提高耐冷性表现出差异;低温胁迫下,叶绿素的降解受到抑制从而提高了番茄幼苗耐冷性;耐冷性的提高与外源氯化钙导致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有效的方法来鉴定乌菜的耐寒性,本研究以6个乌菜材料为研究对象.对6个材料分别进行梯度降温(昼/夜)处理:18 ℃/12℃、12 ℃/6 ℃、6 ℃/0℃,每个阶段温度处理3 d,共9 d;之后测定6份材料经梯度降温胁迫后的光合和荧光特性,以及几种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相关性,同时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耐寒性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2.
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棉苗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棉花苗期易受低温伤害,适宜的低温锻炼可以提高棉苗耐冷性。通过观察晋棉49、科能0518棉苗真叶细胞超微结构,分析12℃低温锻炼对4℃冷胁迫适应性的影响。【方法】将上述2个品种脱绒后的棉种浸泡适当时间,于28℃/12 h光照条件下培养至长出至少2片真叶后,均分为2组:一组作为对照(未低温锻炼),另一组于12℃/12 h光照条件下低温锻炼5 d,然后2组均于4℃/12 h光照条件下冷胁迫5 d,在电镜下观察、比较、分析其真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过12℃锻炼5 d后在4℃冷胁迫过程中,相比未经锻炼处理,晋棉49叶绿体结构更完整,且积累淀粉粒,细胞之中出现高电子吸收物质;科能0518叶绿体结构也更完整,积累更多的淀粉粒,核膜完整,线粒体聚集排列、结构完整,内质网呈管状和泡状,细胞内同样出现大量高电子吸收物质。【结论】经过12℃低温锻炼,棉苗可以通过维持叶绿体的完整性,积累淀粉粒,在细胞质中积累高电子吸收物质来适应4℃冷胁迫。  相似文献   

13.
预贮对大久宝桃果实冷害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种不同贮藏模式下对大久宝桃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久宝桃在0℃恒温贮藏条件下,30天以后开始出现冷害症状,20℃货架期条件下3天出现果实软化能力下降,出汁率下降;而8℃预贮15天的果实没有出现冷害症状,但显著地促进了果实的后熟软化,导致果实的商品性能下降,而失去应用价值;8℃预贮5天的果实在贮藏期间能够保持一定的硬度和TSS含量,出汁率较稳定,出库后能够正常后熟软化,在预防冷害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大久宝桃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贮藏温度对云南主栽蓝莓果实采后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玉溪澄江主栽的晚熟品种“夏普蓝”为试验材料,在5℃和0℃2种温度下贮藏,以常温条件为对照,每隔2 d分别测定蓝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丙二醛、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5℃冷藏条件下的蓝莓果实硬度保持较好,TSS损耗较低,总酚的含量、类黄酮的含量及花青素的含量均比对照和0℃贮藏条件下要高,同时,5℃冷藏条件下,蓝莓果实还能保持较高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利于保持其果实品质。因此,5℃冷藏是较为适宜云南主栽蓝莓果实“夏普蓝”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不同保藏温度及光照条件对北冬虫夏草菌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模拟常见自然条件,以白昼散射光、夜晚黑暗,10/5℃、15/10℃、20/15℃、25/20℃等不同昼夜温度,30天、60天、90天等不同保藏时间为实验组,以4℃恒温、昼夜黑暗及30天、60天、90天为对照组,比较观察各菌种在平板培养基上萌发速度、菌丝生长状况、菌落形态及角变率、转扩液体菌种、栽培出草等情况。结果表明,菌种质量保藏较好的条件依次为10/5℃ 30天>15/10℃ 30天>4℃(黑暗)30天>20/15℃ 30天>4℃(黑暗)60天>10/5℃ 60天>25/20℃ 30天;说明一定条件下采用白昼散射光、昼夜10/5℃及15/10℃、保藏30天优于传统冰箱保藏。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东南部气候变暖与某些灾害天气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山西东南部地区气候变暖背景下某些灾害天气的变化规律,笔者应用1971-2010年山西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年平均温度资料,对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得出气候变暖的存在事实,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3℃/10年。利用年、季及年代平均气温与干旱事件、寒潮、高温日数的趋势演变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变暖是灾害天气发生异变的主要原因。随着年代平均气温的升高,干旱事件次数增加;随年际温度趋势的上升,寒潮次数减少,其减少速率为4.8次/10年;秋季气温的升高使得寒潮开始期推后,秋季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23℃/10年,寒潮的推迟速率为15天/10年;春季气温的升高使得寒潮结束期提前,春季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3℃/10年,寒潮的提前速率为10天/10年;高温日数与夏季年代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从80年代起,随着年代气温的升高,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莲雾寒冻害损失,亟需建立不同品种莲雾果苗寒冻害等级指标。根据大尺度灾情数据记录3种莲雾果苗样本形态,对照形态学标准确定寒冻害等级,结合数理统计和对比方法建立指标。结果确定了3种莲雾果苗寒冻害等级指标。‘大叶’:Tm>4.5℃,无寒冻害;1.5℃<Tm≤4.5℃,轻度;-1.0℃<Tm≤1.5℃,中度;-3.0℃<Tm≤-1.0℃,重度;Tm≤-3.0℃,极重。‘黑珍珠’:Tm>5.5℃,无寒冻害;3.0℃<Tm≤5.5℃,轻度;0.5℃<Tm≤3.0℃,中度;-2.5℃<Tm≤0.5℃,重度;Tm≤-2.5℃,极重。‘紫红’:Tm>5.5℃,无寒冻害;2.0℃<Tm≤5.5℃,轻度;0℃<Tm≤2.0℃,中度;-1.5℃<Tm≤0℃,重度;Tm≤-1.5℃,极重。建立的指标通过低温箱试验、地理移置试验和历史灾情样本验证,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验选择6个芹菜品系,在18℃/14℃(d/n)(CK)和14℃/10℃(d/n)、10℃/10℃(d/n)低温胁迫处理下,通过测定生长量、膜稳定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指标综合评价筛选确定了6个(10、14、16、20、22、24)品系的耐低温胁迫能力,结果表明:低温胁迫研究中采用10℃/10℃(d/n)处理芹菜幼苗比较合理。此处理温度对芹菜造成的影响在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具备良好的耐低温胁迫能力的芹菜育种材料24号品系。在上述各单项指标测定结果间比较可以看出,部分品系耐低温能力在排序中位次有一定差异,但其中有一些品系的耐低温能力总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如24、14等),可以说明耐低温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冷库温度(0±1)℃、相对湿度78%~85%贮藏条件下,研究分析了皖翠、81—5、海沃德3种猕猴桃的贮藏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低温贮藏条件下,皖翠、81—5猕猴桃较海沃德猕猴桃呼吸强度高,果实硬度下降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贮藏90天后达最高值,皖翠猕猴桃糖酸比和VC含量较高,海沃德猕猴桃耐贮性优于皖翠,81—5猕猴桃不适宜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评价寒地冬小麦耐低温特性,通过室内低温处理和自然条件种植两种方式,采用调查低温下植株成活率和反应植株受伤害程度的电导法,研究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植株低温下其受伤害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室内抗寒品种低温-24℃处理5天后植株受伤害程度一致,而不抗寒品种-18℃处理5天后植株受伤害程度一致;室内抗寒品种-12℃处理7天其成活率低于50%,而不抗寒品种-12℃处理1天其成活率低于50%。由此得出,室内种植和室外种植的冬小麦植株经冷冻后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半致死温度为-32℃,不抗寒品种‘济麦22’的半致死温度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