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组合杂种小麦旗叶光合优势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揭示不同亲本组合的化杀型杂种小麦旗叶光合优势形成的生理基础,对杂种小麦1F1和2F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1和2F1旗叶光合速率在旗叶衰老后期都高于亲本和对照,在全展初期则优势不显著或不具优势;1F1和2F1旗叶的叶源量均高于亲本和对照,但优势来源不同,1F1的优势起因于其叶片光合功能期(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延长,2F1的优势则由叶片光合功能期延长和光合速率提高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优选杂交后代的光合作用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偃54由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远缘杂交而成,具光合作用过程中内源循环光合磷酸化活力较高和对逆境有较高抗性等特点。以小偃54与小麦品种京411和8602及其优选杂交后代为试材,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测定其光合性能及其在后代中的表现,以期为改善小麦光合性能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两个已在生产中有应用价值的优选杂交后代8154和1287的净光合速率稍高于各自的亲本(小偃54与京411和小偃54与8602),说明小麦高产性状的选择常与高光合速率相联系。小偃54与京411交配而得的3个具有不同特性的单粒传优选杂交后代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与两个亲本相仿,但在灌浆期测得小偃54及其优选杂交后代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均较京411高,其中一个优选杂交后代的ATP含量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均为其两个亲本的2倍以上,这可能与其亲本小偃54的循环光合磷酸化活力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杂种小麦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肖凯  张荣铣 《作物学报》1997,23(4):425-431
对化杀型杂种小麦与普通小麦叶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表明,供试杂种小麦上部叶片倒3叶、旗叶一生中比普通小麦对照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RuBPcase活性和RuBPoase活性。杂种小麦叶片与对照相比在叶绿素含量缓解(RSP)上优势较小,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和RuBPcase含量则不具有优势。这表明,杂种小麦上部叶一生中光合速率的提高受到RuBPcase含量的影响较小,而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4.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强筋小麦8901和弱筋小麦1391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过量氮肥又使它们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两品种均以中氮处理(240kg/hm^2)光合速率大,灌浆进程合理,产量水平高。研究发现,强筋和弱筋小麦生育后期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进程差异显著;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及子粒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PEPC过表达可以减轻干旱胁迫对水稻光合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宝元  丁在松  赵明 《作物学报》2011,37(1):112-118
为了明确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过量表达能否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测定了42个表达不同PEPC水平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株系及对照(受体亲本中花8号)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水田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光合速率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旱地条件下,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27%和24%)。随机选取2个PEPC相对活性分别为10倍和25倍的转基因株系进行网室精确控水盆栽实验得到相似的结果。说明单纯导入PEPC并不能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而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水稻的光合优势可能是由于PEPC参与水稻的抗旱反应而减轻了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种植的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6号、7号和10号为材料,通过测定抽穗期剑叶的毫秒延迟发光(ms-DLE)和不同生育期倒数第1片功能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比叶重(SLW)、Fv/Fm、ATP含量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来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小麦育种选择中改善光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杂交优选后代6号株系的形态农艺性状近于小偃54,7号株系近于京411,10号株系的变异较大。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杂交优选后代的光合特性与生育时期和衡量指标密切相关,Pn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为灌浆期>抽穗期>分蘖期>拔节期,ATP含量为灌浆期>拔节期>分蘖期>抽穗期,P700还原初始速率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各生育期间的Fv/Fm无明显差异。小麦光合特性的超亲优势随生育时期而异,杂交优选后代10号株系的Pn和Chl在灌浆期有超亲优势,ATP含量在抽穗期有超亲优势,SLW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介于两亲本间。杂交优选后代株系10号聚合了Pn、Chl和ATP含量的超亲优势,其光合特性优于两亲本,而6号劣于两亲本,7号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少耕和翻耕对小麦产量水平发挥的影响。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山农24,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对比研究了少耕播种(Less-tillage sowing, LT)和传统翻耕播种(Ploughing sowing, PS)对小麦群体光照强度及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与PS处理相比,LT处理显著改善了多穗型品种小麦群体内的光分布状况,显著增加了中下位叶片的可受光照量和叶片光合速率;比较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冠层温度发现,LT处理下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群体的冠层温度较PS处理显著降低,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山农24在2种耕作方式下冠层温度差距不明显,说明中大穗型小麦品种更适宜采用少耕播种技术;LT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中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4生育中后期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充分发挥小麦群体的后期光合生产优势;LT处理较PS处理可显著提高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的产量。LT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多穗型小麦品种的群体光分布特性,较PS处理更易发挥该技术的增产效果;选用分蘖成穗率较高、群体相对较大的多穗型品种更容易发挥LT处理的节本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杂交后代的光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品种京411(J411)和小偃54(X54)及杂交后代植株于灌浆期对旗叶进行光合速率的比较测定, 在优选F3代的一个株系1-15中观测到测定的多数植株的光合速率比亲本高10%以上, 并且此结果在对它的F4代植株的测定中得到确证. 通过这个初步实验, 对选择具有高光合能力的植株作为培育优良小麦品种的重要指标的可能性以及在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种植的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6号、7号和10号为材料,通过测定抽穗期剑叶的毫秒延迟发光(ms-DLE)和不同生育期倒数第1片功能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比叶重(SLW)、Fv/Fm、ATP含量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来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小麦育种选择中改善光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杂交优选后代6号株系的形态农艺性状近于小偃54,7号株系近于京411,10号株系的变异较大。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杂交优选后代的光合特性与生育时期和衡量指标密切相关,Pn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为灌浆期>抽穗期>分蘖期>拔节期,ATP含量为灌浆期>拔节期>分蘖期>抽穗期,P700还原初始速率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各生育期间的Fv/Fm无明显差异。小麦光合特性的超亲优势随生育时期而异,杂交优选后代10号株系的Pn和Chl在灌浆期有超亲优势,ATP含量在抽穗期有超亲优势,SLW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介于两亲本间。杂交优选后代株系10号聚合了Pn、Chl和ATP含量的超亲优势,其光合特性优于两亲本,而6号劣于两亲本,7号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10.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采用SDS-PAGE方法, 通过对4个优质亲本与3个农艺亲本间杂交获得的F2群体的每一单株及其亲本进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 并对每一F2单株上F3籽粒群体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其籽粒蛋白质含量、 SDS-沉降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不同的群体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灌水次数对杂种小麦冀矮1/C6-38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永丽  肖凯  李雁鸣 《作物学报》2006,32(3):410-414
在大田中研究了灌2水(底水+冬水)、3水(底水+冬水+拔节水)和4水(底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3种灌水处理对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增多,杂种及其亲本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r)、气孔导度(gs)和叶肉导度(gm)升高,光合功能持续期(RSP和PAD)延长,叶源量(LSC)增加,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杂种旗叶的Pn、Chl、Pr、gs和 gm对灌水次数的反应较亲本敏感。上述性状的离中优势(Hm)也随灌水次数的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杂种小麦及亲本旗叶老化过程中CO2导度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肖凯  邹定辉 《作物学报》1998,24(4):503-508
在旗叶一生中,气孔导度(g2)进肉导度(gm)碳酸酐酶(CA)活性和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于地片全展或全展后10天达到是大值,供试CHA,T型杂种小麦较亲本和对照在上述性状上表现的杂种优势随着叶片老化进程而逐渐增大,胞间CO2浓度(Ci)随着叶片老化进程不断增加,杂种小麦在该性状未表现优势,研究表明,gm,CA活性较ga的Pa的影响更大,旗叶老化期间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小于非气孔限  相似文献   

13.
张永丽  肖凯  李雁鸣 《作物学报》2005,31(4):498-505
在低(L,基本苗150株/m2)、中(M,300株/m2)和高(H,450株/m2)3种密度下,供试杂种小麦C6-38/Py85-1及其亲本旗叶生长期间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蛋白含量(Pro)、气孔导度(gs)和叶肉导度(gm)均随旗叶生长进程和密度增加不断降低,杂种各性状对密度变化的反应较其亲本敏感。各性状的离中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夜间温度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张荣铣  方志伟 《作物学报》1994,20(6):710-715
本文用不同夜间温度连续处理抽穗开花后的小麦植株,对旗叶的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明显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从而增加叶片的叶源量,提高产量。经计算缓降期延长一天,可使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分别提高2.0-2.5%和1.5-2.0%。夜间高温处理植株效果相反。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抽穗后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光合作用与经济产量的关系,本研究选取4个不同冬小麦品种分别在6个生育时期进行了光合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旗叶6项光合特性指标随发育进程变化的趋势、变化程度基本相同,但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内光合特性指标的数值、变化程度不同;6项光合特性指标均与籽粒产量正相关;相关程度表现为绿叶面积>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不同时期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灌浆中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开花期>抽穗期>灌浆末期;在开花期至灌浆后期,维持和提高旗叶的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小麦高光效育种时,对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和比较对育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辣椒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农艺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辣椒品种,本文用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辣椒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辣椒净光合速率离中优势在开花结果前期受叶片、疫病抗性的影响较大;中期主要受叶片、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对果实发育、产量形成、营养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后期主要受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对产量形成、抗病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超亲优势在开花结果前、中、后期受叶片、CMV、疫病抗性的影响较大,受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较小,三个时期都对果实发育、产量形成、干物质、纤维素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给啤酒大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便携式光合分析系统研究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冠层叶片光合速率变化,分析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基因型中M-22(1)、KH LEDI(4)、Pasadena(15)、Z014J081J(19)、MERIT(20)、Z090M066M(25)等二棱大麦的叶面积指数(LAI)一直较高,其中以美国的新品种之一Z014J081J表现最为突出,平均LAI达2.69;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叶面积指数阶段变化与产量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从挑旗期到灌浆末期整个生育阶段的LAI变化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冠层光合速率阶段变化与产量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末期的光合速率变化与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4、0.5360和0.6758。  相似文献   

18.
中棉所63棉铃对位叶光合生理性能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杂交棉中棉所63及其亲本为材料,在棉铃发育时期对棉铃对位叶的生理和光合性能指标进行测定,探索中棉所63获得高产的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中棉所63产量优势显著。单株结铃数比两亲本分别高21.52%,43.28%,铃重高2.42%,19.31%,叶面积载铃量高22.39%,22.30%。2)中棉所63在棉铃发育后期棉铃对位叶生理指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棉铃对位叶叶面积分别比亲本高26.60%,59.41%,并且中棉所63棉铃对位叶保持较高水平的SOD活性,使其生理代谢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中棉所63的MDA含量显著低于亲本,细胞膜受损较轻,延缓了对位叶的衰老。3)中棉所63在棉铃发育后期棉铃对位叶光合指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棉铃发育后期,中棉所63叶绿素含量、SPS活性的高水平,能够维持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使中棉所63获得较高的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